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祖師禪與安祥禪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九一年七月十八日於北京中國佛學院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今天有這份勝緣,能和各位談談禪學,感覺到無比的榮幸。
佛法有很多宗派,唯獨禪宗是中國獨有,是純中國的佛法。
禪的範圍很廣,首先我們講一般的禪,有教外禪和教內禪。教外禪很多,現在的超覺靜坐、瑜伽禪定、各種身印、道教的大小周天等……統稱為禪定。教內古老的四禪八定、九次第定、天臺的大小止觀禪定、密宗的金剛坐禪、金剛大手印禪定,也都屬於禪的範圍。教內禪除了止觀、四禪八定和密宗的金剛坐禪外,就是禪宗的禪。禪宗的禪雖然是教內,但卻是教外別傳,通稱為宗門禪──禪宗獨特的一種修持方法。
宗門禪源於達摩祖師西來,那時印度佛教已經開始凋零,具備佛教根器的人不多,於是他想把菩提種子移植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他發現中國有大乘氣象。來了以後,想把法傳出去,卻一時找不到接棒者,於是便在少林寺面壁了九年,後來等到二祖慧可大師,把法傳了之後,達摩就返回印度了。
從達摩到五祖都是宗門禪,又叫如來清淨禪。很簡單,但是很難體會。不到如來心境,就沒有清淨禪,什麼叫做如來?如來是佛嗎?不然!不限於如來即佛的意義。如來清淨禪就是把你心的狀態恢復到「如」其本「來」,也只有把心恢復到如其本來,才能叫如來,才是真正的佛。
各位無論是研究哲學,或研究世間法各種學問,都知道真實的一定是原本的,真理只能發現不能創造。你能夠把心恢復到如其本來,就是還得本心,就恢復了真心。
經上說的真心、真如、如如乃至摩訶般若都是講真心。什麼叫摩訶般若?大智能,為什麼不翻譯成大智能?因為它的含意不僅只是大智慧,如果翻譯成大智慧,好像比小聰明略勝一籌而已,實際上它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沒有它,世法、佛法、一切法都不能建立。摩訶般若是根塵相對以前原本的心態,而如來清淨禪就是要你把心恢復到父母未生前的心態,只要能掃掉父母生你以後你所接受的六塵,自然就進入如來清淨禪。
如來──「如」其本「來」,沒有六塵、沒有想念的素材,那我們的心就是菩提自性。菩提就是覺,自性就是生命的屬性。有些人認為見性很難,見性不難,性者生命的屬性也,水的屬性是濕,無論是液體、氣體、固體,氫二氧一不變,濕性不變;火的屬性是熱,所有的火,不管它是二百度劃根火柴,或者是六千度以上太陽表面的高熱,它都是熱,不熱不能叫火。我們生命的屬性是什麼?各位一參就知道,很簡單!如來清淨禪的依據是楞伽經,楞伽經中有一句話說:如來自覺聖智,也就是自覺。古人對這句話有個比喻:如珠吐光,還照珠體。自己照亮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如來清淨禪。不守竅,只調和心,然後如如不動,這是宗門禪的前半部。
六祖以後,禪定的定義是外不著相為禪、內心不亂為定,並不拘泥於形式。過去也有堅持要打坐的,像石霜的枯木樁、只管打坐……但大多數南宗的正傳都偏重在心態的保任。現在除了日本還保有曹洞宗外,其餘都是臨濟宗了。臨濟宗的祖師南嶽接引馬祖的時候,馬祖正在打坐,南嶽看這個人根器很好,氣宇不凡,可以成為弘法的大器,想接引他,但馬祖只管打坐不理人。南嶽有個善巧方便,就在旁邊磨磚頭,吵得馬祖坐不住,問:老法師你磨磚頭幹什麼?我磨個鏡子。磚頭怎麼能磨成鏡?南嶽問:你打坐幹什麼?想成佛!我的磚頭磨不出鏡子來,你打坐也不可能成佛。為什麼?我請問你,比方說牛拉車,車要是不走,是打牛還是打車?當然是打牛啦!你現在卻明明在打車。於是馬祖恍然大悟,就追隨南嶽大師學禪了。
馬祖座下有很多人才,有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個弟子叫黃檗,很了不起。黃檗座下有個臨濟義玄,平常不提問題,只是隨眾上殿、禪坐。首座睦州看出臨濟秉賦好,並非小聰明多,是大智若愚,很忠厚、很真實。首座問他你來了多久?三年。為什麼不向老和尚提問題?我不曉得問什麼?問什麼是佛法的的大意呀!臨濟就去問黃檗:師父啊……話還沒說完,黃檗拿起棍子揍了他一頓,打得他莫名其妙,就跑出來了。
第二次首座又勸他:你再去問呀!又挨了一頓。一直問到第三次,接連挨了三頓揍。佛法的的大意這個問題引來三頓棒,不但臨濟被打得莫名其妙,我們也不懂是什麼意思。其實臨濟不挨這三頓棒,就沒有以後的臨濟宗了。
臨濟挨了三頓揍以後,決心要走,因緣不契啊!首座說:大丈夫來得明白,去得明白,你不能開小差,要向老和尚辭行啊!
在臨濟未辭黃檗前,首座已經先和黃檗溝通過:臨濟雖是後生,但根器很好,將來會成為大樹,為天下人遮蔭,請您老人家好好引導他。
臨濟去向黃檗辭行說:師父,我在這裏因緣不契,要到別處學法。黃檗說:你不要到別的地方去,只要到高安灘去找大愚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臨濟到了高安灘,大愚問:你從哪里來?黃檗來。黃檗是天下聞名的大善知識,你不在他那兒好好學,跑到這邊幹什麼?我因緣不契。為什麼?臨濟把經過情形講出來,說:我犯了什麼錯,我自己都不知道。大愚說:你師父真疼你,為了讓你開悟,累得要死,你還問有錯沒錯!
臨濟一聽恍然大悟,他把大愚的手抬起來,在最敏感的胳肢窩裏點了三下。大愚說:這沒我的事,你的老師是黃檗。臨濟把大愚的胳肢窩點了三下,是請他印證,但大愚不撿現成。
臨濟回去了,黃檗說你這個傢伙來來去去,什麼時候才了結啊?只因為您老婆心切,太疼我了,我又回來了。誰告訴你的?大愚禪師!下次我看到這老小子,要好好揍他一頓!何必下一次,現在就揍。臨濟便揍了黃檗幾拳。黃檗呵斥道:你這個傢伙敢在老虎嘴上拔鬍鬚!
臨濟原來很拘謹,連話都不敢說,開悟了,連師父都敢揍,這顯示什麼?師父說要揍大愚禪師,臨濟就揍師父,這顯示自他不二的現量,各位,臨濟到底悟了個什麼?
我們看《五燈會元》有位俱胝和尚初住庵時,有尼來參,戴笠子,執錫杖,繞師三匝說: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問,俱胝和尚都答不上來。尼便去。俱胝和尚說:天晚了,你就住這兒吧!尼姑說:你要說得對,我就住下來,說不對,我就走。俱胝和尚一時答不出來,尼姑就走了。
俱胝很難過,他想:我出家辦道,結茅庵在這裏精修,連個尼姑都沒辦法對付,我還修什麼呢?就想到處行腳、參訪去。半夜山神告訴他:不要走了,明天有個天龍禪師會經過這裏,他會幫你解決問題。
第二天,天龍禪師果然來了。俱胝把這件事跟他講了一遍。天龍說:你問我!俱胝問:你要說得對,我就住……,天龍不開口,只豎了一根指頭,這就是天龍一指禪,俱胝和尚當下領悟。大家不要以為一指是向上,上面是空,要是那樣就不是禪了。以想心取之是顛倒見,因為捉摸使人上當,禪是專坑聰明人的。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一般人就以為有玄機、奧妙,想把它鋸開來看,結果鋸壞了很多鋸子,發現裏面還是鐵──鋸解秤錘。因為禪是不二法門,外舉就是內涵,怎麼可能表裏不一?以後,只要有人問佛法,俱胝和尚一概不開口,只豎一指。
他有位十幾歲的小徒弟,對別人說:我也會佛法,老和尚很忙,你們問我!別人說:什麼是佛?他也會呀!豎指頭誰不會?後來有人向老和尚講,老和尚一聽,就在袖子裏藏了把很鋒利的剪刀,問小和尚:你會佛法?對!什麼是佛?小和尚便豎一指,老和尚迅速現出剪刀卡嚓把他豎起的指頭剪掉了。小和尚疼得大叫,老和尚幫他擦了藥,又問:什麼是佛?這小和尚豎成習慣了,就又豎那一指,一看指頭沒了,這下子小和尚真的悟了,悟了多少,不敢講,但悟得最圓滿的是臨濟,那是感同身受,如果不是感同身受,就不是禪!黃檗老和尚三頓棒,棒棒沒有打到別處去,因此臨濟悟得很直接有力,臨濟宗的子孫也繁衍綿延,流傳很廣。
法脈和源頭有直接的關係。從六祖到現在,能繼承祖師禪的就是臨濟宗。從師徒關係來講,徒弟對師父一定要非常孝順,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非孝,不奉非輔。徒弟要把師父當成自己的父親,法的倫理是很重要的。南嶽為什麼子孫綿延?他開悟時已近中年了,還自告奮勇給六祖當了十五年的侍者,洗澡、洗衣服、端飯、倒尿盆……。因此,其養也深厚,其流也長遠,要沒這份孝心,說不定就沒有現在的臨濟宗。所以不學法則已,學法要重視法的倫理,師徒如父子,這份真情不能少,少了這個真情就不相應。
由如來禪到祖師禪有什麼差別呢?定義改變了,不再是思惟修,不再是靜慮,而是外不著相。心像鏡子,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它不是照像的底片,絕不留影為念,這就是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詳細分析起來,祖師禪有獨特的風格:既存在又超越;既現實又超現實;在文學和藝術方面既具象又抽象。禪是中國的國寶,沒有禪就沒有中國宗教的生命和文學、藝術的特色。禪畫,一筆劃一個達摩,像達摩又不像達摩;是山水又不像山水,既具象又抽象。世界上最超逸的抽象畫,創造者不是外國人而是中國的禪者。
禪,既是宗教又超越宗教。所有教派中,只有禪宗最反迷信,最不迷信,它表現了中國人獨特的骨氣。
有個丹霞天然禪師到處行腳,天晚了找個廟借住。廟中的知客說:寮房已經客滿,要不然就在大殿裏坐禪。丹霞說:好吧!知客打開大殿,給他鋪個厚墊子坐禪,到了半夜天氣很冷,丹霞就把佛像用戒刀劈開,點著來烤火。烤了一夜的火,把佛像劈得差不多了。第二天,知客一看大怒:你燒我的佛幹什麼?我燒取捨利!這個木頭佛有什麼舍利呀?既沒有舍利,就不是真佛,再拿幾個來燒。這是丹霞天然禪師破除迷信、掃除偶像崇拜的典範。
古老的佛堂還流傳一句話說:念佛一聲,挑水三擔。念一聲佛,就把禪堂弄髒了。
有人問雲門宗的開山文偃禪師:釋迦牟尼佛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圍走了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什麼意思呀?雲門答:當時幸虧我不在,否則一棍子打死喂狗吃!於是人們對這個問題便討論不休。有人問另一位禪師說:雲門是不是佛弟子?為什麼說把佛一棒打死喂狗吃?禪師答:雲門真會報佛恩啊!因為禪宗有句話:養兒不及父,家門一世衰。雲門的這句話,就是佛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註腳,把唯我獨尊的打了喂狗,那不是更獨尊了嗎?佛若聽了會高興。這種反偶像、靠自力,是禪宗的風格,也是特色。
禪宗在作略上,也就是接引的手段上,有時以無言顯有言:什麼是佛法?豎一指。什麼是祖師西來意?打你一棒。有人向臨濟問法,還沒說完,臨濟大吼一聲。即所謂的德山棒、臨濟喝。以有言顯無言:什麼是佛?麻三斤!不用去找道理,等於沒說。喝,有時是賞你、獎勵你,有時是罰你、或沒道理,禪宗的作略鬼神難測。
蘇東坡的詩: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這也是以有言顯無言,說了不是等於沒有說嗎?意境要你去參。禪宗可以啟發性靈,讓我們自覺自悟,如果只是聽說的,只能叫知識。
禪宗,從五祖的如來清淨禪,重視自覺;到六祖的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不拘形相、不出不入、常在禪定。為什麼還要提倡安祥禪?
(一)時代不同
虛雲老和尚參話頭,參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把開水倒到手上時,杯子落地,豁然開悟。由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到開悟有一段時間,最快也要兩、三個月,慢的話一年、兩年不等。
平時我們的心是分裂的,歸納心的型態有多種,第一種是二元的心。想到好,就有壞的概念產生;說到無,就聯想到有,離不開二元是很苦的,因為二元的本身就是一種矛盾、不調和,心不安是很苦的。第二種是獨頭意識。第三種是客觀意識,絕對無我,無我就是真我。很多人把獨頭意識當成真我,那是錯的。
參禪參到獨頭意識凝聚,這叫疑團,然後把疑團粉碎,就是粉碎虛空啊!當客觀意識現前時,才有絕對的客觀,才能親切感受到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是自己,山河及大地,全現法王身。如果不打破疑團,不達到客觀意識,就沒有到家,這是可以用心理學分析的。
但是現在時代不同,社會結構走向工業社會,經濟條件改變了,生活條件改變了,生活型態改變了,人際關係改變了……。這一切都改變了,再用過去參話頭的方法,很難!各位法師能在佛學院修行、學習,這是大福報。一般人要獲得必先付出,想收穫必先耕耘,不可能不做別的事專門修行。過去是個農業社會,見山不是山,山不會壓你;見水不是水,水不會淹你;但若在今天見汽車不是汽車,那不是你倒楣就是他倒楣。
總之,參話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六祖幾個大弟子,不參話頭也都大澈大悟。
(二)作略不同
「我若一向舉揚宗乘,庭前草深三尺」。用禪宗的風格和你說法,沒人上門了。什麼是佛法?打你一耳光,這一耳光打得很慈悲,因為臨濟就是挨打開悟的,我打你耳光是要你開悟,但你可能告我傷害。所以古時候的作略,現在也不能用。
安祥禪就是把祖師禪加以稀釋,不要太濃,讓人無法接受,但法的本質是絲毫沒有改變的。我們把部分法的內涵變成外舉,讓人們體會正受,因為修行離開正受,就沒有真實的受用,沒有真實受用,古人說這叫乾慧,猶如脫水青菜,是青菜而沒有青菜的風味;如臺灣的脫水香蕉(香蕉乾),沒有香蕉的香味。
為了使現代人能接受禪,為了適應今天大眾的觀念,所以才提倡安祥禪。
安祥禪的法門極為簡明扼要:
(一)、求心安、心安無愧地做每件事。
(二)要活在責任義務中。結了婚的要養家,有父母孝順父母;有孩子照顧孩子,這是基本的責任義務,也是禪重視責任義務的傳統。如百丈清規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提倡勤勞。
(三)、要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一)時時自覺
要經常保持自覺,否則就會迷失。哲學上講的無我就是大我,大我和小我是不衝突的。有沒有個別的自我?我肯定地答「有」。要沒有個別的自我,誰往生?誰下地獄?誰受罪?誰解脫呢?但是無論如何,一定要保持自覺,安分守己,守住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原本的自己,原本的自己「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守住它,不要忘掉它;忘掉原本的自己,就會在六塵、五陰當中迷失,不要說修行忘了自己不會成功,做人忘了自己是老幾?忘了自己吃幾碗飯、到時窮打嗝,也是很危險的。所以修行人要記得自己,能記得自己就會安於本分,是張得功就做張得功的事,是李得勝就做李得勝的事。時時自覺,自己只覺自己。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思是心的第二次派生物,不是原本的心,原本的心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應該說「我覺故我在。」這是很真實的。還記得馬祖跟百丈的故事嗎?馬祖帶著百丈散步,前面有群野鴨子飛過去。馬祖問:「是什麼?」「野鴨子!」「哪裏去了?」「飛過去了!」馬祖用勁捏著百丈的鼻子,捏得他直叫。馬祖說:「你再說飛過去?」意即不要注意外邊,注意這邊(指自己),眼觀鼻,鼻觀心,不要跟著野鴨子跑。不要被外界存在的虛幻假象牽著鼻子走,迷失了自己。
古德的作略非常親切、明白,只要是真修行,就有真受用!所以我們學安祥禪要時時自覺。
(二)念念自知
連自己想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無明。五陰——色、受、想、行、識中,想陰最麻煩,因為肉體永遠受到心靈的支配。我在安祥之美講詞中舉了幾個例子:女士只要能保持安祥,不用化粧品,也會越來越漂亮;逞強好勝、想贏怕輸、好出鋒頭的人,就會得鼻竇炎;女人話多,白帶就多。我為什麼講這些,與佛法有什麼關係?因為心物不二,有什麼心念就會得什麼病。不但佛法如此認為,孔子也有同感。孔子說:「斯人也,而有斯疾」我們對想念能「時時自覺、念念自知」,有錯誤馬上改正,就不易生病,很多病是想出來的。每個念頭,自己都能掌握,才能談修道。
有很多人專門往壞處想:我的小孩那麼小,上學會不會被汽車撞上?果然撞上了!為什麼?天天禱告嘛!有人本來很瀟灑英俊,因為想多了就面有菜色,使生命的光采都褪失了。所以說:喜悅是生命的陽光,安祥是幸福的泉源。要能保持安祥的心態,人生便通暢,倒楣的事輪不到你。親和力提昇,過去別人對你有陌生感、警戒心,但只要能保持安祥,別人就會信賴你。禪,有兩大力量:
1.親和力。學禪的人有親和力,群眾自然會站在你的周圍,讓你無論在何處都能形成為核心。什麼叫核心?就是要有外圍,沒有外圍不能叫核心。有很多人亂用名詞,說某人是核心幹部,其實這個人走到哪都是孤立的。真的核心是走到哪裏,都有一群人圍著他,感覺和他在一起很舒暢、很親切。所以,真實學禪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親和力而成為人群的核心。
2.同化力。以你的心去同化別人,使別人的心變成你的心。有很多人經過實驗,對我說:「我認真修行以後,家庭比較調和,兩口子不再吵架,小孩也變乖了。我說:「這是理所當然,你的心有同化力,全家的心都會一樣,自然就沒有矛盾。」
我有個老朋友,他每天在公園散步一個小時,我問他:「散步時都在想些什麼呀?」他說:「我什麼都不想,光走路。」愛說笑!人不可能把念頭截止,念頭是不可能停止的。但是禪講求現量,不是比量,各位平常想讓念頭停止很難,現在,我不說,你也不聽(停數秒),有沒有念頭?我可以用四個字形容:「似鏡常明」,像個鏡子,非常光明。沒有參瞌睡,也沒有喝酒,感覺有一點飄飄然,但絕對找不到念頭。這就是無念,不二法門有念即無念,有相即無相,煩惱即菩提。為什麼煩惱即菩提?當你有煩惱時證明你有覺性,要是死人會煩惱嗎?有煩惱就是菩提自性顯露,而有覺性才會感到煩惱,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念念自知」。
八正道:正念、正思惟……鼓勵我們多運用思惟力。人們一輩子的腦子開發不到百分之三十,就是我們想得少。「想」得「正」不但不影響健康,而且會長壽。一些高僧、大哲學家、大學者都是長壽的,像佛協的趙老菩薩趙樸老,八十幾歲了,看起來像五十多歲的人,頭髮染一染,我都敢喊他老弟」,但我還是喊他先生,因為他的學問、道德修養是第一流的,不作第二人想。
前面說:想會落入想陰,現在又說想可以長壽,是否太矛盾?「想」若和自己的生活、工作、責任、義務、國家前途、及大眾的福祉無關的就是「妄想」,想什麼自己都不清楚就是「想陰」。有目標、有步驟、把握一個主題去想,而且要想出結論,這叫正念、正思惟。正思惟對我們有益,妄想對我們有害。
佛祖釋迦牟尼,早先追隨外道六師學法,覺得不滿意。然後學禪定,日中一食,營養不良,當時正是壯年,身體很糟,由牧羊女施捨羊奶,在尼連河洗個澡,用吉祥草鋪坐位在菩提樹下說:「我要不開悟,我就坐在這裏不起來!」由初夜到中夜就開悟了,悟了什麼?如何悟呢?就是用「思惟」去探討,由現象發掘所有現象的實質,悟出了宇宙的真實。宇宙的真實就是生命的真相和生命的流程——無明緣行、行緣識……這種流程就是輪迴的過程。悟出生命的真相就是「萬法從緣生」,一切事物都是條件的組合,沒有單一存在的。從浩翰的星海,到地球上的一沙、一葉,都不是單一存在的,都是組織的現象。
緣生用現在的詞彙就是「組織」。緣生對不常接觸佛法的人很陌生,我們就講「組織」。宇宙的一切存在都是組織現象,除了組織,沒有單一存在的,單一就代表不存在。原子是物質最小單位,當你把質子、電子、中子分離後,會發現什麼都沒有。我們不妨下個界說:「組織」是「萬有共同的基因」,是「創造唯一的手段」。作曲家用幾個簡單的音符,譜出不朽的樂章;美術家用簡單的線條,勾出了絢麗的畫面;自然科學家用三個中子,打進鈾二三五變成鈾二三八,產生了核子連鎖反應。改變了組織,也就改變了型態和性能。這是佛祖最初的認識。真正要做佛祖的孝子賢孫,使佛法不走樣,一定要記得「萬法因緣生」。
因為有「緣生」,「空」義才能成立。比如這隻花瓶,把瓶子歸還泥土,把花歸回枝上,什麼都沒有;比如房子,把木頭、水泥、磚瓦、人工的因素抽掉,分得不能再分,找到最後,沒有一個不變的房子存在。因為緣生就有了運動,萬生萬物都在動,因為動所以「諸行無常」。一切變動不居,透過成、住、壞、空四個過程,條件分離,形體不在,所以「諸法無我」。當初佛祖悟的就是這麼簡單。以後,學者的文章,愈作愈深奧;道理愈來愈晦澀,最後只有他一個人懂,這不叫弘法。把法封閉起來,這是毀法、謗法。
把佛教分成大小乘是很愚昧的,阿羅漢悟的不夠嗎?佛最初也是阿羅漢。大乘,是佛學的一部分,菩薩造論,佛祖說經,經論就是佛法,把佛說的經延伸,產生學佛的學問。這個學問如果脫離了實踐,不能在血肉生活的現實裏生根,那只是虛無主義,對人的生、死、苦、樂絲毫不能解決。而安祥禪就是把祖師禪稀釋,一分一毫也不脫離正法,把別人不能接受的收起來,把別人能接受的拿出來,如此而已。
(三)事事心安
每件事做得心安無愧,可以對人、對天、對佛,可以做子女的榜樣,可以無忝父母所生。佛法是很嚴厲的,因果絕不是迷信,否則你反省一下就明白。煩惱與錯誤同在:當你說錯了話,做錯了事,看錯了問題,問題不是這樣,你看了是這樣,都會有煩惱,都會不灑脫、不自在。
毀滅與罪惡同步:當一個人在走向罪惡的同時,也就是在走向毀滅。
更淺顯的說:錯誤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要學禪、學正法,必須能做到事事心安。不肯做好人,不肯做正人君子,學佛法絕不會成功。佛有十個名號,其中一個是「丈夫」,就是指「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要不是大丈夫,不是頂天立地,不能對天地、鬼神而無愧,絕不能成佛。所以說要「事事心安」,恰到好處,沒有傷害到別人。
(四)秒秒安祥
保持每一秒鐘都很安祥。在工業社會,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生命。什麼是安祥?現在各位心裏的感受就是安祥。因為,我講話你可以聽,我不講話時你一念不生,全體現量。
能做到「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很快就可以掌握幸福,家庭調和,事業通暢,這些話都是可以現證的。正法的推行,應根據時代的需要。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空氣污染,噪音污染,要是在靜坐的禪定中,突然受到怪聲音的震撼,恐怕會走火入魔,不是懶惰,是找不到適合打坐的環境。此外,就一般人而言,也沒有環境和時間參話頭。而且在工業社會,禁忌太多,限制太多,過去的修行方法於今不宜。
有人問:安祥禪有沒有戒條?如基本五戒?沒有!因為學禪是上上根器、第一流的人。孔子絕不會對七十二賢人說:「你們不要偷東西!」因為七十二賢人都是最好的,怎麼會偷東西?那教育不是失敗嗎?所以,我們不須列出戒條,也不須叫學禪的朋友不要做壞事。佛祖是在四十歲以後才開始說戒,因為人愈來愈多,良莠不齊,才須要戒條。安祥禪唯一的戒條是:「不可告人的事斷然不為,不可為的事斷然不想。」誰要能做到這一點,便會使鬼服神欽,便能仰俯無愧。做的事都可以公開,怕別人知道的事不做、不想,這條戒,誰做到了,誰就是聖人,若做不到,學禪是徒勞!
今天這個時代,呈現出了一股逆流——反進步、反淘汰。現在誠然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領域開拓了,深度昇華了,人類的活動沒有一樣不受知識的支配,但卻有人高喊:我們是迷失的一代!為什麼?知識雖然很發達,但是脫離了人本主義。知識的著眼,不是為人類謀福利,大家研究知識、研究學問,沒有人研究生命的本質是什麼?除了佛法,沒有人肯去研究,因為連自己都不認識,給誰造福?也沒有人研究如何主宰生、死、苦、樂的問題,更沒有人研究、肯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所以價值觀念混亂,社會行為多元。知識愈發達,人類的災難愈大;知識爆炸,不能帶來和平,反而造成大量的死亡,造成大規模的毀滅,超威力的殺傷,這種知識好嗎?
現在,物質文明發達。小時候,母親給我做雙布鞋得好幾天,穿起來也不舒服。現在幾分鐘就出產一雙球鞋,樣式好,合腳又防水。任何東西比過去容易獲得,而且價格便宜,有人感覺知足嗎?有人心懷感謝嗎?沒有!我們不當水泥匠,有房子住;我們不會紡織,有衣服穿;我們沒有種莊稼,有飯吃,沒有人心存感謝,沒有人對那些從事生產者產生一份敬意、一份親切感。每個人,無條件自負,無條件看不起別人,這都是危機,對一個祥和的社會,這是一種傷害。
如果不弘揚佛法,不推行禪,就擺脫不了迷信。什麼是最好的宗教?佛教是最好的宗教。什麼是最好的法門?禪宗是最好的法門。世界上的宗教很多,歸納起來有四種:
(一)理智的宗教
研究吠陀經、奧義書,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理智的宗教對人生有幫助,可以使人理性、冷靜,其缺點是空疏、冷漠、只能獨善其身。
(二)感情的宗教
信奉一神為救主,禱告、懺悔,淚流滿面非常由衷,而以信為足夠和必須的條件。感情的宗教,使人心靈有所寄託,但容易使人盲目、固執,易導發宗教的排他乃至戰爭。
(三)肉體的宗教
用種種折磨肉體或把整個形體扭曲,盡在肉體上下工夫,要長生不死,連地球都有一定的壽命,所有的現象都逃不過成住壞空,練肉體,說長生,豈不是自欺欺人?這些肉體的宗教,好處在能鍛鍊提升意志力,壞處就是執著肉體。而執著便是不解脫。
(四)拜物的宗教
在日本有一處道場拜生殖器;有些地區人民拜蛇;中國北方也有拜五大家──胡、黃、灰、白、柳,這都是物;還有拜石頭;有人以柳樹為柳仙來膜拜,這些等於是自我人格的放棄,對人格尊嚴的否定。
人是萬物之靈,除了人,所有的動物,牠的表層意識──心的表面,第一、就是本能食慾與性慾是不用教的;第二、運動功用:只要加以訓練,就可以到馬戲團去表演;第三、情感。只有這三個領域,修行是不會成功的,不可能成佛的。人,除了本能、感情,還有理性、智性與思惟能力,否則如何悟道?沒有理性,怎麼選擇吉凶禍福?善惡是非?
禪不只是理智的宗教,凡是人為的真理,都不是永恆的真理。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真理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就不是原本的、永恆的真理了。
禪不是肉體的宗教。禪注重修心,注重打「牛」,不是主張打「車」,所以不是肉體的宗教。
禪不是感情的宗教。禪的倫理觀念很強,但信是智信,決不盲目;禪的情是大慈大悲,無條件施予眾生無償之愛。
禪,是生活的宗教。把對禪的信念,對佛法的信仰與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一一具體反應出來,也就是把最高深的法,實踐並反應在最平凡的現實生活中。所以龐蘊居士說:神通妙用就是運水搬柴。沒有奇特,法是普遍如此的,是一般的,不是特殊的。
從「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這四句話,可以了解安祥禪不是外于禪宗的,更不是外道──心外有法。禪宗乃即心即佛,「即心即法」,心、法、佛三位一體。從安祥禪,祖師禪,如來禪,他的基本架構有二:
(一)正見
正見就是認知得很正確、很真實,很有深度、很徹底。
禪,語忌十成,不能說十成話,只能說九成九,一成留給別人悟,若把話都說完了,別人就沒得悟了。禪也就變成知識、學問了。學問雖然可貴,但不能代替由悟而得的正見。禪,不能沒有正見,不但是禪,整個社會,整個人生,也離不開正見,因為理想決定目標,認識指導行為。認識錯誤了,行為就不可能正確,修行不具備正見,就會走錯路,就沒有勝方便,就不能萬變不離其宗。
(二)正受
正受就是真正的感受。原來我們被外在的一切現象牽著鼻子走,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現在一切能自己當家作主。學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當家作主以行所知,否則你的知識就只是廢知識,和酒精一樣,有熱量而沒有營養。學那麼多的廢知識,就會形成理障,不但無助於解脫,反而助長了無明。如果能當家作主,任它環境五光十色、變化萬千,我則寂然不動、隨緣不變。不用閉目藏睛,眼睛只管看──菩薩眼見佛性。各位如能保持現在的心態而能保任無虧,這就是正受,也就能菩提日日長。
有了正見、正受,學禪才算圓滿。它如同禪的兩個翅膀,兩個翅膀都有了,就可以起飛、超越,而不至流於空談了。沒有正見,正行就缺少了眼;沒有正受,不但不能擁有佛法的真實受用,更遑言他受用,連自受用都沒有,那修行就落空了。釋迦牟尼的大慈大悲,就顯示在心靈救濟法門,使大家在生、老、病、死過程中,能免於痛苦,免於煩惱,使修行的人舒適自在。安祥禪的特色便是生活化,有些死的法門,死後才能升天。禪宗是生命的法門,不必等到死,立刻受用。人要有了正受,不須破五戒,也能經常飲三昧酒;不用喝世間的酒也會飄飄然,保持微醺的狀態。「如幻三摩地,彈指超無學」,一切感覺似幻似真,處處安然、自在、瀟灑,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非常好,這就是真正受用,就是正受,沒有正受修行也是苦。
禪的另一特色:禪是自力法門,不講他力。自我發掘──從六塵中找出被埋葬的真我,然後自我肯定──認定真實地自我,真實的是原本的,原本的就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要仔細品嘗,這個時候沒有根塵相對,沒有六塵的污染,還沒有形成表面意識,所以沒有分別心,因此圓明常寂照。活在現象界,就是無上大涅槃。禪是自力法門,自我肯定這個無思也、無為也的心就是原本的心態,就是生命的永恆相。那個每一轉瞬之間輪迴一次,就形成一次不同的表面意識,這就是生命的輪迴現象。然後就能肯定真我以進行自我淨化。
六祖大師很慈悲的說:「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相反的:「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一切的煩惱多來自挑剔別人、堅持己見。認為別人不合我的意、看不順眼。如肯客觀地看看自己,將會發現自己更差勁。我請問你:你曾合乎誰的意思?你真疼愛你的兒女嗎?你孝順你的父母嗎?如果完全主觀,只要求自己獲得,不考慮自己是否曾付出,這是背離因果的。因果,在邏輯學裏是自然齊一律,也就是天律、天條,是大自然界的統一法則。人若違反天律、天條,當然活得不幸福、不快樂。要想別人合自己的意,自己就得先合別人的意;要想別人能滿足自己,自己必先滿足別人,這才是正常。我們不只要求別人,不要只挑別人的錯誤,自然就沒有煩惱了。?
安祥禪不參話頭,如何才能入禪獲得安祥呢?有幾個重點:
(一)瞭解生命的屬性
水性濕,火性熱、生命的屬性是什麼?離開那個字就沒有生命,是個什麼字?自己領悟了,打電話或寫信來,我都可以替你印證。當你瞭解了自己生命的永恆屬性時,就找到永恆不變的自己,從此才是真修行,才能保任,不然保任個什麼?
(二)留心參究
留心自他不二,留心進入不二法門,經常把這些問題,做思惟的題材,何以自他不二?何以生佛平等?佛是大解脫,是地球上最大的成就者,為什麼和眾生是平等呢?所以我們要參究「何以自他不二、生佛平等?」
(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是什麼?
有一樣東西,在聖不增,聖人不比我們多;在凡不減,凡夫也不比聖人少。悟亦不得,開悟了沒有得到什麼;迷亦不失,雖然無明厚重,你還是在擁有它。這在法華經中叫「衣珠」,絕大多數人懷寶迷邦,能得到這個衣珠清楚明白地肯決,就是悟了!
悟,不難。悟是本分,悟,只是認識自己。假如有人認為自己悟了,跑去對大眾發表一篇演講,可能有人上去警告他,恐怕他走火入魔。悟的人,不會發表講演,講什麼道理?沒有道理可講啊!道理只會讓你迷,而不是悟。我在觀潮隨筆裏寫了一小段──理極必反。參究很多道理,那是示居學地,在學習累積道理,累積多了,把桶底壓得脫落了,這才是了事。桶底不脫落不了事,一分理障不除,障礙見性,一分事障不除,增長無明。
所以,安祥禪的特點是:昨天怎麼活,今天還是怎麼活;今天怎麼過,明天還是怎麼過,不要改變什麼外在。在家人不一定要吃素,也勿須忌口,只須在心地上下工夫即可。
安祥禪,非常容易、簡單,主要參究的是: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眾生的本源,了解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眾生的源頭,就可以說大事了畢」。參究的要領是制心一處,佛說:「制心一處,事無不辦」,就是說:「把我們的理智和情感統一和集中,讓它形成一個焦點,就會冒出智慧的火花,綻放生命的花朵。」佛教的觀與覺是同義字,觀自在就是自覺自在,平常無心可用,用心時,自然會集中成為焦點,而易於有所突破。
今天,人類社會正形成一股逆流,好的被壞的打倒,稻子被稗子混淆,是反價值、反道德、反倫理、反進步的現象。罪惡穿上了美麗的外衣,自居為時代的主流,這是很可怕、很可悲的。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做佛的忠臣孝子,傳佛心印,我們的國家就希望無窮,世界也會更美好、更光明。
人人當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以自己有限的時空,贏取生命的無限及永恆!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