圓因老法師
妙音居士著
第一節 未成宗教人物前的生活與作息
圓因法師,俗性敖,名乃樾,民國前二年元月二十一日出生於山水秀麗婉約,人文薈萃且富庶安樂盛產魚米,太湖之濱的江蘇省無錫市之望族人家。是個詩書致世,孝友傳家的貴族,祖父及父親都是當時的達官顯貴,家境十分富裕。生長在此地靈人傑的環境中自然養成超塵脫俗光風霽月之外貌及溫柔敦厚的書卷氣質。
其祖父廷銓公,前清武備學堂砲科出身。民國初年,曾任湖北省漢陽兵工場總辦,執掌整廠之營運整理,該廠專門負責槍械的製造,為當時全國最重要的國防武器生產單位。畢生貢獻國家,功勳彪炳,逝世後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其外貌氣勢懍然令人敬畏,於抗戰期間,曾有一次日軍欲來扣押其住宅,因見到掛在牆上穿軍裝的照片,被祖父威武的氣勢所攝而打了退堂鼓。
圓因法師的父親,字宇潤,號少安,廣東嶺南大學外文系畢業,歷任兩任縣長,江西與廣東二省的縣長暨督衙門外交官等職,九江監督衙門外交官,後因居勢關係而棄宦從商,便經營江西九江豫章銀行總經理及無錫慶豐紗廠董事。
母親湯大貞女士,生育三男五女。長兄自幼過戶二伯,法師與弟敖乃權(慈因法師[2])分別排行五、六,而父親特別寵愛此倆兄弟,故倆人自幼即承父命以硃砂、黃裱紙恭敬抄寫《金剛經》,並學習英語,且寄望甚高,頗費心思栽培。
法師先後畢業於上海(租界)英人所辦的華童公學,無錫私立的輔仁中學,江蘇省立水產學校(Marine Product College),旋即負笈日本,留學東京日本大學,專研經濟,在求學期間為了加強日文能力,就單獨到一個很少有中國人地區,向一個日本家庭租賃居住,僅僅一年的時間,其日文程度已遠超過同校的學長。由此看來法師在未出家時,可說素有頗高的語言天份,除會英、日語之外,也擅長大陸八種的各省方言[3]。不過那年,二十多歲時,有次利用學校放假期間,回家探親時,卻遭逢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毅然以愛國志節,棄學返國,舉家遷徒西南後方,投身生產報國之抗戰行列,初期服務運輸業,續由兄弟二人合營商貿。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國勢日強,軍國主義思想抬頭,便以積弱已久的中國為首先併吞的目標,由於這樣子的浴血戰爭產生了無數的悲劇,斷送數十萬計的幸福家庭,犧牲千百萬的寶貴生命,中國半壁的河山曾淪喪為日人的手中。其中不願被奴隸的人們告別了家鄉,告別了生我育我的土地,響應政府的號召向大後方轉進,為了子孫後代的基業、為了長期抗戰,掀起了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的遷移,在逃難的日子,前面是茫茫然的未來、艱苦狼狽的旅程,後面則是漫天的烽火、苦苦相追的敵人,偶而還會遇到打家劫舍的匪徒從旁欺凌,那時住宿不定、饑渴逼人算是小事,各種的疾病、骨肉離散的死亡,種種的慘狀相繼而生。當時人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政府到那裡我們就到那裡,彼此相互鼓勵。
在這場大浩劫中,法師一家人也無可避免的加入逃亡以及建設大後方行列中。在逃亡的日子中,一家人卻每每有驚無險,奇蹟的度過各種難關,非但是當時面之,即便是現在思之,總覺得太不可思議。
法師總覺得是自小抄《金剛經》而得佛菩薩感應所致,否則巧合那裡只有一、兩次,決不能處處都化險為夷。雖不免餐風宿露,但也是平安度過,有關此不可思議的旅程,由後面感應故事中可見之。
逃難的日子,是自無錫往南京,而漢口再向湖南的衡陽,接著由衡陽進入大後方,在抗戰期間其足跡遍佈滇、桂、黔、川各省。
過去法師曾在西南公路局昆明修理廠實習負責汽車材料及工具的管理。當時對此工作十分的投入,頗受廠長的賞識,後來廠長的朋友-朱研延光先生,交通大學畢業,來台時曾任交通部次長,並向廠長表示有家英將設分公司,欲網羅精英人才來經營業務,請其推薦,此時法師則為眼前最佳人選,此家英商公司在重慶專營汽車零件、五金材料、規模很大,當他掌管時,業績甚佳。
其回想過去戰爭時候,物價極不穩定,漲幅的情形很驚人。不過法師在其間因投資有術而賺入不少的錢。因此抗戰勝利之後,便返鄉根本無須工作,當時被喻為不愁吃穿的-寓公。當時的年齡尚未四十。
再說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胃口養大之後就不得了,有錢後還希望更有錢,於是又將所賺的錢去投資於其他的事業上,並且穫利甚多,仍然未之足,進一步又去玩股票,最後錢都賠在股票中,只剩少許留在身邊。說到此,法師感慨的說:「因果昭彰,絲毫不爽,如何來便如何去,一切總是春夢一回,學佛要趁早,免得被貪、嗔、癡三毒所蝕,萬不可說等到××歲或賺到××錢才去學佛,恐怕那時已悔之晚矣![4]」
中國的苦難,未因抗戰勝利而結束,戰爭的陰影又再籠罩原本美麗的江南,頓使江南,日出不再紅似火,江水春來也不再綠如藍,顛沛流離的日子又再度到來,告別了家鄉,拜別了祖墳,一家人輾轉來到-寶島的台灣,萬萬沒想到這樣的一別就與故鄉已告緣盡了!
民國三十七、三十八年,兄弟倆隨侍慈母遷台,落腳在台北的林森南路。起初也是安享-寓公悠閒的日子,後來覺得如此無所事事豈不會坐吃山空?逐與弟合開專賣食品為主,冷飲為輔的-華一商行,在兄弟倆的巧奪天工下,使這家店富有特色,頗受消費者歡迎,因此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兄弟倆經營有道,不到十年光景,就賺到當時第一特獎的二十萬即不想要再做了,來台後十餘年,慈母示疾,兄弟親侍榻前,竭盡孝心,直至湯太夫人往生,威念親恩昊昊,體惱生命無常、悲痛難抑而無心戀錢、乃急流勇退,並結束當時如日中天之興隆商業[5],發心向佛,茹素齋戒,依印順法師授三皈依,隱居市郊,離現今故宮博物院不遠的官邸附近-芝山岩。其土地是由一位副司令所提供的,蓋建的房舍是十分符合現代化的而且舒適,從此清修。法師又笑著說:「那棟房子比現在的茅蓬好多了。[6]」
每個人開始學佛都有其機緣,兄弟倆在商場上急流勇退,對人生有一番徹悟,除受佛法的薰習外也皈依。終日用功念佛、打坐,並背誦《金剛經》、《大悲咒》、《楞嚴咒》用功到形容消瘦。在舒適的芝山岩卻只住短短的一年。
第二節 成為宗教人物後的變化與意義
法師成年之際,尊翁宇潤公曾告誡:「娑婆世界苦不堪言,爾等切莫輕言成家,將來或有殊勝機緣,誠亦難料。」法師秉承庭訓,始終保持童身。
民國五十一年(五十三歲),某日應一位任教於清華大學的朋友邀請,三人共往水里蓮因寺打佛七,那位教授在佛七圓滿時即表明欲在此地出家,但因緣未合和而先行離開。兄弟倆則繼續停留一個星期。懺雲法師乃告以因緣成熟,兄弟倆也覺得應摒絕萬緣,從懺雲法師祝髮,就這樣倆人也開始了另一種的宗教生活,並被授與法號-釋圓因、釋慈因。
圓因師曾任蓮因寺知客師約一年多,深得懺雲法師賞識,後來因感覺修行需要、來日不長,為期真正了脫生死,懺雲法師也特許其於後山蓋茅蓬,讓倆兄弟各有一間小佛堂可各自用功,閉關苦行,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持戒守律,勤修六度,歷三十餘年,如法修行。在隱居茅蓬時,其弟慈因師有時會起身拜佛,而圓因師在五十多歲時就曾染上風濕性關節炎,因此拜佛相當困難,拜完之後常感頭昏,旦圓因師並不加以理會身體的障礙,以堅定的毅力加以克服,拜不久後,病痛也就好了。
細觀,過去圓因師生活的條件是十分優渥,鐘鳴鼎食之家,自小衣食無缺,又深受到長輩的恩寵與厚愛,從僕簇擁,換言之由此法師的出家背景,可以說他與一般的人不同,因為過去在大陸的出家人,多半是因家貧,父母無力撫養,才被送到佛寺出家[7],他捨棄人們汲汲渴求的富貴榮華到甘於淡泊離欲。圓因師卻常說:「這是多生修來的因緣,唯有學佛往生極樂淨土,才是真解脫,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8]」在山中修行的歲月中,圓因師曾抄寫多種經書。平日和慈因師拜佛、念佛外,還經常上山撿木柴,扛回來做燃料,也撿許多掉落滿地野生的果實,如梅、李、楊桃、龍眼等,將它製成蜜餞,遇到有緣的居民則與其結法緣,有不少人都嘗過,其手藝高明。
除此之外,圓因師對眾生都十分慈悲,每日皆用米食餵養屋前穿梭的小鳥們,所以來到此會感到這邊的鳥兒特別多,鳥鳴聲也特別嘹亮。其中最特別的一事,是在多年前有對畫眉鳥,老是飛來跟師父一同念佛,甚得師父之歡心,然而不幸的是,某日其中一隻鳥突然失去蹤跡,另外一隻則飛來悲鳴不已,彷彿在哀求救助,圓因師四處找了很久,也無結果。過不久,僅存的這隻鳥也不見蹤跡了。
事後不久,慈因師曾從這畫眉鳥彼此相思的故事做比喻並預知時至的說:「圓因師我欲先離去」。其弟慈因師的身體向來是很健朗的,便用在此故事中鳥的失蹤做比喻,圓因師立刻能意會到言下之意。某日的夜裏,慈因師忽然腹痛如絞,急送醫院,結果得了腹膜炎而且病情加劇,沒多久在多位僧人與居士的佛號中往生。享年七十歲,該年為民國七十年。
雖然明知生命本無常,一切皆是苦空、無我,無奈七十年的朝夕相處,相互扶持,比翼雙飛,一旦雁行折翼,情何以堪。圓因師曾為此事悲傷不已,故化悲憤為力量。乃決定更加用功,閉關精進不干世事,並發願抄寫《金剛經》一百部,迴向往生-西方淨土。此一百部約歷時兩、三年才完成。迄今圓因師仍然精進不懈,前後共抄寫了近三百部。
近三十年的山中苦行,圓因師始終抱持規律的作息,每晚入夜即眠,子時即刻起床,漱洗後做早課,拜佛(含:八十八佛、十大願王共一百餘拜)還有念佛、誦經及打坐。圓因師平日非常愛惜物命,衣服破了自己縫補,穿針引線毫無困難。另外對十分不起眼的廢物,經過其巧妙之手,就成為精緻的用具,由屋內屋外均可以看見其成績,甚至還親自爬上屋頂上修理屋瓦,幾次跌跤都毫無損傷,更深知真有護法神護持,並且除了冬天外,每天都會在屋前晒一捅水做沐浴之用,如此是既衛生又省燃料。
圓因師常在庭院處施食給往來的貓、狗、鳥及螞蟻等小動物。當慈因師往生後,蓮因寺則由纜線送齋上來,而圓因師仍然會煮一些飯並笑著說:「小鳥兒比較喜歡吃熟飯」。古德也云:「為鼠常留飯,憐蛾罩紗燈。」其慈悲更甚於此,十方善信送來的供養亦一文未留,全拿去印佛書,卡帶、CD、VCD等再與大眾結緣。
圓因師畢生專修淨土法門,隱居近三十年,待民國八十年,以因緣成熟,開蓬度眾,弘法利生。定期護生放生,倡印大量佛書,錄音帶。法師秉持「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慈悲心願,其作風不談玄說妙,總是苦口婆心勸人念佛;廣修福德、印經、吃素兼放生,恆常開示弟子說:「以戒為師,老實念佛」並且強調吃素放生的重要性又說:「凡學佛者欲往生極樂,第一要吃素放生,從未聞吃葷腥並殺生的能往生。其次修學大乘佛教的精神,發菩提心多做利益眾生之事業,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培養慈悲心,使自己的言行遵照佛陀的教示與古德的行持。第三是-老實念佛,學佛勿花樣多,依據《彌陀經》上所說要專一心志,至誠懇切,平常要養成多念的習慣,使行願具足,要自力加上佛力加持,往生才有希望。」總而言之,其致力於淨業之提倡,淨宗之弘揚,不遺餘力。
當今佛教界,尊為龍象的懺雲法師,亦曾讚歎:「蓮因寺前有濁水溪,後有高山,高山上住有修行人,道行很高。」
第三節 感應事略
圓因師畢生感應[9]事甚多,又身遭抗日戰爭與大陸溣陷兩次的大災難,所以說其感應故事可以說是一籮筐,但有人說感應的事不可以說,恐會遭人毀謗。圓因師:「佛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大慈大悲,無機不攝,無願不從,我們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連觀世音菩薩都遭人毀謗,我們又擔心什麼?」
在高僧傳中有一則故事是說,蓮宗四祖,唐朝的法照大師,去禮五台山時,得見文殊、普賢菩薩二菩薩時,向祂們啟請修行方法,二大士教示其念佛法門並摩頂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法照大師[10]遇此殊勝境界亦不敢告人,後來兩次在精進念佛時都見到梵僧質問並說:「大聖文殊,現在此山,尚受人毀謗,你又何必擔心,只要把所見的境界普告眾生,使見聞者發菩提心。」所以圓因師略說感應故事,也是要激發我們的菩提心,也就是說由信啟願而學菩薩行,自然而然佛菩薩的感應是不其求而來的。
兄弟倆從小就遵從父命抄寫《金剛經》多部,並依囑咐在年節或父母生日之時,恭敬的予以焚化,並妥善處理餘灰,並將功德迴向父母親或祖先,可令存亡兩利,殊不知抄寫此不思議的經典,在不知不覺中即種下不可磨滅的善根種子,由此善根種子產生許多的感應事蹟,如親身體驗到逢凶化吉的實況等等;同時也種下以後出家的因緣,以下則略述十項。
一、千鈞一髮
抗戰一開始日軍爆發松滬戰爭,戰爭瞬間漫延至大江南北,日軍挾有強勢的陸海空三軍,加上三個月滅吾中國的宣傳伎倆,欲一舉令中國臣服。狼煙四起;遍佈謠言,家園雖好,卻莫可留戀。在倉促逃難的情形下,很多貴重的東西,都來不及帶走,僅僅拿隨身行李、少許的路費、一部《金剛經》。
當決定離開家鄉時,首先選擇的就是火車,無錫的位置,正處於京滬鐵路的中間點,自然是搭火車往南跑。父母及兄弟姐妹一家八口,帶了行李,分別乘八輛的人力車,到了車站,一看不得了,車站的內外皆是人山人海,看了人都傻了,不要說買不到票,就是要站也相當的困難。正在徬徨間,忽然見到一位身穿鐵路局工作服的人,既然是弟弟的同學,大喜之下求其協助,他雖面有難色,終於得到了車票。車票只解決一半的問題,因為如何的上車是另外個問題,結果弟弟的同學集合一批車站的服務人幫助他們上車,行李則由窗戶扔進車窗內部。
這時逃難在不知所以然下,在千鈞一髮時突然出現貴人,而貴人不在權力高低,這時一位工作人員也比鐵路局長更幫的上忙。自此以後,處處都有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相助。
二、最後一班
搭車不久到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後,此時也是人心惶惶,政府首都也要遷移撤退,一家人也欲乘船溯長江上行,但船票早已一票難求,大小旅館也已客滿,成了無處棲身的窘狀,無法可想,只有上船去碰碰運氣。人同此心,當時江邊碼頭更是萬人穿鑽動,擁擠不堪,正憂慮時,突然見到一艘輪船上有位陌生的水手,指著人堆向我招手,示意欲帶領我上船,遲疑片刻,此時也別無選擇,全家人,擠出人堆,在其引導下順利的到船艙的最上層,行李也由吊籃吊上。此是全船最好的地方,是船員的艙位,十分地舒適,與下面幾層擠得像沙丁魚似的船艙實有天壤之別。
船於入夜後正要解纜啟航,約十餘分鐘後,即聽到南京方面一片的鬼哭神號的緊急警報聲,船隻立即停駛,行燈火管制,四面漆黑、人人屏息以待,當時我們居最高一層,非常清楚的看到敵機瘋狂的掃射,我軍則以高射砲猛烈還擊,火舌四竄,砲聲震天。
假若當時沒有搭上這最後一班,仍然留在碼頭附近,他們全家可能在敵機的掃射下,就像他們一樣,東奔西跑,一片混亂,相互踐踏,父母子女無法相顧,將不知這是什麼樣的景象啊!不知會何等的悽慘!現在反而是輕鬆坐在船艙中像旅遊一般,絲毫無逃難的樣子。深感到天堂與地獄只是相隔一線間。
在船上待了兩天至漢口下船,在這期間那位引領他們上船的水手,始終不見其人,究竟何許人也?何以如此禮遇?迄今仍舊未得其解?只有相信佛菩薩庇佑所致。
逃難的日子也並不完全像在旅行,俗語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何況在流亡中,在食、住條件算不太理想之下,他們算是蠻順利的,並沒有遭受到太多的苦難。某日,全家至衡陽後,欲至衡陽轉公車再至某地時。不巧的是該站已經沒有車子了,車站裏的旅客與一些軍人因為久候不見車輛,便動無明火毆打站長,令其設法解決。但因實在是無車可派,等車的人只有無奈地擠在車站中痴痴的等。在這吵鬧當中,突然又認出該站長是自己中學的同學,該同學也示意不作招呼,但到夜色深沉時,此站長突然跑出來告知我一小時後,將有一班臨時車將至,於是趕快買了八張票,一家人又順利地搭上車離開了衡陽,續往前程。
他鄉遇故知,本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不過以大陸地廣人多的情況下,其同學又在這緊急時刻中出現,又在這重要的位置下現身,實是不可思議。
三、化險為夷
在逃難中,有次全家是搭乘小船,這是一種有篷子的小舟,婦女們都在篷子內休息,他們兄弟倆則是在篷外,那時治安十分敗壞,軍隊和土匪相差不大,身份有時還可以對換。當船行駛至江中,突然被遭喝令需要停船檢查,當時嚇壞所有的人,連船夫也嚇壞了。不過,一會兒便又聽到大聲叫著:「自家人!走!走!」的聲音,乃慌忙地快駛走,原來在暮色中當兩船距離漸近中,錯把此兄弟倆身上所穿的童軍服認成是軍服,所以便當成是自家人了。或許這是菩薩施了障眼法化險為夷吧!
四、緣定台灣
大陸淪陷前,各地局勢皆很混亂,國民政府準備徹退來台,我們兄弟倆原本也無意要來台灣,某日,一位司令官因事到他們家裡來,他順便向其問起,以當時情況甚急,應如何才能夠免除災難而得逃?那位司令官告之,其部隊將離此,而部隊中有部吉普車,後面跟隨著一部拖車,正可以被你們全家所搭乘,於是全家決定搭此車逃難。因此也得以政府撤退近於尾聲之際,順利地趕上最後一班中興輪船來台,也因為緣定台灣並免除留在大陸被清算鬥爭的噩運。
五、經典無損
有一回,我們兄弟倆共搭乘公車,看見同班車上,有一位長者正專心地持誦《金剛經》。當車靠站加油時,大家都暫時下車休息,卻有人不慎地隨手將煙蒂丟棄於車廂附近,結果引起爆炸並產生大火燃燒。所幸及時撲滅,免除極大的損失,回車仔細一察看,唯獨那本老人家所放置在車架上的《金剛經》出奇地完好無損。
六、破車返城
有一次,其兄弟倆及朋友駕車自昆明往郊區遊玩時,在回程時不幸車輛翻覆,車輛損毀不堪無法再動,而人員卻毫髮未傷,當時有個大問題就是這邊前後十里都沒有人煙,車輛又稀少,無法求援,兄弟倆便一邊念佛一邊檢查,發現化油器缺油,便注入油後再猛力一發動,奇蹟頓現,車輛既然可以動了,駕此破車行數十里回城,進城之後難免會引來大眾側目圍觀,驚嘆不絕。
七、持經消災
來台後,其姊夫(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公費的留學生)其生平不信因果,又好譭謗佛法,後因言論偏激而入獄。在牢中突然心血來潮向我要了《金剛經》便送了一本過去。這姊夫在此夜裏專注地讀經時,忽聞一股異香撲鼻,此種香味有別於普通的香味,心想這是持《金剛經》的感應。從此之後便不再譭謗佛法,並對佛法產生信心。
之後,有位傘兵的張司令來我住處,見到姊夫的女兒便問我此小女孩為何常至牢里探監?我乃告知,因為姊夫的言論偏左而被坐牢,並請其幫忙,要求重審案情,有罪判罪無罪請釋。張司令允許後,即輾轉請警察總部調查此案,結果沒過多久,終於無罪被釋放了。經此事後,姊夫深感《金剛經》之不可思議並欲前往答謝那位張司令,卻找不到了。事隔多年,姊夫已八十多歲,我已七十餘歲並引見他皈依於懺雲法師(世稱:懺公)。
八、視力無礙
十年前,在閉關時,曾經發願要抄寫《金剛經》一百部,求菩薩加被,得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在寫滿一百部時,卻患了白內障[11],視力變得更模糊。依舊不管它,仍精進不懈,繼續抄經至今,結果視力反而變好[12],原有的近視也不見了,今日不必戴眼睛即可以閱讀,且字字分明一點不差[13]。
九、四九大關
過去我給很多不同的人算命,都說我的壽命很難度過四十九歲這個大關,可是後來卻安然度過。我回憶起應該是那時我無意中,做過兩件財施、法施、無畏施的善事吧,因此才得以延續生命,躲過劫數的原因!
其一、昔日在林森南路經商時,有群師範大學學生前來告知學校准許成立佛學社,但苦無經費。我知道後,便囑其至我店裡拿錢,經過半年後,該社團也進入了軌道,已解決了困境。
另一件事情就是,我偶然在報上閱讀到一篇關於佛法的文章非常的認同,欲廣為流傳,於是便自掏腰包,付印多份,託送報生以夾報方式一份一份的送出。
十、指引迷津
雖然我一生念佛、拜佛不輟,但一生中只有兩次是祈求佛菩薩指引迷津的經驗,那些都是實在到了無法決定及徬徨兩難的時候。
其一,在抗戰期間,兄弟倆在貴州安置的事業已經打好基礎,但日軍又節節逼進到離城不遠處,而其騎兵隊更攻到僅數十里的路程。所有的百姓幾乎都逃離縣城,真可以說是危險已極。我們卻委決不下,面臨到兩難的困窘,逃則所有的資產將化為烏有,留則恐怕性命不保。在無所適從之下,弟弟則建議求菩薩指示,並作籤兩支,分別寫逃與不逃。兄弟倆跪拜於地上請求佛菩薩做主,祈求指示,我抽出的結果是不逃,於是全家則停留不走。該晚四面無聲,似有暴風雨欲來的寂靜,心中實是忐忑不安,天亮後,忽有士兵來報說:「日軍不知何故?徹退了!」
最後一件事,是欲開緣弘法的前兩年時,曾有居士顧及此後常有出家法師會來參訪,為方便故最好是要去受大戒。在無法取決的情況下,又祈求佛菩薩的指示,並做了兩支籤,分別寫受與不受,抽出結果是不受[14]。佛菩薩的慈悲指示有其道理,蓋受戒易而持戒難。過去弘一大師[15](1880~1942)曾云:「末法時代欲得戒甚難」。況且連被後世世人所尊的藕益大師(1599~1655)[16]都認為他自己「除根本大戒外,違犯多端」而且自謙為菩薩戒沙彌。圓因師一生謹言慎行,平常在行、住、坐、臥中處處不離佛戒。由此他也更感謝佛菩薩的慈悲指示。
以上數則皆為圓因師感應事略的小部分,其中有熒熒大則、也有微微小則的故事,感應這件事,圓因師感覺祇要至誠懇切祈念佛菩薩,必定是大感大應;小感小應,絕無不應之理。而感應之事就如印光大師[17](1862~1940)在普陀山志序中曾云:「……喻如月麗中天,影現眾水,不但江湖河海各現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無不各各皆現全月……菩薩於一念中偏法界感,偏法界應,感應道交,無少差殊,與此一月普現眾水,隨人隨地各見全月,了無有異……其應之大小優劣,在其誠之至與未至而已……」。所以感應,只要竭誠盡敬則妙妙妙,像圓因師在嚴持淨戒與念佛菩薩的聖號、誦大乘經典之下,能蒙佛菩薩的感應,是不假所求自然而得的。
第一節 論其時代背景與主要思想
一 時代背景
首先觀察圓因師其出生的年代是1899年,然而這個大環境是充滿著不安動盪的時代,首先從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與《馬關條約》,在1898年─日本割佔福建。清廷的腐敗,因此有辛亥革命(1840—1911年)創立中華民國。在他求學階段又逢中日長達8年的戰爭(1937.8.7—1945)因此也中斷留學的生涯。在1949年圓因師與家人隨從國民黨政權逃往台北。同個時間毛澤東主席也在北京天安門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接著在看明末以來,中國江南的佛教,在修行上是禪淨雙修,因此持誦《金剛經》、《阿彌陀經》、《觀音經》《普門品》是很自然的事。為何持誦《金剛經》與《阿彌陀經》呢?因為禪宗自六祖慧能以後,即以《金剛經》作為修行的準則,而淨土宗則在善導(613~681)時代,就以《阿彌陀經》為定課的緣故。另外關於觀音大士的信仰,則更是不諍的事實,因此會誦《觀音經》《普門品》。而在考其生平時,就知道他小時後被父親教導要抄寫《金剛經》,可以說這本經的思想,也影響到他以後的人生,另外也可以從他日後的生命歷程中看出,他對世俗人所追求的富貴、健康、享受,他真能說放就放,實非易事,這無非他有很深的金剛般若思想,並看出人生事實的真相,才有可能辦得到。
所以筆者認為在分析其主要思想時可以分成兩階段,首先是他未出家前,圓因師已具有《金剛經》的般若思想及生逢戰亂覺悟到無常的思想;第二階段,是閱藏一次與閉關後注重淨土兼放生的思想。
二 圓因師的主要思想
故在此先論述他早期主要的思想,而那本經就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經典略稱《金剛般若經》。梵名Vajracchedika—prajbaparamita—sutra。全一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八冊。自古講說此經者特多,本經之注疏也極多[18],尤以禪宗六祖慧能[19](638—713)以來更受重視[20]。其實金剛經是漢譯一千餘部經典中,少數最受中國人觀喜信受的經典之一。自五世紀初鳩摩羅什譯出此經之後,中國佛教徒對它的月持讀誦、重新翻譯、註釋趼究、與講解,歷久不衰,迄今猶然[21]。
本經的主要思想內容,是闡釋「一切法無我」之理。此經不如《大般若經》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經》之太簡,而能說般若之空慧,無有餘蘊,故古來傳持,弘通甚盛。因此法師除專行[22]外,也常叫人多念[23]多抄,在研究其出版書籍中發覺他是以梁昭明太子對《金剛經》的三十二分法[24],做簡介科判以利讀者之參考並修學之,除此之外更可以從他的身行體驗到《金剛經》本身的可實踐性與不可思議性[25],此種般若思想絕非一些日本及西方學者認為只是違離形式邏輯規律,是超理性或是神秘主義的。因而忽略了其中的理性成素。換言之,般若思想的最後歸宿,自是超理性或神秘主義的;但在這之前,它有很多思考是理性的,尤其是可通過「無自性空」一義理來理解[26],由此才不會只是個空談。最後節錄其扎記中的兩句偈,來代表他對無常與《金剛經》的思想:
草色花香,遊人賞其真趣。桃開花落,達者悟無常[27]。
《金剛經》是指導我們要做到,三心不住,四相皆空,破除我執、法執,而又不著空執的境界,同時還要我們運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去廣修六度萬行[28]。
接著是說他淨土兼放生的思想,為何在他閉關後會如此的重視呢?在分析他推崇的書中及其手書的茅蓬扎記中,發現到幾位重要的祖師分別有印光大師、李炳南、廣公上人、慧明法師開示、虛雲和尚、蓮池大師、月溪法師、弘一大師。其中以印光大師[29]的書印的最多,抄寫其語錄也最多,筆者之後在翻閱印光大師的書中則發現他的書中除了淨土的思想外也有很多放生的想法,如其中有一篇很重要,即南潯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上寫:
戒殺放生之事,淺而易見。戒殺放生之理,深而難明。若不能明其理,縱能行其事,其心決不能至誠惻泹。其福田利益,亦隨其心量而致成………倘遇不知者阻緋,逐而被彼所轉,而一腔善心,隨即消滅者有之………為彌陀之弟子,作海眾之良朋矣。閱者幸注意焉。原夫水陸眾生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一切人天六道衷生心性悉皆如是,由無始來,惑業障蔽,不能顯發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業。大覺世尊,知諸眾生一念心性,與佛同儔。因茲種種方便,隨機說法。普令修習戒定慧道,以期斷惑業而復有。圓福慧以證法身。又令世人發慈悲,戒殺放生。良以我與一切眾生皆在輪迴之中。從無始來展轉相生展轉相殺。彼固各各皆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兒女我亦各各皆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兒女。彼固頻頻由惡業力,或於人中或於異類,受我殺戮。我亦頻頻由惡業力,或於人中或於異類,受彼殺戮。久經長劫,相生相殺,了無底止。凡夫不知,如來洞見。不思則已,思之則不勝慚愧悲憫矣。[30]
又說: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於人道。固宜解怨釋結,戒殺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為念佛回向淨土,令得度脫。縱彼業重,未能即生,我當仗此慈善功德,決祈臨終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永出輪迴,漸證佛果矣。且愛物放生,古聖先腎,皆行此事,故書有鳥獸魚龜咸若之文,而文王澤及枯骨,況有知覺之物哉。…………此固聖賢一視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動含靈,皆具佛性。展轉升沉,互為怨親,及將來決定成佛等義。迄至大教東來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無二之理,大明於世。凡大聖大賢,無不以戒殺放生,為挽殺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樂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劫,須聽屠門夜半聲。」又云:「得世間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是知戒殺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謨也。」故陳智者大師,買臨海滬溪梁六十餘所,互四百餘里為放生池……直至唐貞觀中,猶然如是。唐肅宗乾元二年,昭天下諸州各立放生池……真宗天禧元年,詔立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蓮池大師立放生池於上方長壽二處,其戒殺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餘年以來,景仰高風,慈濟物………。
又說:
南潯極樂寺外,向有放生池……坍塌兼復多年……每有善士就河放生。雖發善心,生難穫益。其旦蒙放而暮復遭捕者,當居多半。若近大江,則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則斷非所宜,園林大師心有不忍,擬欲深睿其池,外築圍牆以為防護。……裨此舉速得成功,庶物類悉得其所……豈特現世萬禍冰消,千祥雲集。而未來世之恩報德者,正不知幾千萬億也[31]。
這段文字的要旨雖然是針對過去已經有放生池的佛寺,今為復興重建之意而說的。在無意間又針對放生的事與理都在述說一次,在事相上過去的祖師或帝王都有在提倡放生,並說放生的事情很好做,其福德[32]也大。相對上障礙也很大,文中所說最大障礙者即是,本來要去放生,之後又被人動搖本有的善念,又對放生之事質疑而不去做,因此就會失去福德。再說到福德的大小也在於你的心念與心量上,是誠或不誠?另外在理上則是指出,戒殺放生之理,深而難明。若不能明其理,縱能行其事,其心決不能至誠。在此文粗略說出大約有四點。第一是要認識自己與水陸眾生的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第二是對我們這輩子生為人道的人們說,更應戒殺放生。其道理是一切眾生[33]皆在輪迴中。從過去無始來,彼此展轉相生又相殺。那些眾生在過去中曾經做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兒女過;反之我過去生中也可能做過他們的父母、兄弟姊妹與兒女過。如今那些眾生因為惡業力的原因,現在出生在異類,將受我們殺戮。那些要殺他們的人也由惡業力的牽引要將它們殺戮。如此一來便是相生相殺,了無底止…如果知道以上事實的人就會慚愧又悲憫;第三點是指明戒殺放生的目的最主要是令一切有生命的眾生能回到自己的生長環境團聚。其宗教儀式就是為他們念佛回向淨土,令他們現在能度脫被砍頭的危機。在未來可以了生脫死並永出輪迴,漸證佛果。最後一點是回顧之前的聖賢人,都戒殺放生,因為他們知道戰爭與和平背後最深的道理就是戒殺放生。過去古云:「欲知世上刀劫,須聽屠門夜半聲。」又云:「得世間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是知戒殺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濟世良謨也。」
除此之外,其師父,懺公也有以自己的實例[34]做證明影響到圓因法師,在蓮因寺《放生儀規》中說:「丙甲春雲臥病岡山,經久不癒,醫藥治療,營養滋補,靜攝調護,悉皆罔效,身心苦悶,不知所措。嗣承淨業道侶慈悲勸諭,謂若提倡放生,與眾行之當得早占勿藥云云。雲遂依勸告,先自放生,並同諸方提倡,經時不久,頑強痼疾霍然痊癒。」
第二節 度眾的志業—以放生為例
一 簡述放生的流程與意義
首先應知放生之事為何?佛教放生的對象就是看到有生命的異類眾生,當它們被擒被抓被關被殺,驚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際,便發慈悲心買物救贖,給以解救釋放的一種行為!若從另一方面來說,放生就是還債,還今生累世以來我們所欠無數的殺債。故積極地放生,救贖生命,償還宿債,以期滅罪消愆,消除業障![35]
換言之,放生最容易消業障,簡單易行,只要發心,隨時隨地,一人多人,錢多錢少,都可以放生。正因為放生如此殊勝,累劫多生以來,我們多少的冤家債主,邪魔外道都不願意我們如此簡單地便消除業障,故反對批評放生的人很多。在加上放生的事情看起來雖然很簡單,但放生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奧複雜,就像淨土宗一句彌陀佛號統攝三藏十二部的道理一樣難懂,並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因此容易對放生失去了信心。那應如何從佛教的教理中去懂其理?(一)因果報應,亙古不變的真理。放生就是救人家的命。(二)天地萬物眾生,皆有靈性,皆會貪生怕死,皆有悲歡喜怒,今朝放生,物類皆知感恩圖報!(三)天地萬物眾生,皆本具佛性,與我相比無二無別,一旦業障消除,同樣可以證成佛果。今朝放生,等於救一未來佛!(四)天地萬物眾生與我,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皆曾經互為手足親眷。今朝放生,等於救自己的親人!(五)天地萬物眾生與我,在過去的輪迴中,皆曾經互為冤家仇敵。今朝放生,正可解冤釋仇,不再冤冤相報[36]!
放生活動的流程,有獨自小型的放生與團體大型的放生兩種,在此是以圓因法師帶領的放生團做簡介,他們放生大多是由遊覽車接送是一天來回的,地點沒有固定[37],時間則有固定即是每月第三與第五個星期日,大多是星期六凌晨出發,近下午就到家了,車上有提供免費的早餐和午餐,遊覽車車費大多百元而已,另外放生的錢,都是隨喜的也就是隨自己的能力,有的人投在放生箱或親自供養老和尚[38],其實沒出錢放生也沒關係,因為可以去幫忙傳水桶,放諸魚類,因為大家的參與都是使物命得以迅入海中,各有所獲,其實只在一念心中。其方式是圓因老和尚帶領大家在灑淨之後,為物命三皈依三寶後,全體的人排開,大家一邊念佛,一邊用接力的方式,將一桶桶的魚,海中的生物…放生到海中,那時魚兒還會回頭望那些將它們放生的人!每次參與放生的人數,大約是一千多人左右,有時約二千人參加,放的物命種類不一定,全視當地適合情況而定,但魚類算是放最多的,此團體時時會對放生的方式與大環境的考量一直不斷做改變,盡量達到盡善盡美的階段,如改用「活魚袋」[39],還有為何在此地會放這類的魚[40],都有做其評估與研究,因為並不是為放生而放生。
再說「放生」是有其儀軌的,雖然任何人,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做,但有些小節是必須注意的,如果是初發心者,可以委託有經驗的人或團體代勞,或一同參與放生活動。一般放生儀規,有的並無任何擺設,有的會設桌子上擺佛像等,起先於佛前置楊枝、水盂,捻香、燃燈,種種供養。然後以慈悲心,視所放眾生,念其沉淪,深生哀憫。復念三寶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觀已後,默念想云:「一心奉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降臨道場,加持此水,其大功勳,沾洒所放眾生,令彼身心清淨,堪聞妙法。」一、香讚(唱、念皆可)二、持咒(大悲咒1—3遍,心經1遍,自始至此、大眾同念彌陀聖號。)三、啟請 香花迎 香花請(弟子○○、一心奉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寶…稱揚寶勝如來十種通號、解說十二因緣法相、懺悔宿業。【僧用】授與三皈【俗用】代受三皈、發四弘誓願、念彌陀聖號、仰乞三寶、威德冥加、哀憐攝受)四、稱名[41]。五、懺悔(諸佛子、汝等多生障重、墮在畜生、今為汝等、對三寶前、發露罪愆、汝當隨我、求哀懺悔。)六、皈依。七、發願(諸佛子、再為汝等、稱四弘誓願、令汝得聞、依法發願、依願修行、汝今諦聽。)八、求願(弟子○○一心求哀仰願,十方三寶、慈悲加持、憐憫護念。[42])九、念佛。十、灑水(主法者持水盂,以楊枝淨水,沾洒所放眾生身上。)十一、放生(改念四字佛號,隨即開籠放鳥,或持器出外放生。)十二、回向。簡略行法可摘用儀規中一、二、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43]。然洏在簡略行法中為何仍不能少替眾生做三皈依及念佛呢?因為佛教徒知道只是有緣救其生命,但他們仍不能脫離輪迴業報。因此再發慈悲心,為眾生授以三皈依[44],使其今生報盡,不再淪入三惡道中,並為其誦念彌陀聖號,使其來生轉世為人,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永離輪迴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
另外,佛教徒為何去放生,除了是有其功德外[45],在此不細說,其重要的是對放生應抱的正當觀念,像劉小如、齊如,〈台北市民眾放生行為研究報告〉說放生行為的理由往往有多種,在全部受訪者中,有27.8%的人表示因為『覺得做善事可以積功德、想為人祈福或聽說可以消業障』的理由而放生。表示因為『看到或聽到別人放生』的人有7.5%;表示因為『有人勸說要放生』的人有8.8%[46]。換言之,放生起先不單是捐錢做善事這麼簡單,而是放生能生起最起碼的慈悲心,也就是說放生放我們的慈悲心生[47],使我們體會到天地萬物皆平等,眾生也具備佛性,這樣,當我們看待每一生命應尊而重之,讓這些有生命的異類眾生,從被擒被抓被關被殺,到驚惶失惜中被釋放,所以放生是買物救贖,予以解救,斷除殺業。再來就是說當它們面對新環境、新事物,亦可能是放他們邁向死路,這就是「放生」嗎?一般放生的佛教徒則認為其實絕大部分是可以重拾新生,回歸大自然,死亡的只有少部分。若不放生,禽畜難逃被宰殺的命運,雖是死於大自然中,總比被割炸煎熬,被火燒水滾的酷刑來得自在吧。而被放生的禽畜眾生,能重拾生機,在放生的儀軌中,親聞佛法,皈依佛門,永不墮惡道中。除了這種大型的放生活動外,其戒殺與放生的行為也包括,不親手殺生、不教唆別人殺生、不幫助別人殺生、戒除肉食、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行業、凡有拜拜,不管拜的是什麼,一律用素菜、鮮花、水果、不用牲禮、見人殺生,應加勸阻,或用前將臨宰之動物買而放之。若勸阻無效,或他不買則應對被殺之動物起同情心,若能為牠念佛號或往生咒更好、不虐待動物、自己戒殺放生,也勸別人戒殺放生。
二 放生的根據
素食乃以植物為主要之食物,即相對於以動物為食物之肉食而言。大乘佛法一本佛陀「慈愛與樂,悲愍拔苦」之精神對待眾生,更為護生而制律戒殺。此戒殺即為慈悲精神之實踐,故倡素食[48]。另外戒殺與素食又是一事之兩面。故南傳佛教沿習舊制乞食維生,故僅嚴守戒殺律;而中國佛教則因處北方,不行乞食,多集居自炊,故捨肉食而倡素食[49],然而中國佛教的素食與放生也是有其關連性。
首先從歷史上的人物,探索放生的根據,因此在中國,從北齊蕭梁以來,便提倡斷肉食、不殺生;且放生的風氣也從此漸漸展開,從朝廷以至民間,由僧眾而至俗人,都以素食為尚。而歷代政府為了表示推行仁政,每年有數日也定期禁屠;而從中央以至地方,或者為了祈雨禳災,也都有放生禁屠之舉。如梁武帝(464~549)[50]就曾下詔禁止屠殺生命以祭祀宗廟;梁代慧集比丘,自燃兩臂遊歷諸州,以乞化所得贖生放生;隋天臺隋天臺山智顗大師、煬帝號為智者、師曾鑿池勸人放生,今之西湖乃大師所創古放生池也。智顗大師發起開築放生池,為被放的魚類講《金光明經》和《法華經》,又購買各類糧食伺予魚鱉;陳宣帝時,敕國子祭酒徐孝克撰寫《天臺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放生碑文》[51],這是中國有放生池及放生會記載的開始。此後由唐至宋及明,無不盛行放生。如唐肅宗的,刺史顏真卿撰《天下放生池碑銘並序》[52]。宋朝的遵式及知禮兩位大師,也極力提倡放生。永明延壽禪師,五代時、吳越王鎮杭、師為餘杭縣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生。後坐監守自盜罪、法當棄市。及將臨刑、王頗知其放生、故諭刑官、觀其辭色以覆。師臨死地、面無戚容、人怪問之、答云、將生極樂世界、豈不喜乎、王聞而釋之。師乃出家為僧、克勤修持、得成道業。後有僧入冥、見閻羅王時時出座、禮一僧像、問之、則永明壽禪師也、謂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乃時禮耳。明蓮池大師、立放生池於上方長壽二處、著戒殺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餘年、景仰高風、慈濟物類之緇素、不可勝數,[53]其是歷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積極的一位,。他在《竹窗隨筆》[54]中有如來不救殺業、食肉、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筆》中,寫有衣帛食肉、戒殺延壽、放生池、醫戒殺生、因病食肉等篇,鼓勵戒殺放生。除了素食文章外,他也寫了《放生儀》及《戒殺放生文》,以備大眾于放生時,對所用儀式有所依准。在現代人中,有弘一大師書、豐子愷畫的《護生畫集》計六冊。
其次是論經典上有那些是相關於放生的,然而這些經典說出些什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佛教徒堅持要放生?筆者試著將其經典的屬性歸類做出以下七點:
1、視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萬善同歸集》:「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55]
〈第十放救報恩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應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56]
2、欲趣菩提慈心,則修淨業濟物為先
《廬山蓮宗寶鑑》「放諸生命。欲趣菩提慈心為本。凡修淨業濟物為先。觀夫飛禽走獸水族遊鱗。或挂網羅或拘籠檻…顧盻哀鳴以求救拔。所以弟子悲憐抽財贖命…施水焚香合掌咒願。法施事畢安詳放之。或縱陂池或齎林野。皆由佛道展演悲心。乃至上及人倫下霑螻蟻。但能救死無不放生。既乃放生自然長命。因茲勝利回向西方。普願眾生同成佛道[57]。」
《梵網經菩薩心地戒品》:「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即以眾生形體雖殊,而覺性不異,好生惡死之情尤與人同,不應肉食而戕害其性
《梵網經菩薩心地戒品》亦載:「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58]」故戒殺、茹素乃實踐佛陀慈悲精神之一種方便法。《梵網戒經》是放生的理論依據
3、食肉與不淨肉
《大乘入楞伽經》卷六:「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59]」
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記》卷九[60]:這是雁塔的故事。指在中印度摩揭陀國有一個小乘的寺院,住著若干小乘比丘,他們本來不禁三種淨肉;所謂三種淨肉,是指不見為己殺、不聞為己殺、不疑為己殺的肉類。有一天,一位比丘沒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從天空飛過,他就向雁群禱告說: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薩應該知道時間了。雁群應聲自動墮地而死。比丘本來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薩,所以用戲言來調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薩顯現而來感化他們的。小乘比丘慚愧不已,互相禱告:這是菩薩,何人?從今以後,應依大乘,不再食三種淨肉。並且建塔營葬雁體。
4、脫畜生身、生忉利天
《金光明經》有段經文其義:「無量劫前、世尊行菩薩道時、為流水長者子[61]。出見十千游魚、困涸水中、將欲危斃。乃用二十大象、負囊盛水、傾注得活。後為稱寶勝如來十號、說十二因緣法、魚尋命終、脫畜生身、生忉利天[62]」。《金光明經》則是開設放生池的依據。
5、救物得報
《雜寶藏經》卷四記載:「有一沙彌的師父見他七日之內壽命將終,要沙彌返回俗家,七天之後再來,但沒有說明原因。沙彌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處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邊的蟻巢,眾蟻慌張奪路逃生。但是螞蟻逃生的速度哪有池塘決堤那麼快速?眼看無數螞蟻即將淹死,沙彌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螞蟻。過了七天,沙彌在俗家玩得無聊,又回到他師父跟前。師父一見,覺得驚奇,問他這幾天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沙彌以為師父說他犯了戒做了壞事,非常恐懼,答說什麼也沒做。師父是羅漢,即用天眼觀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螞蟻。後來這位沙彌轉夭為壽,得以長命終老[63]。」其他大乘經如《六度集經》卷三,有贖鱉的放生記載[64]。而另外《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65]
6、戒殺、放諸生命
《大智度論》:「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世間中惜命為第一。[66]」
〈勸持眾戒第十一〉《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奚獨戒殺。但殺業最重。通於貴賤。人所難除。故於正行之首。先令斷殺。庶可具乎眾戒[67]。」
7、往生前更須放諸生命
《往生集》:「永明壽禪師…自古求西方。未有如此之專切者也。乃立西方香嚴殿。以成其志。在永明十五年。弟子千七百人。常與眾授菩薩戒。施鬼神食。放諸生命。皆悉迴向莊嚴淨土。時號慈氏下生。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晨起焚香告眾。趺坐而化。[68]」另外《往生集》(卷2)楊嘉禕文學,在將死前夢遊到地獄,見地藏大士於冥陽殿,醒過來後就發覺要放諸生命[69]。
筆者在一些宗教法會活動介紹,發現放生的區域除盛行於台灣、中國內地,西藏亦然,也流傳於日本和鄰近的韓國與越南等地。另外這放生活動並非屬於某個宗教的行為[70],也就是說不只有佛教徒才做的,其中曾參與放生活動比率以佛教最高,再來是民間信仰、無宗教信仰、道教、一貫道宗教,其次為基督教、天主教
佛教的放生的活動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迴生死的因果觀念。這也是符合圓因師所重視既戒殺放生又往生西方的基本觀念,因此才有這種生救生的善行的概念;如果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不是圓因師放生念佛志業。
第一節 外界人對放生的評價
皈依三寶、受五戒的佛教徒,具有慈悲不殺的精神,而中國佛教徒亦具此發展出很具特色的素食及放生的生活及修持方式。《梵網經菩薩戒本》便對中國佛教徒的實行戒殺和放生有具體明確的說明。《梵網經》中的殺戒以及食肉戒,使眾生由此而得到廣泛的保護,可對目前大眾所關心的稀有動物面臨絕滅危機的這一問題提供答案[71],假若是放稀有動物是否仍會引來一些人的評議[72],或者放生需要一些合法的專業人員才可執行?以下就從近來的世事報章做材料並試著對從事放生的人有誰?有何問題做試析。
一 誰在放生
(一)一般人
寵物業者指出,迷你豬也會長成體型不小的小豬,不少民眾也常在飼養年餘後,赫然發現原先心目中長不大的迷你豬,體型居然長得出乎意料之外,也讓飼主在照料或供應飼料上,無力負擔,致令棄養迷你豬事件層出不窮[73]。也就是說業者表示,飼養任何寵物都應知道他們都會長大的觀念,才不會從小寵物變成大寵物後,帶到野外「放生」,反而害了無辜的寵物一命[74]。此種放生是完全為己私欲而產生出的行為,此非佛教徒放生的範圍,此點也有官方在做管理[75],不過在此問題內又有流浪狗放生與護生的管理問題。
(二)保育人士
大雪山林道被外界視為生態天堂,保存許多保育類的鳥類,但是也成為不肖者獵捕鳥類的殺戮戰場……大雪山社區居民指出,小鳥可能因為貪吃附近的水果,誤入鳥網中,通常掙扎二天左右,才會因為沒有水和食物致死,居民如果發現鳥網中有掙扎的小鳥,會嘗試放生,但是不肖者選擇偏僻的山林掛網,難以發現和除盡,居民有心保護,也只能救一隻算一隻[76]。
南投縣政府主辦的「2002台灣河川保育嘉年華會」系列活動,廿一日在集鹿大橋南引道廣場冒雨舉行,進行原生種魚苗放流、河岸綠色植生、牛車體驗等許多活動,場面熱絡。姜君佩指出,希望藉此一活動落實自然生態保育重要性,才能為子孫留下生存環境[77]。這些也都是放生行為,只不過是針對希有動物與落實自然生態保育的放生而做之行為。
(三)佛教徒
最近的放生大事即澄清湖內魚群決定不外移[78],是中華護生協會為搶救澄清湖中上億的生物,原計畫將魚群全數外移,五日在放生法會之前數小時臨時變卦,決定不再撈起,將配合底泥兩部清除作業,魚群採集中飼養。至於下午的法會湧進了來自全省各地的善男信女約四千人為魚兒祈福。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卦…因為中華護生協會理事長海濤法師極為擔心…有心搶救這些為數可觀的魚群,準備全部移往其他水庫放生,不過昨日一早和有關人員會商之後認為,包商打撈、運送及新環境都將使得魚群大量死亡,仍有違殺生的本意,在與包商黃世榮溝通之後,緊急叫停。海濤法師昨日在法會之前先行告訴群眾這樣的決定,他強調,澄清湖清除底泥將採兩部作業,並非全部放空,所有的魚群也將配合,以拖網的方式,將魚群趕到一邊,以後再回到另一邊。下午二時許法會開始,來自全省各地的善男信女將近四千人齊唸大悲咒,並集體往湖中灑淨水祝福,場面隆重莊嚴[79]。這是佛教徒近期的放生新聞,有這事件也可以知道像圓因師做相同志業的人也是有,只不過不像他是專行專弘而已。
二 不該放生的問題
(一)破壞生態平衡
高雄地區最近盛傳澄清湖出現「水怪」,已有不少人振振有辭說看到湖裡出現一條身長五、六公尺的怪魚,聞者莫不感到驚奇。事實上,由於將澄清湖當成「放生池」的民眾越來越多,湖裡的怪魚的確也越來越多,且不乏性殘凶猛的食人魚、紅魔鬼及血鸚鵡等…觀光課長吳修說,民眾所謂的「水怪」,指的應該是被人放生到湖裡的「象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吃得越多,長得越快,最重時可突破一千公斤;曾有一陣子,台灣興起養魚熱時,就有不少人專門自國外進口小象魚作為觀賞用,但養殖不久,就會發現這種魚長得相當快,很快地魚缸容納不下,祇好拿到湖裡或海裡放生。澄清湖的象魚就是這麼來的。
由這報導可知放生不該放外來種的[80],另外劉小如、齊如,〈台北市民眾放生行為研究報告〉也指出台灣儀式性的放生活動須有觀單位做教育工作,不要參加有商業化的儀式性的放生活動;同時要減少外來物種的生態危害,應規定只許可本地動物的放生[81]。
(二)放生就是放死
一般人認為放生即放死,大型放生活動不僅不是做功德,反而是造孽。因為放生的動物若非本土物種,則有二種結果:一則不適應當地環境而死亡;二則若適應良好,表示牠很優勢,能適應非原生地的環境,但也意味著:本來原生種的生存空間將受到壓縮,使本土物種死亡或族群量變少,生態系也將不平衡。即使是本土種,原生種當地生態本來的平衡,亦將遭到衝擊。而佛教徒則認為放生就是放死,對此看法是:
1、死亡只是其中的少數,絕大部分的放生物命均得以重拾生命,回歸自然。若非放生,百分之百的物命均將遭受宰殺,總不能因為少數物命死亡,而完全否定放生的善舉吧!如此豈不因噎廢食,愚蠢之至!
2、死亡的物類至少也死得其所,死於大自然的懷抱中,也千萬倍強於被割被炸,經過火燒水滾的酷刊而死吧!
3、對於放生存活的物命,歡喜其重拾生機,對於不幸死亡的物命,寄予無限的祝福!因為在的放生因緣中,已皈依佛門,今生報盡,不再墮入三惡道中,並且已親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必成道種,早日畜生報盡,早日轉世為人,早日念佛修行,早日成佛證果,早日再回娑婆度眾多苦難眾生[82]!
(三)放生活動的惡性循環與反省
因放生活動,因應而生的相關產業,形成最糟糕的惡性循環。因為有人舉辦放生活動,為了有足夠數量的動物可放生,於是有人捕捉,或捕捉後飼養、繁殖。尤其是鳥類或非「食用性」的動物,如烏龜…等。但就動物本身來說,為什麼牠「必須」要被人捉到後,再放生呢?況且,在獵人捕捉過程中,死亡的比率最少一半,而運送、圈養的死亡率更高,也就是說您每放生一個生命,背後可能犧牲了五條以上的生命,方能促成您的放生,請問這真的是修道人的慈悲之心嗎?
再就放生的現況來看,有些動物被放生到受污染的環境中;有些淡水龜被放生到海裡;有些熱帶的巴西烏龜被放生到臺灣高山寒冷,冬天甚至會結冰的天池中。而被放生的動物裡,以烏龜為例:烏龜長壽,人們要做功德,有人認為放生烏龜的功德最大,所以往往有些烏龜被放生了好多次,也代表被捉了好多次,龜背上刻滿人名,離譜之至,人們卻毫不在意。人性本善,我相信宗教界的得道修行人和信眾們,在放生活動中,是本著人性的善良,想表達對生命的關懷和尊重。但若古時放生的意義遭到扭曲,商業行為將凌駕於萬物生命之上(養寵物亦同)。[83]有人要放生,就有人去捉,若大家了解此真相,想關懷生命,就應多呼籲信眾們保護環境、關懷土地,萬物自然受惠。這是指佛教放生方法上出了問題,是這神聖的放生活動和商業行為掛鉤,經媒體披露之後,社會各界包括佛教界,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各方人士議論不斷。有人矛頭指向商人,有人卻將責任歸於佛教徒貪生求壽的動機上,有人甚至主張佛教徒不應再有放生活動,因為現代野生環境不比從前。到底佛教徒該不該放生呢?不放生又如何?如果要放生,將如何杜絕商業行為介入放生活動呢?
換言之,商業化放生活動是應該停止,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聖嚴法師表示,佛教徒當然可以放生。今天放生活動弊端叢生,令人詬病,不是放生本身的問題,而是方法上的問題。放生在佛教觀念上來講,本來就是一種值得鼓勵的事,但是如果是為了放生而捕生放生,那這是殺生而不是放生。放生活動有一定存在意義,放生真的不適合現代佛教徒了嗎?聖嚴法師表示,放生的本意是好的,目的也是要啟發增長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對眾生的救濟心。由此看來,不論什麼時代、環境,放生活動有其一定的意義存在。而且對於佛教來講,也有相當深遠的緣起。聖嚴法師所著《學佛群疑》[84]中有提到,所謂放生是基於眾生乎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迴生死的因果觀念。古人云:「吃牠半斤,還牠八兩。」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當然功德倍增,此等感應靈驗的事例,史不絕書。聖嚴法師在《學佛群疑》。
從上得到一些外界對放生的質疑,其實在過去放生的事也有衰退期的時後,像《國清百錄》(卷4):「豈有富天下而吝惜一江源。恩洽宇內而獨隔數百里。改蓮華之池。興燒煮之業。使軍民恣其傷殺。水族嬰其酸楚。身首分離骨肉糜潰。以貧道意度皇帝之心。豈其然乎。豈其然乎……況今上旨。總使江南收捕海族。而江溪山水不出海魚。披省符文事不相涉。特由在斯苟欲是非。毀壞放生興殘害業。當今太平之世路不拾遺。[85]」這是天台宗的僧人向帝王請示放生的事情。不管歷史如何的演進,放生在佛教觀中有著相當價值的意義和功德,但是放生最怕的還是強求形式、效法古人。放生本質沒有錯,如何放生才是重點,考察生態保障生命[86],既然,放生本沒有問題,那麼要如何放生才能達到慈悲護生和脫離商業干預的目的呢?
1、放生園的型態:
如聖嚴法師以農禪寺和木柵動物園合作的情況作一個例子來說明。農禪寺提供一筆經費,請動物專家在木柵動物園設立一個鳥園來照顧這些鳥類,因為有專家專業的照料保護,真正對這些生命有相當的幫助,不需要去買鳥類再放至野外,如果鳥類不適應野地生活,反而傷害了鳥。所以,聖嚴法師表示,放生,需要知道生物的來源,這是很重要的。類似農禪寺與木柵動物園合作的方式,關心放生及生物的人土可參考研究。如〈盲日「放生」無異「放死」佛光山願捐地保育野生動物-星雲法師號召智慧的慈悲心〉[87]。延續圓因法師放生志業的道證法師在2002/12月也有退休雞園的放生。〈霧峰有條「放生河」北柳村長環保奇想,平溪裡頭只准放魚不准捕撈〉[88]。
2、放生的物類前的三思[89]:
比如說,要放鳥類,就先得考慮放什麼鳥?在哪兒放?什麼時候放?才比較安全有效。放生魚虌水族,也當首先研究考察牠們的生態、習性和來源,然後選擇適當的時機,放到我們覺得最安全適合的地方。
3、放生勿落人商人的圈套:
聖嚴法師接著表示,如果為了佛祖誕辰或各種祭典而購買生物來放生,不但不是一種功德,反而是一種罪業。身為正信的佛教徒,應該注重放生本質所呈現的慈悲增長內涵才對,千萬不要只是刻意維護形式上的活動,而落人商業化的放生[90]。
台灣行之有年的世俗放生,有的已形成「企業化」、「商情化」的「放生事業或商圈」,放生者無論出資或執行,殆已淪為計量交易、酬庸賄賂的行徑。放生之危害自然生界乎衡,積怨造孽不消說,其在價值觀的物化現象,宗教界實應再度自清痛省[91]。其實宗教界的放生原義,係不限時間、地點、場合,逢機而起悲憫心來執行放生,也就是以「平等行慈故,普及一切」、「不起差別心」的忘相放生。反之,若是起了差別心,亦即動了貪念[92],「功德」變成「私德」,只尋求形式、儀式與計較。我們從上可知當今的放生法會的輿論是很多的、毀謗也是相繼而生,而圓因師卻對別人的言論不做任何辨解[93],他一生的最後修行是將放生與念佛結合在一起,正如他抄蕅益大師的一首偈一樣:
殺生即殺自心未來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來諸佛,若放自心未來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轉法華經百千萬億部也。
第二節 全體治療的防癌觀
一、防癌的觀念
癌症,幾乎是邁向二十一世紀所有人類共同的夢魘,從十大死亡原因一直高居榜首以外,癌症的發病率(一生中得癌的機會)也從十幾年前每四人中有一人,變成每三人中有一人到現在美國的報告更顯示每二人中有一人會得到癌症[94]。癌症威脅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幾乎已經到了猖獗的地步了。同時我們每一個人也無法置身度外,必須正視癌症的可怕,及早準備,及早預防,以免遭受癌症病魔的侵襲。
癌症這個字起源於螃蟹,表示癌症和毒螃蟹一樣的可怕、橫行無阻。癌症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種意外的重症,從癌症的生物發展觀點來看,我們發現癌症時都已太慢了,所以我們重點應該是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或是在症狀未發生前要採行什麼方式來預防它的發生。要談癌症的預防就要先了解癌症演變的過程。初期癌症是細胞內的基因(染色體)發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並非就是癌症,必需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約十至四十年才會變成癌症,因此我們有很長的時間來預防它的發生。就算小時候基因發生突變,但是之後我們給予良好的調養,可能就不會變成癌症,這是我們防癌很重要的一個理念[95]。
癌症也是種血液性疾病,因為癌症患者毫無例外都患了鹼血症(alkalosis)。根據澳洲雪斯摩佩基醫師(Dr. Edward H. Smalpage),癌症病人在尿液和血液中有不正常的變異。
癌症的病理過程,艾塞爾的整體觀念,解釋為先有『癌病』,然後發生腫瘤。而一般的局部觀念,則以為是先有腫瘤,後有『癌病』。今日傳統療法失敗的原因是雙重的,第一只治腫瘤而不治療導致腫瘤的基本原因,自然無法生效。第二,目前對付腫瘤的手段不但無效並且有害,反而使造成腫瘤的基本原因更形惡化[96]。這些都是我們從醫學的角度知道癌症,可是圓因師卻從佛教觀來提供我們另外一種療法。
二、改變習慣是關鍵
如說一個人中毒,光靠醫師開的藥物解毒,自己卻每天仍在吸毒,這種病人永遠好不了。同樣的道理,再高明的醫師,再昂貴的藥物,如果癌症病人不能改變飲食,每天仍大魚大肉吃進一大堆致癌毒素,癌症是不可能根治的。
(一)飲食
什麼才是最理想的飲食?不同的飲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些問題從來未曾被深入探討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家們首次廣泛地收集並編纂全世界各種飲食習慣與健康有關聯性的統計資料。這些資料中,一個不斷出現的事實就是,大量肉食與短壽之間有相互關係。愛斯基摩人、拉布蘭島人(Laplanders,譯者按:居住在北歐之一地區,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之北部及前蘇聯的可拉半島之人民)、格林蘭人島人、克基族人(Russian Kurgi tribes),這些人口很顯著地,有最高的肉類消耗量,同時平均壽命亦為最短—通常只有三十歲。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幾個文化種族:居住在厄瓜多爾安地斯山的維康巴斯人(Vilcambas),居住在前蘇聯黑海地區的愛布克遜人(Abknasians),還有居住在北巴基斯坦喜馬拉亞山的宏薩人(Hunazs)。雖然這些種族分散在地球上不同的各個角落,研究人員卻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雷同處」,這三個種族全是素食或非常接近素食[97]。
陳恒嘉先生譯有「神祕的長壽村」一文,曾在聯合報刊載多日。這三處地區是:巴基斯坦的芬扎(或譯芬芝)、蘇聯的高加索、南美厄瓜多爾的畢路卡邦巴。三個地區內一百歲以上的人瑞,多如牛毛,最高者達一百卅多歲。老人中多的是到一百一十多歲還能騎在馬鞍上奔馳,身體矯健。記者們就採訪所得,歸納他們長壽的原因,共有三項:除了勤勉的勞動與家族的敬愛兩項之外,主要在於粗茶淡飯,而不是精美食物。照營養學者的分析,畢村人每日攝取的熱量,不會超過一千兩百卡洛里,而他們並沒有營養失調的現象。據蘇聯老人研究所裘莫達夫博士的分析結果:「這些食物絕無人工添加物;他們都吃新鮮植物食物,不攝取動物性脂肪;都是低熱能食物;充分攝取了活性乳酸;幾乎不吃鹽與糖。」
另外從人類文化進步的角度來說,像牛尾盛保博士擔任日本國立東京第一病院內科研究醫師時,代表日本醫界前去歐洲參加國際醫學會議後,考察歐美各國人民的飲食生活,發覺他們已由肉食主義進步到素食主義了[98]。回國後便提倡素食,並創辦研究所及療養院,專為最需要營養的肺結核病人設計並供應素食(住院療養的患者完全素食),結果病人都獲得優於動物性食物的營養,而無肉食之弊。
從此可知,自己才是癌症的罪魁禍首,我們每天三餐的食物正是癌症形成的禍因,換言之,癌細胞易於繁殖的對象是偏食肉,卵及酸性食品的患者。明白了癌症的因果,我們也同時恍然大悟,唯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醫師,趕快斷絕肉食,趕快戒殺吃素,自己才有機會轉危為安,戰勝癌症!多吃蔬菜等鹼性食物,少吃肉類等酸性食物[99],再配合運動、曬太陽可避免骨質疏鬆症。
三 身心靈的整合
台北榮總內科部腫瘤科,主治醫謝瑞坤,指示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數癌症的確實發生原因仍未確定。但人們已知,遺傳的因素確實使某些人有較高的癌症發生率。大多數癌症的發生較可能是由飲食、生活習慣及所居住環境三者間交互因素所引致的。譬如常見的癌症如肺癌、乳癌、攝護腺癌、大腸及直腸癌等。這些癌症的發生與飲食的關係已有多種研究[100]。
當然除了「吃素」以外,治療癌症還有很多很好的方法,淨土佛教的治療方式有像「念佛」、「禮懺」、「放生」等等,有心的人可以參考這方面的書籍,如李豐[101]給癌症病人三個處方:第一就是要多笑,第二是生活態度要積極,第三是學會不生氣;她自己也是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來。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林明燦醫師也提醒民眾注意,防癌除了要注重「生理營養」外,也要注意「心理營養」,也就是要保持情緒平穩[102]。動物實驗顯示,暴露在噪音、強光、監禁及電極環境下,產生的生理變化,會造成胸腺萎縮,而胸腺是人體兔疫系統中,防止感染及罹癌的重要器官,一旦萎縮,發生癌症的機會就大增。
此外,也有科學研究顯示,某些心理特質有助於病患復元健康,其中腦內荷爾蒙(β—ENDORPHINE),在心理層面有重要影響,而我們心靈就是一個堅強豐富的藥局,可以不斷的製造強力藥物,使身體健康。而心靈創傷常是導致一個人喪失求生意志及鬥志,疾病纏身的重要因素。運動對於防癌也有重大影響,國外研究發現,平均每三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罹癌,但是每七名愛好運動的美國人中,才有一人得到癌症。運動的好處很多,包括供應組織氧氣,使偏好無氧狀態的癌細胞難以生存。運動也有助於血糖穩定,改善免疫功能。
四 疾病與因果
雷久南博士[103]曾講演過癌症可以預防[104]的講習:「癌症對一般人來說,大都認為它是絕症而感到恐懼。在我今天的我要用我的所知所學,貢獻大家,說明這是一項誤會,請大家改變觀念,癌症並非絕症,不但可以治療,而且可以預防。但我今天講的只是預防,因為得了病再治療,總是麻煩的事。預防的方法,既方便又容易更省錢,何樂而不為?」為何他說癌病可以預防,是基於以下幾個不同方向的事實與研究統計資料為依據。
第一、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社會,癌病的發病率不同,這個現象說明癌病不是天然而生,是隨環境不同而有差異的。
第二、癌病的發生率,可因移民而有變化。例如日本人的胃癌本來很普遍,在移民美國之後,第一代胃癌仍多,但第二代與第三代後,其發病率就與美國人相近,這表示了遺傳不是癌病的主因。因移民而影響到癌病的發生,也證實了癌病是可以預防的。
第三、癌病可以隨時間而有所改變。例如美國五十年來胃癌的發生,一直在自然的下降,但在治療技術方面,並無特殊的成就。其原因可能與五十年來生活、飲食的改變有關。
第四、由於致癌物質的發現,如果減低致癌物質的污染或產生,就可以達成預防癌病的目的。例如已知黃麴毒素可以引發肝癌;又知亞硝胺(Nitrosamine)是一種化學致癌物,在胃的消化過程中形成,證明能致胃癌。我們只要管制了這些致癌物質,自然就能減少癌的發生。
第五、癌病的發展,是可以逆轉的。據研究得知,吸煙者得肺癌的機會,是數倍於不吸煙的人;但如果在戒煙五年或十年以後,其患癌的機會也大大的減低。這是因為停止了侵擾之後,吸煙者也就恢複了原有的抵抗力[105]。
以下是美國國家科學會綜合各方研究資料,向美國人士提供如何減少得癌機會的具體建議:第一、減少脂肪的攝取。第二、多吃蔬菜水果及帶麩的穀物(Whole Grain)[106]。第三、少吃燻肉或鹽醃食物。第四、減低致癌物的污染[107]。第五、繼續努力尋找其他的致癌物質,以減少得癌的機會。第六、減少煙酒的使用。
一個人壽命結束有三個因素:一是你的福報享盡了,二是你的惡業成熟了,三是你的生命力結束了。你知道自己快要死的話,可以找解救的辦法:如果是福報享盡的話,你就趕快多積福,多做些幫助人家的事情,也就是行善;不管那一方面,真正為人家去做、去想的都是善業,都有福報。如果惡業成熟的話,你就懺悔,懺悔就是拜觀音懺、大悲懺、八十八佛懺[108]這些方式;還有發菩提心,也是一種消業的最好方法,菩提心就是不使他人受你自己受到的這種苦,還有生老病死的苦,所有眾生都有這種苦,你為了希望解除這種苦,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能成佛,自己成了佛才能解除眾生這種苦,這樣的話,很多惡業一下子都消掉了[109]。如果生命力減低的話,普通有一種靜坐的方法,如智者大師為其哥治病而說《小止觀》[110]。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要知,健康跟三世因果的關係。佛法是世界上最深奧的一門學問,因為佛法講因緣-緣起,一切事情都是許多不同的條件所結合造成的結果,也就是因果報應。如果你學過化學就知道,不同的化學成分是由不同的元素組成的,經過不同的變化後,會改變造成不同的結果,所以佛法可以說是人生化學。疾病是什麼因緣造成的呢?一般說來,你在前世或多世以前傷害別人的話,好殺生,你所得到的結果,其中之一可能就是身體不好。佛法講五戒或十善,基本道理就是不傷害人。尤其五戒中的不殺生,就是不傷害動物,不偷盜也是不傷害人家,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這樣就不會傷害到自己,可以說是真正健康基本的來源。
假如你的病是由於前世沒有守好戒的話,最好的對治方法就是守八關齋戒。八關齋戒除了前面的五戒之外,還有三項,即過午不食、不睡高床和不塗胭脂、不抹香水。八關齋戒要守二十四小時,這個戒的好處是,可以和因為不守戒所造成的惡業。在你守八關齋戒的時候,所做的功德都會加倍,不止加倍,而且加很多倍。所以你要積福、積功德,守八關齋戒是很好的方式。
另外就是放生,因為我們的病是切斷別人的生命所造成的,你現在儘量使動物生命延長,就是造了自己長壽的因。想要身體健康,靈性上使用的方法,還有一個是懺悔。懺悔的方法很多,如拜觀音懺、八十八佛懺等,懺悔就是消業,這也有實際治療病痛的例子。本來醫生醫不好的,因為積功德消災,病就好了。
1、戒殺吃素:趕快戒殺吃素,不再吃眾生的肉,不再與眾生結血海深仇,不再造新的殺債。2、放生償債:趕快去救命在旦夕可憐的生命,市場中每天都有無數待宰悲號苦難的物命,藉著放生救贖生命,來償還以前我們所欠的殺債。3、禮佛懺悔:覺悟到我們今生前世所造的殺業十分深重,就必須發起慚愧心,每天禮拜八十八佛求懺悔,藉由禮懺消除罪業。4、念佛消業: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最簡單最方便,但也最深奧最玄妙,人人會念,隨時隨地都可誦持,在念佛的同時,佛光普照,佛力加被,消除罪業不可思議,是除病消罪最好的方法。
總之,殺業一消,怨結一解,癌症惡疾就自然煙消雲散,能不能得到利益,但看自己能不能實踐,實踐一分得一分利益,實踐十分得十分利益,能否健康平安,最關鍵的還是在於自己。圓因師常告誡[111]:「因果是絕對不假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治療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自己,自己不覺悟,不斷肉吃素,不改過行善,光是一味找醫師吃藥物,尋偏方覓草藥,求神問鬼,卜卦改運,花再多再多的錢,終究也是徒然!」
筆者在看其著作或引用其文章、思想,知道他是一位實修者,他述而不作,只有以身教代替他的論述。一般世間人是三十而立業,而他老人家卻是八十而立業,也就是說他到那時才做接引度眾的志業,換言之就是自度了生死已經有把握,才敢出來廣度眾生。記得筆者初見這位師父時,正如他人所說,其相貌宛如古仙人,兩眉上又有白鬚,笑容和藹又慈祥,見了無不令人心生歡喜。
願此寫作令其他的人更瞭解另一種台灣佛教人物的生命形態,因為台灣佛教的苦修人物,促使我們在瞭解台灣佛教史更加的圓滿,圓因法師淡泊名利,刻苦儉樸,恆示人以老實修持為道。師平生最推崇印光大師,效其不收徒眾,不主寺剎之風,惟以寫字與人結緣。其清純恬淡、孤高耿介之風範,他很注重我們能夠吃素當然很好,但吃素只是消極地不再造新的殺業,不再積欠新的殺債而已。但累劫多生以來,我們所造的舊的殺業,所欠的舊的殺債早已不可勝數,還是要償還的,還是有因果報應的。而放生則是積極地還債,救贖生命,償還以前我們所欠無數的殺債[112]。也就是說他與別人不同的是認為吃素和放生要並行,才能相得益彰。若只吃素不放生,未償還殺債還是未消除業障;若只放生而不吃素,也正如再積累業障,都未圓滿。
筆者做此研究常用同理心去看待眾生,就能知道,放生的目的是為啟發增長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對眾生的救濟心,至於被放的眾生,也有它們自己的禍福因果和因緣。若在放生時,沒有存心讓它們重遭羅網而受刀俎之苦,且開示被放的眾生,若是佛教式的放生則必為其說三皈、講佛法。發願回向,它們能脫離異類身,轉生為人,上升天界,往生淨土,發菩提心,廣度眾生,早成佛道。
至於放生如何能更圓滿,則須將放生的價值觀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呢?有二點意見:一、呼籲政府應起帶頭作用,以具體的、標準的公開行動,強調對生態環保的關懷,以做模範使宗教團體效之,最好有專業人士指導,才不會放生等於放死之敝。二、將放生、保育、護生運動廣泛的展開。此舉可賴佛教徒的推動,因為佛教是一個很注重物命的慈悲宗教。
世上的事是沒有絕對的,只要有「益」,則它必也有「弊」的一面,這永遠是無法圓滿的。其實不論放生有多少缺失,筆者還是支持放生的。因為在佛教裡必須各各分工合作,就如同八大宗派一樣,每個宗派都應予以支持、讚嘆。而不是各個獨立門戶,一人一宗,大家都說它自己是最好的。其實這不就是在毀滅自己佛教嗎?筆者所要說的是:在佛教裡需要有人專門講經說法;要有人專門做拜懺超度法事;要有人專門做人間福利事業(如慈濟功德會);要有人專門教修行法門;要有人專門做「護生」;要有人專門做「放生」;要有人專門弘禪宗、弘密宗、律宗、淨宗……等,這樣才能將佛教發揚光大。並不是:講經者去批評毀謗做法會者;做法會者也排斥講經者不禮懺、超度;從事福利者又嫌講經者「不落實人間福利」;「護生」的反而毀謗「放生」的人;「放生」的又說「護生」沒有比「放生」好……等等。這都是不瞭解佛法的人。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為佛弟子的我們應該「門門尊敬」、「門門讚嘆」(不是叫你門門都修),大家分工合作,八宗共揚才對。關於對其他教派的看法,圓因法師也都不會批評,是一個很知因果的老和尚,他躬身力行,並知道現代人忙碌其茅蓬扎記,就是節錄一些善知識的語錄,高僧大德的開示,內容精要就簡,讀來容易,自然而然成為現代佛子所歡迎。圓因師除了諄諄教示外並躬身力行,數十年如一日。老人家的神態藹然,令人樂於親近。最後筆者對其寫作這個小動作做兩點說明
其一:所有的稿紙全部是一張張的日曆紙,這一疊泛黃、捲曲有皺摺的紙,卻蘊藏著宇宙人生至寶,每張日曆紙正反兩面,以及印日期的油墨處,也充滿密密麻麻的字跡,也就是說一張紙的完成需要很多的過程與細節,所以法師在生活中的每一細節都很惜福。法師從小就練書法,不論毛筆或鉛筆,寫的字依然正整秀麗。
這樣惜福的人,其出身如何?是出生在富貴的官家子弟,住在華麗的大屋,在生活品質中享有錦衣美食又有下人服侍,兄弟倆都是父母中的寶貝(中國人重男輕女,尤以官宦之家更甚),如此惜福豈只是難能可貴,簡直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我想法師也是效法世尊出家托缽,說法利生,放棄名利,以法的精神為依止。
其二、所有的手札凡提到與佛有關的,一律空一格表示恭敬,這也是書中看不到的。若從那堆泛黃的日曆紙來說,在一般人眼中只是一堆垃圾,何況只是信手隨筆寫寫,又不是做文章,更沒有出書的念頭,何必如此認真,這些寫作只是對事有感而發隨便寫寫,但是法師不但照樣恭敬三實,更以身、口、意來恭敬[113]。過去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也曾云:「佛法在恭敬中求。」而此老和尚更是完全的呈現出來,宛如一本活辭典。
(明)釋袾宏撰,《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臺北:法光,1998。
(清)江永(慎齋)撰,《放生殺生現報錄》,臺北:佛教出版社,1976。
丁敏,〈當代台灣佛教僧侶傳記研究:意義、視角與方法之省思〉,《第三屆台灣當代佛教發展研討會論文集》,3(2002),頁53—71。
于君方,〈戒殺與放生-中國佛教對於生態問題的貢獻〉,《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1990),頁137—144。
中元村等著,余萬居譯,《中國佛教發展史》,台北︰天華出版社,1993。
方美玲,〈佛教現代化之芻議〉,圓覺文教,第二屆佛學與科學研討會論文集,(1992),頁177—189。
王景琳著,《中國古代僧尼生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王順民,〈當代臺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8(1995.07),頁315—342。
王順民,〈還原宗教「人文主義」的面目〉,《當代》,85(1993),頁138—140。
印光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台中:明倫社,1999。
印光法師,《印祖文鈔選讀》(上冊、下冊、續編兩冊),台中:明倫社,1999。
印順,《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台北:正聞出版社,1989。
江燦騰,〈站在台灣佛教變遷點上的慈航法師(一)〉,《當代》,59(1993),頁46—57。
江燦騰,〈從道安法師興建松山寺的動機看逃難僧人的教育理想與心理適應〉,《現代中國佛教思想論集》,台北:新文豐,1990,頁173—192。
江燦騰,《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書局,1997。
江燦騰,《臺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
吳汝鈞,〈《般若經》的空義及其表現邏輯〉,《華岡佛學學報》,8(1985),頁237—256。
吳汝鈞,梁萬如,〈《金剛經》研究〉,《圓光佛學學報》,1(1993),頁3—48。
李欽賢,〈從太子、天皇到高僧、武將——日本肖像畫大觀〉,《美育》99(1998),頁39—48
沈明進,《禪境普耀》,台北:新文豐,1995。
宗玉撰,〈《金光明經.空品》的探究〉,中華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林朝成,〈佛教放生與生態保育〉,《般若》,1(1995),頁66—75。
俞朝卿,〈淨土宗祖 靈岩高僧——印光佛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初探(上)〉,《香港佛教》,448(1997),頁3—7。
姚麗香,〈臺灣地區光復後佛教變遷初探〉,《輔仁學誌》,20(1988),頁229—249。
洪啟嵩,黃啟霖主編,《印光文集——淨土宗的一代祖師》,臺北:文殊出版社,1988。
香光莊嚴,〈放生與保育的省思〉,《香光莊嚴期刊》,39:2(1994),頁2—4。
翁秀芳,〈隱元禪師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一品,〈古代高僧興建譯經館(續)〉,《香港佛教》,419(1995),頁20—23。
張一品,〈古代高僧興建譯經館〉,《香港佛教》,418(1995),頁17—19。
符芝瑛,《傳燈》,台北:天下文化,1994。
許建崑,〈歷史與小說之間的轉換——試評得高僧小說四書[林淑玟〈南山大律師——道宣律師〉、吳燈山〈大冒險家——法顯大師〉、馬景賢〈風雲—奇僧——虛雲老和尚〉、陳月文〈頓悟南蠻子——六祖惠能〉],《書評》,29(1997),頁12—15。
陳玉峰,〈台中市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996),頁99—114。
陳啟淦著,劉建志繪,《慈悲護眾生-蓮池大師》,臺北:法鼓文化,1998。
陳慧劍,《當代佛門人物》,台北:三民書居局,1984。
圓因編,《防癌手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
圓因編,《放生問答》,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
楊白衣,〈《金剛經》之研究〉《華岡佛學學報》,5(1981),頁57—111。
溫金柯,〈現代禪對台灣佛教的影響及歷史意義—建立台灣佛教的主體性〉《生命方向之省思—檢視台灣佛教》,台北:現代禪出版社,1994。
道安長老紀念委員會編《道安長老紀念集》,台北:松山寺,1978。
雷久南博士,《還我健康》,台北:琉璃光出版社出版,1995。
劉小如、齊如,〈台北市民眾放生行為研究報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年刊》,7:59—64(1998—1999),頁59—62。
蓮子,《放生感應奇蹟記》,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也有CD版)
蓮子,《放生感應的故事》,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
蔡念生撰,《護生百講選錄》,新竹縣:獅頭山無量壽長期放生會,1964。
賴永海,《唐高僧傳》,台北:佛光經典叢書,1998。
賴永海、張華,《宋高僧傳》,台北:佛光經典叢書,1998。
瞿海源,《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簡豐文發行《放生儀軌戒殺放生嘉言合刊》,台北:佛陀教育,1990。
藍吉富,〈金剛經與中國佛教〉,《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輯(1995),頁71—80。
釋玄空編,《印光大師戒殺放生文》,臺中:青蓮出版社,1973,
釋南亭,《南亭和尚自傳》,台北:華嚴蓮社,1994。
釋惠空,〈台灣佛教的歷史性與前瞻性〉,《第三屆台灣當代佛教發展研討會論文集》,3(2002),頁19—37。
釋惠謙,〈台灣佛教史的治史省思〉,《第三屆台灣當代佛教發展研討會論文集》,3(2002),頁37—53。
釋慧嚴,〈台灣佛教史前期〉,《中華佛學學報》,8(1995),頁273—314。
釋慧嚴,〈佛教倫理與時代潮流〉,《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1990),頁l99—210。
釋慧嚴,〈明末清初閩台佛教的互動〉,《中華佛學學報》,9(1996),頁209—242。
(一)、圓因功德會成立於民國80年教師節,民國82年出版38種圖書(1—21):
《了凡四訓》《十善業道經講話》《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遺教兩要》《因果與輪迴》《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四十二章經》《李炳南居士全集(九)》《念佛法要》《放生的故事》《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自話註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淺解》《菩薩學處》《認識佛教》《增編阿彌陀佛的說明》《廣公上人事蹟續編》《慧明法師開示》《學佛是怎麼一回事》《臨終三大要、人生之最後》《護生的故事》《聽經札記》
(二)、至民國83年三月已出版有46種圖書,該年七月又出版至52種圖書(22—41):
《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中陰身自救法》《生命的重建》《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佛教的精神與特色》《李炳南老居士演講記》《受八關齋戒儀軌(附註解)》《念佛感應見聞記》《為什麼一定要素食》《科學時代的輪迴錄》《真智慧之門》《素食生食與健康》《動物美譚》《現代學者論宗教》《博士界的論辯》《虛雲和尚方便開示》《蓮池大師放生圖解》《蔬食之益》《學佛手冊》
(三)、至民國84年已出版有63種圖書(42—62):
《人為什麼應該素食》《五福臨門》《幻影》《心經略說.金剛經一滴(合刊)》《月溪法師問答錄》《可許則許.保富法》《弘一大師演講錄》《印光大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印光大師嘉言錄》《佛陀》《佛法知見》《佛學問答》《戒殺、放生、素食、聽佛說》《改變命運的寶典(了九四訓)》《防癌、養生、長壽的秘訣》《金剛經的研究》《無量壽經玄義—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親聞記》《釋迦牟尼佛及其所說超越宇宙時空觀》《護生畫集第一集~第六集》《驚奇集》
(四)、至民國85年已出版有71種圖書,但到民國88年已出版有81種圖書,可見有興隆之相貌(63—81):
《一個旅行者之體悟》《了凡四訓.可許則許(合刊)》《因果可轉變》《因果選集》《肉食之過》《佛法的基本要徑(合刊)送信佛青年赴日進修博士學位》《抗癌之道》《防癌手冊》《放生問答.放生文集》《放生問答》《金山活佛神異錄》《茅蓬札記》(共有三集)《修行精華》《您相信轉世嗎?》《淨土法門》《詩偈.法語.警策.選錄》(上下冊)《蓮公大士淨語》《蓮池警策》《觀世音菩薩傳》《佛法的基本要徑(合刊)送信佛青年赴日進修博士學位》《您相信轉世嗎?》《一個旅行者之體悟》《因果選集》《淨土法門》《放生問答》《觀世音菩薩傳》《因果可轉變》《肉食之過》《金山活佛神異錄》《蓮公大士淨語》《放生問答.放生文集》《詩偈.法語.警策.選錄》(上下冊)《蓮池警策》《茅蓬札記》(共有三集)《修行精華》《防癌手冊》《了凡四訓.可許則許(合刊)》《抗癌之道》
圓因法師年譜(1899—2002)
年代 |
年歲 |
生平事蹟 |
兩岸大事 |
民國前二年 元月二十一日 |
1 |
俗性敖,名乃樾,生於太湖之濱的江蘇省無錫市之望族人家。祖父及父親都是當時的達官顯貴,家境十分富裕。 |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 1898年─日本割佔福建 1840-1911年,辛亥革命創立中華民國。 |
民國十四年~ 民國二十五年 |
16-28 |
無錫私立的輔仁中學 江蘇省立水產學校(Marine Product College) 留學日本東京大學,專研經濟。但戰爭爆發,毅然以愛國志節,棄學返國,舉家遷徒西南後方,投身生產報國之抗戰行列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8年) 1915年─袁世凱與《中日新約》 1921年(中華民國十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1937.7.7─「七七事變」 |
民國二十六~民國三十七年 |
28-40 |
逃難的日子,是自無錫往南京,而漢口再向湖南的衡陽,接著由衡陽進入大後方,在抗戰期間其足跡遍佈滇、桂、黔、川各省。
|
1937.8.7-1945─自此開展中日長達8年的戰爭。 1939日頒布所謂“國民徵用令”驅使我台同胞為其侵略戰賣命。 |
民國三十八~民國五十年 |
40-52 |
逃難至台灣。曾於落腳在台北的林森南路並開華一商行,之後隱居市郊,離現今故宮博物院不遠的官邸附近-芝山岩。來台後十餘年,慈母示疾,兄弟親侍榻前,竭盡孝心。 |
1949國民黨政權逃往台北。 1949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美國宣佈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 |
民國五十一年 |
53 |
民國五十一年,兄弟倆至蓮因寺出家。 |
1960艾森豪威爾到臺活動,同蔣介石會談。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 |
民國五十六~民國八十一年 |
58-83 |
與慈因師一齊至後山修行閉關。 |
1967蔣介石發表告同胞書,“光復大陸軍事戰略的方針” |
民國七十年 |
72 |
當圓因師七十二歲時,某日慈因師以相思鳥的故事做往生預兆,之後便在多位僧人與居士的佛號中往生。享年七十歲。
|
1980蔣經國“三民主義是統一中國的唯一道路,反共複國的決心不變”。 1980鄧小平要把台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始終放在重要日程上。 |
民國五十六~民國八十一年 |
83-93 |
彰化的居士請求圓因法師出來度眾,並成立圓因功德會於教師節。 開始主持台灣大放生的念佛法會活動。即是每個月一次的北、中、南聯合大放生,多半在凌晨舉行。 |
1992美國同意出售150架F—16A、B型戰鬥機給台灣。 1995李登輝當選為“第九任總統候選人”。 2001江澤民,我們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促進台灣問題的早日解決。 |
民國九十一年 |
94 |
六月二十一日,晚上七時一刻,預知時至,往生於茅蓬內。皈依弟子不論在家出家,頓失所依,悲痛難抑,為報師恩,晝夜念佛七日,其告別式於六月二十九日上午5點,在南投水里蓮因寺後山念佛堂。再前往慈德寺荼毘,得甚多舍利。 |
|
[1] 資料除以蓮子,《幻影》,(台南:和裕出版,1999),頁1—7外,還綜合筆者的問卷資料加以做整合與校正,在搜尋資料中還意外得到一份早年有人替圓因師做生平整理的草稿,因此在語法上則採用故事形式來呈現。
[2] 從圓因師父口中,得悉師父在求學時期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又是運動健將,能說、能寫、允文、允武、面貌俊秀,是非常優秀的人才,但是不了解佛教的人,總認為走投無路的人才會出家,實在是大錯特錯。慈因法師,出生於民國元年,其學歷:江蘇省立水產學校。Marine Product College,畢業之後準備留學日本,卻因抗戰而取消日本之行,值五十一歲時,則與大二歲的哥哥(圓因師),於水里蓮因寺出家。過了十八年,六十九歲往生(即民國七十年),在往生前一週,預知時至,預告胞兄圓因法師謂「世緣已盡,將欲先行」,一週後,法師一向健朗身軀,忽然示疾,於多位法師助念中,安然往生。後來圓因法師整理亡弟,集平日閱讀各家報刊、書籍,摘其最契時需者,或略發威懷者,惜文紙零亂,閱讀困難,後因林居士要求整理印行,始檢篇成集,付梓成冊,以資留念,而成一書名《幻影》,並在民國八十三年三月五日圓因法師於自修茅蓬替此書寫序,此書共有七十六篇語錄,篇篇無不盡示學人佛法在世問,不離世間覺的信解行證之道,誠如輯中所言「學佛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佛須令人家胸中點頭。」,論《幻影》一書的完成,由多位居士的努力校對,歷時一年餘始交由出版社印行。。另外,筆者曾見慈因法師的骨灰收於印順法師壹同寺的涅槃塔中。(即福嚴佛學院隔壁)
[3] 不過具晚期親近圓因法師的弟子說,他九十多歲,為度老一輩的人,還要學閩南語,並自諷說自己唯獨閩南語沒有學好。
[4] 參考早年有人替圓因師做生平整理的草稿。
[5] 當時就將此店送給同街的一位朋友,也就是說隔日依舊營業,不過已經換老闆了。此人每年都回去見法師,他們倆相見都互讚你是我的恩人。見附錄之附件3。
[6] 參考早年有人替圓因師做生平整理的草稿。
[7] 參考由一位隱名弟子所寫的草稿,寫稿時間是親近早年剛出茅蓬的圓因法師所寫的,不過目前當事人也已出家,並長期跟隨大陸的夢參長老在海外弘法,筆者所得此資料是由一位台中居士所提供的。
[8] 參考早年有人替圓因師做生平整理的草稿。
[9] 以感應二字立名:感如種植,應如花果。
[10] 唐代淨土宗僧。又稱五會法師。其生卒年、籍貫均不詳。代宗永泰年中,嘗遊東吳,因慕慧遠之高風而入廬山,修念佛三昧。一日於禪定中蒙佛開示,遂往南嶽師事承遠。大曆元年(766),至彌陀臺發每夏九旬勤修般舟三昧之願,同年又受五會念佛誦經之法。二年棲止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一日於粥內忽顯五彩祥雲,雲內現大聖竹林寺;他日又於中感見五臺山諸寺及淨土勝相。四年夏,入湖東寺(一作湘東寺),於寺內之高樓臺修五會念佛,又感見阿彌陀佛及文殊、普賢等聖眾。次年四月,至五臺山佛光寺,忽有二童子引領,始見先前中所現景物,普賢、文殊二菩薩並授其念佛之要門,師遂於其地建碑記之,令見聞者發菩提心,獲大利益。師創五會念佛,往來於五臺山、長安之間,致力於弘法事業,故從宮廷至一般社會皆廣行念佛法門。示寂後敕諡「大悟和尚」。或謂師為善導之後身,而尊之為蓮宗第四祖。師撰有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三卷、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一卷。見《佛光大辭典》,頁3416。
[11] 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疾之一。水晶體位於瞳孔後面,是一個小小的凸透鏡的構造,負責聚焦進入眼內的光線,成像在視網膜上。簡單地說,白內障就是原來透明的水晶體有混濁的現象。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晶體是透明的,當光線透過角膜後,須經水晶體的拆射,才能將影像清晰的呈現在視網膜上,就好像照相機的鏡頭使光線聚焦在底片一樣。白內障早期的症狀可能有視力模糊、色調改變、怕光、眼前黑點、複視、晶體性近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其資料由馬偕醫院眼科整理,作者:劉宗學醫師。
[12] 像過去印光大師,少治儒學,喜讀程、朱之書。曾排佛,遭目失明,繼而猛省,轉研佛典,以至誠所感,目疾獲癒。見《佛光大辭典》,頁2206。
[13] 筆者曾仔細看過其眼睛與台灣公認的高僧廣欽老和尚一樣,都是寶藍色的祥光,或看其相片也可發覺到,見附錄九,附見4。
[14] 聖嚴法師在民國五十六年寫的〈今日的台灣佛教及其面臨的問題〉就說:「說起傳戒,那些熱心於此的大德們,可謂有功有過而過勝於功。」「為什麼有如此殊勝的傳戒寺院?最初,確是為了成就戒法,弘揚戒律,延續僧統,到後來卻是全部變質。有的大德自己尚不知戒律為何物,竟也熱中於傳戒,為的是能藉傳戒大法的因緣,來莊嚴道場,翻修殿堂或增建寶塔。」為了爭取更多的戒子,可以放棄律制的規定,戒師及傳戒的寺院,到處去拉、去請、去勸,只要你能賞光來受戒,麻子、瞎眼、跛子、癩子、聾子、神經病、痴呆漢、七十八十的老婆婆、老態龍鍾的老公公,一律授予上上品的三壇大戒。」「這些熱中於傳戒的大德們,罪過是在全小失大,本末倒置!」溫金柯,〈傳戒與台灣佛教史的認知問題〉,《現代禪月刊》,16(1991年3月)。
[15] 為民國中興南山律學之名僧。浙江平湖人,俗姓李,名廣侯,號叔同。又名成蹊,字惜霜。其他別署甚多。性情倜儻恬醇,尤好書畫。二十六歲,東渡日本,入上野美術專門學校,並研究音樂,創組春柳劇社,為我國新劇運動之先驅。回國後,任教於天津工業專門學堂、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主持太平洋報筆政。民國七年(1918),三十九歲,將一切書籍、字畫等物贈人,即於杭州靈隱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號弘一。嘗慨嘆僧界之所以往往為世所詬病者,以不守戒律之故,乃發願畢生精研戒法。初學有部之律,後則專弘南山律宗。民國二十五年,閉關於鼓浪嶼日光巖,並向海外請藏經萬餘卷。其後,復閉關於永春普濟寺、泉州福林寺。晚年自號晚晴老人,又號二一老人。民國三十一年十月示寂於晉江溫陵養老院,世壽六十三,僧臘二十四。著有《彌陀義疏擷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清涼歌集》、《華嚴聯集》、《戒本羯磨隨講別錄》、《四分含注戒本講義》、《南山道祖略譜等書》。坊間現有《弘一大師法集》傳世。見《佛光大辭典》,頁1919。
[16] 名智旭,字蕅益,自號八不道人。從所居而曰靈峰。父岐仲,持白衣觀音咒祈子,母金氏,夢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時明萬歷二十七年五月三日也。初學儒,以聖學自任,作闢佛論數十篇。十七歲閱蓮池大師自知錄敘及竹窗隨筆,取論焚之。二十歲喪父,讀地藏本願經發出世之心,日誦佛名。居三年,聞一法師講首楞嚴經,至空生大覺,忽生疑不能得,遂於像前發四十八願,決心出家。旭見律學退廢,以興律為任,既述毘尼集要,尋欲註梵網經,於佛前拈鬮以決所宗,得天台宗,於是究心台部,而不肯為台宗子孫,以近世之台宗禪宗賢首慈恩各執門庭不能和合也。晚住靈峰,生平著述合有四十餘種,順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寂,壽五十七。其重要注作《靈峰宗論》。參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17] 我國當代淨土宗高僧,蓮宗第十三祖。陝西郃陽人,俗姓趙。名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年二十一,至終南山南五臺,歸依蓮華洞道純長老出家。光緒八年(1882),掛搭湖北竹溪蓮華寺。未久,受具足戒於陝西興安雙溪寺。二十六歲,赴淨土道場紅螺山資福寺念佛,自號「繼廬山行者」以明其志。其後,往浙江居普陀山法雨寺二十餘年,朝夕唯閱藏念佛,不求聞達。曾兩度閉關,空諸色相。民國元年(1912),以文稿刊於佛學叢報,署名「常慚愧僧」,名震遐邇。民國七年,為募印「安士全書」而常至上海,遂駐錫太平寺,各方投函請益者甚眾,師皆慈悲攝受。民國二十九年,示寂於靈巖山寺,世壽七十九。荼毘後,得五色舍利花及舍利珠無數。師一生操守弘毅,學行俱優,感化甚廣,被譽為民國以來淨土第一尊宿。坊間有《印光大師文鈔》及《印光大師全集》行世。見《佛光大辭典》,頁2206。
[18] 各家之註釋及關於本經之著述約有:後秦的僧肇。隋朝的吉藏、智顗、淨影。唐朝的慧淨、智儼、窺基撰、慧能、宗密、孚佑帝君。宋朝的子璿、道川、善月、曇應、宗鏡。明朝的太宗、洪蓮、元賢、德清、如觀、智旭、圓杲等等,詳見《丁福保佛學辭典》,頁3553。
[19] 慧能曾針對神秀的偈文,另作一偈,要求別人代他書寫在神秀偈旁。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閱後,認為慧能的悟境高於神秀,便於夜陶召慧能至其禪室,將衣缽傳授與也要他立即回嶺南,後來慧能才正式成為僧人。不久,慧能即在法性寺菩提樹下開演東山法門,法緣殊勝。其後不久,即移居曹溪寶林寺,韶州(今廣東韶關)刺使韋璩久慕慧能的道風,請他瞅料觸,聽眾逾千入。所說法語,由弟子法海記錄,整理為《壇經》傳於後世。
[20] 詳見《佛光大辭典》,頁3553。
[21] 藍吉富,〈金剛經與中國佛教〉,《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輯(1995),頁71。
[22] 小時候他父親會鼓勵他抄《金剛經》抄完一部就給予他一塊銀元(當時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是七塊銀元),見附件1。
[23] 如果依據前引各種《金剛經》的持驗錄來看,可以發現中國人持誦《金剛經》後的效驗,已經包含了密教咒語中的息災、增益、懷愛等效果。而且,從他們的誦經動機去看,我們也會發現有相當多中國佛教徒,是將這部經當作咒一樣地持誦的,因為他們並不太注意經義,而只注意誦經後的神聖的、超凡的效果。筆者發覺部份的信徒亦如是。參見藍吉富,〈金剛經與中國佛教〉,《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頁79。
[24] 本論文以無著、世親的《金剛經論》為中心,配以梁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可見楊白衣,〈《金剛經》之研究〉,《華岡佛學學報》,5(1981),頁57—111。
[25] 法師在誦《金剛經》蛇會跑過來聽,因為在過去水里山上本身就有許多蛇。有時鳥也會飛來。
[26] 吳汝鈞,〈《般若經》的空義及其表現邏輯〉,《華岡佛學學報》,8(1985),頁237。
[27] 圓因法師—毛筆稿,《茅蓬扎記—第一集》,(台南:和裕,2002年),頁126。
[28] 圓因法師—毛筆稿,《茅蓬扎記—第三集》,(台南:和裕,2002年),頁126。
[29] 印光大師的文章中有好幾篇是說戒殺放生的今約舉如下:(1)在佛寺寫疏的有,法雲寺放生池疏:「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于戒殺放生,喫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南潯極樂寺重修放生池疏:「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於人道,固宜解怨釋結,戒殺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為念佛回向淨土,令得度脫…須知放生一事,實為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常熟蓮華庵放生池碑記:「放生一事,原為啟發現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殺茹素,普令含識各得其所,各盡天年。近之則息殺因,遠之則滅殺果,小之則全吾心之純仁,大之則弭世界之殺劫。」靈巖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設放生會緣起碑記等等。(2)就文章書信類有,烏程周夢坡居士夫人誕期放生碑記:「聖君賢相,哲士鴻儒,多皆仰遵佛訓,俯培己仁,或茹素而斷葷,或戒殺而放生,其嘉言懿行,載諸史冊,亦企後人同修慈心,愍彼物類。」在挽回劫運論:「佛教東來,闡明因果報應,令人戒殺放生,斷葷吃素。」放生十大功德之說;勸愛惜物命說等等。(3)戒殺放生因果現報類有,江慎修先生放生殺生現報錄序,放生殺生現報錄戒殺放生各文合編序等等。可詳閱,印光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與《印祖文鈔選讀》(上冊、下冊、續編兩冊),台中:明倫社,1999。
[30] 印光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台中:明倫社,1999),頁234—236。
[31] 印光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台中:明倫社,1999),頁236—240。
[32] 〈一〉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於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載,菩薩於法應無所住,須行不住色布施、不住聲布施,乃至不住法布施等,由此不住相之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二〉與善法同義。據《法華經》〈方便品〉載,於四眾中,若比丘、比丘尼心懷增上慢,優婆塞心懷我慢,優婆夷心懷不信,如此則不能自見其過,於戒律有所缺漏。此類少有善法者,實不堪受持一佛乘之法。〈三〉指六度中之前五度,係相對於智慧而言。可參閱《佛光大辭典》,頁5861。
[33] 梵語 bahu—jana, jantu, jagat 或 sattva 之意譯。音譯僕呼繕那、禪頭、社伽、薩埵。又譯作有情、含識(即含有心識者)、含生、含情、含靈、群生、群萌、群類。「眾生」一語,普通指迷界之有情。《雜阿含經》卷六:「佛告羅陀,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詳見《大正藏》2,頁四○上。在此狹義的指那些除了人道之外的處畜生道等。
[34] 圓因基金會將一些近年來的實例,編輯成《放生感應奇蹟記》、《放生感應的故事》其內容有父救龜命、屠夫肝癌、償還殺債、黃蜂示警、免遭蛇咬、發願戒殺、難產得安、女兒病危、放生即癒、母親昏憒等故事此外又有現身說法之實案有林子惠居士、馮馮居士、祥雲法師、劉春桂居士、楊欣蓮居士、郭惠珍醫師等等。
[35] 圓因編,《放生問答》,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8—9。
[36] 圓因編,《放生問答》,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10—13。
[37] 放生地點,全省大部分都,台北、苗栗、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等等每次都會換地方。
[38] 老和尚不蓋寺廟、道場、不收出家徒弟,後來筆者聽聞到此師父將所收到的錢完全是放生用的,而且他的遺書早已經寫好,所收的供養一分一毫完全放生。
[39] 如時間91年10月20日,這次放生的方式改變過去用塑膠桶裝魚的形式,此次改用「活魚袋」裝魚並由台大的教授及幾位學生講解示範並在車上播放。除此之外,放生前,有台大的教授及學生幫忙,分別測試海水及魚車上的水溫及鹽度。聽說溫差超過五度時,魚若貿然放下去,會有休克之虞;另外若鹽度相差太大,魚也無法適應。測試完後,依每輛魚車所需,先加一些海水進去,讓魚有個過渡的環境可以適應。
[40] 如虱目魚苗,道證法師也解釋為何要放這種魚類:「1、一般來說,大於五公分的魚就有自己索餌的能力,我們這次所放的魚雖小,但都大於五公分了,所以放入海中應可存活。2、雖然這些魚尚不會被賣到市場供人食用,但它們有許多根本活不到那麼大,就被當作漁船釣鮪魚的餌了,因此也需及時放生。3、放生時若是一下子放入許多掠食性的魚類,對當地其他海洋生物來說,可能是一場浩劫。而虱目魚為吃素之魚類,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41] 引用一般通用的版本,《放生儀軌戒殺放生嘉言合刊》,(台北:佛陀教育,1990),頁2—15。
[42] 甲、願所放眾生、既放之後、永不遭遇網捕吞殺、獲盡天年、速生淨土。乙、並願捕生人等、回心向善、頓悟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無二之理、解冤解結、救世救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丙、更願放生弟子○○等、三障蠲除、福慧增長、三學增明、行願宏固、自修定慧、為度眾生、救護眾生、常如己想、畢竟今生、得生安養、廣度眾生、共證真常。
[43] 特殊例子如已依儀規放生之後,有續至放生者,則依左例之法行之,先持大悲咒一遍、次為受三皈、念彌陀聖號、洒水放之、勿延遲、以致損喪鳥魚生命。
[44]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
[45] (一)無刀兵劫,免除戰爭殺禍。(二)長壽、健康、少病。(三)免天災橫禍,無諸災難。(四)子孫代代昌盛,生生不息。(五)多子宜男,所求順遂!(六)官祿亨通,一帆風順!(七)喜氣吉祥,四季安寧。(八)解冤釋仇,諸惡消滅,無憂無慮。(九)合天心,順佛令,物類感恩、諸佛歡喜。(十)得生天上,享無極之福,若兼修淨土,直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見圓因編,《放生問答》,(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10。
[46] 劉小如、齊如,〈台北市民眾放生行為研究報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年刊》,7:59—64(1998—1999),頁
[47] 這句話筆者參與幾次放生活動下來,常聽聞道證師常如此說。
[48] 《入楞伽經遮食肉品》,大16,頁561中:「大慧!我觀眾生從無始來,食肉習故,貪著肉味,更相殺害,遠離賢聖,受生死苦;捨肉味者,聞正法味,於菩薩地,如實修行,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49] 見《佛光大辭典》,頁4278。
[50]《佛祖統紀》卷三十七、《佛祖歷代通載》卷九
[51]〈天台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放生碑文第二十一〉,《國清百錄》(卷2) T46, p0801c。
[52] 三月己丑。詔天下州郡各置放生池。冬十月昇州刺史顏真卿。撰有唐天下放生池碑銘并序曰。皇唐七葉我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佛祖歷代通載》(卷13) T49, p0599a。
[53] 《放生儀軌戒殺放生嘉言合刊》,(台北:佛陀教育,1990),頁23—26。
[54] 《釋門自鏡錄》 (卷2) T51, p0824b。
[55] 《萬善同歸集》 (卷2) T48, p0981c。
[56] 《菩薩戒本疏》 (卷2) T40, p0676c。
[57] 《廬山蓮宗寶鑑》(卷6) T47, p0332c。
[58] 《梵網經菩薩心地戒品》T24, p1004b—1005b 。
[59] 《大乘入楞伽經》卷六,T16, p624a 。(大一六‧六二四上)。
[60] 《大唐西域記》:「昔此伽藍習翫小乘。小乘漸教也。故開三淨之食。而此伽藍遵而不墜。其後三淨求不時獲。有比丘經行。忽見群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絕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咸相謂曰。如來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此雁垂誡誠為明導。宜旌厚德傳記終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遺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大唐西域記》 (卷9) T51, p0925b。
[61] 為佛前生菩薩行之一。其因緣出自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依經所載,長者子曾伴二子水空、水藏遊行城邑聚落,至一大空澤中,見有一池,其水枯涸,池中之魚為日所曝,將為鳥獸所食。時長者子生大悲心,乃尋樹枝覆之,並借二十大象運河水,池中之魚得以再生。更對池中之魚施與飲食,復使之聞佛名、佛法。其後長者子於家中集賓客,設饗宴,爾時大地突然震動,十千魚同日命終,共轉魚身,生忉利天。時長者子醉酒,露臥樓屋上,見十千天子來置無數真珠、瓔珞於其四邊,更散天華以報舊恩。佛說此因緣終,謂流水長者子即今我身,水空即今之羅侯羅,水藏即今之阿難,十千魚即今之十千天子。見《佛光大辭典》頁3865。
[62] 《合部金光明經》 (卷7) T16, p0396a。
[63] 〈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雜寶藏經》 (卷3) T04, p0466c。
[64] 《六度集經》:「鱉主知菩薩有普慈之德尚濟眾生。財富難數貴賤無違。答曰。百萬。能取者善。不者吾當烹之。菩薩答曰。大善。即雇如直持鱉歸家。澡護其傷。臨水放之………鱉人語曰。吾受重潤。身體獲全。無以答潤。蟲水居物知水盈虛。洪水將至必為巨害矣。願速嚴舟。臨時相迎。」《六度集經》(卷3) T03, p0015a。
[65]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卷1) T14, p0407c。
[66] 《大智度論》 (卷13) T25, p0155c。
[67]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卷2) T47, p0368a。
[68] 《往生集》(卷1) T51, p0133b
[69] 《往生集》:「楊嘉禕字邦華。泰和人。世家子也。年十三持不殺戒。蚤虱無所傷。二十三肄業南雍。俄疾作。以萬曆乙巳仲冬十九日卒。卒之先夢遊地獄。見地藏大士於冥陽殿。覺而放諸生命。延僧誦經念佛。謂人曰吾將逝矣。青蓮花現吾前。得非淨土境乎。遂晝夜念佛不輟。命息燭曰。汝輩假燭為明。吾不須燭。常在光明中耳。問何所見。曰蓮開四色。問見彌陀否。曰見彌陀現千丈身。問觀音。曰身與彌陀等。問勢至。曰不見也。言訖忽躍起拈香。連聲語曰。彌陀經功德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吾已得上品矣。寂然而逝。」《往生集》 (卷2) T51, p0149a
[70] 劉小如、齊如,〈台北市民眾放生行為研究報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年刊》,7:59—64(1998—1999),頁60。
[71] 于君方,〈戒殺與放生——中國佛教對於生態問題的貢獻〉,《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1990),頁137。
[72] 〈保護野生動物,市府提「三不」盼民眾「不吃、不養、不放生」部分宗教團體難配合〉記者張仁豪/台北報導/聯合報/1991/11/11。
[73] 詳見《中國時報》,2002年12月17日,陳俊雄/樹林報導(地方新聞)。
[74] 〈狂犬夢魘-你是不是幫兇亂養寵物/隨便放生走私動物〉趙永清/立委(北縣中和),聯合報,1997/04/26,版次 11
[75] 〈放生小心觸犯公共危險罪〉,本報記者林河名,聯合報,1997/03/24,版次 3。
[76] 詳見《中國時報》,2003年01月07日,(地方新聞:大雪山林道 獵鳥人橫行,林淳華/和平報導)。
[77] 詳見《中國時報》,2002年12月22日,葉明憲/鹿谷報導(地方新聞)。
[78] 1月5日台視新聞,澄清湖將清除底泥宗教團體為湖中魚超渡請命,但隔天1月6日,澄清湖內魚群決定不外移,黃佳境/高縣報導。
[79] 詳見《中國時報》,2003年01月06日,黃佳境/高縣報導(地方新聞)
[80] 〈放生大浩劫/河川湖泊「原住民」慢慢不見了〉,簡宗石/貿易商(台北板橋)/聯合報,1993/08/18,版次 11。
[81] 劉小如、齊如,〈台北市民眾放生行為研究報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年刊》,7:59—64(1998—1999),頁61。
[82] 圓因編,《放生問答》,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15—16。如「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中,佛陀昔為流水長者子,不忍上萬條魚乾涸死亡,急遣二十集大象負水濟魚,活魚性命,並為上萬條魚說法念佛,上萬條魚得此功德,當日命終,眾魚屍體積聚池畔,神識往生忉利天,享無極之福!有經為證:「爾時其地,卒大震動,時十千魚,同日命終,既命終已,生忉利天。」
[83] 本文中國時報時論導廣,傅志男24日媒體報場刊載於2002—10—25。附註:91.11.23下午,上個月放生大會的主辦單位在旗津海灘又辦了第二場佛教的放生大會,據當天在現場的民眾表示,放生的動物有魚、龜、「小雞」、「小鴨」、「兔子」、「小豬」!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表示,先不問魚是淡水魚或海魚,也暫不問龜是「陸龜」或「海龜」,,我實在不明白要這些動物如何在海裡或海邊生活,不是要放「生」嗎?為何被人類抓走?是販賣這些動物的人嗎?是附近活動的人嗎?還是放生的人呢?
[84] 釋聖嚴,《學佛群疑》,台北:法鼓文化,1980。
[85] 《國清百錄》(卷4) T46, p0822c。
[86] 〈獅潭新店溪溪魚黃蛆病比例高-疑與民眾任意放生溪魚有關〉,記者劉榮春,民生報,2002/11/08,未做考察生態。
[87] 記者莊佩玲/台北報導/聯合報,1992/02/09。
[88] 記者張三雄/聯合報,1997/03/26,版次 6。
[89] 〈《放生迴響》灑錢贖罪放生變成殺生-動物無法適應新環境 生態系統終將失調〉作者 楊平世/台大植病系所主任,聯合報,1993/08/19,版次 11。
[90] 民國80/1/28——2/3佛教新聞周刊,吳森明專訪。
[91] 原載於自立晚報「生態台灣」1997/10/14,再談放生,作家:陳玉峰。
[92] 〈只管放生不問死活-放生熱:烏龜放生者的最愛〉作者 佳里記者/曾旺萊/聯合報,1992/06/03。〈只管放生不問死活-放生熱:地點日月潭變野生動物園〉作者地方中心連線報導/聯合報/1992/06/03,版次 17。
[93] 見附件1—附表4,記的有次我問法師:「他們誹謗放生,我們要不要寫文章評理」。法師:「我們只要踏實的去做,不需要與人較長短!」
[94] 見其序,雷久南博士,《還我健康》,(台北:琉璃光出版社出版,1995)。
[95] 癌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退化性、血液性、缺乏性的中毒症。癌症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癌症在表現為腫瘤前,通常已潛伏多年。根據美國凱利醫師「(Dr. William D. Kelley)平均潛伏期為卅九個月,這就是所謂癌前時期(Precancerous)。國家衛生研究院/長庚醫院腫瘤科/賴基銘醫師,圓因編,《防癌手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2。
[96] 圓因編,《防癌手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8。
[97] (摘自《新世紀飲食》),圓因編,《防癌手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36—39。
[98] 〈天華月刊〉:波士頓的布里罕婦女醫院(Briham and Woman Hospital)華德威烈醫師(Dr. Walter)指導進行的。他歸結說:「回過頭來,看看數據,紅肉的最適當攝取量是零。」也就是說客觀的醫學研究,一再的證明吃肉、蛋、乳品增加乳癌、結腸癌、卵巢癌、子宮頸癌、肺癌及其他癌症的罹患,而素食可大幅度降低罹癌的機率。上述資料雖大部份為女性患癌的數據,但以台灣區來說,一九九一年,死於癌症的男性約為婦女的二倍。
[99] 日本醫學博士片瀨先生在他的論文中,做了如是的結語:「萬病的發生,皆是由於一元酸性的血液。」這個論點也得到美國營養機構的認同與支持。
[100] 圓因編,《防癌手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47。
[101] 李豐與淋巴癌和平共處30年她,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在三十歲不到被宣判罹患癌症,李豐,這位國內細胞病理權威,沒有被癌症擊倒,走過三十年漫漫抗癌心路,她沒有怨,反而感謝癌症,讓她學會省視人生。他練瑜伽吃素禮佛十年來未曾住院,每天只睡六個小時,清晨三、四點就起床,空腹練二個多小時的瑜伽,再打坐一個多小時。她常說:「每天花四個小時做運動,可以換來其他廿小時的全身舒暢,這種投資太值得了」。資料來源:中國時報,詳見圓因編,《防癌手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14—19。
[102] 雷久南博士寫〈閒談癌症的治療方法〉五年後,我對癌症的基本看法大致沒有改變,只是有更多經驗和補充的資料,尤其是發病和情緒與靈性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一九八九年十一月我在法國格雷諾堡(Grenoble)偶然得知一所癌症心理治療中心,引用德國漢姆(R. G. Hamer)醫生的研究發現,以「談心」方式疏導病人的情緒而改善病情。
[103] 其工作環境—德州大學安德森醫院腫瘤研究所。這醫院規模,在美國癌症方面,是數一數二的,它具有治療、教育和研究三方面的任務。他在一九七七年得到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就在那裡工作。其本行,原是物理化學而非生化,所以研究方向,重點在從生物物理觀點出發,與一般同僚的方向頗不相同。其許多看法,也因其所學背景與訓練的關係,故容易接受許多民間自然療法。
[104]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林明燦指出,根據目前醫學研究發現,許多致癌因子是可以預防的,像日本已漸漸將癌症歸類-生活習慣不良的疾病,所謂生活習慣不良包括,飲食不當、吸菸及喝酒。
[105] 圓因編,《防癌手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21—24。
[106] 纖維的保護作用,可以減少排泄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纖維的來源,多存於五穀、麩皮及糙米中,此種粗糙食物中,所含的礦物質也多些。在美國曾發現南方土壤中,硒(一種有防癌作用的礦物質)的含量比北方高,所以癌症患者也比北方低。一般人如果飲食太精,就會感到礦物質不夠,所以提倡吃粗麵糙米,是很合乎營養的事情。
[107] 黃麴毒素係黃麴菌及其他真菌之代謝產物,根據台灣糖業公司在63及69年期的研究,此類真菌在160℃經一小時或在121℃ 15磅壓力之下,亦須十五分鐘才能殺滅。而其所產之毒素,在更高溫度及壓力之下,縱將穀物本身組織與營養物同時破壞,亦不容易破壞它。此毒素一旦進入人體之後,即蓄積在肝臟中,不易排出,影響肝功能,為肝病形成原因之一。由於本省處於高溫多濕狀態之下,適於此類真菌生長繁殖,因此一般穀物,均應盡速乾燥貯藏,除減少真菌污染外,亦使其缺乏繁殖而產生毒素的條件;最好不要貯存過久,及早使用新鮮品。因此,已發霉的花生、黃豆、玉米及其產品,均不可食用。
[108] 此為圓因師每天的例行功課。
[109] 圓因編,《防癌手冊》,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175。
[110] 《小止觀》介乎於《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與智顗晚年成熟作品的《摩訶止觀》之間的,還有智顗為其俗兄陳鍼治病所講的《童蒙止觀》(即《小止觀》)一卷。
[111] 從筆者的問卷調查得知有些癌症患者也常去請示法師,這對癌症的看法可以說仍不離放生念佛。
[112] 圓因編,《放生問答》,台南:和裕出版社,2001年,頁26—27。
[113] 林靜美,對整理《幻影》一書後的簡單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