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禪與安祥禪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九一年七月廿日於河北正定臨濟祖庭

 

一、法的倫理

二、空是什麼?

三、從達摩到六祖

四、從趙州到虛雲

五、六祖以後禪風丕變

六、禪風與世風合一

七、安祥禪是祖師禪的稀釋

八、修學安祥禪的步驟和「誠」的重要性

九、宗教的種類

十、修學安祥禪與念佛

 

首先對淨慧法師、住持法師以及各位表達我最深的敬意。天氣這麼熱,各位在百忙中能來參加這個聚會,可以說彼此有緣。能到臨濟祖庭來參訪,也是我的榮幸。

 

「臨濟子孫遍天下」,這話幾百年前是如此,幾百年後的今天更證實是如此。如今的禪林幾乎是清一色臨濟的子孫,這是因為基礎扎實,才能夠積厚流光,源遠流長。

 

一、法的倫理

 

在六祖大師所有弟子中,最尊師重道、最能表現法的倫理的是南嶽懷讓禪師。

 

南嶽懷讓禪師在開悟以後,還親自侍候六祖十五年。當侍者是很苦的,什麼事都得做,六祖不趕他走,他還不肯走。由於懷讓禪師的尊師重道,表現了法的倫理和精深的造詣,也證明了禪林中的一句古訓「師道不立,修法不成」,所以真修行一定要尊師,一定要重道。

 

從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檗希運到臨濟義玄,世稱臨濟禪。

 

臨濟禪師為人忠厚、老實,一開始就在黃檗會下當個粥飯僧,除了誦經、上殿、禮佛之外,不問別的事。當時在黃檗會下首座陳睦州見了就問:你到這裏多久了?三年。你問過師父問題沒有?沒有,我不知道問什麼。你為何不問佛法的的大意是什麼?

 

臨濟受到睦州首座的鼓勵,便去黃檗禪師那裏問法,他問話尚未說完,黃檗大師就拿棒子把他打了一頓。出來後,睦州問他如何?臨濟說:我話還未問完,師父就把我打了一頓。睦州鼓勵他再去,再去又被打。一連問了三次,臨濟被黃檗打了三頓。

 

臨濟三次被打,打得他糊里糊塗,他就跟首座睦州說:我要離開這裏了,我與此地法緣不契,只好另找地方去參學。首座說:若走,得向黃檗師父辭行。臨濟辭師之前,首座先到方丈室對黃檗說:問話的後生,甚為如法,來辭可方便接他。臨濟來,黃檗對他說:莫別往,可到高安灘頭見大愚禪師。

 

臨濟到了高安灘頭,見到大愚,大愚問他:你從哪里來?從黃檗處來。黃檗是大善知識,為何不在他那裏學法?因為因緣不契,三次問法三次被打,不知道錯在哪里?大愚禪師說:你的師父這麼老婆心切,為了讓你開悟,累的要死,你還跑到我這裏問錯在哪里……。

 

臨濟在大愚言語啟發之下,回想當時挨打時的感受忽然明白(悟)了,並且說:原來黃檗佛法就這麼一點點!大愚聞聽,一把抓住臨濟,很嚴厲地說:你這個尿床鬼子!剛才還在問錯在哪里,現在又說黃檗佛法一點點,你見個什麼道理?快說!臨濟拉起大愚的手臂,在其脅下輕輕觸了三下。大愚放開臨濟說:你的師父是黃檗,不關我的事。

 

各位知道,禪是不立文字,不是不用文字。為什麼不立文字?因為禪是一種覺受,是一種心態,是隨緣而不執著任何事物。從佛、菩薩、阿羅漢、君子、小人、聖人、好人、壞人……他的差別不在外形,而在他的心態。臨濟三度被打,一聽大愚的言語啟發,突然明白當時挨打時的感受,當下萬念俱消,空卻了一切念頭,全顯無心,只有一種覺(感)受,除了疼沒有別的,把疼字去掉,換一個字就悟了。

 

說悟,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悟了什麼東西?

 

悟的是你原本的心態。

 

悟的是你生命的永恆相。

 

悟的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所以然。

 

悟的是在聖不增,佛也不比眾生多出些什麼;在凡不減,我雖然是凡夫,也不比佛陀少了些什麼。

 

相反地,我們倒比佛聖多了許多;佛沒有的,我們卻有;我們比佛多出了執著心、妄想心;多出了貪生怕死的心;多出了無明、愚昧的心……而佛沒有這些,只具有一種跟我們共同一樣的心,你若能找出來,你就大澈大悟。大澈大悟以後並不是大事了畢,若要大事了畢,須要開始「加工」,因為:理雖頓悟,乘悟並銷,事須漸除,因次第盡。

 

理雖頓悟──理你雖然悟了。

 

乘悟並銷──你悟的內涵跟悟的地位都沒有了。

 

事須漸除──往昔所累積的習氣、慣性要慢慢地除掉它。

 

因次第盡──無量劫來的業障、心垢、習性不會因為一開悟就沒有了,要慢慢地清除掉。

 

臨濟在高安灘頭大愚禪師的啟發之下悟了,開悟了的臨濟,又回到黃檗師父那裏了,但去與來時的心態不同,風度也不一樣了;原來老實得跟小媳婦似地不敢開口,現在抬頭挺胸地朝師父面前一站,說:我又回來了!黃檗說:你這個傢伙來來去去,什麼時候算完結啊?臨濟回答說:我來來去去是因為師父太疼我了。黃檗知道他悟了,卻故意地問:是誰多嘴?臨濟說:高安灘的大愚啊!黃檗說:這個老小子,待下次見面時我要好好揍他一頓!臨濟說:何必等下次,現在就揍!說罷,就把師父拉起來打了幾拳。黃檗說:你這個傢伙,竟敢到老虎嘴上拔鬍鬚!大呼:侍者!引這瘋顛漢參堂去!

 

各位要知道,人到開悟的時候,所體悟的是自他不二的,師父說要揍大愚,臨濟卻拉起師父就打,這種行為是親切的,這說明了:你跟大愚不二,法門不二,境界不二,說與不說不二……在原本的本心上完全相同,不是相似,也不是相等,而是在原本的心態上完全相同。

 

臨濟三頓棒,棒棒都打到要命的地方,所以這樣的悟是真悟,臨濟的悟,悟得非常踏實,乃至以後的虛雲老和尚「燙到手,打破杯……」開悟了,跟這個同一脈絡,如出一轍。

 

臨濟大師是中國最傑出、最典型的禪師,而且他對師父那種法的倫理,可以說是父子情深,絕不是泛泛之交的關係。

 

二、空是什麼?

 

今天能夠來到臨濟祖庭參禮,是最大的榮幸,能和各位坐而論道,是最大的勝緣。石家莊這個地方,因為地靈所以人傑,因為人傑所以地靈,這真是個參學的好環境。這地方如果不靈,就不可能成為古今的祖庭道場,有了兩位大師(趙州、臨濟)的護持力,我們修行也容易成就了。

 

說到趙州,人稱古佛,意即說他在多劫以前就成佛了,他所表現的法的風格、特質,全同於佛。他為了對修禪的行人抽釘拔楔,解粘去縛,說了不少千古絕響的言顯無言,譬如說:庭前柏樹子、吃茶去、狗子佛性、佛之一字我不喜聞……等等,他不但破除別人的迷信、執著,而且全彰現量,直指心源。

 

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因為「如來」的意思是「如其本來」。本來是什麼?所有的哲學家都說真理是原本如此的,是只能發現不能創造的。自然科學及天文學說:宇宙是星雲,星雲由向心力凝聚成一個整體,溫度降低就變成了固體。也有人說世界是神創造的。不管是星雲說或創造說,我都同意,但是有一件事實你也應該同意,世界原本不有:沒有星球、沒有眾生,有什麼?如果說是如來──如其本來,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所謂佛法,即非佛法」,佛法原本是什麼都沒有。

 

沒有是不是說什麼都沒有呢?沒有就是有,有就是沒有,這不是開玩笑,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悟的什麼呢?悟的緣生法,因緣所生法。人為什麼墮入輪迴?因為無明,人為什麼有無明?因為他執一切是有,有是一種現象而不是實質,由於認同虛幻而迷失掉了本真。

 

有很多人不瞭解「無」,誤解「空」,說空是什麼都沒有;說「妻也空,子也空」,誰給你做飯吃啊?說「天也空,地也空」,那你活著幹什麼嘛!說「人生好比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實在消極,人生好像是多餘的,這完全是錯解,對空義瞭解不夠。

 

佛法講的空,是無量、無限發展的勢能;你家的院子如果太小,想要種株花都辦不到。你家的客廳如果太小,就容納不下許多客人。杯子不空,誰買?喇叭不空吹不響。船若不空入水即沉。空是體,空亦是用,我們學佛法要心空,心空才能及第歸。萬事萬物完全沒有實體,所以佛說是因緣所生法。緣是條件,凡是因緣所生的東西,當體就是空。比如眼前這個答錄機,把它的外殼打開,IC板上的零件、電阻、電容、電線……一一拆掉,這個答錄機就不再是答錄機了。所以萬事萬物都只是個組合體,組合即有,此有故彼有,分離即無,此無故彼無。

 

以此之故,人與人之間,彼此一定要和諧,和諧才會安定,和諧才能協力創造,和諧才會繁榮,看得清楚,就會體認到空是萬有的素材,大至宇宙無數銀河系的無量星球,小到地球上的一草一木甚至細微到原子,絕對找不到任何單一存在的東西,單一就代表不存在,單獨就是不存在的別名。原子也不是單一的,原子也是組合體,當電子消失的時候,中子、質子也相繼消失。因此,任何事物,協和則共存,離散則消失,這是佛法的基本觀念。

 

有句話說「天長地久」,其實天也不長、地也不久,地球有一天也會壞,原本沒有銀河系,沒有太陽系,沒有地球,沒有萬事萬物,沒有眾生,這一切的一切從哪里來?從空裏來,到哪里去?又回到空裏去,肉眼所見的種種現象,都是在永恆無限時空中的一種過程,我們如果認同虛幻,看成是真實而執著它,就難免因無明而生煩惱。

 

我們如果瞭解緣生的道理,就會珍惜師徒、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相聚的可貴,這個宇宙浩瀚無涯,個體生命十分渺小,能夠有緣在一起相聚,是多麼難能可貴,應該和諧相處,相互體諒,不要互相吹毛求疵,要互相包容,不要形成對立才對。

 

三、從達摩到六祖

 

禪是獨一不二的,達摩當初為什麼到中國來傳法?因為當時的印度法運已盡,無人有此福德、智能,能承受此等無上大法。由於他老人家功力深厚,觀察的結果:只有中華文化的肥沃土壤才適合栽種這大乘菩提種子,於是不辭關山萬里來到中國。為了傳法,他九死一生,好幾次中毒,因為有人嫉妒他、毒害他,說他是外國人、洋鬼子,尤其是外道,總是想害他,恐怕他的法大為弘揚以後,使外道沒有生存的空間。有一次中毒,其毒碰到石頭,石頭都冒煙,大師的功力多麼深厚,後人都說所有的武功都是由達摩傳下來的,這個很可信。

 

達摩大師在嵩山少林等了九年,最後把法傳給二祖慧可,返回了印度。

 

從初祖達摩到慧可、僧璨、道信、弘忍這五代所傳的是如來清淨禪,到了六祖惠能大師,完全擺脫了印度那一套佛教的形式和色彩,不禮佛也不拜佛,不燒香也不求佛,自力更生不打坐,所謂禪定只是「外離相,內不亂」,「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皮囊,何為立功課?」說得非常親切,非常真實,六祖的禪法是無為法,無所求,無所修,不修功課,也不打坐,但是六祖的功力也是天下無敵的。行昌去行刺,朝六祖脖子上砍了三刀,一點損傷都沒有。六祖大師對行昌說:正劍不邪,邪劍不正……他老人家不但刀槍不入,而且是金剛不壞,直到如今,他老人家的肉身仍端坐在廣東南華寺,改朝換代經過多少淩替,六祖坐的木座都被蟲蛀爛掉,換了好幾個,但他的全身舍利依然沒有損壞,功德之所積,絕非常識所能解釋,我們不要太相信常識,常識如果是真理的話,就沒有更好的明天了。修行須要不斷的淨化,人類的淨化還沒到五分之一,還早得很,還有太多更好的未來。

 

四、從趙州到虛雲

 

趙州古佛一生留下很多禪的榜樣,而他接人的方便,多從日常生活上著手,比如「吃茶去!」的公案:他問一個新來參學的,你過去可曾來過這裏嗎?答:曾來過。趙州說:吃茶去!又問一僧:曾到過此地嗎?答:不曾到。州說:吃茶去!院主見了問:為什麼曾到叫他吃茶去,不曾到也叫他吃茶去?趙州喚說:院主!院主答:有!州說:吃茶去!

 

這就是天下聞名的「趙州茶」。三個人都叫吃茶去,三個人各有不同的意境;對院主講的吃茶跟前面兩人講的吃茶不太一樣,三個人都叫吃茶去,加起來意思又不同,但這極為通俗,趙州用極為家常的語言,非常通俗的手段接引有緣。

 

趙州八十猶行腳,到處參訪,有人說:你老八十歲了,歇歇吧,還跑什麼呢?他說:遇到會的人我跟他學,碰到不會的我就教他。趙州是為法而活,為法而忙,他早在三十多歲就已桶底脫落了,為什麼八十歲還在行腳呢?而且他活了一百二十歲,跟近代的虛雲大師是一樣的。

 

有人說虛雲大師就是趙州轉世,淨慧法師跟趙州古佛一定有很深的緣,從淨慧法師為虛雲的徒弟,現在又到了河北省荷擔如來家業,重興一千多年前的道場,這說明了他與法有緣,與師有緣,也與在坐的各位有緣。各位有這麼好的導師,各位的修行應該是一日千里,不然就辜負了這一段因緣。

 

現今臨濟祖庭的住持,也是最有修為最受尊重的法師,戒律精嚴,修行精進,多有成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也只有最傑出的修行人,才能住錫第一流的道場,這個道場是不是第一流,就看它的歷史和傳承,看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化精神。

 

五、六祖以後禪風丕變

 

禪到了六祖以後,風格完全不同於印度,也不同於任何一個宗教(派),幾乎看不到宗教的氣息。六祖的徒弟、子孫代代更是青出於藍,比如雲門文偃禪師,有人問他:佛陀剛一出世,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怎麼解釋啊?雲門說:我當時若在場,一棒子打死喂狗!

 

雲門文偃是個大禪師,怎麼會說這種話呢?如果是別的宗教或其他宗派,像這種以下犯上,謗佛滅祖的話,該受到怎樣的處分?

 

雲門講這種話,聽的人不懂,去問另一位禪師,那位禪師說:雲門就這幾句話已足夠報佛恩了。

 

為什麼毀佛、謗佛是在報佛的恩呢?所謂「養兒不及父、家門一世衰」,要知道,佛是超乎常情的,佛不是一般世俗庸夫,你讚美我,我高興,你講我壞話,我就不高興,佛不計較這些。佛法是平等法,什麼平等?一切聲平等,稱讚、譭謗、諷刺、誇獎……都是一樣的。一切色平等,一切用觸覺、視覺可以感知的都叫色,好的、壞的、美麗、醜惡……都是平等的,因為它們都是同一質,本質相同,一切色只是個現象,沒有永恆不變的任何實質。瞭解了這一點,就知道萬法平等的真義,它都是來自一個源頭,當然平等,所以不必去勉強分辨。

 

雲門罵佛,別人說他是真懂報佛恩。佛不是叫我們去崇拜祂,而是教我們向祂看齊,甚至希望我們能超越祂,所以禪宗有句話說:養兒如果不肖,還不如父親的話,那是家門的不幸。即如世俗法來說,哪一個作老爸的不希望他的兒子比他更強?所以說師徒如父子,甚至師父和徒弟的至情比自己的生身父母還要親,世俗上有父子反目的事,師徒沒有,因為師徒的信仰相同、理念相同、情感投入相同、生活境界相同,師徒等於是一個人,既然等於一個人,哪里還有矛盾呢?瞭解這一點就知道禪極為活潑,它的內涵雖然深邃淵博,但表現在事相上卻是十分平常。

 

六祖大師的在家弟子很多,他主張「在家修行亦得,不由在寺」──在家修行也可以,不一定要在寺廟裏。他又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意思就是說:佛法就在現實的人生中,修行悟道是離不開現實人生的,如果離開血肉的現實人生去找開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生活環境就是道場,是個大熔爐,修行人要經得起鍛煉、捶打,能承受得了磨練考驗,就是法器。

 

六、禪風與世風合一

 

世人眼裏的鑽石是很珍貴的,其實鑽石的本質是碳的同位素,煤碳不稀奇,鑽石為什麼很可貴?因為鑽石是經過高溫、高壓,長久的鍛煉,使它的堅硬和密度無與倫比,所以它就珍貴值錢了。我們若是受不了折磨和衝擊,經不起考驗和壓縮,我們就毫無價值可言。

 

很多人慨歎佛世難值,正法難聞,我們今天的因緣很好,有淨慧法師、住持法師在此,學法不假外求,一切具足。只要各位有道心、有志趣,現今的禪是純中國的土產,在生活境界上是既存在又超越,既出世又淑世的,淑世就是和光同塵,就是認同公認的價值標準,沒有反常,沒有驚世駭俗的稀奇古怪行為。

 

禪的第二個特色是既具象又抽象,它表現在藝術上的禪畫是具象的,但是仔細看起來它又是抽象的,它完全揚棄了價值的壓縮和觀點,全憑自己毫無拘束的一種性靈的閃爍,舉筆一筆劃成一幅畫,看起來像似一種事物,卻又不像一個事物。表現在文學上也是一樣,有了禪的注入,便有「廬山煙雨浙江潮……」的那種既飄逸又超越的風韻。

 

中國的儒家,原本是活潑的,但到了宋、明已經僵化了,什麼女人不能改嫁、好馬不備雙鞍、一女不嫁二夫……這是違反人性的,這不是儒家精神。大家如果對孔子一生事蹟有認知的話,就會知道孔子的兒子孔鯉死了,他的媳婦還年輕,孔子便把她當女兒一樣嫁出去了,聖人不是冬烘先生。儒家到了宋明,變成了所謂吃人的禮教,沒有性靈了,一般讀書人讀死書,精神受到桎梏,思想沒有出路,很痛苦,很煩惱;但是一經禪思想的注入,受到禪的啟發,就有了宋、明理學出世:程、朱、陸、王四大派,這四大派每一派都批評佛教,說佛教是出世,有君不盡忠,有父不盡孝……他不知道一人得道,七祖升天,這個我可以證實和舉例,各位如果能夠真實修行,是絕對可以證實的。

 

也有些人批評宋、明理學家,說他們是披著袈裟罵和尚,那些理學家吸收了佛教的營養,不知反哺,卻來詆毀佛教……大家要知道理學家的罵不是真罵,他是以罵為贊,你看雲門文偃要把佛一棒打死……他的真義哪里是毀滅佛祖啊!這又如同說佛是乾屎橛一樣,那不是罵,千萬別看扭曲了。

 

東瀛的日本,與中華文化的淵源極深,王陽明的理學到了日本,瓦解了幕府政治,開創了明治維新的局面,建立了武士道的精神,武士們都是學靜坐的,從參詳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到他發現生命是永恆時,他便不再怕死了,光明正大的死並非生命的斷滅,而是形態改變與淨化昇華;所以日本武士道精神所表現的就是不怕死。日本政治、學術的主流思想都是來自中國,日本的禪宗也以臨濟為主流,這是可以查證的。所以我們要找唐朝文化,日本保留的最多,要找宋朝文化,朝鮮半島上保留的也不少。

 

各位想想,祖師禪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中國是禪的娘家,而現在的石家莊,可以說就是禪的老家了。為什麼呢?就整體來說,石家莊不能算是禪的家,還有別的地方,但是別的地方沒有人也沒有法,只是個空房子,要說有人住而又有法的地方,只有這一處了。為什麼?臨濟子孫遍天下,現在中國各省各處的禪寺,大多是臨濟的子孫,臨濟是在這個地方發源,石家莊自然是普天之下的禪宗之家。

 

禪宗在中國來說,跟臨濟已經是不二的了,提起中華禪就只有臨濟,說起臨濟就知道是中華禪,臨濟法脈之重要性,在未來我敢斷定正定這個地方地位一定是非常崇高,因為它有文化價值,有歷史價值,更有宗教、哲學價值,不久的將來,一定是個觀光勝地。

 

七、安祥禪是祖師禪的稀釋

 

禪宗這麼好,我們為何不傳承祖師禪?為什麼要弘揚安祥禪?

 

祖師禪的確很好,但是太高深,一般人不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加以稀釋,而它的本質不變。譬如酒,是淡酒,不是那麼濃了,當然禪不是酒,不過,禪味卻有點像酒,為什麼呢?當你進入禪的境界以後,就會有點兒微醺,像喝了酒似的有點兒迷迷糊糊,卻又清清楚楚,這就叫做三昧酒;這種微醺的感受,也就是禪者要保任的那種心態。

 

祖師禪太深奧,比如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答「庭前柏樹子。」庭前那棵柏樹是祖師西來意?誰懂?何以如此?禪的風格,禪的作略就是不離當下而又超越思惟的,你用思惟、用邏輯是解不開的,它的作略是以有言顯無言。又如有人問洞山:什麼是佛?麻三斤!說了等於沒說,這亦是言顯無言。再如有人問俱胝禪師:什麼是佛?他豎個手指頭,不開口,這是以無言顯有言,雖然他不開口,你用千言萬語的論文也寫不完。

 

祖師禪這麼深怎麼辦呢?我們只好把它稀釋一下,稀釋以後的祖師禪,我們叫它為「安祥禪」──安祥禪就是把禪的部分內涵作為外舉,把禪的部分內涵顯露出來,成為外在的特徵,這樣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安祥禪以安祥為究竟,重視澈了,重視覺受,而不重視知解。

 

真正的法是通得過實驗的,比如把電燈開關一開,燈就亮了,開亮了就行,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法雖然是真理但它不是語言文字,必須追溯到理的極點,也即是一切理、一切事還沒有發生以前,看是個什麼?

 

六祖第一次說法,是對追趕他的惠明。六祖教他「不思善,不思惡……」停了一下六祖又說「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惠明馬上就開悟了。原來只是心的原態,是一種純安祥的覺受。

 

安祥有什麼好呢?人若一感受到安祥,不須多久,照照鏡子,臉色就不同了,紅光滿面,好像年輕了好幾歲,煩惱打不進來,人活得瀟灑自在,親和力也有了,過去不怎麼理會你的人,現在都對你笑臉相迎了。如果有人懷疑這太玄了吧!我從來不說瞎話,真的假的試試就知道了,如果你的緣很深,障很淺,你會無法抗拒,你打開「安祥集」看幾頁就會來電(相應),真正的法是現量,無須思慮就能使原本的心呈現出來,除此之外,皆是分別心的產物,那不是真正的法,頂多是個指月的手指頭而已。

 

比量的法,雖不是真實法,但它可以以毒攻毒,以見去見,以正見去邪見,也即是禪宗所比喻的解粘去縛,抽釘拔楔,或說是以楔出楔,就譬如牆上釘了一個木頭楔子,釘得太深了拔不出來,乾脆再用一根楔子把原來的那只敲打出來,打通了,掉下來了,這就表示比量的法也有它的用處。

 

修學安祥禪是個速成班,因為現在是工業社會,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每天要課誦幾小時,打坐幾小時,那是沒有這個時間的。在臺灣上班都要打卡,遲到幾分鐘要扣工資的,常常遲到的話,那你換個工作單位吧!所以工業社會非常緊湊,因此,安祥禪只教你求心安,不要求你改變生活的方式:你昨天是怎麼過的,今天仍然是那麼過;今天是怎麼活的,明天依然還是那麼活,不須要改變你的生活內容和方式,也不必增加任何負擔,無須調整任何動作,要改變的、要調整的只是你的心態。如何調整心態?修學安祥禪的第一步就是要反省,透過反省,把自己過去那些毛病,統統找出來把它丟掉。

 

過去的如來禪,是保持如其本來的清淨心,也即是本心。然後透過觀心的方便,臻於自在自覺,自覺自在的境界。

 

祖師禪是還得本心,保任本心,它的定義是「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八、修學安祥禪的步驟和「誠」的重要性

 

我們修學安祥禪的要求有三個階段:(一)離執禪定(二)去執禪定(三)無執禪定。

 

離執禪定就是離開執著,當你經過反省己非、懺悔改過以後,再看「安祥集」、「不二法門」或者觀心,漸漸你會離開一切執著,把多頭意識變成為統一的心,此時你若去石家莊的大街上走一趟回來,別人問你曾看到些什麼?你會說我什麼也沒看到,平時在大街上看什麼都記得,當離執以後卻好像什麼也沒看到,這就是沒有留影為念,這就是「用心如鏡」,心像鏡子一樣,一切東西清清楚楚,但是過去了鏡子裏一物也無。人有這種心態,就不會感到累,忙了一天,好像沒做什麼,有今天沒做事的感覺,回想過去會感覺好累,在座的很多位大居士一定有這種感受。這叫離執禪定。

 

離執禪定跟無執禪定一樣,為什麼還要繼續修去執禪定呢?因為「理雖頓悟……事須漸除……」必須透過反省,去掉你的毛病和執著,離執的境界才能保持不失。

 

這三種禪定由離執、去執到無執,到了無執禪定就到了大解脫。古人說「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人還是你這個人,感受不一樣了,很輕鬆、很愉快。過去你人際關係不大好,現在別人看到你願意和你親近了。像這種情形在座的有不少人都有體驗,都曾感受過,家庭也一天比一天調和,小孩子睡覺也不再做噩夢了,這就是生活的宗教。我們人總要生活嘛,生活品質壞不如生活品質好,付出一點心力,決心做個好人,做個佛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逍遙自在的邁向生命的圓滿和永恆,不是很好嗎?

 

佛在菩提樹下悟的是緣生法,是因果法,一切原因都有結果,一切結果都有原因,相信原因和結果是相互呼應的,這才科學,如果認為不是同因同果,那實驗室也不必要用了,今天H2O是水,明天H2O是石油,那就麻煩了。所以邏輯學就有一條定律叫「自然齊一律」,自然界統一的法則就是同因同果。我們不談理論,談事實,人活著絕對是煩惱與錯誤同在,你若活在錯誤裏,你不可能快樂,也絕不會開心;而毀滅與罪惡同步,你若是犯法、犯罪、販毒、走私、綁票……那絕對是跟毀滅同步,所以當你修行進入離執禪定的時候,要進一步透過反省做去執的工夫。

 

現在各位的心都是統一的,我講話你聽得清清楚楚,我停止不說,你試著找找看有沒有念頭?我敢保證你無念,這就是無念真心,也就是無心之心。古德有偈說「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現在各位都成佛了,都證道了,我恭喜各位。

 

一個人最難的是叫念頭STOP──煞車,念頭像瀑流一樣,煞不住啊!但是,天下事努力就會成功,耕耘就有收穫,付出才能獲得,你坐在這裏已經圓成了嗎?沒有那麼簡單,你必須悟後起修,修要有目標,沒有目標修個什麼?修不是打坐、念佛,雖然那樣修也可以,但是最重要的是修正自己的想念行為;修正自己偏去的個性;修正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使人格內涵變成完美,這才叫修行。所以悟後要起修,你若不悟,便沒有修的標準。剛才叫各位測試一下,各位都知道了,真正的正法,不是說空話,凡是通不過實驗的都是廢知識,跟酒精中的廢卡路里一樣,有熱量沒營養。

 

安祥禪是認知自己,朝向自己內心發掘的法門,禪是生活的宗教,是自內證的自覺宗教。講保任,要熱氣不斷,如爐煉丹,爐子不能熄火;如雞孵卵,要寸步不離,這叫熱氣不斷,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心態,不須添加什麼,出門就管帶,像帶著小孩子去買菜一樣,不可鬆手把「孩子」給擠丟了。

 

總之安祥禪的修學,第一要求心安無愧,第二要一切講求和諧。在自受用方面要以安祥為究竟,理事具足,無須外求。

 

各位瞭解了這一點以後,就知道安祥禪有修行的起點、修行的步驟;起點是什麼?就是反省,下個決心自我戰鬥,最大敵人是自己,一定要盡除心垢──除惡務盡,不要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這就是修行的起點。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動力就是一個誠字,誠不只是誠實,誠是中華文化獨特不二的精神,誠是止於至善,也即是把自己的真理智,選擇一個最正確的目標,然後把自己的真情感投入到真理智,使兩點重合起來成為一個焦點,然後在這個焦點上就會迸出智慧的火花,結成生命的花果,理智加情感就是意志,意志力也就是成功所必須的心力。

 

西方學術分三大類:主知、主情、主意。

 

主知主義流於空疏、冷漠。主意主義流於固執、頑強。主情主義流於執著、盲目,都有缺點。唯有中華文化獨特的精神,一個誠字就包括了知、情、意而無有偏頗之弊。我們用一顆至誠的心,就是由衷,用由衷的心態去反省,把心上的污垢去掉,就會成功,人生就會通暢,智力也會提升;用由衷的心去做研究工作,成效會提高,今年會比去年好,明年會比今年強,你若是人才,不會被埋沒,都是自己埋沒了自己,不是別人埋沒你,誰能埋沒誰?自己用六塵的虛幻把自己埋沒了,如果不想出頭,不想突破,那就沒救了。

 

九、宗教的種類

 

昨天曾給各位講,宗教的種類很多,大致分類則有四:

 

(一)理智的宗教。像研究吠陀經、奧義書的都很重理智,但是理智流於空疏、冷漠,與人的生活不相調和,不能跟現實人生絲絲入扣。

 

(二)感情的宗教。信者得救,死了進天堂,這是迷信。到天堂去,活著都沒有實驗過,死後你怎知有天堂可去?這不但迷信而且自我否定。禪是自力自主的法門,耕耘有收穫,努力會成功,付出可獲得,眼前、當下立刻可以實驗、有感覺、有正受的。

 

(三)肉體的宗教。打坐、開靈脈、苦行……盡在肉體上下功夫,要長生不死,說天長地久,這個地球有一定的壽命,到時候就壞了,所有的現象都逃不過成住壞空,練肉體,說長生,豈不是自欺欺人,自我陶醉?

 

(四)拜物的宗教。你看咱們河北有拜五大家──胡、黃、灰、白、柳,也有拜大樹的,也有弄一塊石頭蓋個小廟燒香供奉的,在外國更可笑,還有拜生殖器的。在非洲那些民族,更是無奇不有,供個長蟲(蛇)、烏龜……像這些,都是對人格尊嚴的否定,對自己人格的放棄。

 

像以上的這些宗教,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會認同的。

 

十、修學安祥禪與念佛

 

臺灣這幾十年的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是由於安定,外國商人願意投資,處處調和、和諧,於是就欣欣向榮了。可見「安」的因素非常重要。都是黃帝子孫,都是中國人,有什麼兩樣?只要能「安」就會進步、繁榮,不安就會磨擦、瓦解。所以安祥禪不但對個人是人生指標,對社會繁榮進步、人民幸福也是一個基本的穩定力。

 

昨天有位居士問我:安祥禪可以念佛嗎?可以禪淨雙修嗎?可以的,但是,既然修學了安祥禪,就應體會到安祥是究竟的,安祥不但是必須的也是足夠的。在五祖以前,禪宗所依的經典是楞伽經,楞伽經講「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俱遣」是破相的,達摩祖師曾著有「破相論」,六祖以後禪宗所依的主要經典是金剛經,修學安祥禪不要違背金剛經,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即是說,一切的現象都是虛假的,沒有永遠不變的實質,假如你看一切現象只是現象不是真實,你就看到真理的本來面目──如其本來了,如來是如其本來,就看到一切現象未發生以前的狀態了。

 

我們瞭解了這一點,就知道安祥是必須的也是足夠的,我們修行,修如來禪,修祖師禪,修安祥禪,修通俗禪……都可以,修安祥禪可不可以念佛?可以,因為禪是佛法,念佛也是佛法,但是你要學禪又要念佛,就要讀讀金剛經,念佛就不必用觀想或觀相,用實相念佛法,實相念佛只念佛號,念到念而不念,念,好像沒念,自己也沒有刻意的要念,自己在幹什麼?一留意,原來是在念佛,這就叫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進而打成一片,心佛一如,體用不二。什麼叫不二?體空,用空,用而不住名之為空,到此就是大成就,有了大成就,未來的歲月是美好的,人生是幸福的,一切都不在話下了。

 

天氣這麼熱,大家從各方到這裏來聽我講話,對我是個很大的鼓勵,我非常的感謝。我也預祝各位

 

覺行圓滿人生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