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
元音老人述
今天,有無上勝緣,和諸上善人共同研究佛法。諸位切莫看輕自己,因為一切眾生均具如來智慧德相,只要我們發心、修法,知道世間一切相都是假的,都不可得,不去追求,回心向善,自度度他,就是大菩薩。我們平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是呀,試看六合之內、宇宙之中的芸芸眾生,得人身者能有多少啊?!胎、卵、濕、化四生不知道有多少,就像大地的土那麼多,得人身者只如一指甲裡的土,真是少得可憐;可那些昆蟲、螞蟻遍地都是,還有我們平常餵魚的魚蟲,用網一兜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說「人身難得」真是不錯!而既得人身又能聽到佛法的人有多少呢?那就更少了。整個世界這麼多人,沒有多少人能聽到佛法,即或能聽到佛法,而能聽到大乘了義的經文就更少了;聽到大乘佛法而又能發心實修,證得本性的又更少了!大部分信佛者只是接觸佛法的邊緣,燒燒香,拜拜佛,求點福報,種點善根,只能作為將來修法成道的資糧。真正能了解佛法的真義,又能按之實修的,真是鳳毛麟角了。今天我們講的這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是密教中的密中密,是不輕傳的秘密法寶,是不需要經過修行就能成就的大法。一般淨土宗、禪宗、密宗,都要經過修禪觀、打坐、入定才能把妄想歇下來,打開本來親見佛性,而這部法,不需要這樣修行,你只要懂得成佛了生死是怎麼一回事,得到這個秘訣之後,到臨終時就可以解脫了。所以這是密中密的無上大法。
我們今天能有幸聽到這個法,真是多生歷劫所種善根得的福報。在未講此法之前,我們先看看「翻譯緣起」和「卷頭語」。了解一下這個法的流傳經過和修習本法所必需具備的基本知識,我們明白之後,就會知道它的珍貴之處。
一、翻譯緣起
(一)
我們大家活在這個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長壽者一百多歲,短壽者十幾年,還有的生下來就死了。人的一生一世,雖有些長短不同,但都是一轉眼就過去了。那麼,人生從什麼地方來?死了又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生死是個大事!佛就為這個大事因緣出生於世,指點我們的迷津。讓我們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打破這個迷悶的疑團,打破這個啞謎。
沒有智慧的人,他也不知生從何處來,死到何處去。他既不管,也不會去研究這個問題。他以為生到這個世上來,就是穿衣吃飯、娶妻生子的,就這樣糊裡糊塗的混過了一生。從前梁啟超曾就這個問題問大家:「人生到這個世上來究竟是為什麼?」是叫你來穿衣吃飯的嗎?難道這個世上的飯太多衣太多,沒人吃無人穿,叫你來吃來穿的嗎?可見不是!是要你來娶妻生子繁衍後代嗎?要是只為娶妻生子的話,那等於糞坑裡的蛆一樣,又有什麼意義!顯然不是那麼一回事。那究竟是為什麼呢?但愚者無知,也不知研究。就這麼從夢中來,到夢中去。糊裡糊塗轉眼幾十歲、乃至一百歲,人生一世就這樣昏昏沉沉地混過去了。
在我們人類,想研究人生宇宙真理,打破這生死迷團的人,確是少數。大部分人只知道升官發財、賺鈔票、娶老婆、生活過得舒服一點;能享受,就滿足了。從不知研究人生宇宙的真理和人生於世的價值所在!有智慧的人就不甘迷悶,要研究研究我們人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死了又到什麼地方去?這個宇宙又是怎樣形成的?他要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所以就產生了哲學。古今中外很多傑出之士紛紛研究這個世界、人生的由來。但是他們費盡心機、竭盡腦力,得不到一個真實正確的答案。有的說唯心,有的說唯物;有的說一元,有的說二元。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得不到真實的結論。只有佛陀能指點迷津,能打破這個啞謎,能正確地告訴我們人生宇宙之由來。今天我們能聽到這大乘了義的佛教秘密經典,真是無上的福報。這個福報不是世間的洪福可比的,所謂洪福,就是地位高一些,收入多一些,生活得舒服一些。但是你生活得再好,也離不了生、老、病、死。到時還是赤裸裸地去了。鈔票再多,一分錢也帶不走。只有研究佛法之後,明白了這個真理,明白了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從而脫出這生死的圈套,這才是了義的大福報。
很多聰明人在做學問上走不通,得不到答案時,就在宗教上來研究,看看是不是能得到一個真實的答案。「人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不同的宗教說法各別。基督教說:「是上帝創造的。」伊斯蘭教說:「是真主創造的」。但是要真正再深究一下,上帝創造了我們大家,那麼上帝又是誰創造的呢?就無法解答了。所以,只有佛法說的透徹,不是誰創造誰。佛法告訴我們:無始以來就有這個佛性(無始就是沒有開頭)。這個佛性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見聞覺知的能量,就是我們見聞覺知的性能。我們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根塵相對,就起知覺。所以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臭、舌嚐味道、身體就是對外邊環境的觸覺、第六意識大腦就起知覺和分別。所以說意屬知、身屬覺、眼屬見、耳屬聞、鼻屬嗅、舌屬嚐,這些就是見聞覺知的性能。這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人們看不見,就以為沒有。其實這個性能就像電,我們把電線接好,電燈泡裝好,開關一開,燈就亮了。但這個電看不見,我們的大腦神經就像電線一樣,靠這個性能來起作用。假如我們一口氣不來,就是氣斷了,大腦神經還在,但它卻不能起作用了。所以禪宗人在修法的時候就參:「念佛是誰?」,這個佛究竟是誰念的呢?是你念的,把什麼東西稱作你呢?把身體稱作你還是把思想稱作你?這個身體不是你,因為身體只是你住的房子。佛性一走,離開身體以後,你的身體就不會念了。那麼,思想也不是你,因為思想是外界客觀環境在人腦中的反映。沒有外界的客觀環境,就沒這個思想了。身體不是,思想也不是,那麼究竟是誰呢?把這個話頭在心裡思索,就起了疑情,就把你的妄念割斷了。就在能所雙亡的時候,迴光自見,就看到這個無相的佛性。這個佛性雖然是無相,但是它有功能。還是有啊!所以我們研究來研究去還是佛法講的是真理。為什麼呢?因為它必須經過實證,才得真實受用。我們做功夫做到妄想斷了,妄念絕了,即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的真空時,它一絲不掛,一塵不染,但是了了分明,非同木石。這個「了了分明」的是什麼?這就是我們的知覺性,就是我們無所不能的性能!也就是大家時刻想念明心見性的佛性呀!我們如果在這上面著眼,明悟了,體會了,再能在境上鍛煉,順境不喜,逆境不惱,對境無粘染、愛瞋、取捨之情,就叫「開悟」!因佛法有辦法叫我們打開迷團,親自見到這人生宇宙的本性,所以佛法是人生唯一正確的指南。
佛教是無神論者,和其它宗教講的不同。佛教不講上帝或神來創造、支配我們,而是自己支配自己,自己創造自己,所以叫「一切唯心造」。而其它宗教都有個至高無上的真神或真主來支配你。有不明白的人說:「佛教不是說人死了之後有十殿閻羅嗎?由閻羅王來判決你,那不就是由閻羅王來支配、發落你了嗎?」不是!那是誤會了。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支配自己。造善業的有善報,到好的地方去。造惡業的,就要受惡報,到壞苦的地方去。並不是閻羅王來支配你。閻羅王就等於我們的公安局。比如我們沒做犯法的事情,公安局能來干預我們嗎?假如你做了犯罪的事情,公安局就對你不客氣,要來抓你判刑了。所以一切都是自己支配自己,不是誰來支配你的。我們說造十善就生天,貪瞋痴具足造惡就下地獄。都是你自己造的。十法界就是一心。十法界是指四聖六凡(四聖:即佛、菩薩、辟支佛、羅漢;六凡:即天人、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牲)。這十法界都是我們一心創造的。佛教講的「因果輪迴」就是告訴我們:要懂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律,要怕受果報,首先在因地上不要造業。凡夫是不怕造因,只怕受果。菩薩是只怕造因。他不造因,就不會受果。比如我們現在做了犯法的事情,就造了惡因,那就一定要吃官司,受審判坐監牢。我們沒有幹壞事,就不會受這個惡果了。凡夫不是這樣,他只怕受果,不怕造因,為了達到他享受的目的,不擇手段造惡業,所以社會上就有許多犯法的事情。於是就有了《刑法》、《民法》等等的法律制裁手段。實際上人們就是因為執著這個色身為我,才要盡情享受。尤其現在這個世界,科學昌明,物質豐富,有很多的享受,而人的物欲高漲、欲壑難填,有了這樣,還要那樣,都是高消費。自己沒有這個收入,就免不了要做犯法的事情。因此社會上犯法的事件層出不窮,皆由於此。由於我們錯誤地認這個色身為我,於是就產生了造業的因,生出了妄情。又因為這個虛妄的情見,就隨情造業,隨業受報,生死輪迴,無有了期。可見佛教講的「因果輪迴」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與科學家研究出來的「因果律」一樣,是真實可信顛撲不破的。
佛教講的「無常迅速」,就是告訴我們,人生如朝露,短暫得很。活一百歲,看是長壽了,其實一眨眼就過去了。比如我們現在都幾十歲了,回想當初,就好像剛發生一樣,幾十年一下就過去了。所以快的很。佛看我們就好像朝生暮死一樣。我們這裡一百年,在天人看來,只是一會兒工夫。假如我們在兜率天,那裡的一天,就是我們這裡的三百多年。我們這裡一個人能活四百歲嗎?假如有,也很少,不過在他們看來,也只有一天哪!人生苦短,很快就要走了,我們該怎麼辦呢?不好好用功修法,以期了生脫死,對得住自己來這個世上走一遭嗎?!佛講的種種警策的話,都是給我們敲警鐘,讓我們趕快用功,不要錯過這難得的人生!因此,不要再執著這個色身,這個色身不是我們自己,它只不過是我們住的房子,真人是我們的佛性。佛性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見聞覺知的性能。要保護這個性能不被客塵煩惱所粘染。客塵煩惱,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色、聲、香、味、觸、法」。「客塵」就等於是灰塵,它不是主人,所以叫客。我們粘在上面,要享受,要達到滿足欲望的目的而不擇手段,那就壞了。所以佛教就是要我們明白「因果輪迴」、「無常迅速」的道理,從而改造人生,做一個真實的人,做一個符合人格的人,更由此而超越人成佛。人生是不久長的,須趕快放下來,不要追逐物境,讓我們回歸原來的一絲不掛、淨裸裸、赤灑灑的淨境,以免枉受生死輪迴之苦。我們現在都是顛倒妄想而不自覺。佛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之後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為什麼不自見呢?都是因為妄想顛倒執著之故而迷蓋了本來。我們現在都是在妄想、顛倒、執著之中。佛警策我們要一切放下,等於當頭敲我們一棒,叫我們趕快夢醒。
我們人一生的過程,就是連續不斷的苦。所謂生、老、病、死、苦,生下來的苦大家可能忘記了。試看小孩生出來都是「哇」的一聲哭叫著,沒有哈哈笑的。為什麼沒有笑的呢?因為他在母胎的時候,都是暖烘烘的,皮膚很嫩,不接觸外境。一出娘胎,冷空氣一刺激他,像針戳一樣的痛。他在母胎裡本來是頭朝上的,要生出來的時候,頭要先下來,翻一個顛倒,從母親的骨盆裡擠出來,像在兩座大山的夾縫中擠出來一樣,孩子很痛苦,所以都是哭著出來。小孩苦,大人也是苦。在產房裡母親也都叫啊,痛得要死。老了也是苦,眼睛花了,看不見了;耳朵聾了,聽不清了;牙齒落了,吃東西咬不動了。身體老化,精力衰頹,要依靠別人來扶侍,就不自由,不自在了。一旦生了病,就更苦了。大家都知道生個小小的牙病都疼得不得了。俗語說:「牙痛不是病,疼起來要性命!」何況是別的大病呢?要是生了癌症什麼的,那就更痛得不得了了!我曾看到一個生癌症的人,最後痛的滿床滾,所以病是人生最苦的事。講到死,那就更苦了。死的時候是四大分散,猶如生龜剝殼,苦不堪言。我們人的身體,是以地、水、火、風四大相聚而成的。死的時候,先是地大分散。地大分散時,像泰山壓到身上一樣,沉重氣悶得透不出氣來,因之家人搬他都搬不動;水大分散像整個人浸到水裡面一樣,潮濕得難受;火大分散時人渾身發燒,臨死的人兩個顴骨都燒得通紅,這是火大分散的徵兆;風大分散就更苦了,猶如大風把地皮一層層吹掉了一樣,病人的感覺就像用刀把皮肉一層層削掉一樣的痛苦,到後來呼吸要斷時,只有出氣,沒有進氣,而且有一口海底痰悶在喉嚨裡,使呼吸不得,最後這口痰一落就斷氣了,痛苦的很。所以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很苦啊!當然,我們還有其它的苦,什麼「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等等,就不去講它了。
孫景風居士說:「有些人專為怖畏生死而學佛的。又有一類發大心學佛的人,體會到六道眾生,都是我過去的父母,沉淪苦海,頭出頭沒,無有出期。因而要依大乘教義,無我精神,由觀無常,了生死,進一步發現四無量心,學六度萬行,行菩薩道,願眾生都成佛,」(見原文三十四頁)。這裡就講到我們發心學佛,是有種種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害怕生死來學佛的,現在活著將來死的時候要痛苦,死了以後要到什麼地方去呢?也不知道,還是來學佛吧,找個歸宿。比如現在修淨土宗,將來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的人是為了救度眾生而發心的。所以,佛教有五乘的區別:第一是凡夫乘,他只知道做好事,不做壞事,也不想了生死,也不知道怎樣了生死。比如廟裡面初一、十五燒香拜佛的人很多,他們沒有真正了解佛法是怎麼一回事,也不知道了生死,只沾了點佛法的邊,這就叫凡夫乘,也叫人天乘。第二就是羅漢乘,有的人是專為自己了生死而修行的,知道生死可怖,無常迅速,為趕快脫離六道輪迴而發心修行,這就是羅漢乘。第三是辟支佛乘(或緣覺乘),與羅漢一樣,只顧自了,但比羅漢聰明,見微知著,從因悟果,所以他們修的法是十二因緣,不像羅漢修四諦法門由果究因。他們在無佛出世時,見花開花落即悟空苦無常而證道,所以較羅漢略勝一籌。第四就是菩薩乘,是為救度眾生而發心修行的,因看到世間大眾都是生、老、病、死、苦,為使大眾都能解脫,先發心自己修行,自己先解脫出來,然後再救大眾。比如有人掉到黃浦江裡,你想救他,可自己又不會游泳,怎麼救?所以要先學會游泳,再學會救生術。光會游泳不會救生術還不行,你救他的時候,他會把你拚命抱住,你自己就游不動了。是故佛法有六度萬行,就是講怎樣救度眾生的,讓人知道度人的方法。先自度再度他,這就是菩薩乘。第五是佛乘,明白一切眾生都有這個無漏智性,和佛無二無別。同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都一樣沒有分別。我們只因妄想執著,誤認色身為我,不知道這個知覺性就是我們的法身。現在應趕快回頭,一切放下,恢復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圓成佛果,這就是佛乘。所謂佛教有五乘區別,實則都是一心所造,就是由於大家發心程度不同,佛教才分為五乘。
佛教育我們只有一真法界—佛性是真,其它一切都是虛假,都是無常的。我們住的這個地球也不例外,它在成、住、壞、空四個劫中輪迴生滅。成、住、壞、空各是一個中劫,一個中劫合二十個小劫而成。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一個大劫一過,地球就要壞了。科學家也說,將來地球要和別的行星相撞,發生大火被燒毀。佛經也講到是大火燒壞地球。現在就不去講它了。總而言之,一切無常,無可執取。所以學佛就是「觀無常」,也就是叫我們一切放下,不要執著,根本沒有長久的、真實的東西。我們生在這個世界上,長壽者一百多歲,轉眼就過去了,何況長壽並不多見,又何必斤斤計較於聲、色、貨、利,而不寬恕對人呢?!比如我們乘汽車,被別人踫一下就吵起來了。人家不是有意踫你的,不要這麼斤斤計較。我見報上有一段記載,很發人深思:一位體育記者去國外彩訪,因為走路走的太急,不小心,一腳踩在一位外國老者的腳上。這位外國老者反過來向他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是我走的慢,阻礙了你,假如我走快點,你就踩不著我的腳了。」這位記者直覺得臉紅。因為是他踩了別人,人家反而向他道歉。看!人家有這麼高的修養。假如我們都有這樣的精神,這個社會就安寧了,就不會發生爭吵了。學佛就是教育我們做個符合人格的人,更向上,做個超人,大家都有高尚的情操,時時處處都能退己讓人。這樣社會安寧,國家富強,世界也不會發生戰爭了。所以佛教對整個世界都是有好處的。因此,時時刻刻要觀我無常,我們都是到這個世界上來做客的。詩人李白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天地是個大旅館,我們不過在裡面住一下就要離去了,為什麼不講禮貌,執著不放,不寬待別人呢?!所以學佛要退己讓人,把自己的一切執著、貪、瞋、痴、慢、疑消盡,才能成道。我們之所以有貪心,就是因為誤認色身為我,要享受,想長壽。秦始皇當了皇帝之後,想長壽,永遠享受做皇帝的樂趣,派人覓仙丹,正是貪心的幻現。現在社會不安寧,貪污、賄賂風盛,也是貪心在作崇。我們假如醒悟了一切皆幻,不可得,還貪什麼?還是盡一己之力,為大眾謀福利,積點德吧。俗語說的好:「留萬金於子,不如積德貽子一經。」這是告誡後人留金錢給子孫不好,不如教誡後人造福積德好。如我們知道一切虛幻無常就不貪取執著了,不執著就放下了,放下就心空了,心空本性就現前了,也就了生死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懂得這個道理很容易,但做起來就不那麼簡單了。因為執著的習氣太深了!讓你放,你放不下來。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學習鍛煉,與自己作鬥爭,才能慢慢地將這執著的舊習漸漸消盡。
大乘佛教的四弘誓願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眾生無邊誓願度;佛道無上誓願成。要發這四弘誓願,時時刻刻、兢兢業業的督促自己用功。不只是為自了。六度萬行就是施、戒、忍、精、禪、慧。
第一個就是布施。為什麼要修布施呢?就是要斷掉我們的吝嗇心,執著心。我們都執著吝嗇得很,不肯捨。肯捨那麼心量就大了。
第二是持戒,是指戒心不動。如果你心常常在動,妄念叢生就不行。
第三是忍辱,並不是說我們要發火了,硬壓制自己把這股火氣捺下去。不是!那樣肝火旺會生病的。那怎麼辦呢?要觀空,一切都不可得,連「我」也沒有。既無我,那有辱呢?沒有我誰來受這個污辱?如此觀察,即如《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人、我,辱從何來?既無辱又何須忍呢?不忍之忍,是為大忍。因為一切都沒有,一切色相都是因緣合成。「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因為一切事物本身沒有,都是因緣相聚之後才有的。所以就不要再著相了,不著相,那麼你心就空了,心空了辱也就沒有了。
第四,是要精進。修法、學佛就是要精進。如何精進呢?就是勤除自己的妄習。所以淨土宗一天要念幾萬遍佛號。就是為掃除我們的妄想、妄念。因為我們妄想不停,妄念多端。一天到晚妄念在腦筋裡轉,沒有停的時候。只有坐下來念佛的時候才看見妄念。這個念頭起了,那個念頭來了。當你忙忙碌碌的時候,看不見妄念,還以為沒有妄念。實際是妄念不停,你沒有看見。這就猶如一杯渾水,渾的時候,你看不見泥沙,待泥沙沉澱下去,上面水清了,才能看見泥沙。所以,當我們妄念、妄心清靜下來,才能看見妄念在不停的動。我們打坐,念佛看見妄念是好事。因為心逐漸清靜了。有人說他打坐時看見妄念不好,還是不打坐好。不打坐看不見妄念,看不見妄念他以為就沒有。不是!妄念永遠不會息,不會停。所以我們做功夫要精進不懈,朝于斯,夕于斯,流離于斯,顛沛于斯。時時刻刻觀照,念頭一起就看見它,不跟它跑。我們果真能這樣精進不懈地做功夫,不過三、五年,就能打開來,見到自己的本性。有人修行許多年也不行,這是什麼緣故?就是時時刻刻還在動念頭,沒有看住它,沒有精進。假如時時刻刻看住它,只要三、五年就一定會把念頭歇下來,一定會把身、心、世界化空,再經不斷地在事境中鍛煉,勤除習氣,最後定能打成一片。肯定的!所以我們說修心中心法的人,要時時刻刻打坐。並不是打坐兩小時後,下坐就放野馬,任妄念蠢動,而須綿密觀照,看住妄念不跟它跑。「打坐」打什麼?打是打妄念,要看見念頭起處不跟它走,坐就是見本性。要時時刻刻見本性才行。這個性能如影隨形,要離也離不開。傅大士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夜夜睡覺是抱著佛,早上也是抱著佛一起起來。說明自性離不開啊!只要我們真肯用功,精進不懈,三、五年保你們成就。假如不是這麼精進,有修無修的,高興的時候打一坐,不高興的時候,就不坐了。或者打坐時胡思亂想,一面念佛持咒,一面腦筋裡妄念不停地轉,那有何用?!我們打坐,必須死心塌地的放下一切,如大死人一樣,只「心念耳聞」地綿密持咒,才有入處。心念,不是嘴巴念,而是大腦思想在念。耳朵要聽清楚你念咒念佛的聲音。要盯住這個聲音。憨山大師說:「我們念佛持咒時,要像推重車上山,極力追頂」。推重車上山,不是輕車下山!推輕車下山,你不用費力氣,「呼」就滾下去了。車子裝上很重的東西要往山上推,你不用力氣能推上去嗎?推不上去呀!所以念佛持咒,要像推重車上山一樣用力頂。光是兩個小時打坐不算數,下坐要時時觀照,念起不隨,三、五年保你見性。如果你們這樣用功不成就,你來罵我!這句話也不是我說的,是大祖師們講的。是經過實踐證明的。
第五是禪定。因精進不懈之故而得禪定。禪定是指對一切境界不迷惑,心不動搖,看見好的不愛,不是看見好的,心就「呼呼」亂動,想得到它,據為己有。看見不好的,逆己的事情就煩惱。心真空了,就常攝在定,遇事不惑了。說到定並不是坐在那裡死了不動,更不是不能擔任大事,而須照常的講話,照樣的工作,照樣的走路。只是雖做一切而心不動搖。等於鏡子照東西一樣。鏡子裡面顯現各種影相,但鏡子不動。鏡子沒有說這個好我要,那個不好我不要。鏡子它不分別,只是照物,什麼東西來了就照什麼。東西是長的就現長相,是短的就現短相,是方的就現方相,是紅的就現紅色,是藍的就現藍色,它不取不捨,毫無分別,這就叫「現量境」。這個現量境,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大家修行,都為了要見性,要見本來面目。這尊貴的性—本來面目究竟在什麼地方呢?它不在別處,就在當人面前放光。我們只「啪」!一切放下,雖一念不生,而非如木石無知,而是了了分明。這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大家的本來面目啊!!我們於明見此性後,須時時刻刻保護這個本來面目,在榮譽或毀謗面前不動心,不理睬它,保護這個現量心。等保護純熟了、圓滿了,就不要保了,任它隨緣自在,就成就大道了。所以,佛法講起來並不難,只要我們肯做,肯放下一切,不懈地與自己鬥爭下去,必定能成就。
第六個就是慧。就是指由禪定而開的大智慧,明白一切事物的前因後果,明白一切眾生生來死去的由來。講到生死,我們本來不生不滅,沒有生死,為什麼現在生死偏偏不斷地現前呢?這都是識心妄動的緣故。假如我們能對境不生心動念,不趣境,就無生死,所以生死是虛幻的。現在許多修佛法的人,執著死時要有個去處,還要預知去處。其實我們真悟道了,是沒有去處的,因為我們未曾死,只隨遇而安,隨緣度生,逍遙自在,遊戲三昧,用何去處!有人說:「你假如開悟了,應該知道死後到什麼地方去,叫預知去處。假如不知去處,那就是沒有悟道」。這句話聽起來好像非常正確,其實還須好好商量。因為真正悟道了,佛性是遍虛空,周法界,不動不搖,無有來去,事事都是它的顯現,處處都是它的幻化。要到什麼地方去呢?沒有地方可去啊!假如有個地方去,豈不是未曾悟道嗎?
在本書的後面講到有兩種成就:一種是在死位中有放大光時,如能認識這個光和佛放的光,一體無二,沒有兩樣,這就是我們的本性,那我們當下就解脫了,不需要到什麼地方去。另一種是我們心量小,不敢承當,不知道這就是佛性,這就是和諸佛一樣的體性,那你可以往生東方或西方去修持,因未悟道還有地方可去。我們真正悟道成就了,是毋須到什麼地方去的。
關於涅槃有四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是自性涅槃,我們的佛性本來是不生不滅的,不是因身體生而生,因身體死而死。一切眾生的自性,法爾如是,本不生滅,亙古長存,叫自性涅槃。第二種是小乘人所證的有餘涅槃,就是他們只了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輪迴的生死,變易生死就是思想的一生一滅),法見未除,還有尾巴未了。還執著法性的地、水、火、風四大種性為我,思想還沒淨,還有生死,所以叫有餘涅槃。第三種是佛所證的聖果,叫無餘涅槃。既除了人我執,又除了法我見,人、法雙空,無一毫可得。這種人、法都了,二死齊捐,變易生死,分段生死都了了,就是無餘涅槃。第四種是無所住處涅槃。無所住處,就沒有住的地方。無處不是,處處都是。所以釋迦牟尼佛離開的時候說:「我沒有離開你們,我常在你們面前,眼清淨的人就看見我了。眼渾濁的人是看不見的」。我們還有煩惱執著,就是眼不清淨。假如煩惱執著都了了,妄念不生,就是清淨法眼,處處都能見佛。所以我們不要執著於有個方所,有個地方,這才是開大智慧。大智慧雲湧,這就是六度萬行。
我們要成佛,一定要行菩薩道,廣度眾生,積累福德,才能圓滿聖果。不然,福德不全,功行不滿,不能成佛。行菩薩道就是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菩提薩埵」是梵文,簡稱為「菩薩」。中文意譯就是「覺有情」。就是要把自己的情見覺破,並使有情人都能覺悟。我們人都有情見,自己的父母、子女,就尊重愛護。別人的父母、子女就不睬不顧了,這都是私情作怪。尤其是男女愛情,更是生死的根本。我們人為什麼有這個身體?就是因為愛欲,即男女的情欲濃厚,才有這個臭皮囊的。這個愛欲不斷,生死就不斷。「覺有情」即自覺覺他,自度度他,這就是菩薩道。光成菩薩道還不行,還要歷劫修行,向上升進,願眾生都成佛,才能圓證佛果。菩薩裡面還有很多等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等。大菩薩—十地菩薩和佛還差一級。作個比方,度眾生時,菩薩還有出沒六道之見,還有進彼道、出此道之見未斷。佛呢?是盡管出入而未出入,盡管度盡眾生而未度。佛與大菩薩就相差這麼一點。所以覺行圓滿即福德智慧圓滿是佛,故又稱佛為「兩足尊」,兩足即福德、智慧圓滿具足。覺就是大智慧,行就是救度眾生的福德,覺、行都圓滿才能成佛。
佛是具足三身四智的。所謂三身者,第一是法身,第二是報身,第三是化身。現在我們所修的,都是修法身,就是要打開我們的本來面目,見到法身,所以淨土宗也好,禪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是為證見法身修行。報身要怎樣證得呢?證得報身叫後得智,就是要度眾生積累功德。我們現在打開本來面目,見到法身,這是根本智,根本如此。後得智就是度眾生而得的。眾生習性不同,就比如有人喜歡吃辣的,有人喜歡吃甜的,有人喜歡吃酸的,口味不同。同樣學佛也有凡夫禪、小乘禪、菩薩禪、大乘禪等種種的不同。眾生根性不同,願望也不同。那麼學的法也不同。度眾生的時候,我們把這一切法門都學會了,就能應機隨緣,就能得心應手而不致格格不入了。因廣結善緣,盡做好事,我們福德圓滿就感得報身了。假如不為眾生做事情,我們的福德從何而來呢?不為人類造福,光為自己,那是自了漢,沒有福德。諺云:「羅漢供應薄」,光為自己了,是不能成佛的。所以報身是因地發心,福德圓滿後得的果報。《華嚴經》說得很清楚,善財童子看見彌勒菩薩(就是我們說的兜率天的彌勒菩薩)的報身時感嘆:多麼莊嚴,多麼美好!彌勒菩薩對善財童子講:「你根本智是得到了,後得智還沒有得到,報身還沒有。我呢?就是度眾生的緣故,才福德圓滿,感召彌勒閣,感召這個光明報身「。報身也有兩種,一種是自受用報身,一種是他受用報身。自受用報身就是功德巍巍所感得的大身,他受用報身就是吸引菩薩向上用功的,大小不一定,小菩薩現小報身,大菩薩現大報身。菩薩看到這光明美滿的報身,會激發勇猛精進心,更加努力用功,以希早日也證到這美好的報身。以前,釋迦牟尼佛看見另外一尊佛,入光明三昧叫火光三昧,身相好得不得了,非常羨慕,心想,我也要有這個報身!他精進用功,不懈的努力,於是提前七劫成就。所以,一個人成佛時間的長短,不是一個定數。我們說「三大阿僧祗」劫成佛,這個阿僧祗,就是不可知之時,時間長短不是一定的,就看我們怎麼做功夫,我們用功勇猛精進,時間就短,如果懈懈怠怠,因因循循,時間就長。最好的例子就是阿難尊者,他和釋迦牟尼佛是同時發心學佛的,等到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了果地佛了,阿難尊者還未開悟呢!你們看相差多大。《楞嚴經》就是度阿難的。可見成就早晚,就看我們怎麼用功,懈懈怠怠的不行!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他只喜歡聽這個佛如何講,那個佛如何講,聽了很多很多,他知識很豐富,但沒有用功,所以不行。我們要勇猛用功,勇猛精進時間就短了。要證得報身,要得後得智,就要度眾生,不然只成個羅漢果,不得報身。化身呢?化身圓滿自在,變化無礙,是應眾生之機緣而顯現的,就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所說:「應以居士身得而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如何證得化身呢?就是功夫要做到微細流注斷滅,什麼叫微細流注呢?就是法相宗所說的五遍行心所(就是作意、觸、受、想、思)中的意,即作意。這個作意最壞,時刻在分別,什麼事情它都要分別,而且它像潛水員一樣,在深水底下動,不在上面動,看不見,動得快的很,要到我們最後做到金剛薩埵定,也就是大定,才能把這個微細流注斬斷。那我們就能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眾生了。要圓成佛果,就是要成就這三身。「四智」呢?就是由八識轉的,叫轉識成智,即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八識轉為四智,要分四步:就是「六、七因中轉,八、五果上圓」。我們現在在事境中做斷除習氣的功夫,就是轉六識、七識。轉第六識就是把我們的分別心,轉成不分別而只觀察的心。我們生來就喜歡分別,這個怎麼樣?那個怎麼樣?好的要,壞的就不要,人我是非太多,一天到晚都在分別當中生活,所以妄念紛飛,生死不了。第七識是傳送室,等於我們單位的門房,把六識送來的信息都傳到第八識裡去。第八識是儲藏識,等於我們的倉庫,接受第七識的信息,把它藏到裡面。第八識的種子多得不得了,多生歷劫的種子都在裡面。要把這些種子都斷掉,這可不容易,要到十地菩薩才能斷光。所以我們要加緊做功夫。「六、七因中轉」,就是現在因地修行時須著力轉換,才能進而轉八、五識,圓成佛果。也就是說,第八識和前五識要到後來才能轉成大圓鏡智而圓證佛果。現在一切眾生的第八識是昏啊,它什麼東西都要,不論好壞,它都抓住不放。到大圓鏡智時,它就只照不動了,就不要了。前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它是對外的。我們平常說:「兄弟八個一個痴」,第八識是痴,不管好壞它都接受。「五個門前做買賣」,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眼貪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觸境,都是對外的。「一個往來傳消息」就是第七識,接受前面六識傳給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識裡藏起來。「其中一個最靈利」就是第六識,勢力最強。所以要圓成三身四智才能成佛,不是一悟道就成了,還差得遠呢!要好好用功才行。
佛教的根本是大乘教義,不是小乘教。小乘教是為自己,大乘教是為大家。「願眾生先我成佛」,是大心菩薩。你們大家都先成佛,我最後成佛。就要這樣發心。現在的人不是這樣想,別說成佛了,就是一點小利益,都爭先恐後往前搶,哎喲!我第一個,我第一個,排隊我站第一個,他要捷足先登,這就是凡夫心。所以學佛心量要大,越大越先成佛。要發大心,才合乎佛教為法為人的精神。
前面這些道理,都是佛教徒容易知道的,但是生死問題如何解決呢?學佛從何處下手呢?使很多學佛人都感到茫然。有一些老太公、老太太只知道念佛燒香,對這個問題並不知道。還有一些人用功打坐得到點境界和消息,去向某些大師請教,大師說:「抱歉,我不知道,不敢瞎說」。他不敢講,因為他自己未修法,沒有功夫,怎麼知道生死問題如何解決呢?實際上佛教把這些道理講的很清楚。一個是豎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通過學禪、學密,把我們執著的習氣,貪、瞋、痴都消了,就出去了。一個是橫超三界,就是學淨土宗—念佛。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很多人學禪、學淨、學密等,這些人知道從何處入手,但對於成佛有什麼把握?他們沒有深入理解佛教的深懊道理,當然就不知道了。至於有沒有把握,其實是有辦法測驗的,就是兩頭取證:一個是順境得意頭,一切都順當符合自己心意的時候;另一個是逆境煩惱頭,任何事情都不遂心,處處倒霉、失敗。順境時,心能不動,不喜而忘形,還是佛念當前;逆境煩惱時,也不憂忿難當,仍是佛念當前。這兩樣能做到,念佛人臨命終時,往生西方就有十足把握。假如處順境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佛號一點也提不起,只知道開心、快活;處逆境煩惱時,又是痛苦不堪,提不起佛號,那麼生西就沒有把握了。可能有人會問:「恐怕不對吧!我們死後中陰身出來,佛要接引我們的,不是就有把握了嗎?」唉!要知道佛是不說謊話、假話、不打妄語的。佛是一定要來接引我們的。但是由於我們顛倒煩惱執著的緣故,就像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的,佛來接引我們,我們卻看不見,那我們怎麼去呢?所以蓮池大師說:「念佛者多,生西者少」。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的大德,他是不會說謊話嚇人的。為什麼「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呢?就是念佛心不痛切故。嘴上念佛,腦筋、思想卻在不斷地亂轉,想這想那,我們看見很多老太太、老太公一面念佛,一面還在說張家長,李家短,這樣念佛能起什麼作用?沒有一心念佛,思想還很亂。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彼佛現前。我們若能一心不亂,就看見佛現在我們面前了,我們心亂糟糟的,佛即使來了也看不見哪!永明壽禪師說得很清楚:「念佛人的心,好比一盆水,佛就等於天上的月亮。水清淨了,月亮就現在裡面了。我們心亂,即如這盆水渾濁,月亮就現不出來。我們也看不見佛。佛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的,只不過在我們心中現出形像叫如來。淨土宗的行人,淨業成熟,快要往生時,佛就在他心中現起形像,我們念阿彌陀佛,佛就在西方現形應我們,故名感應道交。說到佛現像接引眾生也有等級,因為功夫不同,所見相就不同。所以往生西方分九品。下品人只能見到化身佛,中品人看見報身佛,上品人才能見到法身佛,也就是常寂光佛。
修法、了生死,有三種實證功夫。第一種我們真能做到念起不隨,念頭一起就化去,毫不停滯,就像水上畫圖一樣,在水上一劃,水就合攏了。沒有一點影子,沒有一點痕跡。如鳥過長空,無有行跡,就能於生死岸頭得自在,要到那裡就能到那裡,不為業力所支配,就是受生自在。第二種,我們能夠於前面講過的兩種境界,好的一頭,壞的一頭,都是平平常常,一點也不波動。我們的心沒有好的喜歡,不好的就煩惱,那麼分段生死就了了。所以說,參禪剛開悟的人分段生死並沒有了。為什麼呢?因為習氣重,還未消除,心還不能不逐境生情,教下說為思惑未除,分段生死未了,所以淨土宗的人批評禪宗,說禪宗人雖然開悟了,但分段生死未了,不如淨土穩妥,即是這思惑未斷之故。教下將粗分無明為見惑與思惑。思惑就是思想對境而生心;見惑就是知見。認識了什麼是正路,什麼是邪路;什麼是真,什麼是妄,再不走錯路,再不顛倒執著,就是見惑斷了。見惑容易斷,思惑難斷哪!人的習氣總是見到好的愛,見到壞的就厭惡、煩惱,心不平衡,總在妄動,住執難捨,所以生死不能了,還是要在六道中輪迴,出不了生死。做到第一種,念起不隨,就能做到受生自在。「受生」,就是投胎能作主了,要到那裡就到那裡,要到西方就到西方,要到東方就到東方,不受業力的牽纏,自己能作主了。做到第二種,心不隨境牽,即能變化自在,了脫生死了。第三種是微細流注斷滅,一切化空,唯有圓覺大智現前,就能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眾生了。這就是一切用功人修法證道的真實驗證。我們修心中心法和參禪一樣,都是從第八識下手,在心地上用功。這和其它密法不同,所以稱為禪密,只和禪宗同一鼻孔出氣,但在入手修法時略有不同。心密是用六個手印一個咒打開本來,然後再用禪宗的保任方法,勤除習氣,時時觀心,處處覺照,而與禪合轍。一俟觀照圓熟,證成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歸家穩坐,就不用覺,不要觀了。這方是做一切功夫的真正最後把握。這樣的功夫,講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還是要費點力氣的。不費點力氣你也做不到。說到做不到,只懂理,事上做不到,沒有用處。所以在修法的途程上,分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和事事無礙法界四個不同的過程。事事無礙法界,就是任何事情都無妨礙,不管那裡都能去得,還要更進一步,連事事無礙的意境也不立!這樣才是真正的禪和子,真正的明心見性者。這就是解決生死問題的根本,成佛的關鍵!
(二)
前面我們講了,成佛了生死不外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豎出三界,一種是橫超三界。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欲界就是指有淫欲心的世界。主要包括:天人、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這六道,欲界眾生有生命,有肉體就是因為有淫欲心。中陰身(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靈魂)看見男女同房,淫欲心起充當了第三者(談戀愛也有第三者,不過這兒是指中陰身)。因為中陰身是以風大為主,同房的男女看不見,在男子射精時就把中陰身沖進女子的子宮裡,於是他就投胎了。所以要了生死,必須要斷除淫欲心。現在大家都講開放,也講「性開放」,亂得很。我看淫欲心還是不能開放,我們不能像西方國家一樣搞性開放,弄亂了不好。還是中國的性保守要好一些。欲界越高,淫欲心越淡。欲界僅天界就有六層,亦稱六欲天。淫欲心相應也有六種,即:受欲、交、抱、握、笑、視。第一層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在佛經說來是在須彌山腰。須彌山是個大山,這是形像說法,只是打個比方。太陽和月亮都在須彌山腰轉。四天王天分東南西北四天王。這裡的天人還是有淫欲心,即「受欲」。受欲就是接受淫欲心,和我們人差不多,淫欲心還很濃,只是稍微淡一些。第二層是忉利天。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忉利」兩個字翻成中文就是三十三,所以也叫三十三天。這層天不是說有三十三層,而是分東南西北中五方。東南西北每一方橫向有八天,四乘八得三十二,加中央一方就是三十三。玉皇大帝就住在中央一方統治東南西北四方,也管理我們人間。這層天的淫欲心比四天王天又減少了,但男女還是要相交的,即「交」。太陽在四天王天(即須彌山腰)下照人間,上照忉利天。在這些地方太陽升起來是白天,落下去是黑夜,一升一落就是一天,時間較短。第三層是夜摩天,在夜摩天不論日夜都是亮的,它是以蓮花開了做為白天,蓮花合起來做為黑夜,所以這裡的一天就很長。夜摩天的淫欲心比前兩層天又減少了,少到什麼程度呢?只是擁抱一下就行了,即「抱」。就像西方人要好,見面擁抱一下。第四層是兜率天,淫欲心又淡了一些。男女兩人只需拉拉手就行了,即「握」。就像我們見面握手一樣,抱也不用抱了。第五層是化樂天,淫欲心就更淡了,只是相對一笑就行了,即「笑」。男女兩人相對一笑,踫都不用踫,手也不用拉了。第六層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天頂,這地方男女兩人笑也不用笑了,只是相對一看就好了,即「視」。所以受欲、交、抱、握、笑、視都是淫欲心。這些淫欲心都斷了就生色界天了。
色界比欲界要好,有很妙的色相,只是形像稀薄,我們肉眼看不見。色界有四禪天:即初禪、二禪、三禪和四禪。在達摩祖師未來之前,中國禪宗講的都是「四禪八定」。在初禪天就能升騰放光;到二禪天就是喜悅無窮,即人們所說的法喜充滿;三禪天則快樂無比,這個快樂是世間任何事情都無法比擬的。功夫做得好就可以嚐到這個味道,快樂得很;四禪天叫捨念清淨地,就是禪定功夫深了,樂也沒有了。西方極樂世界中的「極樂」就是指都化空了,樂也不可得。假如你還有樂在,還是有心,還是有妄想妄念,還是沒有成道。到了四禪天就連色也不住了。有的人說,我淫欲心沒有了,但踫到好看的人還是想看一看。這就是色心還在。所以淫欲心是粗妄,色比較微細。我們除習氣要先斷淫欲,後斷色相。假如沒有什麼美,沒有什麼醜,都平等了,那麼我們就出色界到無色界了。
無色界並不是什麼形像都沒有,只是越高越微妙。越高越微薄。無色界即四空天,就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如果我們認為有空可得,住在空上還是出不了空界。所以要無所住,空也不可得,那麼就出了空界,即出無色界了。
假如欲斷了,色斷了,空也不住了,這樣就豎出三界了。由於豎出三界很難,因此有一個方便法門淨土宗可以橫超三界。不用這麼一層層地豎出。比如破竹子,竹節很多,豎著一節一節地破開很難。橫著只要破一層就行了。修淨土就是要破開這一層,橫超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們不論豎出三界還是橫超三界,都要做功夫。即使是一層也要破開才行,不然還是出不了三界的牢獄。現在的淨宗行人不好好用功,以為敲敲唱唱就行了。連這一層也破不開怎麼能生西方,出三界呢?所以修淨土的人還是要做到「一心不亂」,要得「念佛三昧」才行。佛在《阿彌陀經》中講得很清楚:「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這樣才能往生啊!另外密宗的「頗哇法」也是教我們橫超的。它是假佛力加持的一個方便法,比較簡單,只要我們把脈管明點觀想成功就行了(關於「頗哇法」在本書54頁作了詳細介紹)。修「頗哇法」用心痛切的人七天就能修成。假使我們不好好用功,七十天也不行。所以要好好用功才行。
假如功夫做得好就應當有空、樂、明三種妙明境界現前。但是我們不能著相,如果著空相就不能出空界,著樂相就不能出欲界(這個樂就是淫欲心的樂),著光明相就不能出色界。禪宗有個公案講:一個和尚修法修的很好,時時刻刻如朗月當頭。就是時時刻刻頭上像有一個明亮的月亮大放光明。他去請教曹山祖師(洞山的徒弟叫曹山—即曹洞宗):「朗月當頭如何?」曹山祖師答道:「猶是階下漢」。就是說他還在色界之下。他又請求曹山說:「請師父慈悲接引我上階」。曹山答道:「月落時相見」。這個公案講得很好。那麼「月落時」,是不是指月亮沒有了,黑暗了呢?不是!而是說我們在光中要不覺得有光。就像魚在水裡不覺得有水,我們人在空氣當中不覺得有空氣一樣,就是要求我們既不住著身體化空,也不住著快樂無比,更不住著大放光明。如果事事無住,那就成就了。一有住著就落窠臼而不能圓證佛果。
佛在《金剛經》中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人理解為凡所有相都是空。其實空並不是沒有相,這一點大家要注意。對於空的理解有很多種:凡夫認為是相對空,也叫頑空;外道認為是斷滅空;二乘認為是析法真空,也叫偏空;初入門菩薩認為是體法真空;而佛所證得的是妙有真空。下面我們分別解釋:
凡夫認為空是針對有來講的。杯子放在這裡是有,拿走了就是空;杯子裡裝水是有,水倒掉了就是空;人活著就是有,人死了就是空。機械地將空和有對立起來,這就是凡夫對空的理解,就是相對空。外道認為凡有相的都是虛妄,任何相都不要,認為這就是空,死在那裡了。要是這樣的話,房子不要燒掉算了,衣裳不穿脫掉算了,連飯也不用吃了,都空掉好了。所以這樣理解是錯誤的,這就是斷滅空。二乘人所證的空是析法真空(析就是分析)。他們經過分析認為:所有事相都是假的,只有我們的法身是真的。離開了相另外有個法我在,這樣就把色法和心法分成兩個部分。認為色法是色法,心法是心法,要證成妙體,就要離開色相。這就好比鏡子和影子,他們要避開影子而執取鏡光,實際是偏空了。我們知道色法有形體、顏色、有相可見,心法沒有形體無相可見(比如我們的思想)。兩者可以分別,但不可分開。他們不知道色法就是心法所顯現的,偏執心法,執取法我,這樣就偏空了。所以二乘人逃避世法,躲到深山裡修行,這樣就不能圓滿。初地菩薩(又稱初入門菩薩。天台宗和華嚴宗均分五教。天台宗分:藏、通、別、圓、小乘;華嚴宗分:始、終、頓、圓、小乘。天台宗的通教和華嚴宗的始教都是指初地菩薩。)認識到任何事相本來沒有自體,當下即空。不用離開事相就是空。杯子放在這裡,不需要把杯子拿掉就是空。因這這個杯子本身並沒有,它是由因緣合和而成。比如這個保溫杯是由塑料殼和玻璃膽合起來做成的。杯子本身並沒有,房子本身也沒有,就連我們的身體本身也沒有(也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一切相都是因緣合成的。所以不用離開事相方能修行,事相本身就是空。雖然理解了這一點,就不需要離開世間就能修行圓滿,但他們還不知道這個色相妙用無邊,這就叫體法真空。佛所證得的是妙有真空。初入門菩薩雖然知道色法與心法不二,但還不知道有妙用。如能知道色相妙用無邊,利用色相就是真空妙有了,比如五蘊(色、受、想、行、識)是遮蔽我們本性光明的壞東西,所以要「照見五蘊皆空」。但反過來五蘊又是妙用。成所作智就是利用五蘊來成就一切事業。比如,釋迦牟尼佛降生,投胎王子,現了一個妙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色身(這就是色)。他為救度眾生,不離開眾生,不放手眾生,就要攝受廣大眾生(這就是受)。眾生的根基不同,要說不同的法,所以他要思考怎樣說法能才對機(這就是想)。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方法去度脫眾生,就要具體去做。還有的眾生與佛無緣,佛就讓另外有緣的眾生與他說法。有一個城東老母,佛給她說法(佛說法說的最好),她卻不聽。還把耳朵捂起來說:「不聽,不聽」。佛說:「那我現神通給你看」。她把眼睛閉起來說:「不看,不看」。佛知道與她無緣,就叫一個同她有緣的童子來給她說法,她倒接受了。所以佛為救度眾生行持也有所不同(這就是行)。識就是知識,積累的經驗,對我們來說就是要轉識成智,識和智其實是一個東西,就好比水起波浪,水就是波浪,波浪就是水。波浪就像識,水就像智。佛的智慧最圓滿,知識最淵博,他識得各種眾生的根基(這就是識)。佛正是利用色、受、想、行、識來度脫眾生,這樣五蘊反過來就成妙用了。初入門菩薩對空的理悟上還差這麼一層,所以還不究竟。要到佛所證得的妙有真空,真空妙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這才究竟。
真空妙有就是說既然有佛性,就應該起妙用,妙用就是指所現的各種差別相;妙有真空就是說這些相都是由法身所顯現的,本身並沒有,本身就是空。所以體(佛性)、相(色相)、用(妙用)三者不可分割,有體必現相,有相必起用。比如,沒有房子我們怎麼遮蔽風雨呢?沒有相,法性又在什麼地方體現呢?所以理體(法性身)是成就萬物的根本,也是成佛的根本。這就叫「事以理成(理體成功其事相),理以事顯(理體由事相顯現出來)」。所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是真空;而《彌陀經》講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妙相,即是妙有。有人不懂就認為這不是矛盾嗎?其實並不矛盾。真空者正是妙有,妙有者正是真空。鏡子裡總是有影子,沒有影子就不稱其為鏡子。不能現相起用就不是佛性,所以,佛性有種種的妙用。雙身、飲血、裸體、憤怒等形像都是我們的心所顯現的,不是心外另有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具足一切妙用,既不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也不會在什麼地方滅掉。它無始無終,本來如此。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而迷於色相,向外追求,造業受報,而枉受六道輪迴無有了期。我們現在應該馬上覺醒,不要再迷誤了。既然我們本性有如此廣大之妙用,為什麼只撈取外面一點點假相而忘記我們博大的佛性呢?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大家就不要再去追求外面的境界,應隨緣任運就好。由於前世造的因不同,這一世所受的果就不同。這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都逃不脫因果法則。所以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緣份、業力、身體條件等等都不相同。只要我們隨緣度日就好,今天的因緣如此,今天就這樣過。明天的因緣如彼,明天就那樣過。心裡不要有芥蒂,不要去追求,不要著實惠,做一個「絕學無為閑道人」。只要能一切放下,就一切無礙了,那就是佛了!六祖慧能大師講的很清楚:我們前念著相、前念迷就是凡夫,後念覺悟了就是佛。就這麼快,不需要怎麼修,只要能覺悟、一切放下、不著相就行了。所以紹國師做的一首四句偈就很好。他說:「通玄峰頂不識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通玄峰頂,就是說又妙又高的山,表示我們的佛性。不識人間,就是說人間萬物都是假象,都不可得,不要著相。我們壞就壞在著相,物欲高漲沒有滿足的時候。心外無法(佛教裡的法字用的很廣,可以說一切事事物物乃至於抽象的思想都屬於法),就是說法就是心,心就是法。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我的心所顯現的,都是我自己。所以「會萬物歸己者,其為聖人乎?」一切都是我,一切都是佛。桌子也是佛,椅子也是佛,房子也是佛……無一不是佛。因為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明白這個道理就不要再追逐色相了。放下來隨緣度日,這樣很輕鬆,很愉快,很自在。該多好啊!所以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小人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哎喲,這下我不成功,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整日憂愁啊,煩惱啊。所以學佛就有這個好處,能使我們快樂輕安,能使我們得大自在,可見佛教對於我們人類真是太好了!
在佛教經典上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我們前面講了,就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因為我們有淫欲心所以有欲界,欲界裡有六欲天,淫欲心就有六種:受欲、交、抱、握、笑、視。天界越高淫欲心越淡。到了笑也不用笑,看也不用看的時候,淫欲心就完全沒有了。這樣就到了色界,色比欲要微細一些。這時雖沒有淫欲心,但仍然執著在色相上。好看的就喜歡,不好看的就厭惡,這就沒有出色界。假如沒有什麼美,也沒有什麼醜都平等就出色界到了空界。如果住在空界上認為有空可得那麼就出不了空界。所以「三界唯心」就是說三界都是由我們的心所創造的。萬法唯識就是說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我們的識所變現的。一切事事物物、思想就是法,我們的分別心就是識。從前憨山大師入定到兜率內院問彌勒菩薩:「什麼是識?什麼是智?」(智是智慧,識是知識。)彌勒菩薩說:「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講得既簡單又清楚。我們人總是在分別這個好那個壞,這個大那個小,這就是識。所以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只要我們能「捨染歸淨,轉識成智」(此語見法相宗《唯識論》)就能成佛了。「捨染歸淨」就是說把染過的東西(即著相的東西)都捨棄掉,都放下,歸無所得。淨是指無所得,而不是指清淨。有個清淨在還是有所得。所以這裡的「淨」就是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此語在本書46頁作了詳細說明)。「轉識成智」就是要把我們的八識轉成四智,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只要能轉識成智,就能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重現我們的明妙真心。這個妙明真心不是我們胸腔裡的肉團心,而是我們能起見聞覺知的性能。這就是佛!所以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只要修心,時時處處不著相,就必定能成就。淨土宗的念佛也是指念心。淨宗行人應明白土就是心,心就是土;心外無土,土外無心。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用心去念這句佛號。正如蓮池大師所說:「聲聲喚醒主人公」。就是用這句佛號來喚醒我們的心。從前淨土宗的一位大祖師先是敲木魚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後來他心空淨明白了,就念:「我的阿彌陀佛,我的阿彌陀佛……」。這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佛,不要再去求心外之佛。這樣往生淨土就是上品上生。如果你著相,心外求佛,心外求土,頂多下品下生。所以我們應該做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佛道交打成一片。就是說我們的心,成就的佛,廣大的眾生都是一體,都是平等平等又平等,毫無分別。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彌勒佛,也就是眾生。因諸佛與眾生具有同樣的知覺性。只是大家不知道,迷了,就是眾生。一旦覺悟不再著相就是佛。所以成佛並不是難事,因為我們本來是佛,並不是後天修成的。只要肯放下,就能返本還原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就能成就。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們本來是佛,還向外去求,還不肯放,那就成就不了。就好比我們煮米飯,用大米來煮一煮就成,如果用砂子來煮,再煮也煮不成。所以說:「外道練身終必壞」。因為身體不是佛,終究要壞掉。現在練氣功的人執著在身體上就走岔路了,永遠也不能成就。有人說:「佛教、道教中不是也講氣功嗎?!」說的沒錯。但那僅僅是初步,主要是以氣來攝心的(淨土宗也講攝氣念佛法)。就是用氣把你的心抓住,但不是住在氣上。而氣功搞的小周天,大周天是住在氣上,住在身體上,那就完全錯了。他們不知道是心是佛,不知道我們靈活的思想就是佛。身體就好比是房子,靈妙真心是房子裡的主人。外道不知練心只練身體,所以大錯特錯而不能成就。比如呂洞賓修練的功夫很好,已大丹成就。他身背寶劍,雲遊四方。當來到黃龍山時,只見山頂紫雲覆蓋,就知道山上有成道的人。此人正是黃龍玄機禪師,他是個悟道的大禪師。呂洞賓決定上山去看看。正好黃龍禪師的弟子們請他上堂講法。黃龍禪師往法座上一坐,一拍桌子說:「今天不講法,有人盜法!」呂洞賓想:那肯定是指我了。因為你們都是和尚,而我是道士。我已經成道了,難道還怕你們嗎?!他是藝高人膽大,立刻站出來說:「和尚,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襠內煮山川?」一粒粟就是一粒米。這麼小的一粒米要把整個世界都藏在裡面,看你如何藏得進去?半升襠,就是指很小的鍋,只能煮半升米,要把高山大河都放在裡面煮,看你怎麼煮?他想:我已成道,能變現神通,看你黃龍禪師會不會?黃龍禪師用手一指他,說:「你這個守屍鬼!」因為外道都是練身體,要長生不老,所以說他是守屍鬼。呂洞賓哈哈一笑,反駁說:「奈何我囊中有不死之藥」。囊是口袋,這裡是指身體,臭皮囊。意思是說他採大藥、煉金丹,已煉成陽神,已有不死之藥,可以不要這個身體了。黃龍禪師答道:「縱然百萬劫,依舊落空亡」。就是說他只不過比別人能多活百萬劫(劫是指時間。一個大劫是四個中劫,一個中劫是二十個小劫。一個小劫是人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叫減劫;然後再反過來過一百年長一歲,再長到八萬四千歲,這叫增劫。這麼一個增劫和一個減劫就是一小劫。有人計算了一下,一小劫是十三萬三千四百四拾三萬年),但是到最後還是完蛋。呂洞賓這時不耐煩發火了,飛劍取黃龍。黃龍禪師用佛塵一撢,把他的劍敲到了地上,這是什麼緣故呢?並不是黃龍禪師用神通與之鬥法,把劍撢掉了。在這還是用來表法的,就是指把呂洞賓的知見打掉了。所以呂洞賓就頂禮黃龍禪師,請黃龍禪師為他開示。黃龍禪師對他講:「你練的陽神,不過是第七識所化的身體。還是假的。凡屬有相終必敗壞。只有認取真空妙有的佛性,才是真實的」。後來,呂洞賓就歸依了佛門。所以,只有佛教才是最徹底、最究竟的。
我們要明白以上講的這些道理,要知道一切境相都是我們的自性所變現的。正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一切色相,空是指我們的本性。也就是說一切色相就是我們的本性,即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法性」。我們通達空性後就知道一切色法都是由我們的空性升起的,沒有我們的空性也就沒有色法。色法就是我們的男女老少、山河大地,它就是由我們的空性產生的。因為無相可得叫空性,因空之故才能生萬法。如果不空,有個實體就不能再生別的法了。比如:這個杯子在沒有做成之前,它所用的材料可以做成其他各種各樣的東西。一旦用這些材料做成這個杯子後,就再也做不成其它東西了。所以本性空才能生萬法,就是這個道理。
通達空性後,明白我們本身就是佛,才能懂得「中陰救度法」而不至懷疑。因為本法是教我們一下證成報身佛的,假如我們不明白,當佛光顯現時就會有疑慮:「我是佛嗎?我是凡夫,怎麼能成佛呢?」把自己看成是凡夫不能成佛,那就變成外三乘了。有些人甚至懼怕佛光的強烈還躲避,那就更糟了。所以大家要明白並記住這些道理,在中陰階段佛光顯現時與之合上去,就能證成報身佛了。不只是升到西方極樂世界而已,到西方極樂世界已是次一等了。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還要按這些道理去做,證成理事無礙才行(理即理體無相可見,事即事相有相可見)。有人說:「《金剛經》不是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嗎?所以我看這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這種看法就不對了,這樣就是理事相礙,一方面所有事相都是本性所顯現的妙用,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怎麼是假的呢?另一方面,如果執著於事相,把事相當成真的也不對,也是理事相礙。所以佛教是不二法門。其實沒有真也沒有假,就像天台宗講的空、假、中。空是指沒有色相,但有假相在,假相就是妙用。空、假相都不住即是中,中也不立就是中道義。所以假就是真,真就是假,不要分!分也分不清。事相現前都是我們的心所顯現的,比如看見茶杯,茶杯就是佛,看見桌子,桌子就是佛。沒有我們的理體,那裡會有這些事相呢?!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做事的時候就不會有妨礙了。我們的缺點就是著相,追逐物欲,貪求享受,同別人攀比,別人有的他就要有,為達到享受的目的不擇手段。所以不要執著於事相,追逐虛假的外境而忘記了理體,既使是做了皇帝也是假相,不可得,轉眼就完了。我們的心真空淨不著相就時時見性了。有人說:「我就是時時見性,煩惱一來就能照破它」。這是時時見性嗎?真時時見性就沒有煩惱了。煩惱來的時候就沒有見性。可見這都是說大話,說假話。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在事境中磨煉自己才行。因為道理說得再對沒有用,一遇到事情就不行了。這種人被大慧杲禪師呵為:「藥水汞,遇火即飛」。只會說道理就像水銀一樣,一遇到火就揮發了,那就不行。所以要時時督促自己,捶練自己,才要住相就趕快放下,歸於本來,歸無所得。
(三)
釋迦牟尼佛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出生在周朝時期,佛教是在東漢時傳到中國來的。經、律、論被譽為佛教的三藏經典。經是由佛講述後人記載下來的;論是菩薩根據自己修行的心得編寫的,如《大乘起信論》、《大智度論》等;律就是戒律,如比丘戒、沙彌戒、比丘尼戒等。三藏經典博大淵深,像海洋一樣難於探測。
佛教最初傳到中國的是禪宗(禪宗是佛教至高無上的正法門,淨土宗是橫超三界的方便法門)。禪宗可分為外道禪、小乘禪、世間禪和大乘禪。比如現在做氣功的人,為把身體氣脈打通,練氣打坐,目的在氣上。這樣帶異計而修者就是外道禪。「異計」就是不是為了了生死,而是求其他的目的。比如:讓我們的身體健康些,長壽些。更有甚者是為了得到神通,來炫耀自己,獲得點名聞利養等等。這些都是帶異計而修的,都是外道禪。如果是為了了生死,但只懂得色身無我,以偏空之理而修的是小乘禪。因為他法執未除,執著佛性七大種性(地、水、火、風、空、根、識)當中的地、水、火、風四大種性為我,是為法我,叫做法見未除。這種以偏空真理而修者,是為小乘禪(「偏空真理」有的字典稱為「偏真空理」,即偏執我空之真理而不知法亦空,若悟我、法二空,無可執取,則空有雙融而代偏空矣。此種偏見亦可說為「我空偏真」之理)。以四禪八定的禪法而修者,是為世間禪。假如明白了人法俱空,人我沒有了,法我也沒有了,以此而修者,是為大乘禪。當然沒有法我,不是說沒有法身,而是說法身的四大種性也不執著。就像我們人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既不執著局部的感官,也不住執整個身體。我們的法身本來就具足地、水、火、風這四大種性,但不可執著這四大種性為我,一有所住,就是法有我。學大乘禪的人悟人、法雙空,毫無偏執。了人無我,可了分段生死;了法無我,則了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輪迴的生死。以每次生死皆有個身形,在世上生存一段時間。人有人身,馬有馬身,狗有狗身。這個身體生存就是生,壞了就是死,這就叫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就是我們的思想一生一滅,變化無窮。了了六道輪迴的生死,叫了分段生死。了了思想變易的生死,叫了變易生死。一切法根本不可得,認為有法可得,法有真實受用,那就是法見未除。就是法有我,就不能了變易生死。所以羅漢是證偏空真理。而證入人法都空的真理就是菩薩。再進一步,就是認識到我們的法身(就是能夠見、能夠聞、能夠嗅、能夠觸、能夠知的覺性)與諸佛無二無別,用這個真理來修的,就是最上乘禪。修此禪者,須時時刻刻觀照,一點妄念都不起。妄念一起,就把它化空,不跟著它跑,任何境界變現在前也不為所動,久久地這樣鍛煉下去,就會將身心、世界化空,而親證本來佛性。當然一下子做不到,這個念頭才息下來,那個念頭又來了,須要不停的與它鬥爭下去。在起念時,我們要看見它,不跟它跑,不理睬它,它有一百個起,我有一百零一個不理不睬,在這樣不理不睬的鬥爭當中,念頭就不期然而然的化掉了。當你一念不生時,忽然「唰—」的一下,就能所雙亡,根塵脫開了。當下身心(就是思想)、世界與虛空,一齊消殞無存,天真的佛性也就歷然現前而親證本來了。如此修習,就是無上的、最高的「大乘禪」!達摩祖師傳給我們的就是這種禪。前面幾種禪,趣入雖有門戶次第,然如能一門深入,虔誠修習,皆得功用,不可輕視蔑棄也。達摩未來之前,行者都是修「四禪八定」的禪法,成道的人很多。唐、宋以來,大都修達摩祖師的所傳的祖師禪,因我國固有的儒教與道教的高深文化,集合達摩所傳的禪法,釀成獨特的禪風,因之證道的人更多。這些都有歷代相續的,真實的歷史記載,可以追蹤查考。
達摩所傳的祖師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直接告訴我們什麼是佛。那時候人的根性好,只怕不知道,一旦知道了什麼是佛,就會綿密保護,不讓習氣沾染上去。時時觀空不再著相,用不了幾年就能成就,快得很。所以達摩祖師所傳的頓悟禪非常好,用不著怎麼修法,因為我們本來是佛,就是我們不知道。比如六祖大師指示惠明說:「不思善,不思惡」一切放下,什麼念頭都不動。「惠明良久」,就是停到那兒不動了。不動的時候一念不生,六祖大師就直接指示他:「正與麼時,那個是你明上座本來面目。」就是正在這個一念不生的時候,你不是木頭石頭(木頭石頭沒有知覺)而是了了分明,「那個」就是你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直接指示,多好啊!後來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那個」就變成了「哪個」了。「哪一個是你明上座本來面目?」就成問話叫你去參了。就像猜謎一樣:哪一個?哪一個?其實六祖大師不是這樣問的,他是直接指示。就像于岫大夫問紫玉禪師:「如何是佛?」禪師就喊他:「于岫大夫!」大夫答應道:「唉」。「即此是!」紫玉禪師說。就是答應的這個就是。於是於岫大夫就開悟了。多麼簡單痛快啊!那麼于岫大夫是不是真正開悟了呢?腳跟是否點地呢?後來藥山禪師(即石頭希遷的徒弟)想考考于岫大夫就說:「哎喲,恐怕大夫埋到紫玉山中去了。」于岫大夫聽到之後想:是不是我悟錯了?趕快又去參拜藥山說:「請大師開示?如何是佛?」藥山也是這樣喊他:「大夫!」于岫大夫答應道:「唉!」這回藥山換了一句話問:「是什麼?」于岫大夫,「噢—」這次他真的開悟了。紫玉禪師說:「即此是!」就是告訴于岫大夫這就是佛。藥山反問:「是什麼?」也是告訴于岫大夫這就是佛了。這些都是直接指示。後來就不行了,因為後來人根陋劣,你這樣直接告訴他,他反而不以為奇。就像祖上遺下的財產一樣,不是自己血汗掙來的就不當一回事,濫花濫用。如果直接指示他,他還說:「這就是佛呀?那怎麼沒有神通,沒有辯才呢?恐怕不是吧。」他就不能承當,更談不上保任。所以禪宗到後來就變成起疑情參話頭了,直到現在就參一句死話頭:「念佛是誰?」參幾十年都得不到消息。因為根本起不了疑情。參話頭是要起疑情:念佛究竟是誰念的呢?是我念的,那麼什麼是我呢?身體是我嗎?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假如我們一口氣不來了,肉身實體沒有爛掉,那時為什麼不能念了?所以身體不是我。思想是我嗎?思想是外界客觀環境在人腦中的反映。沒有外界客觀環境就沒有思想,所以思想也不是我。那麼「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究竟是誰念的?要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找出來,就要起疑情。因為疑情一起,一直思索這個問題,究竟是誰?這樣就把思想妄念割斷了。思想被這個疑情抓住,就不會胡思亂想了。不然我們妄念多端,一分一秒都沒有停止過。即使是睡著了也沒有停止的時候,還是妄念多端,亂夢橫生。所以禪宗人說的:「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疑情不起,思想總是在動,就抓不住,就不能深入禪定,妄心就息不下來,本性就不能現前。因為真心都被妄念包裹著看不見了。我到過幾個寺院,看他們在那裡念念有詞:念佛是誰,念佛是誰,……。哎!真糟糕,他們沒有起疑情,在那裡念「念佛是誰?」還不如念阿彌陀佛好呢!念阿彌陀佛還有佛號的果地感應,還有佛所有因地發心功德的加持,比念「念佛是誰」要得力的多。
現在是末法時代,佛法衰微,大家都不肯好好的用功修法。現在的禪宗說起來真淒慘,所傳之法,都不是自己親自證到本性後,再傳給他人,而以法卷代傳。就像我們畫圖畫的畫卷一樣,用一張長長的畫紙,在上面寫上四個大字:「正法眼藏」。然後寫第一代祖師是誰,第二代祖師是誰,第三、第四……傳到我這兒現在是第三十四代,我傳給了你,就寫第三十五代,把這卷子傳給你,就算是把法傳給你了。傳的人既沒有悟道,受的人也沒有悟道,大家就這樣糊裡糊塗地把卷子傳下去,就算悟道了,就算法有傳承了,這樣的傳接法,禪宗那得不掃地?!
禪宗產生很長時間後,才出現了淨土宗。淨土宗是在東晉時,由廬山東林寺的慧遠法師設立的。當時,慧遠法師看很多人參禪不對機,就設了兩個佛堂:一個是禪堂,一個是依據三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設立的念佛堂。讓參禪不對機的人入念佛堂,於是就產生了淨土宗。淨土宗比較方便,借佛的慈悲力量接引,橫超三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要真正做到一心不亂才行。關於一心不亂在淨土宗裡橫起紛爭。有些人說:「我們全仗佛力,不要一心不亂,散心念佛就行了(散心念佛就是一面嘴上念,一面思想亂動)。」還有的說:「恐怕不行吧!佛說要直持名號一心不亂,才能彼佛現前接引往生。」所以淨宗行人也有分歧。是不是要一心不亂呢?假如馬馬虎虎念佛就能往生,為什麼憨山大師還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呢?!所以我看還是需要一心不亂的。關於一心不亂也有深淺,分起來很詳細:有事一心,理一心,理事一心,事事一心。我們不講深的,講最簡單的,就是佛號要時時刻刻在心中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不樂而忘形,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遇到再壞再煩惱的境界也不煩惱,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不動搖。這是事一心不亂。要能做到這樣才行。假如連這個也做不到我看生西方就很困難。因為佛不是跑到你面前來接引你。永明壽禪師曾在《宗鏡錄》中講:佛就好比是天上的月亮,在千江萬水中都顯現,我們的心就好比是千江萬水。一心不亂就像清水,阿彌陀佛只能在清水中顯現。假如我們的心污七八糟就像一潭渾水,佛就是來了你也見不到。因為大家都不肯好好用功,所以在現在的末法時代,連「普遍通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也難方便實行了。」(見原文五十三頁)。淨土宗其實是很容易方便實行的,就是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但為什麼又說:「難以實行」呢?因為現在的修行人不肯用功念佛,都是在裝模作樣,上上早殿,上上晚殿,敲敲唱唱就算功課做好了。這還是比較好的,差一些的,連殿也不上,只想做經懺掙錢。這樣修行有用處嗎?一點用處也沒有!念佛求生西方,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行。佛說:「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心不清淨,與淨土不相應,是不能往生淨土的。佛在《觀經》中講,念佛法門有十六種觀法,最後一觀叫念佛觀。應該怎麼觀呢?就是念佛時,須「心念耳聞」,就是說念佛時,耳朵能夠清清楚楚地傾聽自己的念佛聲音。這種觀法,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來觀照我們念佛的聲音。以耳根攝定意根,使其不生妄念而達到進入念佛三昧的目的。我們真能證入念佛三昧,當臘月三十日到來時,絕定能生西。否則,就很難說了。因此,念佛須一切放下,靜靜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同時用耳朵靜聽自己念佛的聲音,才能攝心入觀。現在的人念佛不入觀,不肯照佛教導的方法來切實實行,所以收效甚微。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教導我們念佛,須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攝在這一句佛號上。眼睛不看別的東西,耳朵不聽別的聲音(只聽我念佛的聲音),鼻子不聞什麼香臭,舌頭也不嚐什麼味道,不說話。竭盡心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靜靜地一直念下去,自然漸漸息下妄心而安然入定。可惜現在淨宗行人不肯這樣做。說到「淨念相繼」這句話,意義深長,確實很難做到。因為不是照字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不是只靜靜地念這句佛號,就叫淨念相繼,而是很深的,像禪宗開悟後保任到家的功夫一樣。所謂淨者,要能所雙亡,根塵脫落才叫淨。就是念佛時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號,一時脫落,無能無所,廓爾清淨,才是一念淨。有念佛的心和所念的佛號,有能有所,這是相對的。相對的都是虛妄不實的。絕對的才是真的。唯有我們的佛性是絕對的。你現在念佛,心、法、佛號都是相對的,所以這不是淨念!要等念佛念得入定了,念得能所脫掉了,就像我們修心中心法一樣,持咒持到最後,「啪—」脫掉了,法沒有了,人也沒有了,心也沒有了,世界也沒有了,都空淨了,但靈知了了,這才是一念淨!一念淨就是一念相應,這一念就是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念都是如此不動,念念都是佛,這才叫做相繼不斷!你們看這是何等的功夫啊!講到「相應」,還有靜中的相應和動中的相應不同。靜中相應,就是我們打坐的時候,能所雙亡,打開了本來,與佛相應。但下座動中又忘記了,跟著外境跑了,就不相應了。所以這只是靜中相應,動中不相應還是不行。功夫須做到動靜一如,動中不跟境界轉,仍然是了了分明,如靜中一樣才行。「相繼」就更難了。相繼就是繼續不斷,就是不問動靜,時時如此,不只是一時如此,而他時如彼。因為我們舊習深重,打坐用功,常是今天能脫開,明天又脫不開,要等多少天後才脫一次,以後不再脫開,那是瞎貓踫著死老鼠,非但不是相繼的功夫,也不算開悟。縱然功夫增進,靜中能相繼了,動中有走著,還不能算相繼成片的功夫。真正的相繼,須動中也如靜中一樣相繼。就是在做事時盡管在做,卻等於沒做,絲毫不住著。做過之後,更沒有絲毫做的痕跡。做到這樣動靜一如的相繼,才叫淨念相繼。禪宗功夫也是要做到這個地步才叫打成一片。參禪打開本來之後要進一步保任,長養聖胎,使他發育長大。保任功夫是兩個階段。保就是保護,就是當我們打開本來了,認識了法身,要嚴密地保護他,不讓他粘染物境而停滯不前,須時時照看他而不忘記。等保護圓熟了,就不須再保。放任他,獨立自主而無犯觸,以法性本來如此,非有意做作。功夫做到動靜一如的相繼功夫,非但淨就是禪,禪就是淨,禪淨不分家。就是儒教孔夫子最後也說:「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見功夫到家,是不分什麼宗派的。有些不懂佛教真理的人,總在分別說:「你是禪宗,我是淨土。」其實不相干。又有些人分別說:「淨土好,穩妥;禪宗不好,危險!」不知道都是一樣的。你說禪宗危險,是你不竭盡心力修行故。你不專心致志的念佛,淨土也一樣危險。不見蓮池大師道:「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嗎!你說淨土好,禪宗也一樣好,六祖大師以來,見性了道的人,不是也很多嗎?!所以大家不要互相誹謗了,法都是好的。就看這個法是否適合你的根器,適合根器就是好法。另外,人們之所以有分別,是法沒有修圓滿,死守在一門,著在一點上,才生出差別見。如真正打開來,見到本性,就圓滿了,就知道各宗都相同而無異議了。所以說我們心中心密法,就是禪宗,就是淨土,和中國的十大宗派,沒有點滴分別,只是在下手用功時有些不同罷了。我們心中心密法所講的道理,和禪宗完全一致,也講打開來見到本性後,了見、思二惑,圓滿三身四智,更講心淨佛土淨,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且更進一步,可隨願往生其他諸方淨土,不是只能往生一個淨土。所以我們心中心法既是禪,又是淨土。但真正實行起來是要專心致志的用功,不是說說即能辦到的。其實淨土宗也是如此,也須一心精念佛號,不可懈怠。但現在人講的淨土宗與淨土原意大相徑庭,非但念佛不入定,連念佛三昧也不要,甚至說不念佛也不要緊,只要耳聞一句佛號,即能往生西方。把淨土宗糟蹋、破壞得體無完膚,真是披著佛衣的逆種、魔子,這種人不下地獄、受刀山油鍋之苦才怪!淨土宗本有「十六觀」、「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等等修法,可見須行人認真修習的。修「般舟三昧」要一天到晚走著或站著念佛。不許坐,不許睡。這是很辛苦的,很難做到。所以本書說:「普遍通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也難方便實行。」這話講得很有道理,是很難實行。所以到臨命終時都是亂七八糟。捨報安詳,一心不亂,更是做不到,因為他沒有好好修行。能夠安安穩穩的,一點無掛礙走掉的人,當然是有,不能說一個都沒有,只是很少很少了。我曾見過一位老太太,她是接受救濟的,生活很苦沒有錢。那時候,政府每個月只給她八塊錢。她只有到菜市場拾一點菜葉吃。在熱水瓶裡放點剩米飯,到開水房要點開水一脹,變成稀飯喝喝。她一天到晚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提前一個星期就知道自己要走了,這就是預知時至。她告訴那個開水房的人說:「今天我泡過了,明天就不來了。」開水房的人問她:「你要到哪裡去呢?」她說:「唉,我要出遠門了。」以後一個星期大家都沒有再看見她。有人說,這個老太太晚上進屋,就沒有見她出來過。於是,把她的房門破開一看,老太太已坐在床上坐化了。這就很好啊!
由此可見,淨宗行人還是需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禪宗人要做到斷惑證真才能證成佛,才能了脫生死。斷惑證真就是要把見惑、思惑、無明惑都斷除而證見本性。開悟就是已經見到本性,但只是剛到法身邊,了了見惑(就是知見)。知見正了心就不會再動搖了,但思惑(就是思想)還未了,對境還要生心,分段生死就不能了。所以淨土宗常說禪宗這一點不好:「禪宗人參禪雖然開悟了,也不能了生死。還是淨土宗穩妥,「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到阿鞞跋致,一生補處(就是證成等覺菩薩),不再六道輪迴了。」禪宗是有很多人得到一點知解就以為開悟了,實際功夫並沒有跟上去。有些人用功打開本來見到本性,那也只是初到法身邊。就像剛剛登上舞台的邊緣,還沒有到舞台的中間呢!要繼續努力用功,心裡徹底空淨了,才能真正證悟。所以要在境界中鍛煉身心,達摩所傳第二代祖師神光大師,就是在妓院酒樓裡鍛煉身心。別人說他:「你是個和尚,怎麼還往妓院酒樓裡跑?」他說:「我到這裡是來煉心的,看看我的心還動不動。」所以這才是煉真功夫。當然淨土宗人把禪宗說的這麼不好也不對,因為這樣一說別人就無心學禪宗了。其實禪宗的立足點和淨土宗不同。禪宗假如真的見到本性,縱然習氣未了,也只需七升天上七到人間就能了了。他會上向上升進,不會再到三惡道中,這就很好啊!現在有人講:「五祖戒,草堂青。」意思是說五祖山的戒禪師雖然開悟了,但並沒有了生死,再投胎就是蘇東坡。並說蘇東坡娶了幾個老婆,也不能出家修行。其實蘇東坡還是不錯的,他並沒有忘記修行。他是又修道又修佛,也很用功啊!他做了很多詩詞歌賦都是與佛法有關的。據說他再轉身投胎就是憨山大師了,這不是很好嗎?!所以禪宗有禪宗的不同,不要再彼此誹謗,應當互相贊嘆才好,因為各有各的緣份,各有各的根基。就像我們吃東西,你喜歡吃甜的,他喜歡吃辣的,各有所好。所以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佛在世時就預示,末法時代只有淨土宗和密宗最應機。禪宗門風高峻,要上上根人才能相應,中下根人就不行了。現在禪宗都是法卷傳法,不是開悟傳法,有其名而無其實。真是遺憾、太可惜了!其實禪宗是佛教的正法門,其他都是方便法門。淨土宗簡易方便,橫超三界。密宗法門很多,但真正修大法的人很少,都是修求神通的法,來眩耀自己。例如,海燈法師在學佛前,是和他舅舅一起煉武的,他舅舅是四川青城山的劍客。有一天,海燈法師在四川邊境看見兩個小喇嘛抽鴉片,就對他們說:「哎!你們還是和尚呢,怎麼抽鴉片,不學好!」一個小喇嘛說:「你別看不起我們。別看你有刀,有劍,我們念一個咒,你這刀劍就砍不破我們的手臂。」海燈法師搖搖頭表示不相信。小喇嘛說:「你不相信?等我抽完,讓你試試。」這個小喇嘛「呼呼呼」地把鴉片抽完,精神足了,嘴裡嘟嘟嘟念個咒,然後把袖子卷起來讓海燈法師砍。海燈法師開始不敢砍,只是用刀背輕輕一踫,「啪」刀被彈起來了。他又用了一點力,刀又被彈起來了。海燈法師想:咦?還管點用!小喇嘛說:「嗨,你用刀刃使勁砍,我這個法很靈的。」這次海燈法師用刀刃輕輕的一踫,「啪」刀又彈起來了。小喇嘛說:「你用勁砍,沒關系。」海燈法師這回用力一砍,「啪」刀又被彈起來了。這下海燈法師信服了,開始發心學佛法。海燈法師講他學佛的因緣就是這麼來的。所以宗喀巴大師看到密宗日久弊生,紅教的弟子們盡弄這些小神通,而不修習正法,把紅教弄得烏煙瘴氣。於是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整理教規,穿黃衣,另立黃教。現在密宗的派別很多,有紅教、黃教、白教、花教等。但目前學密法的人大部分都是為求神通,不是想了生死,走到斜路上去了,真可惜!其實我們修行到一定程度,自然會顯發神通,自然會六通具足。外道也有神通,但只有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這五通。沒有漏盡通。漏盡通稱為道通,就是一點都不著相,煩惱都光淨了。只有佛才是六通具足,比如蓮花生大士就是肉體飛升成佛,威力神通不可思議。還有大勢至菩薩也是威力神通很大。就像我們心中心法修到一定程度就會有神通,但還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因為神通是我們本來具足的,本來就沒有來處。只要不著相,一切放下,神通就會自然顯發,要去求反而求不到。
針對本密法,孫景風居士講:「聽聞的人,至少要明白『九乘教義』,具有瑜伽初步的智解,才能心印相合,融會貫通,事理無礙。」(見原文三十八頁)這就要求聽到這個法的人要有相當的智慧才行(並不是阿貓阿狗都能聽得懂)所以在這裡我們先講一下密宗的「九乘教義」。「九乘」就是指外三乘,內三乘和密三乘(見下圖):
┌聲聞乘
┌外三乘—┼辟支佛乘
│ └菩薩乘
│
│ ┌事業部
九乘次第—┼內三乘—┼行持部
│ └瑜伽部
│
│ ┌瑪哈約嘎(大瑜伽,即大相應)
└密三乘—┼阿努約嘎(隨瑜伽,即圓滿相應)
└阿底約嘎(極瑜伽,即大圓滿相應)
外三乘就是顯教的聲聞、辟支佛和菩薩。主要講的是教理,讓我們明白怎樣才能修成羅漢?怎樣才能修成辟支佛?怎樣才能修成菩薩?如何才能證成佛?先要知道這些教理,然後才能精修密法。假如我們在修密法前,一點教理都不懂,修起來就很困難。就像我們要去一個地方,先要問清楚路該怎麼走,乘什麼車,然後才能出發。這樣就不會兜圈子走彎路。
內三乘就是事業部、行持部和瑜伽部,講的是實修的一些具體方法。事業部(又叫作部),就是一些息災增益的法。現在世上的災難很多,息災法可以幫我們息止災難(比如地震、火山爆發、水災、旱災等)。增益法可以幫我們得到某些利益:比如身體健康長壽,減少疾病,財產豐富,五谷豐登等。行持部就是指修初步的觀想法。修密法一般開始就是修觀想法。比如修「嗡、阿、吽」,就是用白光、紅光、藍光分別觀想頂部、喉部、心部。還有「頗哇法」,首先要從我們的下丹田觀想一個兩月壇城(像月牙一樣的叫兩月,月牙是向上彎,不是朝下彎,非常明亮)。從這個基礎上起一個脈管,下面小上面大,像一個喇叭口,直通我們頭頂的梵穴。要把這個脈管觀亮,看著像日光燈一樣亮,從會陰直通梵穴。這個脈管底下有一個明點,這個明點就像綠豆大小,比黃豆稍為小一些。月牙、脈管、明點觀亮以後,再用三字訣來修。先用「嘿」字。這個「嘿」字是從下丹田裡喊出來的。一喊「嘿」就把下丹田的氣都往上提,肛門自然就提起來了。所以密咒就起這個作用,字音鼓氣;把氣鼓上來,明點就由下面升到頂上了。但不能出去,一出去命就沒有了。這個明點就是第八識。這時候要觀想阿彌陀佛的一只腳(這就叫阿彌陀佛頗哇法)或者觀世音菩薩的一只腳(這就叫觀音頗哇法)踏在我們頂門梵穴上,明點就出不去了。「嘿」氣到了頂上,再用「嘎」字。「嘎」氣就下來了。大家可以試一試,「嘿」氣就上去了,「嘎」氣就落下來了。到最後要走的時候,就用第三個字,「啪」就出去了。比如,臨終要走時,先用「嘿」字把明點升到頂門,然後把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踏在頭頂上的腳拿掉。最後「啪」頂開了,這個明點出去,就到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的心中,就升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這就是「頗哇法」。淨土宗裡面也有觀想法,在《十六觀經》中就講了十六種觀想法。瑜伽部就是指相應。就是說我們的心要和佛的心相應,心佛道交打成一片,做功夫要言行一致,就是相應。不是說的很多,做的很少,貪瞋痴還是重得很,那就不行。所以要上與佛,下與眾生,慈悲喜捨時時刻刻都相應才行。
密三乘就是指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瑪哈約嘎(瑪哈是大,約嘎是瑜伽)是指通過持真言(即念咒)入定證入妙明境界。這個妙明境界就是指空、樂、明。空就是把身體化空,樂就是樂趣無比,明就是放大光明。按「四禪八定」的修法,到第二禪天是喜,到第三禪天就是樂,這種快樂是一種輕安寧喜,是世間的任何快樂都無法相比的。證入妙明境界,出現空樂明之後不能有所住著。住在空上就不能出空界,住在樂上就不能出欲界,住在明上就不能出色界。所以盡管證到妙明境界也不能住相,要歸無所得。阿努約嘎就是圓滿相應(阿努是圓滿之意),就是說佛性本來如此,本來就是妙明境界,任何眾生本來都具足空、樂、明,而不是由修法證得的,當一悟到:「噢!佛不是我們修法修成的,而是本來如此!」就開悟了。所以說道不是修,而是悟。阿努約嘎比瑪哈約嘎更高了一層。阿底約嘎就是大圓滿相應(阿底就是大圓滿)。就是說我們本身是佛,本來具足一切妙用,這就是大圓滿心要。虹光法,大手印法,還有我們的心中心法等都是大圓滿法。
「大圓滿」是密宗紅教最高的法,和「大手印」是一個法。「大手印」是修「大圓滿」的前行,藏文譯為「徹卻」(意為「立斷」)。大手印把我們的本性比做一個大手,盡虛空遍法界。比如孫悟空一個跟頭可以翻十萬八千里,但翻來翻去還是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我們的心量就是如此之大,這就是我們的佛性。修「大手印」就是要證成三空相應,也就是要明心見性。三空就是指內虛空、外虛空和密虛空。內虛空就是指要把我們的身體化空。所以我們常說:修心中心法,身體沒有化空還有身體在就不行。外虛空就是指身體外的空間。密虛空就是指我們的本性,即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是空,本來就沒有東西。沒有什麼男女老少,青黃赤白。但它又不是斷滅空,不是一點東西都沒有,而是靈妙真心,就是妙有。妙有者,有而不有,不有而有,無相可見。所以它具有很大的功能,很大的能量。我們將內虛空、外虛空、密虛空化為一體時,就是一個大空。這個大空並不是一點知覺都沒有,而是了了分明,靈知了了。這就是徹卻界,即大手印。
大手印的三要素就是見、定、行。就是要做到見、定、行三合一。我們首先要見地正確,要明白什麼是我們的本性。知道本性是一切眾生都具有的,它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動不搖。這樣就知道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虛妄不實的,都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我們只要把自己所執著的一切東西都放下,恢復我們活活潑潑的本性就成就了。所以見地正確就有了定力。因為我們知道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假的,都是不值錢的稻草,就不再著相了。有了佛性這個大寶貝就不要外面的稻草了。我們最珍貴的佛性,在佛經上被譽為「摩尼寶珠」,能予眾寶。它能生出一切東西來。我們的心安定了,行為就能合拍,這就是瑜伽,即相應。假如我們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那就不行,因為我們的行為沒有修上去。所以「行」就是指要能真正證到。
修大手印明心見性後,再進一步修大圓滿脫嘎法(意為頓超,亦叫虹光法)。禪宗是先開悟,開悟後再在境界上把自己的習氣磨光,把所謂的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全磨煉光淨,一點也不著相了,這樣就成就了。密宗比禪宗多了一個方便接引法,就是脫嘎法。脫嘎就是用我們身內的五種光和外界的五種光合起來,光光相映,合為一光。我們身內的五種光就是:一、遠通水光,就是從我們眼睛裡放出的光。我們的眼睛不是水汪汪的嗎?這是由於有脈管直通到眼睛的緣故。二、白柔脈光,就是各種脈管所放的光。練氣功的人不是講任脈、督脈、中脈等等。這些脈管都放光,就叫白柔脈光。三、肉團心光,就是從我們的心臟放出的光。四、法界體性光,就是我們自性的光明。五、界性淨光,就是我們的整個身體是一個法界,身體統統是光。外面的五種光就是:太陽光,月亮光,燈光,水光和黑光。黑暗也是一種光。修虹光法就是用外面這五種光,激發我們身體裡面的五種光。我們現在不是有激光嗎?!就是把能放光的紅寶石放在激光盤裡面,用強烈的電光打上去,把寶石本身的光激發出來,這就是激光。激光很強能穿透鋼板。修虹光法就是用外界的光刺激我們的本性光。這樣外面五種光和身內五種光合為一體,就使整個身體由量變到質變,變成一個光明體。到臨終時,「轟—」化成一束光就走了,這就是即身成佛,與即生成佛不同(一個是身體的「身」,一個是生命的「生」)。即生成佛是指活在世上這一生能成佛,但臨終時沒有化成光還有身體遺留下來;如果身體化成光也成佛了,就是即身成佛。修成虹光法最好的情況是爪髮不留,身心都融於法界而變成光明體;修得不太好的還有指甲和頭髮留下,其餘都化成光了;修得最壞的情況是身體不能化成虹光,而是縮陰,就是身體縮小了。比如供養在九華山百歲宮無暇禪師的報身,就是縮得很小,不足二尺,裝金後供在佛龕裡面供人瞻養,那就是縮陰。
要修虹光法就不能工作,要閉關,要從早到晚不停的修才行。如果修一修又去上班了,那就不行。因為這個法不是看太陽光就是看水光,不是看水光就是看月光,不是看月光就是看燈光,不是看燈光就是看黑光。總之要一天到晚打坐修法才能成就,不然就化不成光。所以沒有時間或不具備好的外部條件都不能修。比如你現在要看水光,那就必須有水才行啊!所以虹光法修起來很難。即使虹光法修成後,也不能有所住著,如果住著在虹光上,也只不過是法界一遊魂,不能圓證佛果。因為佛性本來是空的,我們的心,就像整個大虛空一樣一絲不掛,一塵不染。一切相都是我們本來具有的佛性所顯現的。佛性是具足萬相,具足萬能的。因為一切都沒有,所以才能有一切。佛教的教理是最圓滿最徹底的。而其他宗教總有個東西,總有點住著。如果住在一點東西上,其它就不能圓滿具足了。
可見密宗到最高層和禪宗講的完全一樣,也是無相的,有相法都是導引法,都是初步的攝機法,無相法才是上上法。禪宗其實也是密法,並不是顯教。密者就是如來密因,無法可見也。《楞嚴經》中不是講:大佛頂首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嗎?!我們的佛性就是無相可見,無聲可聞。既然無聲無相又怎麼能見到呢?所以說大佛頂是見不到的(只要心心相應就是)。這就是如來密因,這就是秘密。就像惠明問六祖大師:「還有更密的嗎?」六祖說:「密在汝邊,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意思是說秘密在你自己,和你講的就不是秘密。前面我們講過禪宗有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上乘禪、最上乘禪。外道禪是帶異計而修的,心外有法,欣上而厭下,他們不知道上下都是平等的,眾生就是佛,佛就是眾生;凡夫禪不是帶異計而修,是正信因果而欣上厭下;小乘禪是悟了偏空真理而修的,認為這個身體不是我,偏空了;上乘禪(又稱菩薩禪)是悟法、我二空之理而修的;最上乘禪就是悟了我們本身就是佛,佛就是我們。如來自性我們一點也不缺少,同佛一模一樣。這樣來修就是最上乘禪。這和密宗的大圓滿不是一樣嗎?!所以講到最高處密宗和禪宗完全一樣。
(四)
「相傳在西藏密部中,有不修而成佛的法門兩種:一種是遷識往生的頗哇法;另一種即本法。」(見原文三十五頁)。不修就可以成佛,那該多好!大家都想得到這樣的法。不修真能成佛嗎?其實不行啊!關於「頗哇法」我們前面講過,所謂不修是不需要修禪觀,但還是要修觀想的。而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雖如本經所說:「此法為不需要修習禪觀見法即得解脫之甚深教授。」(見原文四十頁)。但我們熟悉本法的內容,時時刻刻不忘記,也等於是修啊!所以大家不要貪便宜。
我們現在修法都不離禪觀。觀就是觀照,就是看著念頭起處不跟著它跑。淨土宗的「般舟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禪觀。《觀無量壽佛經》中就講了十六種觀的方法:觀太陽、觀淨土聖境、觀阿彌陀佛等等,其中最容易的念佛觀是第十六觀。就是耳根要聽著自己念佛的聲音,字字分明。現在的淨土宗人散心念佛就不能入觀。他們一面念佛,一面妄念亂動,還說廢話,所以修得不得力。以為反正阿彌陀佛發大願要來接引我們,只要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再念念佛就行了。因為我們是帶業往生嗎!業造了可以帶走,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真這麼便宜嗎?其實錯誤了。帶業往生是不錯,但應明白業就是心念動。心念一動無明就起。所以《起信論》中說:「無明為因生三細」。這三細相就是業相、轉相、現相。心念一動無明起就是業相,即造業之相。我們本來沒有相,因為法身無相,一點東西都沒有。在《四書》中也講:「混沌初開。」混沌的時候本來是沒有相,就是我們大家不安分,妄念亂動。這就叫真如不守,自心亂動。認為有覺性就應當有所見到,怎麼沒有見到東西呢?怎麼是空呢?因為追求有相,動的就更利害了,動上加動,所以業相就是動出來的。從無要轉到有這個過程就是轉相。最後於混沌中現出相來這就叫現相。所以「無明為因生三細」中的三細就是業障。這個業障不是我們一生一世修行就能了光的。到了等覺菩薩位(十地之後就是等覺妙覺)還有最後一分無明未破,這就是業,要生西方極樂世界還得帶著走,所以叫帶業往生。不是說我們一面打坐念佛,一面修法,一面做點壞事造點業不要緊,不能這樣理解。我們假如已經信佛修法就不能再造業了。再做壞事那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做壞事就要下地獄,不是說可以帶著往生。所以我們要小心,千萬不要錯會「帶業往生」之意。我們要眾善奉行,多做善事。諸惡不做,壞事再微小也不要做。現在修淨土宗的人認為:我們帶業往生,臨終十念就可以生西了,現在不修行不要緊。現在不修行到臨終時你能念嗎?!臨終能念就要靠我們現在做功夫才行。我看到很多人臨終時四大分散,非常痛苦,根本就不能念了,甚至聽也不想聽:「哎喲!煩死了,我的心亂的很。」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他心裡不清淨,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他生於斯,死於斯。他的親屬、金銀財寶,名譽地位都在這個世界上。再加上四大分散苦不堪言,那時叫他念佛他念不出來了。臨終時能念佛就要靠現在做功夫。要有很好的定力,病痛來了也沒關系,還能念佛,正念還能提起來。現在不用功靠臨死那一會兒怎麼行呢?從前我們有個師兄弟也是這樣說:「現在不用功不要緊,等我快死的時候用一個星期的功就行了。《阿彌陀經》不是說: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彼佛現前嗎?」後來我看他非但一個星期的功夫用不上,還痛苦混亂的已不知道用功了。所以不是這麼夸夸其談就行的,臨終十念帶業往生不是那麼簡單。我們要想穩妥,還是現在要好好用功,要做到一心不亂才行。
禪宗也是一樣不離禪觀。比如法相宗要修唯識觀,天台宗要修止觀,還有參話頭都是禪觀。參話頭要起疑情,整個身心都觀注在這個疑情上凝做一團,果真能如此好消息就來了。就怕你心散亂起不了疑情,所以一定要深入禪觀才行。密宗更是注意禪觀,它是以身(印)、口(咒)、意(觀)三密加持。手結印腳敷坐,手腳都不動了這是身密;口持咒不停,這就是口密;意就是觀照,這就是意密。所以密宗也離不開觀。有相密更是不離禪觀:觀種子、觀光、觀佛、觀月輪、觀日輪、觀氣脈明點等等,沒有一個法不用禪觀。
而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與其它法不同,它直接指示我們,每一個人到死的時候,都有死光發現,都要放光明。不是因為修而放光,不修的人死後也要放光。因為本性是具足光明的,只是因為我們被色相所迷而不覺。所以我們只要把經中所述的經過情形記得很清楚,到死的時候識神一出來,邊上再有道友給我們提醒,我們一醒悟與本性光明合上去,就能成就了。這就像我們演戲時,一個角兒在台上忘了台詞,邊上有專門提詞的人給他一提醒,他就想起來了,就知道該如何去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本經的確是不需要修禪觀就可以解脫的法門,但是大家不要貪這個便宜。一聽不用修,你們就不修了,放放野馬!這樣可就壞了。因為現在你不用功修法,一點功夫也沒有。到死的時候就像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糊裡糊塗的,既使邊上有人提醒你,你也不能醒悟。由於光明顯現的時間不長,只有一頓飯的時間,頂多半個小時之後,生前所造的業就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現前了。這樣你就跟著這些業障走了,而錯過了解脫時機,那就太可惜了。另外臨命終時沒有好的因緣也不行。佛在《阿彌陀經》中再三叮囑: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時間因緣很重要。比如快死的人被送到醫院去搶救,醫生用很長的強心針給他打進去,還「砰咚、砰咚」的為他做人工呼吸。快死的人已經很難受了,這樣做他還能安穩嗎?還能給他行這個法嗎?就不能做了。所以還是要小心謹慎為妙,大家還是要好好用功才對。另外,人的根性各不相同,有的人很早就聽到淨土宗的修法,可是沒有很好的修行,只是隨隨便便的做做早晚課。而有的人一直不知道有這個法,在臨命終時才聽到善知識和他講:念佛可以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大善根,那時候就能一切放下,馬上正念提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念也能生西,也能超脫。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不修禪觀的確可以解脫,但是我們現在能多用功還是多用用功好,以防萬一我們到臨命終時不具善緣而未得解脫,錯過此生。
我們活的時候,修法不得力,修未成佛,就得靠本法在中陰時期得度。就連藏密黃教的祖師宗喀吧大師也是靠中陰救度法成就的,因為他在世時要整理紅教的教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嚴持戒律。他作為一代導師要領導群眾,為大家奔忙,自己修持的時間少,耽擱了自己。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功才行,不可大意!為什麼我們活的時候,修而未成佛呢?老實講還是自己不肯用功,不肯放下一切。貪、瞋、痴還很厲害。假如我們果真肯放下,沒有一個不成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肯放,當下就是!因為我們本來是佛。我們開悟了,就明白了:實相是無相的,就是了了分明的靈知。它是包含一切的大能量。所有相都是假的,都不可得。要在境界中磨掉自己的習氣,才要著相,趕快凜覺,禪宗稱此為「牧牛」。就是把牛的疆繩抓緊,鞭子高高舉起,才要著相就抽打過去。這樣做一定能成就。所以在有生之時修未成就者,都是因為自己不肯努力用功。現在圖個愜意,吃吃大魚大肉,跳跳舞,搓搓麻將,多開心啊!哎,著相著得厲害,不肯放手一切。不好好用功怎麼行呢?!我們本來是佛,只要我們把習氣除掉,把無明打破,不再執著,哪能不成就呢?不要分別這個法高,那個法低,成佛了就知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釋迦牟尼佛早就知道末法時代的眾生都不肯好好用功,專為我們設了淨土法門,依仗佛的慈悲力量接引往生,不然也不需要淨土法門。後來蓮華生大士又為我們說《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作為人生的最後一次救度。種種法門都是佛菩薩慈悲心切,根據各種人的根基而設的,並不是法有高下。
現在大家有緣看到這本書真是要慶幸萬分。因為多生歷劫在六道中輪迴,現在終於有解脫的把握了。我們能得到如此大的福報,絕非一佛、二佛、三佛所種的善根。諸位不要等閑視之,要時時刻刻地回憶,記熟本經的內容才行。到臨命終時一經提醒就可以解脫了。
無論什麼人,聰明也好,愚笨也好,沒有一個不是貪生怕死的,都想多活幾年。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說再好的死還不如活在世上受受罪好。我們平常說害怕,其實就是怕死。如果你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可怕的呢?!有人說:「怕鬼怪」。怕鬼怪把你抓去,還是怕死。其實「死」只不過是這個身體壞了,本性是不壞的。所以,「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矣。此語正可為本法的寫照」(見原書四十一頁)。儒、釋、道有許多相通之處。尤其是孔子著的《論語》,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因為講的都是世間法啊!「佛法於世間,不離世間覺。」世間法中的綱、常、倫、理我們都要通達。假如世間法不通,人格都不夠,還能成佛嗎?!所以倫理、道德於學佛人更為重要。「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說早上能聽到這個大道,明白了這些道理,晚上死了也不怕,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因為我們沒有虛度此生,我們的法身得度了,慧命得救了,就能出六道輪迴,就不會死了。其實我們本來就沒有生死,因為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動不搖,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有的人說:「佛法只修心不修命,不好,還是道教講性命雙修要好一些。」哎,這些人真是糊塗!我們的佛性就把性和命都包括了,就是性命雙修。因為佛性是萬能的,它亙古長存,不生不滅,這不是長命嗎?還有什麼命能比這更長呢?!而道家練出的陽神卻是「縱然百萬劫,依舊落空亡。」它怎麼能和我們的佛性相提並論呢?陽神只不過是第七識所生的意生身,還是假的。佛性才是無量壽。阿彌陀佛三個字解釋起來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不是把壽命包括在內了嗎?還需要什麼性命雙修!肉身終究是要敗壞的,因為有成必有壞,有生必有死。這就是辯證法。《金剛經》中所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也是辯證法。所以恩格斯說:「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有些人還不滿足,還要什麼性命雙修,去修這個身體,其實錯誤了。這就叫外道苦修身必壞。身體是房子,修房子有什麼用?我們應該修房子的人,就是佛性。所以我們真正聞到大道,得到這個旨趣就不怕死了。尤其是讀了這本書,到死的時候識神一出來,看見中陰境界,自能了悟實相。因為佛性本來就是大光明。我們不能放光是因為有迷誤,有妄想顛倒。斷氣時四大分散,痛苦得迷悶了。妄念動不出來,那時候就放光了。這就叫死光發現。這時我們雖然放光但就像喝醉了老酒一樣,什麼都不知道。這個光明持續一會兒,業障就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現前了。我們的識神就跟著這些景象動,這樣就被業障拉走了。這一段迷悶時候的光明和我們打坐打開時候放的光是一樣的。我們要認識它,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到那時一經提醒,與光明合上去,就能證成報身佛而得解脫了。所以強的光好,昏暗的光不好,喜歡昏暗的光就墮到三惡道裡去了。明白了這些就不致誤入迷途,不至於走錯路,看見境界也不害怕了。怕都是怕死。我常常和修法的人講:「你們見到什麼境界都不要怕,不死怕什麼呢?」我們有位同參修法的時候氣脈發動,「啪!」爆開了。「哎喲!不得了了,命沒有啦!頭要爆開了。」他非常害怕。其實不要害怕,頭是爆不開的。那只是氣脈發動幫我們打通脈絡,就是練氣功的人所說的打通任脈、督脈、奇經八脈等。打通時要發生振動,這是身體在發生變化。你怕什麼呢?假如身體不發生變化,說明我們沒有修好。功夫做得好身體是要起變化的。如果見到定中的境界更不要怕,都是假的。有人看見蟒蛇、猛虎,獅子:哎喲!嚇死了。怕什麼呀!都是由於我們心裡不空淨,第六意識才變現出這些境界,只要我們不理睬它,它馬上就消失了。從前我們一個師兄弟打坐的時候,有一個大毛手像蒲扇一樣大,「啪—」悶在他的面孔上。「哎喲,大毛手要把我悶死了。」他趕快念這個咒、那個咒,統統都念了還不行。最後沒辦法了就想:「死就死吧,反正聽師父講過色身是假的,不要這個色身悶死算了。」這個念頭一動,大毛手馬上就沒有了。可見這些都是虛幻不實的東西。一切法、一切咒都不如我們心空淨。心真空淨了,一切境界就消失了。所以打坐時,看到什麼境界都不要怕,都是假的。要記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使看見佛來也不要喜歡。佛來斬佛,魔來斬魔,都不可得。
佛的教理很圓融,越是有知識的人越愛看,現在很多歐美人都不信天主教、基督教而改信了佛教。因為佛法是科學的,是能夠證實的。在佛的教理中最令人難以接受的就是六道輪迴。有的人說:「死了之後怎麼還有六道輪迴呢?我們也看不見摸不著,恐怕沒有吧。」實際上確確實實是有!只要我們依照一定的方法去做去修,修到一定程度就能看到六道輪迴真的是有。只是它們的形像稀薄,我們肉眼看不見。比如色界、無色界的相我們就看不見,色界的相是妙相,比欲界要好。無色界也不是什麼形像都沒有,只是越高越微妙,越高越微薄了。等科學更昌明更發達的時候,就能照見中陰身。那時大家就會相信不再疑惑了。中陰身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魂靈,就是識神,它的的確確是存在的。它就是這麼轉來轉去,做善事為人類造福就升天,做壞事造惡就下地獄,一點不假。還有的人說:「那人為什麼不知道前世的事情呢?是不是喝了迷魂湯了?」其實不是。而是經過入胎、住胎、出胎就昏迷了。入胎就是在男子放精的時候,把中陰身沖進母親的子宮裡。男子的精液很臭,母親的子宮裡也是血肉模糊,中陰身在這樣渾濁的環境裡住九個半月就昏昏沉沉的了。這就叫住胎中陰(以後再詳細介紹)。生出來的時候,頭朝下腳朝上翻個顛倒,從骨盆裡像兩座大山夾著一樣硬被擠出來。這樣經過入、住、出這三個過程就昏迷了,就不知道前世的事情了。經過入、住、出能不迷者只有佛能做到。那麼有人要問了:「怎麼有的人知道前世的事情呢?」的確是有,報紙雜志上曾報道:美國好萊塢的明星轉胎到了保加利亞,他就知道自己前世的事情。他把他前世的事情講出來,人們經過驗證一點也不錯。在我國的雲南、貴州等地也有好幾個孩子知道自己前世的事。這是什麼緣故呢?那是因為他們的緣份好,在小孩剛要出生的時候,把前面一個中陰身趕出去,而自己搶住進去,這就叫搶胎。就像文革時期搶房子,把別人趕出去,自己住進去。所以他沒有經過入、住、出這三個階段就知道前世的事情。由此可見,六道輪迴一點也不假,不是死了就完了。
佛說的話不是空口無憑,都是自己親自證實的,大家一點都不應懷疑。不然的話,佛在世的時候也沒有顯微鏡,佛怎麼說:「人看一杯水,佛視千萬蟲。」呢?!那時也沒有望遠鏡,佛怎麼說:「天空中有很多很多的太陽,很多很多的世界。」現在這些都能驗證了,水裡是有很多的細菌,太陽也有很多,世界也有很多。現在我們不是能乘宇宙飛船到月亮上去嗎,他們說月亮上沒有人,也沒有生物,其實月亮上、太陽上都有人。大家會說:「哎喲,不對吧?太陽上有人不是被燒死了嗎?」其實太陽、月亮上的人都不是我們這樣的身體。我們的身體需要氧氣,沒有氧氣就無法生存。他們的身體燒不死,我們也看不見。人的肉眼連我們人間的鬼都看不見,還能看見太陽、月亮上的人嗎?!你們要想看見就必須好好修法,但千萬別著相,一著相就成魔了,所以佛說的話一點也不錯,佛是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所以這部《中陰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也是不容懷疑的,即使是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懷疑。太虛大師說:「不理解的地方先放到一邊,不要去懷疑、誹謗。」以後慢慢深入地去修,修到一定的程度就明白了。佛說的話沒有錯誤,不是假的。不像現在的人都是騙人。藥是給人治病的,人命關天,還有人弄假藥來害人,真是不得了。
(五)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這個題目翻譯的很囉嗦。簡單的講就是「中陰聞教得度法。」「中有」兩個字就是指中陰身。所謂中陰身就是前面一個身體已壞,後面的身體還沒有形成當中以風大為主的陰身。我們現在的身體是以地大為主,都有軀殼拖累。中陰身少了這個大包袱,所以他有小小的神通,但不像佛那樣神通俱足。中陰身是七天一個生死。人死後,頭一個七天中陰身還高大些,到第二個七天的時候,前個中陰身死了,第二個中陰身又重生。但比前個中陰身要矮一些。越到後面越矮,投胎也越壞。所以救度要越早越好。而本法就可以使中陰身在聽到教授後得到解脫。所以本法是西藏秘密部的寶經之一,是蓮華生大士創建的無上大法。蓮華生大士從印度來到西藏,奠定了寧瑪派(就是紅教),所以他是西藏寧瑪派的初祖,但不是西藏教的初祖,他的傳承是以心印心(佛祖都是以心印心),我這樣理解,這樣成道,別人這樣理解也這樣成道。大家成道都是一樣的,就像同一枚圖章印出的文字一樣,沒有什麼不同,這就叫以心印心。因蓮華生大士是肉身飛升成道的,所以他把人在死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境界,看得清清楚楚。蓮華生大士慈悲我們,因為人身難得,為了使生前修法不圓滿的人,不要再錯過此生,使我們臨死的時候能有最後一次機會得度,他便把在中陰階段看到的情形以及如何得度的方法記錄下來。寫下來之後,藏在山洞裡面並沒有傳授,也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一切法的傳授都需要時間因緣。就像我們做功夫,也要時間因緣成熟才能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後來,蓮華生大士自己化身成羯磨洲大師,把藏在山洞裡面的這部密法拿出來流通。我們中國密宗的由來也是這樣,佛在當時把密本寫好後,藏在鐵塔裡面。後來,時間因緣成熟,才由龍母菩薩(即龍樹大勢菩薩)從鐵塔中取出來弘揚。
大家知道,三世諸佛都未曾講過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的過程,更未提到死後如何才能解脫。佛經裡面的很多法都需要經過修持才能成佛,而不需要修持就能成佛的法,唯有蓮華生大士的這本「中陰教授解脫密法」。因為蓮華生大士看見我們眾生(尤其是末法時代的眾生),都不肯死心踏地的用功修行,他悲心痛切為我們留下這部無上密法。的確,現在能有幾人肯死心蹋地的修行用功呢?!都是在那裡馬馬虎虎,敷敷衍衍的。因為沒有真用心,所以很好的法也修不相應,身體化不空。比如有些人念佛,就不是心口相應的念,而是口念心不念。一邊念佛還一邊算東算西,思想亂得很。我看見很多老太太、老太公嘴裡一面念佛,還一面議論張家長、李家短。根本沒有好好念佛!所以憨山大師說:「念佛的人要像推重車上山,極力追頂。」就是思想上要有這個佛號,一個字一個字在大腦裡過才行。持咒的人也要這樣,把咒文一個字一個字的在大腦裡過,耳朵要聽清爽念咒的聲音,這就叫「心念耳聞」。這樣做必定能入定,身體必定能化空。不這樣做身體怎麼能化空呢?!有的人還有身體在就以為是空了,問他:「你還能聽到外面的聲音嗎?」他說:「聽得見」。那就沒有空啊!真空了,聲音就沒有了,整個世界都沒有了,唯有歷歷孤明,歷歷者就是了了分明,孤者就是絕對真心沒有第二個。他又說:「能聽到聲音,但他講話的內容我沒有分別。」這不算入定,還差得遠呢!因為你沒有化空、沒有空淨,你沒有脫開怎麼行呢?!所以蓮華生大士悲憫我們,寫下這部中陰救度法,使人在死的時候能被喚醒。
當然如果我們真正能做到斷惑證真,就可以不要這個法了。因為我們遇到境界心不動不著相,活的時候就成就了。來州和尚講:「真正開悟,生為福德本,死是報身佛。」就是說真正開悟了,在世的時候就能為大眾造福,到死的時候就是報身佛,就沒有中陰身。所以說上根人不落中陰。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也沒有中陰身,他一斷氣就看見阿彌陀佛來接引,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可見真正的上根人就無需中陰救度法。
但是要知道橫超三界,生西方極樂世界很不容易,斷惑證真豎出三界更不容易。因為法身成就不是中下根人所能證到的。我們多生歷劫的習氣很重,就像臭馬桶,多年的積糞在裡面,臭氣很難一下消除。這就叫做「真理雖然頓達(理我們知道了),妄情難以了斷(執著的習氣、妄情還重得很)。」可見有些用功修淨土、禪宗和密宗的人認為不一定要熟悉《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是錯誤的。比如參禪,中下根人就不容易開悟。參禪人要起疑情,但很多人疑情起不起來,在那兒念話頭。這樣還不如修淨土宗念佛法門,有佛接引,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還容易做到些。但是念佛沒有做到一心不亂也不行。佛接引眾生是無緣大慈,縱然你不信佛、不念佛,佛菩薩也會慈悲的來接引你。只是到那時你心裡混亂得就像一潭渾水,看不見佛來接引。甚至看見強烈的佛光還嚇的逃避。所以末法時代人根陋劣,就是往生淨土,也不是個個都能做得到。就連天台宗的開山祖師智者大師,為了接引眾生,設立教觀,耽擱了自己的修行。在臨終生西方極樂世界時他說:「我僅得中品」。這樣看來,我們還是需要依靠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通過熟悉本法,你就知道死後中陰境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當中陰境界顯現時,邊上有人一提醒,你就可以得度了,差一點的也可以生到佛的淨土,得真實受用。
關於「蓮華生大士的應化事略」書上都有,在這只稍微講一講:蓮華生大士是在釋迦佛圓寂八年之後,降生在西印度陀曩俱舍海中的一朵蓮花上。他是由阿彌陀佛的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釋迦牟尼佛的大智身綜合起來化生的。我們常說:「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因此蓮花在這裡是表法的,表示清淨無染,因果同時,圓滿無礙。蓮花生大士具足一切佛菩薩的智慧。他從西印度來到西藏,奠定了藏密的基礎。所以他是西藏密宗紅教寧瑪派的大祖師(那時西藏的密教是不正規的黑教)。以後從密教中又分出黃教、白教、花教等。蓮華生大士是肉身飛升成佛的,不像禪宗的祖師圓寂後都有色身留下。有的是色身不壞,就像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肉身現在還在南華寺。還有石頭希遷祖師(他是六祖大師的徒孫,本來是徒弟,因為他去拜見六祖時,六祖快圓寂了,叫他去參拜師兄青原行思)也是肉身不壞。在日本侵略我國時,被日本的一個牙科醫生偷去,現供養在日本的博物館,每年開放一次,供眾人瞻仰。
在我國流傳的經,都是從印度文翻譯過來的。如《楞嚴經》沒從印度傳來時,智者大師(天台宗的開山祖師)聽到這部經的名字,就每天向西方朝拜,希望這部經能盡快傳到中國來。而在當時寺院中流傳的各種大藏經中(如《磧砂藏》、《龍藏》、《大正藏》等)不但沒有「中陰救度法」這部經,甚至連名字孫景風居士也沒聽到過。在翻譯這部經的三十年前,孫景風居士歸依了金剛上師諾那尊者。所謂金剛者,它能摧毀一切,而一切不能摧毀它。這裡還是表法的,表示堅固不壞。上師表示能夠為我們摧毀一切邪魔,讓我們圓成佛果。真正的金剛上師需具備這樣的功德。諾那上師從西藏到內地傳法時到過上海。在西藏傳法的幾位大德當中,諾那上師是最有智慧的。他精通「般若」。其他的上師只懂得西藏密教的儀軌,對「般若」還不精通。那時候康藏兩個地方佛教昌明,以密宗最為殊勝。普遍傳了「頗哇法」,當時在上海修「頗哇法」的人就很多。「頗哇法」很簡單,在西藏密乘裡,大多先修這個法,再修別的法。別的法假如修不成也不要緊,還有「頗哇法」做保險。可以生到西方後再修。
後來孫景風居士又拜了個蒙古師父叫寶堪布上師。寶堪布上師告訴他,有一部密而又密的寶貝經,就是現在講的這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但在當時寶堪布上師秘密得連經名也不肯說,並告訴他只要聽過七遍的人不必修也能成佛。孫景風居士聽了之後疑惑不解:哪有這麼便宜的事?不要修就可以成功,恐怕沒有。大概是寶堪布上師騙騙我的,其實不是。為什麼說要聽七遍呢?因為聽一遍、兩遍人往往不注意,聽過七遍就耳熟能詳記住了。基督教裡也講:「七天而成就。」從始至終是一周,一個循環。但這個數字不能說死;一定要七遍,八遍、十遍就不行?而是說要圓滿,要把經文聽熟才行。假如我們聽七遍還不熟,那就要多聽幾遍。就如同禪宗人做功夫「打七」一樣,也是這個意思。「打七」就是表示從頭至尾自始至終要立竿見影,打坐成功,克期取證。如果七天不成就,就再打下一個七。就這樣「一七」、「二七」……一直打下去,直打到圓滿為止。聽熟了之後還不能忘記,要常常想著經裡的教導。要把這些教導記住:我們到什麼時候開始放光,而光明就是我們自己,在中陰階段看到光明後與之合上去,那就必定成佛了。所以本經真是功德無量!沒有福報的人是聽不到的。大家今天能聽到真是無上的福報!無窮的福報!要做難遭遇想。
寶勘布上師秘密的不肯講經名,並不是保守,而是因為尊重之故。恐怕輕輕易易地告訴大家,人們不重視,反而等閑視之了。比如我們講明心見性,說:「見性不難,明心也很容易」。一些人聽到後覺得這麼簡單,就不注意、不尊重、輕輕易易地放過去了。其實見性是不難。前面講了,所謂「性」者就是我們見聞覺知的能量或性能。眼睛能看見東西,耳朵能聽到聲音的功能就是我們的佛性!沒有什麼稀奇,很容易。但一些人聽過以後不當一回事,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來變成耳邊風了。古人則不然。他就是不知道,而一但聽到:「就是這個!」他馬上很珍惜,綿綿密密地保護它,時時刻刻不放鬆。我們現在的人以為「這個」並不稀奇,還有些人也沒福去想、去接受,還懷疑說:「這個是佛性?假如這個是佛性,我怎麼沒有得神通呢?」唉!他並不知道僅僅是聽到一點消息,還沒有把色身世界都化空,還沒有真正的親證。要把色身、思想、世界、虛空都粉碎無餘才行。但只化空一次還不行。因為多生歷劫的習氣深重,不是這一下就行了。當然也不能說死,也有大根器的再來人,一下子就能到底,就能成功。但這種人很少很少。
所以,針對修行,佛在《楞嚴經》中說:「有兩種修法」(《楞嚴經》是部寶經,講得很詳細。)一種修法是:「理屬頓悟,乘悟並銷」。就是瞬間懂得了見聞覺知之性就是我們本來面目的道理,乘開悟的時候一切都銷光殞盡,神通大發。這種人縱然有,但少而又少。都是頓悟漸修的多,即《楞嚴經》中講的另一種修法,「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事非頓除」是指在事上要漸漸地修習,把多生歷劫的習氣一點一點除光。即「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證到圓滿時神通會自然大發。「因次第盡」的意思是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修證。所以禪宗人說:「理雖說頓悟,妄情難以覺除。」妄情就是指我們執著虛妄的情知情見,我知我見。這些一下消除不了,要慢慢來消除。換言之就叫歷境練心。我們剛剛懂得了一點道理,不可能馬上發神通。懂了理之後要按這個理去實修實證才是最重要的!要在境界中磨煉自己,要常需覺察,損之又損。把執著的習氣和貪、瞋、痴三毒除光消盡。等到習氣一毫都沒有了,那就成道了。所以說我們要成道,種種方法都有。有頓悟的、有漸修的,就看你如何來承當。如果習氣不改,承當不了,到生死關頭怎麼辦呢?就要靠「中陰救度法」來救度!
孫景風居士在翻譯本經的二十多年前就看到了一本書叫《中有聽聞解脫密法》,是英國牛津大學教授伊文思博士和喀齊達瓦桑杜喇嘛由藏文翻譯成英文。後又由中國的張蓮菩提妙定居士根據英文本翻成中文。再後來又見到一個版本是趙洪鑄居士根據英文本翻譯成中文,但中文是四字一句的偈文。偈文就像詩、頌一樣,比張妙定翻譯的要高一籌。但因為要押韻,所以意思就有點出入。這本書的藏文名字叫「巴多脫卓」(又名「西藏度亡法」)。「巴多」意為中有,就是前身已壞,後身未成當中的陰身。「脫卓」就是讓中陰身聽到教義後可以得到解脫,即聽聞解脫之意。大家可能會奇怪,人死了還能聽到嗎?能聽到!因為我們的見聞覺知並不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而是我們的佛性。現在科學家也講:看見東西的不是眼睛,是大腦。大腦不起作用眼睛就看不見東西。同樣,聽到聲音的不是耳朵,也是大腦。大腦不起作用,耳朵也聽不到聲音。而且耳朵聽到的聲音是粗的,叫聽。大腦聽到的聲音是細的,叫聞。所以本經的名字中就有「聽」「聞」兩個字。有人做過實驗,給人開刀的時候,用很微弱的電流通到大腦上,大腦就能聽到人耳聽不到的空中的音樂聲。而在他邊上的人卻聽不到。因為邊上的人是用耳朵而不是用腦神經來聽,所以聽不到。由此可見我們看東西也不是用眼睛看。眼睛就像眼鏡一樣,要通過大腦起作用才能看見。所以諺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是說當我們不專心的時候,既看不到面前的東西,也聽不到耳旁的聲音。這裡講的大腦和中陰身都是第七識所變現的。因為在第七識中形成了我相和我執。假如功夫做得好,第七識就能離開肉體出來,這就是意生身。也就是道家所說的陽神。他有神通,不用軀殼,不用眼、耳、鼻、舌,就能看,就能聽,就能聞。所以我們對中陰身講話他聽得清清楚楚。其實他也在同我們講話。死了之後,靈識(中陰身)就出來了。他本來還不知道自己死了,當他聽到家人在很悲傷地哭喊,看到他的屍體睡在床上,才想到:我死了!他也喊家裡人,也很悲傷,捨不得離開家人。還想往軀殼裡面鑽,但鑽不進去了。因為肉體已經壞了。就好比電燈,電燈泡壞了,電來了也不會再亮了。所以這個時候他悲哀哭泣,四處亂轉。中陰身就是這樣一個階段。所以你們要好好同他講,不能哭。你們哭,他也在邊上哭,哭得他心亂如麻,就不能得到解脫。淨土宗也講:人死的時候,大家不要哭,幫他助念,幫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道理。
當孫景風居士看到翻譯的這兩種版本時,知道確實有這麼一本書,但藏文原本還沒有見到。他非常感慨:「這本書在傳到素有大乘佛教之稱的中土之前,竟先傳到了西歐!」目前歐美許多國家都在研究佛法,他們有許多高級知識分子看了佛經之後,與基督教的《新、舊約全書》(即聖經)相比,覺得佛經講得很圓融,非常好。所以很多人都改信了佛教。可見一切法的弘揚都需要時間因緣。這本書既然已傳到歐美,就沒有必要再守秘密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總算大家有福氣。張、趙兩居士弘法的功德,確實值得推崇。但由於東、西方文化不同,所表述方法不太一樣。就姓名來講,中國人是姓在前名在後,而西方是名在前姓在後,表述的方法就不同。而且一句話所隱含的意義很多,不是一句一意。尤其是中國字,往往一字多義。所以西歐學者翻譯東方高深的佛學,容易產生一些隔閡。另外,在佛教密部裡,佛是無量數的佛,名字也很多。就像《阿彌陀經》中所說的六方佛,名號就很多。經文的專用術語及名詞則更多。要把詞義解釋清楚,不著在字義上,非常困難。我們常說:「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離經一字,必同魔說」。就是說不能光依照文字解釋意思,內含的經義沒有解釋出來就不好。所以講經最難之處就叫「點中言」。就是要把中心要義點出來,點出什麼是最重要的中心思想,怎樣可以使我們開悟,見到本性。名詞可以拋開,要把中心思想拿出來,這就叫遣辭定名。假如你自己還不理解,怎麼可以把它寫出來呢?而張、趙兩居士的翻譯,先從藏文譯成英文,再從英文轉譯成中文。所以孫景風居士推想:縱然用同一原本,如果用直譯法或用義譯法,或直譯與義譯兼用,即使是一個人前後翻譯尚難盡同。何況是經過兩次轉譯呢?!難免有些錯文略義。最好能看到藏文原本,按原文翻譯成中文,可以使內容更為充實。由於孫居士精通藏文(在本書裡他說粗知藏文,是謙虛),所以他想得到藏文原本再核對一下。他有這個志願,想得到這部經的原文又得不到,像有個東西埋在心中一樣,耿耿於懷。
「有志者事竟成!」在寶堪布上師圓寂後,整理他經篋的時候,竟然發現此寶經的原文。孫居士如獲至寶,總算圓滿了多年的願望!全經是手抄本,不是印刷出來的,因為這部經是由蓮華生大士寫在梵頁上(西藏或印度的經都是寫在菩提樹的葉子上,叫梵頁)。原本內容要比英譯本多,共有十四種名目(這些名目後面我們再講)。如書中的「答卓咒本」,有很多咒(書後都附有),可以使中陰身從痛苦的罪業中解脫出來。這些咒在張、趙兩居士的譯本當中僅有其名。還有「解業集頌」,是解除業障的頌文。頌文就等於是偈語。四個字、五個字、七個字一句等等。這些內容在張趙兩居士的譯本中都沒有了。經過對照,發現張、趙兩居士的譯本不夠全面,於是孫景風居士發心要盡他畢生的精力重新翻譯。開始只譯出草稿,以後又恐怕有用辭不當,不完善的地方,經過多次修改整理後藏在箱子裡面。等他到七十歲的時候(翻譯時還未到七十歲),恐怕譯稿有散失,又重新整理,編好順序,完成了這部寶經的翻譯工作。
為了使讀者能夠理解並記住經文,孫居士把經中的名詞都作了注釋,另外還附加了兩部曼荼羅表。這樣全經的脈絡就貫通了。我們做文章寫書就要脈絡貫通,就像人體的血脈經絡也要貫通一樣。我們人體當中就有陰極和陽極,當我們思想紊亂、妄念多端時,陰極和陽極不相合。所以要做功夫,做到心真清淨了,陰極和陽極自然會溶合,奇經八脈自然會貫通。但是不能有心去求。有心去求就是妄想、妄念,這樣反而使氣脈不通。只要一切放下,氣脈自然就會暢通了。
「曼荼羅」就是佛、菩薩以及眷屬圓滿具足聚集在一起的道場、壇場。修密法的人都有曼荼羅。我們心中心密法的曼荼羅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上首,下面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下面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下面是光明童子,兩旁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四大金剛等。由於佛心的建立屬於光明童子,他向佛偷學了心中心法的密咒之後,就能起大作用,所以心中心曼荼羅裡就有光明童子。曼荼羅的名目很多,一種是三昧耶曼荼羅,一種是大曼荼羅,還有事業曼荼羅(就是羯磨曼荼羅)。大曼荼羅就是前面講的眷屬圓滿聚集的壇場;三昧耶曼荼羅就是佛菩薩持不同的器械,結不同的手印聚集在一起的壇場,以表示每一個佛菩薩所發的誓願不同;事業曼荼羅就是顯示佛菩薩成就各種事業的壇場。總而言之,曼荼羅就是眷屬圓滿聚集的道場、壇場、方位圖。它通常分東、西、南、北、中五方五佛,表示我們的五大智慧。屬於中央的是最重要的法界體性智,即我們的本性光明。其餘的四大智就是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其實我們的佛性本來沒有什麼方位,它是一個大圓。方位是用來表法的,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世界的西邊,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西邊還有西邊,相對來說西方極樂世界不就在東邊了嗎?!所以不能說死。
在本經中有諸佛裸體雙身像和飲血忿怒像,為大多數人不能接受。他們懷疑:佛經裡怎麼還會有這些形像?下面我們著重講一講。
為什麼諸佛要現裸體雙身像呢?一方面是為了應眾生之機而顯現的,因為藏密是針對西藏人講的(當然也是為廣大眾生講的),西藏人非常著相,說我們都是佛,他們就不能接受。他們認為:「假如我們是佛,怎麼不能顯神通呢?也不具足萬能嘛!所以我們不是佛,是凡夫」。要給他戴上皮絨帽,穿上佛的衣裳,裝扮一下,這樣他們才相信自己就是佛。所以他們需要有一定的形像才行。他們還說:「要了生死,要成佛,沒有陰陽怎麼能化生呢?」所以佛順應他們的機緣而顯現雙身像。其實我們人體本身就有陰陽,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火屬陽,水屬陰。平時因為妄想、顛倒、執著、追逐外境之故,陰陽不相合,也感覺不到。假如功夫做得好,心真空淨了,就能清清楚楚地感覺到體內像兩股電流「嘩……」合到一起了。這就是道教所講的嬰兒素女,黃婆為媒。就是在我們心包裡的中黃庭觀想成一個「嬰兒」—即所謂的陽神。這完全是觀想的功夫,只要用心觀想就能成功,因為一切唯心造!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陰陽,並不一定非要佛父佛母才是陰陽相交。另一方面雙身是用來表法的,佛在《圓覺經》上講:「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我們人有色身就是因為有淫欲心。在中陰階段同樣有淫欲心,並沒有減少絲毫。當它看見有緣的父母同房時,淫欲心動就飄過去入胎了。所以生就是從淫欲而來的。我們現在要脫離生死輪迴,要成佛,還是要從此處出。雙身像就是表示生從此處來,了從此處出,所以是表法的。假如你們還有淫欲心,遇到這種境界時心還在動,就不能了脫生死。只不過是嘴巴上說說而已。我們要在淫欲當中能脫離欲樂,看見雙身像時一點都不動心,那才是真了脫生死,否則不行。所以密宗裡就有雙身法。蓮華生大士講:「雙身法不能輕易的嘗試」。這個法是兩頭蛇,一頭是直接超升,一頭是直墮地獄(因為只要心一動就會下地獄)。有很多人為滿足他們的淫欲心,欺騙別人說:「我們來修雙身法,可以了生死」。殊不知這不是了生死,是要下地獄的。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要輕易的嘗試。平時要多加觀照,看見雙身像千萬不要動心。佛在《楞嚴經》裡講得很清楚:「裸體相呈,味同嚼蠟」。就是說裸體呈現在你面前,就像把蠟燭油放在嘴裡嚼一樣,一點味道都沒有。所以最高深、最重要的是事實的考驗,絕不是兒戲。佛沒有一定的相,是應眾生之心而顯相的,叫應化相。佛為度化我們而顯現雙身像,看我們是不是真有定力,是不是能在欲樂當中入定。這就叫欲樂定。所以要明白雙身像是應眾生之機而顯現的,也是表法的。大家不要疑慮。
為什麼要現飲血的忿怒形像呢?因為佛有兩輪身:一種是正法輪身,另一種是教令輪身。正法輪身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智慧福德之相,眾生見了都心生歡喜;教令輪身(也稱明王身)就是忿怒、恐怖、飲血等相,是為了讓魔王看見害怕,警告他,不讓他來搗亂。所以忿怒像同樣也是表法的,大家看到忿怒像也不要恐懼。
我們講這些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對雙身、忿怒等相發生疑惑而致墮落。防止將來境界現前時,心生邪念而懷疑、誹謗佛法:「怎麼還現雙身像呢?不對吧?」要知道佛是應眾生之機而顯相的,就是表示我們生從此來,死從此去。一切都不可得,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所顯現的假相。我們的心,果真清淨了,一點相都沒有,就是無上大光明,就是報身佛。心如果不清淨,那就要現各種各樣的相。所以這些相現不現,就看我們的心清淨不清淨。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就分四種淨土:最下面的是凡聖同居土,上面是方便有餘土,再上面是實報莊嚴土,最上面是常寂光淨土。往生到什麼淨土,就要看我們功夫的好壞。常寂光淨土就沒有相,因為佛性本來如此。只因為我們著相,才會現相。就拿做夢來比,假如我們功夫做的好,平時心裡清清淨淨不著相,睡覺的時候就沒有夢境。平時對境生心,想這想那,睡著之後就會做夢,這樣那樣的境界就都現前了。從前高峰祖師的師父問他:「你平時做得了主嗎?」他回答:「做得了主」。這就很好,平時能做主就不容易了。比如這裡有一錠金子,我們心就跳了:「哎喲!這金子能歸我就好了!」好色的人看見漂亮的女人,心一動,就跟著她跑了。這就叫色不迷人人自迷。好喝酒的人聞到酒香,就饞涎欲滴。這些就是做不得主。如果遇到這些境界能不動心,還只是初步。所以高峰祖師的師父又問他:「做夢的時候作得了主嗎?」他答道:「睡夢中也能作主」。做夢的時候是半昏迷,死的時候是大昏迷(因為四大分散很痛苦)。能在夢中做得了主,功夫就進一步了。有人平時倒可以作主,但睡夢中就糊塗了。所以高峰祖師夢中能作主已相當不錯了。他師父進一步問他:「無夢無想時作得了主嗎?無夢無想時主人公在什麼地方!」就是這時既不做夢,也沒有思想,主人公在什麼地方?他答不出來了。「哎!不行不行,趕快參!」他師父說。所以做功夫得向上升進才行。
我們了解了雙身像和忿怒像的涵義之後,在中陰階段看見這些像時,就不要再起顛倒妄見。要知道這些相都是我們自心所顯現的。我們的心就像一面鏡子,所有的相都是鏡子裡顯現的影子,任何境界都能不動心,在中陰階段與光明合上去,就證成報身佛了。活的時候要修成報身佛很不容易,當然只要老老實實的用功,活著就能證成法、報、化三身:我們做功夫打開本來見到自性,就是法身佛;再做功夫勤除習氣,心真空淨了,就能轉化境界,就能轉化色身,就能發神通證成報身佛;再進一步就能出意生身,即化身成就。證到三地菩薩就可以現意生身(第七識意根所生之身叫意生身)。證到五地菩薩就能出三個意生身,就是道教所講的「一氣化三清」。所以道教和佛教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只是道教講的不究竟,不徹底,總是著一點相。因為第七識所化的意生身還是假的,只是佛性本體所起的妙用,不可執著。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就能現種類具足的意生身。不光是現人身,要現什麼就能現什麼(如高山、大河、樹木、房屋等),可以現一切種類。這就是變化自在。就看我們怎麼用功了。第一步要能做到念起不隨。念頭一起就能看見不跟它跑,仍然是清清爽爽,了了分明,一點影子也不留。這樣就能做到受身自在,想到哪裡投胎就可以到哪裡投胎;第二步要能做到好壞都平等,好的不喜,壞的不惱,就能變化自在了;第三步要能做到微細流注斷滅,一切化空,圓覺大智朗然現前,那就能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萬眾生了。所以在我們活的時候,按大圓滿、心中心等層層入勝之法去修,就能證到這些。假如在我們有生之時沒有修好,到最後還有「中陰救度法」,可以使我們證成報身佛。我們今朝有緣能聽到這個無上大法,真是無窮的福報啊!
世人傳說,人在死後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境界。有的人死後會看見閻王鬼卒、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等恐怖景象;還有的人壞事做多了,在沒死的時候就看見這些恐怖景象。我見過好幾位,還是佛教徒。當然他們破壞戒律,沒有很好的修行。在臨死時地獄境界現前,感到非常害怕,就自言自語道:「哎喲!某某人討債來了,某某人討命來了」。這是什麼緣故呢?這就是由於人們生前造業,死的時候自識作崇,才變現出這些境界。人們被這些境界纏住就解脫不了。其實都是我們的識神在作怪,因為一切相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不是自身以外另有一個閻王鬼卒。所以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就要安慰他,提醒他:趕快念《地藏經》,求地藏菩薩保佑。這樣就可以幫他消除業障,幫他解脫。只要他心安了,恐怖境界就會化掉。如果他心不安,就真的墮到地獄裡了。
地獄真的有嗎?沒有!也是假相。但是身臨其境的人就不是沒有。比如做夢,我們夢到好的境界就高興,夢到壞的境界就害怕。醒了之後才會想:噢,剛才只不過做了一個夢,其實什麼都沒有。但在沒醒的時候還是有。假相不無,唯業所現,唯識所變,都是業識所變現的。只要我們心真空淨了,這些境界就消失了。有人說:「那我盡管做壞事好了,反正都是空嗎」。哎!心真空淨的人就不會做壞事了,心不空淨還有貪、瞋、痴的人才會做壞事。做壞事的人,到境界現前受良心的遣責想空都空不了。比如一些造業深重的人,在中陰時期就會看見七條惡狗追著咬他(這就叫七犬吠逐),或者看見夜叉來叉、虎狼來追,把他往壞的地方趕。這時他心慌意亂,就被追到地獄或畜牲道裡去了。還有那些殺雞、殺鴨、殺豬的人,由於殺業太重,臨死時就會看見紅帽子、綠帽子都追來了,嚇得東躲西藏。所以我們勸大家吃素,不要殺生就是這個緣故。能吃素就盡量吃素,不能者暫時吃一點三淨肉(即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我殺),不要再殺生造業了,以免受報。
可見,由於我們心裡不空淨,著相造業才會出現這些恐怖景象。如果我們心安了,就會現聖像佛像。如果我們心裡徹底空淨了,連佛像也不可得,因為法身是無相的。正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我們不覺悟以為真有!不要以為現在可以抓得住、摸得著、看得見就是真的,以為我們真的有夫婦、有兒女、有金銀財寶。我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抱在一塊,一擔臭糞桶抱一擔臭糞桶,肉麻當有趣,其實都是假相。就和我們睡著了做夢一樣,都是夢境!明白了這些道理,平時就要在境界中磨煉自己,使自己在任何境界中都能不動心,不著相。只有這樣好好用功才能醒悟。比如我們用功念佛,深入念佛三昧,身心世界都化空了,只有了了分明的實相現前,那個時候就等於我們做夢被喊醒了一樣,一點境界都沒有。哪有什麼山河大地、男女老少、金銀財寶呀!功夫要做到這個地步才行。而不是說打坐要看到什麼好的境界,那些都是假相,不是真的。實相無相,所以我們不要上當!
本經提到:「中有身時,漂泊無依,終見三大懸崖絕壁,一白、一黑、一紅,深不見底,此即其人生前貪瞋痴三毒所感」(見原文三十九頁)。人死後第七識所變現的中陰身,看見他的屍體睡在床上,聽見家人哭喊他的名字,這時他才知道自己死了。可他還是想要身體,想往屍體裡鑽,但已鑽不進去,因為身體已經壞了。於是他就心慌意亂、無依無靠、東漂西漂。所以勸大家不要著相,其實我們可以不要身體。比如超度亡靈時就是勸告這些亡靈:色身是苦本,趕快捨棄這個色身吧,不要再執著了!現在為你念「往生咒」,送你走,以免再受苦了。但因為執著之故,中陰身還是想要身體,就漂泊不定。在漂泊中,看見三個懸崖峭壁:一紅、一白、一黑,深不見底,擋住了去路。這是什麼緣故呢?這就是由此人生前貪瞋痴三毒所感招的。貪是貪得無厭,屬火,是紅色的。瞋就是瞋恨心,是白色的。痴就是愚痴,沒有智慧,是黑色的。貪瞋痴具足是地獄種子;貪重瞋痴比較輕的是餓鬼道,所以餓鬼嘴裡都噴火;瞋重貪痴較輕的是修羅道;痴重貪瞋較輕的是畜牲道。所以看見這三個懸崖峭壁也不要害怕,只要把貪瞋痴三毒息掉,三大懸崖峭壁就沒有了。
如果大家貪瞋痴還很厲害,將來就會變現這些惡境界纏住我們。所以看了這部經之後,大家就要醒悟了,要督促自己趕快用功。不要再貪瞋痴,都不可得。還貪什麼呢?!家財億萬,到臨死時一分錢也帶不走,留給子孫實際上是害子孫。「積德勝積金」,積德給子孫,將來子孫的造詣都很好。留很多錢給子孫反而不好,因為子孫不知道錢來的艱難,濫花濫用還造很多業,福報很快就會消光。從前上海銀樓的小老板叫楊經武,亂花錢把他父親留給他的整個銀樓都花光了,最後自己成了癟三在馬路邊凍死了。所以,我們應明白這個世界上的東西都是虛幻不實的,不要再執著、再迷戀色相了,要趕快放下來。我們迷於色相就是迷信。不懂佛教的人說我們是迷信,其實他們才是迷信。他們迷於色相,唯有自私、把色相當成真的去追求。這樣做就會造業受報、輪迴六道、無有了期。所以他們才是迷信。我們明白這一切都是假相,都不可得,就不要再和別人攀比了。各有各的緣,他現在享福,是因為他前世做得好,我們現在生活差,是因為前世做的不好,從現在起再做好就行了。有些人放不下要和別人攀比,得不到就去貪污盜竊,最終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們應隨緣度日才好。
我們在六道輪迴中頭出頭沒,糊裡糊塗的沉淪在生死苦海之中。就像糞坑裡的蛆一樣翻上翻下,還自以為開心快活呢。其實我們人看了這些蛆就會想:「哎喲,真是骯髒死了」。佛菩薩看我們也是這樣想:「你們這些眾生真可憐,就像糞坑裡的蛆一樣,還自以為開心吶!其實你們真是太苦了」。我們真的是苦啊!比如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為了活著就要吃飯,為了吃飯又要去購買,買來之後還要洗,洗完了還要燒、煮,燒好了才能吃。買、洗、燒之前還要去工作掙錢,沒錢怎麼能買東西呢?所以整天忙忙碌碌。天上就不是這樣,天上的果報好,要吃什麼一想就來了,不用買、洗、燒。所以我們現在做好事,將來就能生到天上享福。但這些福享完了還要下來受苦,如果造了業還要下地獄,就更苦了。所以這個福報也不究竟。只有出了六道輪迴才究竟。我們現在修佛法,就像是在六道輪迴的苦海中遇上了救命的船,可以幫我們渡過苦海登上彼岸,這就叫慈航普渡。萬一遇到狂風大浪,怕船翻了,船上還備有救生圈、橡皮船等設備來幫助我們。所以佛教有很多方便法,如禪宗、密宗、淨土宗等等。尤其是密宗方便法最多,五花八門樣樣都有。前面我們講的九乘次第就什麼都包括了。這些法就可以防止我們沉淪,能使我們盡早出離生死苦海。而本經就是最方便最穩妥的法,它非旦裝有救生圈,而且裝有推進器(即電動機)可以完全自動化,不用人費力就可將我們推上彼岸,所以被稱為徑登彼岸的保險法門。
大金剛持佛云:「日殺婆羅門,積造五無間,若遇此教授,俱解脫無疑」(見原文三十九頁)。日殺婆羅門,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個派別。就像天主教、基督教一樣也是派別很多。我們佛教的宗派也很多:有淨土宗、禪宗、密宗、法相宗、曹洞宗等等。日殺婆羅門是一種最低下的教派,他們做的是下無間地獄的罪惡。無間地獄有兩個意思:一是說受苦沒有一分一毫的間隔;二是說房子裡面沒有間隔,一百個人擠在這房間裡擠的不得了,一個人在這房間裡也是這麼擠。大金剛持佛告訴我們:即使是造了下無間地獄這麼重的罪,只要遇到這本「中有解脫密法」,也能夠解脫,為什麼呢?就像我們睡覺做惡夢,非常害怕,這時只要把你叫醒,惡夢就沒有了。本經就是將我們從惡境中喚醒,一醒就解脫了,就這麼快!因為一切都是假相,都不可得。不要以為現在是真的,現在也是假相,同樣不可得。功夫做得好的人就會知道,心一空淨,大地平沉,虛空粉碎,那裡還有這個世界呀!一切都沒有了。所以我說根本就沒有地獄,就看你們能不能醒悟。
我們能聽到這個法真是萬分慶幸,縱然在修法時沒有成就,臨終還有這個保險法門。我們現在就要把本法搞清楚熟記於胸中,將八識種子培養成熟,到最後時刻,邊上有人一提醒,就能醒悟得度了。可見本經非常殊勝。所以見到本經的人,斷不可執一己之見而生疑謗。一己之見主要是針對經中講到的雙身法。我曾聽到有幾個人講:「這本經別的都好,就是雙身不好」。還有人講:「還有什麼佛父佛母雙身法呢?不好不好」。這樣講就不好了!我們要了生死,應該沒有男女之見才好。有男女之見生死怎麼了呢?關於雙身,我們前面已經講過了,第一,是表法的。就是我們人體本身就有陰陽,生從此來,死從此去。生死就是從父母同房中來的,我們現在要脫離生死,也是要從這裡出啊!第二,佛是應眾生之機而顯現的。如果眾生死的時候,心裡空淨了,真能夠一絲不掛,就不顯什麼相了,就是因為我們心裡不清淨,才看見七犬吠逐,夜叉來追,豺狼虎豹,十殿閻羅等恐怖境相。與其這樣,還不如現些好境相(如佛父佛母雙身相)把我們救度了。這樣多好!第三,本經是蓮華生大士根據西藏民族的習慣,執著的習氣寫的。因為西藏人文化程度比較低,非常著相,說沒有相他們不相信,他們會想:沒有相我怎麼生出來呀!應當有父母才能出生啊。所以佛就給他們化身成佛父佛母。正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女人身得度者,即現女人身而為說法。雙身就是應眾生之機緣而顯現的。第四,我們要真能了脫生死,就要經得起事實的考驗。不是嘴巴上說說,理上理解就算數了。雙身在你面前顯現,看你能不動心嗎?要事上能了才能成報身佛。事上不能了只能得法身!而本法就是讓我們超過法身證成報身佛的。法身只是初步,要證得報身,進而證成化身,那才能圓滿。要證成報身佛就要經得起事上的考驗,看到雙身相就等於沒看到一樣,心一點都不動。這就是最後的考驗。再說我們心真清淨了,那有什麼單身相,雙身相?什麼相都沒有,就是一個大光明。所以密宗的法很深,千萬不要以一己之見而疑惑甚至誹謗這個法,這樣做是要遭惡報的。從前弘一大師剛出家時,看到密宗雙身法說:「密宗是什麼妖魔鬼怪,怎麼會有這些東西?」後來,他經過深入研究才明白了,並做了一篇《懺悔文》。他在《懺悔文》中說:「從前我不明白亂說,誹謗了密宗。現在我深深的懺悔」。還告誡後人不懂的就不要瞎說。大家如有興趣,可以去查看弘一大師的《懺悔文》。我們不明白的事情很多,大家斷不可以一己之見而誹謗本法。
因為這部大法是秘密部中至高無上的寶典,所以非常珍貴。可以讓我們立刻證成一大法界的自性本覺圓滿智。一大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具足十法界。就是我們的自性、法身。我們的法身本來就是大覺,唯一圓覺,不是後來才覺的,所以又稱為本覺圓滿智。六祖大師曾說:「何期自性,本自圓滿;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它是圓滿具足一切,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那麼眾生現在為什麼不知呢?就是因為迷於色相而忘記了我們本來的佛性。一天到晚吵吵鬧鬧,顛顛倒倒,把假的當真,真的當假,煩惱重重,智慧就被遮蓋住,光明就顯發不出來了。我們做功夫就是為了恢復本來面目。所以這部法就是要我們打開本來,證得法身成就,進而報身成就(報身是光明身),再進一步化身成就。它教導我們在中陰階段大放光明時與諸佛的光合為一體而證成報身佛,圓成一真大法界之自性本覺圓滿智。所以是密而又密的大法。
這部大法又是阿達爾瑪普賢王如來的心髓。阿達爾瑪佛是一個大佛,譯成中文就是普賢王如來。因密法注重實修,也很注重形像,所以密宗人認為阿達爾瑪佛是最初成就的第一尊佛。在顯教裡沒有第一個成就,也沒有最後一個成就的佛,是無始無終的一個大圓。這樣講比較圓滿。如果有第一個,人們就會問第一個是誰教他的呢?就像有人問天主教的教徒:「人是上帝創造的,那上帝又是誰創造的?」這樣就不很圓滿。其實一切眾生都是佛,那有什麼第一尊呢?就是那個佛列出教規來教導眾生,那個佛就是第一尊。在密宗裡就是指普賢王如來。本法就是他的心髓,所以非常珍貴。就像達摩祖師收了很多徒弟。他臨終時考徒弟,想看看他們的見地如何。考了之後他說:你得我的皮,你得我的骨,你得我的肉,只有神光大師得我的髓—就是指佛法的心髓。所以神光大師才能成為中國禪宗第二代祖師。
這部法也是蓮華生大士創建的西藏寧瑪派無上密中密的大法。寧瑪派的法很多,有證體的,有起用的。而這部法不是轉彎抹角間接的法,是可以直接成道的至高無上的大法。比如,我們現在要修密法,首先讓你磕十萬八千個大頭,念十萬八千遍「四皈依」,念十萬八千遍「百字明」,供十萬八千遍曼達等。修完這些法就需要十幾年。然後再修初步的觀想法,再修相應法。相應法又分很多種,都是轉彎抹角的,不像這部法立即就能成就。現在大家能聽到這部密法真是非常幸運!
孫景風居士完成了本經的翻譯工作,了了自己的心願,也實現了張妙定、趙洪鑄和屈文六老居士(法名法賢,人稱法賢大師,是孫景風居士的師兄)的宿願,可以普利眾生。孫景風居士非常謙虛,說自己學識淺薄,修持不夠,年紀也大了,精力已經衰退,所以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因此,他一方面希望賢達、大德通家(即賢者智者,修法在未登初地至十地菩薩之前有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好好地對本經進行審查、批閱、糾正錯誤。另一方面,希望讀者對本經不要馬馬虎虎地看過去,要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悉心研習。看懂了之後還應當告訴別人,幫助別人。大乘佛法好就好在這一點,不是自度就算了,應該自度度他,自覺覺他。不能自己當個寶貝藏起來,不給別人看。時間因緣到了,就應該廣布流通,廣為宣傳、廣為詳說。現在很多佛門弟子壞就壞在搞封閉。到廟裡要買門票,不然就不能進門。買門票進去了也沒有宣傳佛法,還要拿錢來,才給你念經做經懺。所以佛法掃地,真是太可惜了!還不如基督教,既不用買門票,也不用做做祈禱就交錢。他們敞開大門拉人進去聽道。和基督教徒比起來我們佛教徒差得太遠!在社會福利方面做得更差。基督教的同道之間互相幫助,而我們佛教徒之間彼此你說我不好,我說你不好,互相誹謗。佛教的大門應該敞開,不應分彼此,要為一切大眾詳詳細細的解說,宣傳佛教的真義。要救度眾生脫離苦海,這才是佛教的本懷。如果只做做佛事賺賺鈔票,這種佛教對社會、對世道人情有什麼益處呢?!這樣就流於迷信了,反而不好。
最可憐的是有病快死的人,更要詳細為他們解說,讓他們明白。對於亡者要在他耳邊給他講,讓他不要害怕。聲音不要過低,要大一點,但不能太大。因為亡者的耳根比我們靈敏九倍以上。我們現在都有一個軀殼,亡者沒有軀殼所以具有五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千里萬里他一飄就到。我們和他講話他都能聽見,同時他也在和我們講,可我們卻聽不見。尤其當他看見他的屍體橫到床上時,他明白自己死了,就非常著急,想要有身體,於是就到處亂跑。另外造惡業的人業障現前,惡相追逐就更加慌亂,就被趕到壞的地方去了。所以要在亡者耳旁,對他說明:你現在見到什麼境界都不要害怕,這些境界都是假相。只有光明才是真的,與光明合上去,就能出六道輪迴成道了。多麼痛快,多麼方便,所以這個法真是太好了。再用這種救度眾生的功德迴施(就是送)給一切有情,希望他們能把情見斬斷。因為眾生都是有情的。所以菩薩(即菩提薩埵)兩個字就是覺有情。就是要把情見覺破,把愛根斬斷。愛是個壞東西。因為愛生水(比如要好的人分別了,就哭哭啼啼捨不得離開。見到愛吃的東西口水就流出來了),水性是朝下流的,不能往上流。除非用水泵把它抽上去,才能由下往上流。所以要升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一定要斬斷情見。情見不斷還戀著家庭、兒女,就生不到西方去。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在天上。朝下流就不能飛升到西方。所以《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就是說假如情見都斷了,只想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就能飛升。在飛行中西方極樂世界的聖境就會現前。紫柏禪師和憨山大師也說:「念佛要念到把愛根斬斷才行。如果斬不斷愛根,念佛就沒有用。」
以上就是「翻譯緣起」。通過「翻譯緣起」希望現在及將來的人,都能明白本經的由來及大概內容,明白它的珍貴之處,切不可等閑視之。
(一)中有的種類
在密部中,中有分「前三」與「後三」六種。前三者是指生處中有、夢境中有和靜慮中有;後三者是指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和輪迴中有。下面我們分別介紹:
1. 生處中有(亦名處胎中有)
就是指男女同房時中有身淫欲心動,充當了第三者,就在男子射精的時候被沖進子宮裡形成了胎胞,這就是處胎中有。這段時間共有九個半月。因為母體是血肉之軀,子宮裡很渾濁,中有身在裡面住九個半月就昏憒了,再加上出生的過程很痛苦,所以人出生之後就不知道前世的事情了,而不是喝了什麼迷魂湯。
2. 夢境中有
就是指我們睡著做夢時所現的各種境界。在夢中我們也是六根具足,既能看、又能聽、還能摸。什麼都能抓住,見到好的境界就喜歡,壞的境界就害怕。非常逼真,和我們醒的時候一模一樣。大家看小人書或連環畫,上面畫得就很形像:有人做夢了,畫幾個圈圈「咦」識神就出來了。做夢就是這樣,識神跑出來就見到各種各樣的境界。這就是夢境中有。
3. 靜慮中有(亦名禪定中有)
就是指我們打坐用功入定時,識神出來所見的境界。我們前面講過,第七識本來是能夠出來的,但由於我們的六根不清淨就把它束縛住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根塵相對,就生心動念,現出各種各樣的境界,這就是識。而在我們打坐的時候,心裡比較清靜,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接受外境(色、聲、香、味、觸、法),沒有東西遮蓋,識神就能夠出來。但這時出來的是陰神,不是陽神。別人看不見這個影子(中陰身你們也看不見,因為它是以風大為主的)。這就是靜慮中有。
4. 死位中有
就是人在剛斷氣時,像喝醉了老酒一樣,昏昏沉沉的,處於迷悶狀態。這個階段大概有三天半到四天的時間,就叫死位中有。我們平常在人死後給亡者「做七」是從斷氣這一天算起。但本法是從亡者死後第五天才開始算第一個七。因為處於迷悶階段的中陰身,對什麼事情都不清楚,我們給他做佛事,他也不大知道,所以「做七」的時候,死位中有這段時間不應該算。
5. 法性中有
就是人死了四天以後,亡者的識神漸漸從迷悶狀態中清醒過來。這時他的神通要比我們大,見聞覺知的能力要比我們現在強九倍。比我們看得遠,比我們聽得清楚,想到哪裡一飄就到。他這時候的神通就是業通,即業障、報障所現的神通。這段時間從第五天算起共有十四天,這就是法性中有。與前面死位中有的四天加起來共計十八天。
6. 輪迴中有
就是指人死了十八天之後(即法性中有過後),至投胎前的這段時間。在輪迴中有時期中有身就要投胎,生死輪迴又要從頭開始了。
(二)密法成就的種類
在密法中,成就的種類可以分為三種:1. 即生成就。2. 中有成就。3. 轉身成就。下面我們分別介紹:
1. 即生成就
一切法不論禪、淨、密都可以即生證成法、報、化三身。就是說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就能修成法、報、化三身。
禪宗直指見性,當下開悟即可證見法身,是最直接了當的法門。密宗的法門很多,可大致分為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兩步。生起次第就是先從沒有開始,觀想氣脈明點,修九節佛風,練深呼吸,觀想成功之後就從無到有生起來了。圓滿次第就是再把有化空,最後連空也不住,這樣就證成了法身。但在密法中要先修生起次第,再修圓滿次第,不能一開始就修圓滿次第,也就是說先要修有相密,然後再修無相密,所以比禪宗多饒了一道彎。而我們的心中心密法直接了當,一下子就到了圓滿次第。沒有走彎路。因為一切都不可得,身體是假的,世界也是假的。都是虛妄不實的。修心中心密法就可以使我們的身心世界都消殞,那時大地平沉,虛空粉碎即可證見法身。所以心中心法說起來是密法,實際是禪法,故又稱為禪密。淨土宗也可以即生證見法身,只是他們不這樣講。而是換了一種說法,叫「念佛三昧」或「花開見佛悟無生」。花者即心花也。我們的肉團心長得就像蓮花蕾一樣,蓮花蕾沒開的時候就像市場上賣的豬心、牛心的形狀。心花開有兩種情形:一種心花開是指在我們人死的時候,當最後這口氣一斷,就觸動心臟邊上的死穴,這時這個心蕾「嘩」就開了,八識就能走了,八識一走人就死了;還有一種心花開是指我們打坐用功,用到氣脈打通時心花就開了。所以花開就是指心花開,見佛就是指見到自己的本性佛,就是見到無相之相,那時就是證見法身。由此可見,禪、淨、密都是相通的。禪就是淨,淨就是密,密就是禪。但現在的淨土宗人不講這些,也不肯好好用功修行。還說:「什麼一心不亂?不要不要。我們臨命終時,十念生西帶業往生。」這麼一說就壞了!大家都不肯好好的用功。所以蓮池大師早就說:「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他反問自己:「何也?」為什麼呢?「念佛不痛切故。」就是說念佛念得不痛切!不肯用心,不肯放下一切,執著色身不捨,執著家庭不捨,執著世上的快樂不捨。不知道世上沒有快樂,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如少水之魚,這是佛講的,就像魚活在水裡,水在一天天的減少,還有什麼快樂呢?要死了還快樂嗎?!所以不論修禪、修淨還是修密都要一切放下,好好用功,證見法身才能生死自在矣。
是不是光證成法身就為止了,就萬事大吉了呢?不是!前面我們講過;初到法身邊還不行。要到法身向上,法身正住才行。只悟到了一點點道理,事上透不過,還非常著相,遇到壞的境界就很慌亂,煩惱;遇到好的境界又喜歡高興得忘其所以,還能成道嗎?所以事上透得過色身才能轉,才能變成光明報身,證成報身佛。不是活著的時候不能證成報身佛,就看我們怎麼用功。佛在《楞嚴經》中說得很清爽:一切事相,山河大地都是妙明心中物。就是說一切事事物物及山河大地都是我們本性所顯現的,都是我們自己。我們的身體當然也是妙明心中物。我們能轉山河大地同樣也能轉色身啊!所以事上能透得過,色身就能轉了,就能大放光明證成報身。當然光明是一點一點顯發的,不能一下子放得很大,很圓滿。如同本經描述中陰身所見的光明一樣:先是看見像迷霧一樣的光;慢慢的看見像東方太陽升起時魚肚白色的光;再慢慢地光亮出來了;再慢慢地現出月輪;再慢慢地顯出日輪;再慢慢地現出像千百萬個太陽那麼亮的光。就這樣慢慢的證成了報身佛。
那麼化身呢?也可以即生成就。佛在《楞嚴經》上沒有講,但在《楞伽經》中講了。所以要多看幾種經。佛在《楞伽經》中講得很清楚,證到三地菩薩就能出意生身了,這就是化身。要證成化身就要在境界中磨煉,時時刻刻不忘觀照,勤除習氣。明白一切事物都是假的,都是我們的妙明心中物,都不可得,就不會再和別人發火鬥氣了。他要這個就讓他拿去好了。為什麼要爭爭奪奪的呢?都是我們各執己見不肯放,以為這個對那個不對就發生了爭執。其實本來就沒有對錯,就看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看的角度不同,認識就不同,這樣就會相互抵觸。其實大家放下來心平氣和的討論一下,你怎麼看,我怎麼看弄清楚了,就不用再爭爭吵吵了。比如這個杯子,他說放到這裡好,你說放到那裡好。假如他不同意,那就按他的意見辦也沒關系。我們應捨己從人。《普賢菩薩行願品》裡不是說:要恆順眾生嗎?!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恆順眾生,要在這一方面鍛煉自己,上上升進就可以證成化身佛了。如果總以為自己對別人錯,那麼你的習氣幾時能消除?何時才能證成化身佛啊?!縱然打開見到一點法身,生死還是不能了,還是不能證得報身,更不能證得化身。所以真正的成就要在事上時時刻刻的鍛煉自己,沒有一己之私才行。王陽明曾說:「格物致知」就是要把物欲之情見除掉,把我見拿掉。我見最壞,總覺得自己對其他人都不對,以我為主。家庭不和睦也是這個原因。要是把我見除掉,家庭就會和睦,法法就會流通了。
所以我們活在這個世上,不是不能證成法、報、化三身,就看我們怎麼用功。本書說:「即身成佛成法身佛。」(見原文四十七頁)這只是一種說法,我們把它再發展一下:不是只能即生證成法身佛,而是法、報、化三身都能即生證成。
2. 中有成就
如果我們活的時候,法沒有修好,沒有證成法、報、化三身,那麼我們死後還有機會成就。這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就是讓死者在中有期間(就是死後五十三天),聽到本密法的教導而超出輪迴得到解脫,這就叫中有成就。活著未修成就,死後再錯過這五十三天那就太可惜了。生死又要從頭開始,又要投胎受報沉輪於六道輪迴之中,不知何時才能解脫。因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芸芸眾生之中,能得到人身的不到百分之一。我們地球上只有幾十億人,而那些細菌卻不知道有多少!得人身能聽到佛法的人又有多少呢?上海有一千三百多萬人,有多少人能聽到佛法!能聽到佛法真正信仰正法的人就更少了。都是到廟裡去燒燒香,拜拜佛,求求保佑,這樣的人佔大多數。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就應該用功修行。如果修行不能成就,到中有時期還可以借助本法成就。可見這本經非常珍貴。
這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中的「中有」二字,是針對上述中有種類中的後三者而言。它是指前身已壞後身未成當中以風大為主的陰身。它每過一個七天就是一個生死,共七七四十九天,就有七個生死。第一個七天中陰身比較高大一些,每過一個七天就矮一些,以後就越來越矮,越來越小。最好讓它在第一個七天就能超度解脫,拖得時間越長越不好。但以下幾種情形沒有中陰身:做善事直接升天和做惡事直接下地獄的人沒有中陰身;修道直接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也沒有中陰身。除此之外都有中陰身。
人死後的中陰身按時間長短可以分為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和輪迴中有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如何解脫成就呢?下面我們再分別介紹。
(1)死位中有時期可成就法身佛
死位中有就是人死後三天半或四天之內,這段時間亦稱為識悶絕位。識就是識神。人剛死時就像我們休克或開刀前打全麻,昏過去了什麼都不知道,這就是識悶絕位。大家要記住這段時間是人死後三天半或四天之內,要放兩次大光明(具體怎樣放光?我們後面再講)。這兩次放光的時間很短暫,不過是一頓飯的時間,光明就沒有了。因為沒多久我們所造的業障現前,光明就被遮蓋了。在這段時間內,如果經過講法、教導和開示,我們能醒悟,就可以證成法身佛。因此成就很快。但在死位中有時期能成就的人很少,因為絕大多數人這時處於昏厥狀態。所以要想在識悶絕位成就者必須有一定的定力和功夫。這就要靠我們現在用功修行才行。在世時真正證到法身,到識悶絕位就能成就了。如果功夫做得深,那時,既使沒有人給你念誦、提示,你也能成就。所以現在好好用功最為重要。
(2)法性中有時期可成就報身佛
在人死了三天半或四天之後就進入了法性中有時期。這時人已經清醒,不再昏沉迷悶了。法性光明會多次現前。這段時間共有十四天,加上前面死位中有的四天共十八天。法性中有時期導示的方法有二十一次之多,因為每天的境界都不同,所以每次導示都不一樣。大家看佛菩薩是多麼的慈悲啊!經過這麼多次的教導就是業障再重的人也應該得度了。所以我看大家以後就不必再到廟裡去請和尚放焰口。因為焰口是指餓鬼道的餓鬼,他們嘴裡噴火不能吃東西。放焰口就是供養餓鬼道的佛菩薩,請佛菩薩慈悲這些鬼魂,讓他們能得食,能得度。人剛死的時候還沒有到餓鬼道,根本不需要放焰口。難道死者都有這麼大的罪,都必定要到餓鬼道裡去嗎?!所以對剛死的人放焰口不對。還是應該根據本經來教導他:「現在你是什麼樣的情況,如何放光,怎樣和光明合上去。現在有什麼佛來度你了」等等。這樣給他導示比較好。在法性中有時期,由於沒有軀殼的拖累,沒有什麼東西遮蓋,本性光明就現前了。當然光明是一點一點顯發的。正如本經所描述的一樣:先是看見像迷霧一樣的光;慢慢的看見像東方太陽升起時魚肚白色的光;再慢慢地光亮出來了;再慢慢地現出月輪了;再慢慢地現出日輪;再慢慢地現出像千百萬個太陽那麼亮的光。能認取這光明,和光明合上去,你就證得光明報身而成就報身佛了。當然法身佛也在其間。因為法身是根本。就像一棵大樹,法身是大樹的樹根,報身是大樹的樹幹,化身是大樹的樹枝樹葉。中有身成就報身佛,就是指在法性中有時期這十四天之內證成的。法性中有時期能夠直證報身佛,多麼殊勝啊!這是蓮華生大士慈悲我們(佛經中都沒講到),給我們講這樣深妙的法,大家真該萬分慶幸!!
(3)輪迴中有時期主要是「閉胎」和「選胎」
亡者經過法性中有這十四天之後,就降入輪迴中有時期了。輪迴中有時期的境況就比較差。在法性中有時期前七天是由佛菩薩的正法輪身來接引,後七天是由佛菩薩的教令輪身即明王來接引。明王就是怖魔的憤怒身,形像很恐怖、很害怕。如果我們業障重,前兩期中有都沒得度,只好落到輪迴中有時期。到輪迴中有時期業力幻現的各種境界都現前了,所以前面我們講過越到後面救度越差。輪迴中有時期的救度方法主要是指「閉胎」和「選胎」。輪迴中有時期導示的方法有二十四次之多,比法性中有還要多三次。選胎就是選擇一個好的地方去投胎。閉胎就是把胎門關閉掉,壞的地方不能去。從前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經過喜瑪拉雅山的時候看見一個山坡,他說:「這裡面有一個大修行人。」於是他們找啊找,找到一點痕跡像是個山洞。由於年深日久,山石、泥土、樹木、草叢把洞口都堵實了。他們就把它挖開,果然裡面坐了一個修行人。這個修行人入了滅盡定,想等佛出世的時候給他說法。入滅盡定一定就是幾千年,乃至幾萬年。玄奘法師把他叫醒。他看見玄奘法師來了就說:「呀!佛出世來度我了。」玄奘法師說:「我不是佛,佛已經圓寂多年了。你怎麼躲在這裡?」他說:「哎呀,我在等佛出世度我呢!」沒想到他入滅盡定太久了,錯過了機會,他很傷心就哭了。玄裝法師說:「你不要哭,你的身體這麼多年已沒有用了。你到震旦(就是中國)看見高大的樓房,琉璃瓦黃牆頭,就到那兒去投胎。」這就是幫他選個胎門。於是他就去投胎,投到尉遲恭的家裡。後來就成了唐玄奘的大弟子窺基法師(也稱三車法師)。本法在輪迴中有時期的導示就是讓中陰身投胎到好的地方,有好的因緣能聽到佛法,而不是投生到壞的地方,生到邊地聽不到佛法。這就是本書說的「轉胎成化身佛」(見原文四十頁)。其實並不是一轉胎就能證成化身佛了。因為轉胎來再修行也不一定就能證成化身佛。就像我們大家都不是一時一世學佛法了。假如是一時一世學佛法也不可能修心中心法,也聽不到這麼殊勝的中陰救度法。所以本書中的轉胎成化身佛意思就是轉胎投生到好的地方,能碰到學佛的機緣,好好用功修行,上上升進,法、報、化三身都能成就,三身四智都能圓滿。
由此可見,有了這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在世時縱然沒有證成法、報、化三身,到死後還有機會成就。但要求我們一定要懂得該密法的教導,將本法的內容熟記於心中;同時在臨死時還要有善緣,這一點很重要。比如有很多人是橫死的,在外面突然被車子壓死了,又忘記了本經的教導,這時又不具善緣,到哪裡去聽法呢?!所以這些事項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就要多加注意,平時要好好修法,到中陰境界現前時,即使沒有人提醒,當光明顯現時也自然能醒悟,能承當!這樣就能成就報身佛。
3. 轉身成就
就是我們活的時候沒有修成佛,但在死時可以往生佛的淨土再繼續修行成佛。比如淨土宗和密宗的「頗哇法」就是轉身成佛的法門。因為他們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時是凡夫,還不是佛。還要繼續修行,上上升進從凡聖同居土升到方便有餘土,再從方便有餘土升到實報莊嚴土,最後升到常寂光淨土,這樣就成佛了。這就是轉身成就。
(三)、本法是中、下根人、凡夫或大罪者最方便的解脫法
上根人平時曾修習大法,如密宗的「大圓滿」「大手印」和我們的心中心法(在密乘中心中心法是最高乘,是大圓滿的心髓)等,已經證到了法身,這種人就用不著本密法了。因為死的時候法身一顯現我們就能認取了。所以平時打坐坐得好,到時候根塵脫落,一切都沒有了,呼吸斷了,就好像死了一樣。每個人到那個時候都有點恐懼:「哎呀!呼吸怎麼斷了?」以為要死了,心就慌了,其實我們不會死,不要害怕。還有的人說他那時候是胎息。就是鼻子裡沒有了呼吸,但下丹田裡面還在動著。我對他說:「定境是有了,但還沒有化空,還有胎息在,不行。還是沒有明心見性,沒有開悟。」開悟時什麼都沒有,只有了了覺知的靈性,哪有什麼胎息不胎息?我們果真做到這一步,到臨死時就不害怕了,因為氣都斷過了,知道臨死是什麼樣,到時候一點也不會慌亂,安然而逝。這就叫「坐脫立亡」。所以修到這個程度的人,就不需要本密法,他自己就能做主成道了。
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是專為中、下根人,諸凡夫或有大罪者而設的。為什麼有大罪的人碰到這個法也可以成就呢?因為一切本來空!罪障並不是真有。所謂的地獄也是空不是真有,就像我們在夢中殺人,執著迷惑了以為是真有。醒了之後才知道是夢境,根本就沒有。所以一切罪障本來就是自己的妄情、妄想、妄念所造的。我們如果沒有妄想顛倒,怎麼會去殺人放火?怎麼會去搶別人的東西呢?我們現在也都是在做夢啊!大家整天爭爭吵吵的固執己見,你說我不好,我說你不好,一定要吵個究竟。其實都不好,都是在做夢。假如大家不做夢了,明白一切都是假相,就不會爭吵了。我們用功修法修得好,真入定了,身心世界就會完全化空,只是靈覺昭昭,那就是夢醒之時!所以奉勸大家趕快放下,一切都不可得。本法的目的,就是在我們命終後看到壞的境界時,把我們趕快喚醒。就好比我們睡著了正在做惡夢,別人喊我們:「快醒醒!快醒醒!」我們一醒,惡夢馬上就沒有了。不過要到命終時才醒悟,還不如現在就醒悟好。現在就應該趕快修法打基礎,不要再著相再執著,到那時由他人在旁邊給我們念誦本經,我們的識神一聽到就醒悟了,就能在法性中有時期得到解脫而證成報身佛。不然我們執著的太厲害,到那時昏昏沉沉的喊也喊不醒。
這本經非常殊勝,即使我們不識字或者沒有見到也不要緊,只要我們能聽到(假如能看到當然更好)中有教授的口訣也能解脫。那怕只聽到一次,縱然犯有五無間罪也可以解脫。五無間罪就是:殺父,殺母,殺羅漢,出佛身血,破壞僧眾。在社會上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把自己的父母殺了,這就是殺父殺母;殺羅漢就是指殺死已證到羅漢果地的人;出佛身血就是傷害佛的身體致使流血;破壞僧眾就是破壞僧團。由四五個出家人聚集在一起的稱為僧,也叫合和僧,一個出家人不能稱僧,而是稱和尚(和尚是清教士,又稱比丘)。本來大家住在一起,一心一德一塊用功修行,互相督促,互相鞭策,共同成道,這樣該多好。可現在廟裡不是這樣,都是分派別,你說我不好,我說你不好,挑撥離間破壞團結,這就叫破壞僧團。這五種罪最大,叫五無間罪。犯五無間罪是要下無間地獄的。地獄共有十八層,其中最大的地獄是阿鼻地獄。無間地獄是阿鼻地獄中的一種。「無間」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說受罪的時間沒有間隙,沒有一分一秒的停止;另一個意思是說房子有多大你的身體就有多大,把你擠住卡死。在這房間裡無論是成千上萬的人,還是一兩個人,都是這樣無間隙,擠得要死。就像在我們中國擠公共汽車一樣,擠得透不過氣來。果居無間的人,剛一死就到無間地獄裡去了。沒有中陰身。縱然犯了如此重的罪,只要聽到本法的教導就可以解脫。你們會說這麼便宜呀?犯了這麼大的罪的也可以解脫嗎?的確是這樣!我們前面講了,因為一切罪障本來空,都是空花水月夢幻泡影。就是我們不醒悟,只要我們一醒悟,業障就沒有了。所以說:「了則業障本來空,不了應需還宿債。」了就是明了,了悟。你明了了,心真空了,業障就空了,地獄就消失了;你不明了,不明白,心不空還著相,那麼你的罪障就在,就應還宿債,就要下無間地獄去受罪。所以,這部經就是在最緊要關頭把我們喊醒:「哎,××人,趕快醒悟,這些都是假相,都是業力所顯現的,都不可得。現在佛菩薩放大光明接你來了,與光明合上去,你就成佛了!」這不就解脫了嗎?!所以說再大的罪障也能解脫。但是人的執著心很厲害,從前,有一個修行人修到四果羅漢出宿命通了,知道自己過去世曾殺過父親,屬五無間罪之一。他心裡很難過,自感罪業深重,坐也坐不住了。佛知道了,就對文殊菩薩說:「這個羅漢發了宿命通,發現自己過去世殺了父親,心裡很不安。我們兩個串串戲,來救救這個羅漢。」於是文殊菩薩拔劍殺佛。哎喲!出佛身血更不得了啊!比殺父還厲害。大家在旁邊看到就說:「文殊菩薩要跌到鐵圍山外去了,要下地獄了。」佛說:「大家不要緊張,文殊菩薩沒有殺佛之心,一切都不可得。」這就是教導我們只要不著相,一切都空不可得,如果還著相,就會從你的心裡生出種種罪惡。即「心生種種罪生,心滅種種罪滅。」心一空淨就沒有罪了,就好比我們夢中殺人,醒來之後什麼都沒有一樣。文殊菩薩醒了,他就沒有罪。沒有罪,怎麼會跌到鐵圍山外呢?!這時那個羅漢醒悟了,心也就平靜了。所以救人要救心。聽我講這些,你們可不要說:「我去殺個人好了,不要緊。到臨死你們喊我一聲我就得度了。」這樣可不行!學佛就是讓我們心空淨,讓我們醒悟。你醒悟了,心果真空了,為什麼還要去殺人呢?你要是去殺人,就證明你的心並沒有空啊!所以勸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再著相!
即使是犯了這麼大的罪也可以解脫,而且剎那之間就能證得等覺菩薩位(等覺菩薩在十地菩薩之上)。這個道理很深,一般人是不容易理解的:這麼大的罪怎麼一下子就成了等覺菩薩呢?其實,這就是佛所說的一切唯心造!我們真正開悟明白了,就是等覺菩薩。六祖大師在《六祖壇經》裡說的很清楚:「前念迷就是凡夫,後念覺就是佛。」就是說在剎那之間,前念還迷著後念覺悟了,就是佛了!就在轉念之間,很快。所以淨土宗念佛就是這個道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就是轉換!本來我們念貪、瞋、痴,現在我們念佛不就轉換成佛了嗎?!大家知道趙孟兆頁是個大文學家,書畫家。他的字寫得非常好,畫也畫得好。有一天他畫「八駿圖」,要畫八匹形態各不相同的馬。他就思索著這些馬都應該是怎麼樣的形態。這時他夫人送蓮子湯給他喝,推門一驚:「砰」的一聲,碗掉到了地上,把趙孟兆頁嚇了一跳:「哎喲!怎麼了?」他夫人說:「剛才我看見你都變成馬形了!」趙孟兆頁想馬想的過深了,他自己的身體都變成了馬形。於是他想:我想馬就變成了馬形,那想佛我不就變成佛了嗎?好!我不畫馬了,我畫佛。趙孟兆頁很聰明,以後他就畫佛了。所以說一切唯心造。我們時時刻刻的觀想就是這個緣故。一切都是我們自性所造的。十法界最壞的就是地獄界(你總做壞事就要下地獄),也是我們自己造的。只要我們時刻想著成佛,就能成佛,道理就這麼簡單。並不是靠別人來幫我們,而是要靠我們自己的心念轉換。別人對我們的幫助只是喚醒我們。只要我們能馬上清醒,轉換過來,再大的罪也能消除。這樣,從前做過壞事的人,心裡就不要再有所掛礙:只要一切放下就行了。但從此以後,再不要做壞事!
「中根以上密乘真言瑜伽士,曾修「生」「圓」兩次第,具有持誦心咒等諸種修持者,不必待到法性中有期間,即為持明勇士空行等眾,迎歸淨土。」(見原文四十九頁)生起次第就是無中生有。比如我們現在看不到身體裡有什麼東西,通過觀想脈管、明點、佛菩薩等,觀想成功後就可以看到了。圓滿次第就是從有再到無。就是生起來之後再把有化空。因為有相的都是假的,比如明點只不過是我們的第八識,還是識神。要把它也化空才能證成法身佛。最後再從無生有就生起神通妙用,就變化自在了。這就是圓滿次第。我們修無相法,一開始就是修圓滿次第。把有化空證成法身佛之後再勤除習氣。除習氣這個過程就是從無再生有,習氣除光消盡,就可以起妙用顯神通了。所以生起次第是初步入門的有相法,而圓滿次第是無相法。修過生起與圓滿兩次第的中根以上密乘真言瑜伽士就是指修密宗持咒相應的人,他們曾經修法持誦過各種佛菩薩的心咒(像最普遍的六字大明咒,即四臂觀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阿彌陀佛心咒:嗡,阿米爹瓦啥,蓮華生大士心咒:嗡貝嘛別渣吽),就不必等到法性中有期間,在死位中有時期即為持明勇士、空行等眾迎歸淨土了。持明就是怖魔的明王,很勇猛,魔王看見非常害怕,就不敢來搗亂了。空行就是護法的一切神騎。淨土不光是指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世界都是淨土,都可以去。所以大家還是生前努力用功修法好。
縱然根器不好,是下下根人,但對於密宗的法能深信不疑,不生邪見,能朝于斯,夕于斯的修持,這樣的人一經聽聞本法亦可以解脫。現在有很多人誹謗密宗,尤其是淨土宗的人說:「密宗不好,要入魔的,淨土好。」這樣說密宗就是破壞密宗,就是誹謗佛法。他們不知道這樣做有罪啊!淨土宗是好,我們不能說淨土宗不好,但淨土宗同樣也離不開密宗,也要念「十小咒」,「往生咒」,「大悲咒」,「楞嚴咒」。淨土宗既然離不開密宗,還說密宗不好,這不是胡說嗎?!所以不要對密宗生疑慮,不要有邪知邪見,破壞密宗,這樣很不好!其實這些人很可憐,他們還不知道密宗是怎麼回事就亂說。就像我們前面講的弘一法師,他不知道的時候也說密宗不好。後來他看到密宗的經文時說:「哎呀!多麼圓滿,樣樣都具備,我真是罪過!」他為此寫了篇「懺悔文」。有些人就是人云亦云,還不知道密宗是怎麼回事就誹謗,這就是邪見。假如對密宗能夠真正相信,能不生邪見,這樣的人一經聽聞本法即得解脫。所以成道最要緊的就是信仰和信心。在顯教裡不是也講要具足十信位嗎?!菩薩就是依次先入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最後到十地。如果信也不具足,怎麼能成道呢?所以聽到本法之後深信不疑者,即使是下下根器也能解脫。
對於學習顯教的諸法師,本「中陰救度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淨土宗、禪宗、法相宗等都屬於顯教。盡管學習這些顯教的諸法師持戒很嚴謹(不像現在都是破戒和尚多),說法也說得天花亂墜,但由於他們沒有用心修持佛菩薩的心咒,也不知道密咒(即真言)的真正含義,更沒有和哪些佛菩薩結過緣(像我們修心中心密法的人,每天要念四十九遍「慈氏咒」和彌勒菩薩結勝緣),所以等到了中有境界識神出來之後,懵懵懂懂的一點也不知道。有時看到很凶很害怕的忿怒相和佛父佛母合抱到一塊的雙身相,就會胡想:「佛菩薩怎麼會有這樣的相?不對不對,大概是魔王」。把佛菩薩的這些忿怒相都當成了魔王。他們不知道佛現忿怒相是用來怖魔的,像密宗裡的瑪哈格拉護法神(漢地稱大黑天),就是口啖鮮血,腳踩女人,左手拿塔,右手拿頭顱,非常害怕。不像護法神韋馱菩薩是慈祥莊嚴相,因為韋馱菩薩是正法輪身,而瑪哈格拉護法神是教令輪身。大家不要一看到忿怒相,雙身相就像碰到冤家敵人一樣,立起瞋心。甚至有些人還誹謗說:「密宗不好」,「密咒不好」,「只有我們這個法最好」,貢高我慢。現在就有所謂的「青海無上師」,她說:「你們不用念觀世音菩薩的咒,也不要念阿彌陀佛的咒,就念我青海無上師就行了。」這就是大慢語,就是個大魔王!因為誹謗密法的緣故就要下惡趣澗,墮到惡道深層阿鼻地獄裡去(「澗」就是無底洞,「趣」就是道,惡趣就是惡道)。所以對本法大家生前一定要好好的學習,要弄明白,對於顯教諸法師,實在說來,這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四)、本密法的殊勝功德
我們死後就到了幽暗無光、冥冥不知東西的幽冥界中,而這本經就像是幽冥界中的燈塔,在陰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使我們不至於誤入迷途,不至於墜入深淵。進一步還可以超出生死輪迴,所以本經又被稱為永恆長久的人壽保險單。現在有很多修淨土宗的人,對於能不能生西方也沒有把握,也很擔心,因為念佛生西方要念到一心不亂,那麼現在有了這個寶貝經,縱然念佛沒有念好也不用害怕了。到臨命終時,只要有人給我們說法、引導,我們就可以解脫得度了。所以能聽到這個法,就像是在大海中得到一根救命的稻草,就等於是拿到了保單,真是幸運得很!所以對於這部非常殊勝的無上密法,要常常誠心誠意虔心閱讀。對於這本書上的文字句義要涵詠玩味(涵就是意義深藏,詠就像我們詠詩一樣要深深的思考,玩味就是要把本經真正的經義、妙味顯化出來,深深的理解),不要馬馬虎虎地看過去,要把每個字義都弄通,要真正了解本法的旨義。
對於本經的兩部「寂」「怒」曼荼羅和百尊海會要熟記觀察。寂是寂滅,怒是憤怒。我們前面已經講過幾次,佛有兩部身:一個是莊嚴肅穆慈祥的正法輪身,即寂靜部;一個是忿怒可怕的教令輪身,也叫明王身,即忿怒部,就是教導眾生、魔王令其歸順佛教的。曼荼羅就是佛菩薩及其眷屬圓滿聚集的壇場,也是我們現在大家說法的一個道場。百尊海會就是指人數多的一個大海會,不是具體的一百個人。就像《阿彌陀經》中西方極樂世界的蓮池海會,就可稱為百尊海會,對於這些形像我們要仔細觀察,熟記在腦子裡。
對於本經中佛父佛母合抱的雙身像,絕對不可生顛倒妄見:「哎喲,那個時候還有這些帶淫相的東西啊?」淫心一動就壞了。或者說:「這本書不可信吧?」誹謗這個法。本來能獲得很大的利益,但是一生顛倒妄見,就得不到利益,得不到解脫了。而且更有謗法之罪,這就叫「更罹謗法之咎」(見原文四十九頁)。「罹」本來的意思是災難,在此是具有、獲到、受到之意。你誹謗本法就是罪孽深重,那就糟糕了。關於這一點我們已講過多次了,現在再稍微講一點。雙身像是表法的,表示我們本來具有陰陽合體的雙身,我們的佛性法性(一切法的根本叫法性,成佛的本來叫佛性)本來具足這個陰陽合體的功能。六祖惠能大師不是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嗎?!這就是說我們的性體本來具有能生萬法的功能,萬法就是陰陽合體而生的。所以雙身佛像含有至高無上的秘密意義。對此無上密義絕不應作邪想,不應作淫樂想。比如我們現在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假合而成,火大是陽,水大是陰。道教裡也講嬰兒素女,黃婆為媒。所以我們身體本身就有陰極和陽極。平時我們人體的陰極陽極不碰頭,等到我們修法修到入定時,就能清清楚楚的覺察到身體裡有兩股電流「嗚—」合到一起了,這就是陰陽合體。所以我們現在的色身本身就是陰陽合體,為什麼大家對此還要去誹謗懷疑呢?!因此對於雙身像我們不要做邪想,不要做男女交媾想。假如我們真正理解懂得這個密義,不胡思亂想,那麼到死的時候由於生前已經薰習(薰就是我講你們聽,習就是熟悉)之故,就不會忘記了。有一次我問大家:「關於雙身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你們講一講什麼叫雙身?」結果一個人也講不出來。真糟糕!你們就沒有熟悉。所以我們要熟悉,理解,明白本經的內容才行。
如果我們真正明白理解了以上這些道理,再加上自己本身的智慧(就是指我們的佛性,它本來就具有無窮大的智慧。這個智慧是從自己內心本性裡發出來的,這就是「般若」,又叫自內證智。不是從外面吸收來的什麼經驗知識,那些是世智才聰,是小聰明,與真正的大智慧不相干。)到中陰境界現前時就能豁然開朗,「自然對於經偈文字,記誦如流;寂怒諸相,不驚不怖;雙身佛相,生起正信;即可無二交融而證佛位」(見原文四十九頁)。這本經裡有很多偈文。偈文就如同四個字一句、五個字一句的詩、頌,可以像唱歌一樣誦出來。那個時候中陰身記憶力特別強,要比我們現在強九倍。你一說它就明白了,就能對於這些經偈文字念得像流水一樣快,對於佛的教令輪身一點也不驚怖害怕了,對於佛父佛母合抱的雙身相,就能生起正信並欽嘆:「真不錯!這是表法的。法爾如斯,我們本來就是具足陰陽的。」這樣,佛是我們,我們是佛,就水乳交融合為一體了。不是我之外有佛,佛之外有我。淨土宗也是這樣講的:心佛道交,打成一片。念佛念到這個程度,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你。不是你之外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有你。這就是無二交融,合為一體而證佛位焉。
「中有之身,六根具足,具有業通(因為業力所感之神通)聰明伶俐,九倍於生前,特別是耳根最敏,生前重聽之人,此時雖在遠地,亦能應呼而至,一切無阻」(見原文五十頁)。我們前面講過,中陰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具足,不是說丟下屍體就沒有六根了。因為他的八識還存在。八識是根子,生起七識、六識和前五識。因為有業力所感的神通,那時的中陰身看得更遠,聽得更細,但是只有五通,沒有漏盡通。這個五通也沒有佛那麼深遠,沒有佛那麼廣大,但比人活的時候要聰明伶俐九倍,特別是耳根最靈敏。《楞嚴經》中佛讓文殊菩薩講一講在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六根當中,用那一根修法能得益最快、最迅速?文殊菩薩選的就是耳根,即「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比如某某人睡著了你輕輕地喊::「××人」他一聽就醒了。你讓他看,他也看不見,更不會醒。你給他吃東西,他也不知道,更不能吃。我們醒的時候即使是隔一座山你一喊,他也能聽到。而眼睛僅隔一張紙就看不見了。可見耳根最利。同樣中陰身也是耳根最利,你喊他的名字,同他講話,他都聽得見。就是耳聾的人(即重聽之人),死後雖然在很遠的地方,也能應呼而至。比如一個人死在外地,惡報傳來,你喊他的名字:「××人,請到這裡來受供。」他雖死在遠地,因為有神足通,也會一飄就到,一切山河都不能阻礙。這就是經中所說的:「六根覺能齊賦有,行動無礙任遊行」。我們的色身是以地大為主,所以有障礙,想上高上不去,想要過河,沒有船,沒有橋也過不去。而中陰身是以風大為主,已經脫離了血肉質礙之體,少了一個包袱,沒有形質,所以就能行動無礙了。中陰身就是第七識所化的識神,識神有陽神和陰神之分。陽神就是功夫好,能夠現相。陰神就是功夫差,不能現相。假如我們真能出神的話,一切都不能阻礙了。有人說假話,我們一聽就知道。有人說:「我出神了,到一條大河,沒有橋,我不能過去,只有求觀世音菩薩,後來觀音菩薩把我扶過去了。」我說這真是胡說八道,這哪裡是出神,是出鬼了。如果真出神就能飄了,怎麼連大河還過不去呢?可見這就是在騙人!現在外面的邪教很多,邪知邪見不知道有多少,都不是神通,都是假的,都是為了而已。
中陰身在悶絕中有(死位中有)時期還是昏昏懵懵的,就像睡著了一樣。等到了法性中有時期就清醒了,這時它獨自漂泊沒有伴侶。它為什麼要漂泊呢?因為這時業障帶來的恐怖境界就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的現前了;再加上身體沒有了,不知該到哪裡去?到哪裡才能找到一個身體呢?於是它就恐怖驚疑,莫知所適,東漂西漂了。這個時候一旦聽到有人和他講法,指示他,教導他:你應該怎麼樣……。他就欣然依從了。比如我們按本經所講的內容告訴他:「不要害怕,這些相都是你自性所顯現的,都不是真的。」他一聽不是真的就不會害怕了。或者對他說:「這時光明顯現了,這就是你自己的光。佛也放光來接你了,與這個光合上去你就解脫了。」他聽到後與光合上去就能成就了。在這本經中有很多根據佛光所做的偈子,都是為了教導亡者的,只要別念錯字句,亡者聽到後就可以恍然大悟。明白了這些現象都是假的,就不會害怕了。所以用不著請什麼人來放焰口,因為亡者剛死並不是馬上就到餓鬼道。還是應按本經的教導來救度亡者比較好。本經在法性中有時期對亡者有二十一次教導,在輪迴中有時期有二十四次教導,加起來共有四十五次之多。經過這麼多次的教導,「縱使蠢如畜牲,也可令其歸依三寶」(原文五十頁)。我們知道畜牲是最愚痴的。人太愚痴了就會轉胎為畜牲。我們前面講了人有貪、瞋、痴三毒。貪、瞋、痴都具足的是地獄種子,貪心重的是餓鬼種子,愚痴重的是畜牲種子。經過本經這麼多次的教導,就是再愚痴的人也可以讓他皈依三寶(皈者,歸家,回來。依者,依靠。三寶就是指佛、法、僧),至少可以使他不失人身!大家可不要小看這人身,人身難得啊!不得人身者千千萬,萬萬千,得人身者只是極少數。整個世界不過幾十億人,不得人身的不知道有多少。能夠不失人身,而且能夠生到善道的人就更少了。我們這個世上有善人、有惡人。有的家境很好,有的家境很苦很差,那就是惡趣人。比如剛從地獄裡出來的鬼魂,就不能馬上投胎為人,都是先投生在畜牲道裡,就像蚊子、蒼蠅等,讓人一下子打死,然後再慢慢投生為人。初投生為人時都是很愚蠢、生活很苦。本法就可以使這些最下下根的人也能夠不失人身,並能生到好的、有善緣、有佛法的地方,修習佛法直至成佛。而那些賢者,雖然在世上做人做得很好,但在活著的時候沒有聽過本經的教授,也仍然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修佛法有聖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稱為三賢位,十地稱為聖位。在人世間也有聖賢位。成聖很難,成賢還比較容易。比如孔夫子就有七十二賢。就是有七十二個好學生,他們都是對人很好,肯幫助救濟別人。雖然是好人,很賢德,但因為沒有聽到過這部經,或者沒有理解本經的教義,更不知道死後中陰時期的各種境界,也只能是在生死大海中流轉而已。縱然十善升天(十善並不是做十樁善事,而是指我們的身、口、意三個方面:身有三個壞處,就是殺、盜、淫;意也有三個壞處,就是貪、瞋、痴;口有四個壞處,就是兩舌、惡口、綺語、妄語。身三口四意三,這十個方面都好就是十善),生死也不能了。至多升到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住的三十三天。等福享完了,又掉下來了,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
本法是不需要我們入觀、修道就可以成佛的最好的秘密法門。我們只要把本經熟讀七遍,平時常常回憶不忘記,臨命終時就能得度。所以又被譽為不修就能成佛的唯一法門。說是這樣說,其實我們現在時時刻刻想著經中的話就等於是修。如果我們看書,看過又忘了,那就糟了,臨終就不能得度。所以現在要常常記憶,要熟悉經中的內容,就等於是不修而修。本法亦「為一切法中續部的心要」(見原文四十八頁)。「續部」就是指一切法中最後一步,「心要」就是指心地法門。心地法門是練心的,最為重要(不是相法,像做氣功是為了鍛煉身體,這就是相法)。因為我們本來都具有佛性,到那個時候本來就要放光,光明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一切法門中最後一步的心要。這些道理非常重要,它不僅僅是為救度亡靈用的,還可以做為人世間生死常識的指南。我們佛法(人稱佛教)實在就是為了教育活在世上的人,不光是為了度死人的。現在的佛教徒搞錯了,廟裡都是在做佛事,賺鈔票度亡靈。他們不能講經,不能教育人。其實真正的佛教應該教育大家,在社會上怎樣處世為人,怎樣積極為大眾服務,死的時候怎樣才能解脫,應該讓大家知道、了解這些常識才好。可見佛教既是宗教,又是哲學;既是科學,又是社會學。
(五)、度亡時期注意事項十四條
這十四條注意事項,我們要一條條的記熟,錯了就不好。下面我們分別講解:
第一條:「中陰救度法」是藏地超度亡者通用的辦法,而在我們漢地超度亡者都是請和尚念念經,放放焰口,因為漢地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法。在這本經裡講了我們死後每一天所見的不同境界,以及到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做;還講了我們應該如何教導亡者以及亡者得度之後的情況。根據西藏修道人的傳述:有一個大喇嘛修道修得很好,已經證到「生死一如」的最高境界。即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沒有生死。「如」者即不動也。證到這個地步的這位大喇嘛,他體驗了一下死亡的整個過程:斷氣時是什麼樣?到什麼時候放光?到什麼時候看見什麼佛?他對經中所述每一天的境界,一一進行了體驗,結果與本經所說的情況完全一致。這就充分證明了本經是正確的,是不容懷疑的。就像呂純陽祖師成道後,想體驗一下殺頭是什麼滋味?究竟有多麼痛苦?體驗之後他說:「就像頭上頂著滾燙的油鍋,走了四十里路,燙死了。」這就叫「遊戲三昧」,西藏的這位大喇嘛也是如此。所以無論是讀經或行法的人(超度死者的人),都應該有至誠之心,要充分相信這本經。要專心致志虔誠地按照經文讀誦或按經文給亡者講解,不要馬馬虎虎的。這樣「則存亡俱獲大利」。給亡者講法的人就是「存」,死的人就是「亡」,二者都會獲得很大的利益。因為死者得度成佛當然得到很大的利益,行法的人救度眾生也有很大的功德。另外行法的人一遍一遍地給亡者讀誦,對經文就熟悉了。他讀一遍印象就深一點,這樣經文就深深地印在他的八識之中,基礎就穩固了。到臨命終時縱然沒有別人為他行法,遇到中有境界現前時,他也能馬上明白,自己就可以救度自己了。
第二條:佛法三藏十二部,汪洋浩瀚,博大精深。如果沒有研習過的人,不免望洋興嘆,無從下手。其實千經萬論無非是直指眾生自性,故明白自己的本心,見到自己的本性,就是佛法的精髓,成道的關鍵。本經為密部至高無上的大法,其中有許多義理與專有名詞在顯教的經典中都見不到。孫居士恐怕度亡時,行法的人對死者能否領悟經義沒有把握而產生疑慮,所以他再次提請讀者注意:如果是為了自己研習本法,則應當對於經文義理,通達熟悉理解為上。如果是為他人行法,只需要依照本經高聲宣讀即可,但必須心念專一,口齒清晰,字句分明,亡者必可得度。為什麼呢?一是因為此法有大威力加持,誦本經的功效和念密咒(即真言)的功效一樣;二是因為在中有時期亡者六根聰明伶俐九倍於生前,既使是生前愚痴遲鈍的文盲,一旦聽聞到本經的教導,也可立即解脫。
第三條:在我們漢地人死之後,要超度亡者常有延僧放焰口的習俗。放焰口是密法中的一部大法,也叫瑜伽焰口施食。「焰口」這兩個字有兩種含義。一種含義是形容餓鬼道的餓鬼。因為餓鬼道的餓鬼嘴裡都噴火,像火焰,不能吃東西所以叫「焰口」。佛在《盂蘭盆經》中講到,目犍蓮的母親因為業障重,落入餓鬼道,不能吃東西。目犍蓮想救他的母親,給她送東西吃,結果她一拿到手裡就變成了焦炭,不能吃。所以餓鬼都很痛苦。「焰口」的另一種含義是特指主宰餓鬼道的佛。在六道裡每一道都有佛來主宰。因為佛是大慈大悲的,要利益一切眾生。餓鬼道的餓鬼這麼苦,佛也想救度他們,於是就化身成餓鬼,他也是滿口噴火,和這些餓鬼一樣。因為他要恆順眾生,和餓鬼們相近,才好給他們說法。就像文殊菩薩要度豬,就化個豬身和豬在一塊。這樣化身同類,才便於接引他們。所以住在餓鬼道,主宰餓鬼道的佛的名字就叫「焰口」。瑜伽焰口施食就是請佛以法力加持,讓餓鬼嘴裡的火焰能夠熄滅,可以得到法食,得到救度。這個習俗好不好呢?當然假如亡者真的變成了餓鬼,沒有東西吃餓得要死,給他放一台焰口幫助他,這是一件好事。對於餓鬼有很大的利益。佛法就是要對活在世上的(陽間)和死亡的(陰間)眾生都要有利,叫冥陽兩利。餓鬼本來不能吃東西,現在能讓他吃了,能從餓鬼道裡超度出來,這多好啊!但要注意瑜伽焰口施食是針對餓鬼道的餓鬼,不是超度亡者通用的方法。因為在中有時期,死亡的人並不是個個業障都這麼重,都要墮到餓鬼道,尤其是在中陰階段(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更不是這樣!六道是隨業輪轉的,在世上做好事修善業的就升天,善惡夾雜的就投胎人道,地獄、餓鬼、畜牲是三惡道,是最壞的道。死了之後都放焰口,豈不是認為人人都這麼壞,都要墮到餓鬼道裡去了。所以這樣做不對!我們修心中心法,六印做完之後借法力的加持和佛力的加被,就不會墮入三惡道。這樣我們放焰口還有什麼用呢?!所以在中有時期不需要放焰口,還是應以《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對亡者施法為好。對他說明死亡的經過情形,教他認取光明,就可以被超度,可以證成報身佛。這是對亡者最有利的救度方法。所以還是應以本法來代替放焰口更好。
請和尚放焰口做佛事,看起來是做好事,其實並不好。因為你也請和尚做佛事,他也請和尚做佛事。弄的和尚沒有時間來修法。以前南山宗的祖師就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說:「現在這些居士都來請和尚做佛事,實際上是害了這些師父!他們非但沒有功德而且還有罪。」因為他們出家並不是為做佛事賺鈔票的。他們是為了修行成道,了脫生死,出六道輪迴的。你們害得他們沒有功夫修道,一天到晚趕經懺還來不及,所以你們非但沒有功德還有罪。因此我勸大家還是不要這樣做。另外這些師父接受你們的請求,沒有功夫或來不及做時,就難免夾雜一些虛偽的東西。我親眼見到有些廟裡做法事時,人數不夠,就隨便拉兩個鄉下人來湊湊數。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念經,怎麼敲打法器。給他們把袈裟披上,邊上的人說敲,他就叮叮咚咚的敲,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停,邊上的人叫他停時他才停。這些都是很虛偽的。另外他們念的經懺是不是就算數呢?也不算數。因為「打水陸」時要出黃榜。黃紙上都寫著:什麼經要念多少部,什麼經念多少部。但因為一趟一趟的水陸接踵而來,他們根本來不及念,所以就念得少了。有兩個法師親口對我說:「唉!我們欠的經債,不知道怎麼來補償!榜上都寫了《法華經》要念多少部,而我們來不及沒有念,都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代替了。」所以這些師父們當然也有罪,因為他們與經不相應,欠下了經債。欠債難還啊!那麼這個罪還是由居士們造成的。所以還是以本法代替放焰口比較好。大家要把本法弄熟悉、弄精通,當什麼地方有人死了,就可以去幫助他們來超度亡者,這樣比較好。這樣做更有利於亡者,使亡者能夠真正得度,所以功德更大。
焰口並不是佛說的,是一些大祖師根據佛所講的經義,用一些相關的咒語組織起來的(比如在放焰口用的本子裡,就有很多蘇東坡寫的句子。蘇大學士的文學、詩詞歌賦都很好)。放焰口用的本子並不相同,但裡面的咒語是一樣的。在焰口本子裡有各種各樣的咒(像變食咒等等),這些咒語都很好。在我們的功課本裡這些咒也都有。任何一個法門不管是淨土宗,還是禪宗,還是其他什麼宗,都離不開密法,都離不開密咒。
實施中陰救度法「最好由曾學密宗或具有戒行之高僧,或居士嫻習頗哇法及本法者專門為人教授念誦,執以為業」(見原文五十二頁)。在西藏的喇嘛非常多,但在內地喇嘛及阿闍黎金剛上師卻很難遇到(阿闍黎漢譯就是金剛上師,他能夠教授眾生,能傳法)。有道行的人也很難遇到。現在中國的出家人很多,但大半都是對佛法不大通的人。有戒行的高僧就是指具足戒行不破戒。現在的出家人都是破戒者多,持戒者少。十個當中就有八九個都是破戒的。我就曾看見,禮拜六快下班了,他們把和尚衣服脫掉,便衣一穿,帽子一戴就出去了。不知道做什麼事情去了。有的是坐小汽車回家看老婆孩子去了。我在普陀山說法的時候,曾看見有個師父正在幫人家做佛事,他的老婆孩子一大群都來喊他:「我們現在要收稻子了,快回去吧。」這還成和尚嗎?!都破戒了,看著就不像個和尚。如果不具足戒行就不能稱其為和尚!所以現在具足戒行的高僧的確是很少。在家居士如果對頗哇法或本法很熟習(嫻習就是熟習),也可以請這些人來為亡者念誦。但在家居士平常有工作,也沒有時間專門從事念誦。所以我勸大家都來學密宗,因為本法後面都是密咒,念這些咒就是學密宗。因此最好有一些阿闍黎、喇嘛,或具足戒行的高僧、或熟悉本法的在家居士能以此作為自己的工作(這是孫景風居士講的)。三百六十行,也可以把這件事執以為業。假如把這件事執以為業,收鈔票賺錢也不好。因為這樣做就是販賣如來!就是以佛菩薩的法作為營業的工具。佛在世時也沒有給人誦經念咒超度亡靈。佛經上也沒有這樣的話,那麼做佛事是怎麼來的呢?因為從前的和尚都是在山林裡用功修法,有的在山上搭個茅蓬,有的住在庵或廟裡。因為這些師父們不工作,無法生活,所以山下的居士們常常給他們送供養。師父們受到供養就要有所報答。這樣居士家裡有什麼事情,師父們就幫他們念幾句經,誦幾句咒迴向迴向。做佛事就是這麼來的。漸漸的就變成拿鈔票了。再漸漸的就定下規矩來:水陸一堂五萬塊,普佛一堂五百塊等等。其實佛經上沒有這麼回事。如果執以為業,不拿鈔票幫助別人超度亡者,對於死亡的人是很有利益的。因為你利於別人,無形當中就做了大功德,反過來如果你是為了拿鈔票就壞了,就沒有功德。所以我們說:「隨喜功德最大。」今天碰到這個事情,好!我來幫你忙,給你念一念咒,並不希望得到人家的報酬,這樣最好。多給別人念,自己也熟悉了。多念一遍就多熟悉一次。將來臨死的時候不要人家的幫助,自己就明白了。光一發現,和光合上去,自己就解脫了。所以做這個事情是一舉而兩利,就是冥陽兩利,這樣多好啊!
第四條:全部密法施行時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瀕死之人(即快死的人,瀕即臨近)應有死相出現。死相有兩大類:第一個死相為五根敗壞。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要壞了。眼根壞的時候視覺不明。本來我們的眼睛都有亮光,到眼根壞的時候就像退了光的珍珠一樣沒有光彩了,眼珠也呆滯不動了。有神經病的人眼珠也是呆滯不動的。人要死時眼根壞就是這個樣子,可以看得出來。耳根壞則聽不見聲音了。你喊他,他也聽不到。這就是耳根壞了。鼻根壞則鼻柱歪斜,就是鼻梁歪了。舌根壞則語言澀滯。就像大舌頭,講話也講不清楚。喝醉了酒之後也是這樣講話講不清楚。身根壞時身體重的搬也搬不動,這是第一種死相-五根敗壞。大家一定要記清楚,看到這些現象出現時就知道他快死了,就要給他行法了。不要錯過時間。第二個死相為四大消融。我們活的時候四大是融合的。現在快死了四大就要消融(融就是融化),就要壞了。我們的皮膚、肌肉、骨頭都屬於地大。地大壞時身體就僵硬了,變得非常沉重,動也動不了了。血液、唾液等流動的屬於水大。那時候血液凝止了,心臟就要停止跳動。體溫屬火大,壞則身冷。我們每個人都有三十六、七度的溫度,身根要壞的時候就是火大要壞了,身體就變冷了。所以我們只要摸摸他身上還有熱氣,那就還好。如果慢慢變冷就是火大消融了。氣息就是我們的呼吸,屬於風大。壞的時候就只有出氣,沒有入氣(即不能吸氣了)。人要死的時候,喉嚨中都有口痰,叫海底痰,「呼嚕……呼嚕……」作響,吸也吸不清爽。最後這一口痰一落就斷氣了。這就是兩種死相,病者的家屬及行法者都要特別注意。當這些現象出現時就要給他修「頗哇法」。
「頗哇法」怎麼修呢?我們前面講過了,就是要把中脈脈管觀想明亮,像日光燈一樣,中間有個明點。用「嘿-」把它升起來,再用「嗄-」把它降落。到走的時候用「啪-」把這個明點打出去就解脫了。死者在世時曾修過「頗哇法」,脈管已經通了,並已有驗證的人,在他死相現前時只要提醒他:「現在時間已經到了,注意用「嘿-」升起,升起之後用「啪-」破掉,這樣你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了」。只要這樣提醒他就行了,但這必須是對於修「頗哇法」已有驗證的人。現在,在西藏不是有用吉祥草插頭頂梵穴的嗎?我們的身體有九孔,梵穴是其中一孔。只是大家不知道這個孔,用吉祥草分開之後一插就插進去了。但這並不是脈管真正的通了。只不過是讓修法的人心裡有個安慰:「噢,我的脈管通了」。其實不是!他還沒有觀怎麼就通了呢?要把脈管觀通、觀亮才行。插吉祥草只不過是象徵性的開頂,不是真正的開頂。真正的開頂,頂上要有黃水流出來。人死的時候也是這樣,總有一孔要流黃水。真正開頂是要有驗證的。真正修法有驗證的人就無需他人再來幫助,他自己就能解脫了。我們只需提醒他一聲就行了。另外我們還可以幫他多念度亡等咒,就是我們後面所說的很多咒,如「六道金剛咒」、「聽聞解脫咒」、「本覺大悲咒」等等。如果是沒有修過「頗哇法」的人怎麼辦呢?也有個辦法可以幫助他。我們修過密宗的人都知道運氣和發氣。這時要觀想他的靈性從他的腳底由下向上推移,一直上到頭頂上,然後「啪-」的破開就出去了。可以這樣幫他修。但一定要由修密法有相當程度的人才能做到。不然你的氣放出去沒有力量。如果是平時沒有修過密法,對密法素無研習的人怎麼辦呢?孫居士也想了個辦法,就是對他應作下面的念誦。第一、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見原文六十五頁)。第二、四大融入指示(見原文六十八頁)。第三、發心證認死位明光文(見原文六十九頁)。第四、明光直指教授(見原文七十一頁)。我們現在只要知道這些經文的名字是什麼就行了,內容以後再講。對於生前已修過「頗哇法」的人就不用念這幾段文字了。對於素無研習密法的人就要一遍一遍的念,不計遍數。我們度亡要分好幾個階段,這是第一階段。要在這個人還沒有斷氣時做,等斷氣再做就來不及了。所以這幾段文字大家一定要把它弄懂、念熟,這樣才能幫助別人。
第二階段:當亡者死相(就是前面講的五根敗壞、四大消融)全現,氣息已完全斷了(上面講的是氣息還沒有斷的時候,現在講的是氣已經斷的時候,這一點大家要注意),這個時候,再經過二、三十分鐘就要加誦以下的經偈。即:第五、本尊道場觀(見原文七十三頁)。第六、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見原文七十五頁)。第七、令其認識本來面目教授(見原文七十七頁)。這三段文字和我們前面講的四段文字加起來共七段。這七段文字要輪翻念誦直至死位中有時期結束。要度人就不要怕麻煩,不能隨便念兩遍就算了。要不計遍數的念。因為前面的念誦他沒有聽到,後面的念誦他也許能聽到,那樣他就能得度。所以在死後三天半到四天之間要不計遍數的天天念誦。不要去請和尚放焰口。因為這四天之內是死位中有時期,亡者還處在迷悶階段,識神還是昏昏沉沉的不清楚。所以要多次念誦希望他能聽到,聽到了就解脫了。這就是第二階段的行法。
以上這七段偈文都是為了教亡者認識本來面目的。關於本來面目我們應該現在就能認識清楚才好。本來面目就是沒有面目的面目,這一點大家要注意。不是有男相、女相;老相、少相;長臉、圓臉。一切相都沒有!實相無相,就是大光明。我們修法明心見性就是要認識本來面目。從前禪宗人參禪就參「父母未生之前是什麼樣?」父母現在把我們生下來,有男、有女、有肥、有瘦等相。那麼沒有生之前是什麼樣呢?有位師父時時刻刻參這個話頭,參了好幾年也不能開悟。有一天他出去遊玩,正好碰到兩個鄰居打架。你打我,我罵你,醜穢不堪。有一個人出來勸架:「哎呀,都是街坊鄰居,天天見面怎麼能這樣沒有面目!」他一聽:「怎麼這樣沒有面目」,「噢-」他開悟了。原來就是沒有面目的面目!有個面目就不是了。曾經有人問我:「我今天打坐打得很好,看到了精靈像,我大概是個精靈吧?」我說他這是見鬼了!凡是有相的都不是。所以現在就要認識本來面目,這樣到死位中有時才容易得度。
第三階段:到了死者斷氣的第五天,就是死位中有時期已過,不再昏沉迷悶了。這時中陰身漸漸的清醒過來,有點明白了。這就到了法性中有時期。法性中有時期就是本性光明大現的時候。如果這時他醒悟了,馬上與光明合上去就能超脫成報身佛了。在這段時間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每天各誦經偈一種。應當誦什麼經,誦什麼偈子,誦法在後面都講的清清爽爽。但是要按照順序念,不要前後顛倒。這樣要念誦十四天。與前面念的三天半到四天加起來共計十八天。此為第三階段的行法。就是說在臨死前有一種行法,死後在死位中有時期有一種行法,現在在法性中有時期又有一種行法。加起來是三種行法,大家一定要記熟。
第四階段:法性中有時期過了之後(就是死了十八天之後)就到了輪迴中有時期,要投胎了。本性光明顯現的十四天時間已過,這時生前所造的業障就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的現前了。造善業者跟善業跑,造惡業者跟惡業跑,入於六道輪迴之中。所以解脫的時間越早越好,越晚越壞。最好在前四天解脫就能成法身佛。解脫不了,在第五天到第十八天之內解脫就能夠證成報身佛,也很好。但到第十八天以後還不能解脫,那就入於輪迴中有時期,這就不大妙了。在這個時期本經裡也有救度的辦法,就是幫助我們選胎和閉胎。就是幫助我們投胎到好的地方去,轉身再來修。這樣總比落入三惡道要好。在本經中分上、下兩卷。上卷是死位中有和法性中有時期的救度方法,下卷是輪迴中有時期的救度方法。輪迴中有時期就要把下卷的經文全部念完,連誦三十五天。與前面合計起來共是五十三天。我們現在的做七是做七個七,共計四十九天,不算前面的四天時間。如果把這死位中有四天算上,總共就是五十三天。一定要把這五十三天都念完。我們現在的人往往誦經只做一個七,就是頭七。臨到二七到第七天才做,不是天天做,這樣不好。在這五十三天內天天要念誦,天天要供奉。不能到第七天才念那麼一次。《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實施時可分四個階段。輪迴中有就是第四個階段。孫景風居士怕人天天念嫌煩,嫌文字太冗長,就讓大家分次序來念。三天念一卷。第一天開始念到導示第十二天為止。第二天從導示十二念至導示第十九。第三天從導示第十九念至卷末。三天念一卷,周而復始直到七七念滿為止。這樣就比較少了。我看還是每天都念好。從前我們沒有得到《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的時候,都是念《地藏經》和《金剛經》。把《金剛經》、《地藏經》全部念完要比本經下卷長得多,那時還要天天念。現在家裡有亡靈在,應該天天念。不應該嫌煩!應該把它全念完才好。分三天念完是孫景風居士姑息大家,怕大家嫌煩。亡者到了輪迴中有時期是從斷氣後第十九天算起,這時候不光念下卷全文,為了安全起見,還要把上面三個階段的救度法加在一起一塊念誦則更為圓滿。你們是不是又嫌長了,更心煩了。為了救度眾生我看還是不要怕麻煩。因為我們利益別人就是利益自己。做為自己將來往生的資糧。一有功德,二又熟悉,這樣多好!所以不要怕麻煩。
第五條:在我們行法的這五十三天當中,死的人哪一天能得度呢?什麼時候能解脫呢?我們大家都無從知道。除非我們修法得了某種神通,不然大家都是糊裡糊塗的。只好從頭到尾依次念誦。從死位中有念到法性中有,法性中有再念到輪迴中有,就這樣天天念過去,太冗長了。孫景風居士怕大家嫌麻煩,幫大家想了個辦法,就是按照死者生前的情形酌予減少。這也是孫景風居士的苦心。死者生前好事做的多就不會墮入三惡道,那麼就可以少讀一點。假如這個人生前壞事做的多就很危險,就要多給他讀一點。所以要斟酌行事。這個人生前修行很好,只要念到死位中有就行了,後面法性中有、輪迴中有根本就不用念了。他生前如果沒有用功,那麼就要給他全部念完。所以念誦要根據亡者生前為人、修道的情形來斟酌減少。如何減少,經文本身並沒有規定,這是孫景風居士自己想出來的主意。他是根據經文的涵意,把經文不明顯的意思挖掘出來,擬定了一個減少的方法。下面我們分別講述他擬定的甲、乙、丙三種方法。
甲:這一種方法和我們上面所說的差不多。就是對生前曾修過密法(所以生前多修密法還是好),或者沒有修密法但把《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讀的很熟,並具有戒行者,這樣的人給他誦到死位中有(第二階段)結束就行了。具足戒行,這一點很重要,就是說這個人眾善奉行,諸惡不做。假如密法修是修了,還做壞事,那就不行!你做壞事就等於沒修法。我們只可利益群生,不可做一點點壞事。不要因為惡小就去做,不要因為善小就不做。善雖然只有芝麻大小我們也要做。惡雖然只有芝麻大小我們也不能做。我看現在很多修行的人就不具戒行。不然世間也不會流行這麼一句話:「要看黑心人,吃素道裡尋。」吃素道就是指我們信佛的這些群眾啊!就是說有很多信佛的人,一面信佛還一面做壞事。這樣就是不具戒行。做壞事就是造業,業障就像烏雲一樣遮蔽了本性光明。在死的時候本性光明就顯發不出來,這樣你就不容易得度。如果不做壞事,真正是具足戒行的人,氣量非常大,慷慨豪放,本性光明就容易激發。因為沒做什麼壞事,就沒有業障遮蔽本性光明。這種人只需要在死位中有,念誦三天半到四天的時間幫助他一下就行了。就是提醒他一下:這時候你要放光了,有明、增、得、淨得四種變換。到最後就像是萬里無雲的睛空一樣大放光明。與光明合上去就行了,你就解脫了。後面法性中有及輪迴中有的經文就不需要念誦了。
乙:這種方法是針對活的時候沒有修過密法,但是曾修過顯教(比如淨土宗、禪宗就是顯教),並具有戒行的人講的。具有戒行這一條很重要,就是說他持戒很精嚴,這樣的人可給他念誦至第三階段(法性中有時期)結束為止。他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這種方法的施實為期只有十八天,以後輪迴中有的經文就不需要再念誦了,因為生到西方就不再輪迴了。
丙:這種方法講的是最壞的一種情況。就是針對活的時候一點法也沒有修持,佛也沒有念過,咒也沒有誦過,並不具善行的人而言。不具善行就是只知道佔便宜。哎!人人都想佔便宜,這是最壞的。所以我們常說:「吃虧是福」。其實,我們並沒有吃虧啊,吃什麼虧呢?我們讓人就是好,就是有德性。有德性的人就具善根。要是只知道佔便宜,讓別人都受到損害,損人利已,那就是缺德,不具善根。不具善根將來就不得好報。所以對於生前不信佛、不念佛,還做壞事不具善行的人,在他死亡之後,為了幫助他,就要從頭至尾把經文全部念完,為期五十三天。不能懈怠,不能減少。並且對這樣的人,在剛死亡之後就要連同下卷全經統統念誦。注意:不是從第十九天才開始念下卷全經。因為他做壞事,不具善行,業障重,不可能等到十八天,輪迴中有的惡境界就要現前了,就要把他拉到地獄裡去。
以上所說的三種情況,增加還是減少什麼經文,全在死者的家屬及行法者斟酌情況而決定。要斟酌情況,不要弄錯了。由此可見,還是生前多做善事,多修密法,好好用功,證見本性最為重要。這樣就不需要念到第三階段,在第一、第二個階段就行了。那多好啊!
前面我們說過,亡者何時得度?無從獲悉。孫景風居士為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於每一期中有完畢之後,用拈鬮的辦法來求佛菩薩指示。就是將幾個鬮寫好(寫上「已經超度」或者「沒有超度」),在佛菩薩面前冥心祈求、禱告,求佛菩薩指示:××人是否得度?然後拈一個鬮出來。如果這個鬮上面寫的是「已經超度」,就說明這人已經得度了,以後就不用再行法了。如果寫的是「沒有超度」,那麼你還要給他行下面的法。比如,死位中有時期(四天)過了之後,用拈鬮法求佛菩薩指示一下。如果亡者已得度,就可以停止行法了。如果沒有,那就要行法性中有時期的法了。法性中有時期(十八天)過了之後,再用拈鬮法請求佛菩薩指示,如果得度了,就不用行輪迴中有時期的法了。如果沒有得度,那麼還要行輪迴中有時期的法。用拈鬮的方法最好偶一為之。不要今天問過,明天又問;明天問過,後天又問。這樣不行!這樣就變成兒戲了。要誠心誠意的,很虔誠的祈禱佛菩薩指示一下,下面的法還需不需要做?這種方法還是很適用的。從前延壽大師(就是永明壽大師)是禪宗的大德,也是淨土宗的大德。禪宗有臨濟、溈仰、曹洞、雲門、法眼等宗,永明壽大師是法眼宗的弟子。因為他後來歸依了淨土宗,法眼宗到他就沒有了。當時他決定不了是修「禪宗」還是修「淨土宗」?就用拈鬮的辦法在佛前請示。他寫好「禪宗」「淨土」幾個鬮,在佛前誠心祈禱。他拈一次、二次得的鬮都是淨土宗,但他還是不放心,共拈了七次都是淨土。所以他就決定修淨土宗了。佛菩薩很慈悲,只要我們誠心誠意請佛菩薩指示,無不感應如響。就像我們敲鐘,敲一下響一下,這就是感應如響,就是感應道交。所以只要我們心誠就能感應。這是孫景風居士想的辦法,經文裡並沒有。這個辦法也可以用用。
第六條:如果是出門在外,在異鄉死亡的人,有電報或來信通知說:「××人×年×月×日已經死了」。家裡事後得訊,則應當按照經中的規定從死亡之日算起,看亡者這時是處於哪個中有時期,就用哪個中有時期的經文來教導亡者,使他能夠得度。假如死亡發生在三天半或四天之內,那就是死位中有時期,如果是在第五天到第十九天之內,那就是法性中有時期,如果到第十九天之後(包括第十九天)那就是輪迴中有時期了,就這樣來計算。因為從電報或來信獲得的信息較遲,不是馬上死我們馬上就能知道,其中已過的各種經偈就不必再補誦了。比如電報來的時候已經到了第十九天了,這時亡者已處於輪迴中有時期,那麼前面的死位中有時期,法性中有時期的經文就不必再補誦了,因為念了也沒有用處。
第七條:行法的時候,一切佈置都不要過於複雜。依經中的規定:亡者面前供養一點果品飯食就行了,佛前也要供養。因為我們要念經偈,要求佛力的加被,所以要供養。在病人面前或停屍處,不要人多語雜,要保持清靜。只需要行法之人給亡者念誦經文和咒語就行了。若人多語雜,雜亂無章,亡者或病人就聽不清楚經文了。我看見很多淨土宗人幫助亡者或病人來念佛,叫做助念團,聲音好響啊!還敲起木魚來:「咚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太吵了!這樣使病人或亡者的神識煩亂而不能安靜。所以還是應該清靜點,不要念這麼響,木魚也不要敲,這樣太嘈雜。安安靜靜的念就好了。尤其忌諱家屬號哭。號啕大哭最壞,使死的人識神更加慌亂,這樣不好!不能哭!一哭反而動了他的愛心。我記得很清楚,從前蘇州有個功德林,是素菜館。這個老闆是一心修淨土宗的。所以他開素菜館,不殺生做好事。他臨終時善相現前,已經看見阿彌陀佛來臨了。可是正在這時,他的小老婆來哭他了:「親人呀,你死了以後我怎麼辦哪?」這麼一哭,他的心就亂了。他的心一亂,就起顛倒妄念,業相就會現前。淨土的善境界就消失了,佛相也沒有了,都被他的小老婆給搗亂了。這樣就不好。所以家屬不要號哭。另外還要注意不能宰殺生命。不要以為這個人快死了,給他殺兩個甲魚補補身體,這樣就壞了!這樣做是送他的命!還有辦喪事,做什麼「豆腐飯」。多殺點生,多辦幾桌飯菜,最不好!我見過很多家做豆腐飯,都是大家來吃葷菜、喝酒、划拳像是辦喜事一樣,沒有一點哀思。這樣做和喪事一點也不相干,對亡者一點益處也沒有,我們不能做這些事情。
第八條:大家要注意,死者在呼吸還沒有斷時,家屬應移動其體作獅子臥式。獅子臥式就是吉祥臥,就是朝右睡。因為我們的心臟在左邊,不要壓住心臟。人在死的時候心包絡(就是本經中所說的「都帝」)就要開了,第八識就出來了。所以不要壓住心臟朝右睡。左手放在左腿膝蓋上,右手托在頭下。本經還說,弄個鼻塞,塞住右面鼻孔,讓左鼻孔出氣,我看這個倒不必了。吉祥臥就可以了。獅子睡覺時就是這麼睡的,所以又叫獅子臥式。顯教中有一本書,叫作《臨終時的景象》。這本書講了人臨死時的十種景象以及到那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其中有一點就是說在人將要死的時候,四大分散,不宜觸動其體,增其痛苦而生瞋。人馬上就要死的時候,你動他的身體,他很痛苦。就像我們睡覺剛要睡著的時候,你碰他,他也會發火的:「哎呀!真討厭,我剛要睡著,你一碰把我碰醒了。」從前有位國王,他臨終的時候,是在夏天。別人拿著扇子幫他趕蒼蠅,一不小心,扇子碰到他的鼻子上。他本來很安靜,就要生西了。這一碰,他發火了,瞋心一起就變成了毒蛇。這樣就把他害了。所以死者臨死的時候要安靜,不能碰他,不能戮他的身體。大家注意搬動他的身體成獅子臥式,要看情形。在他還能動,還沒有真正斷氣的時候,幫助他搬成獅子臥式是可以的。假如他這個時候正要斷氣,就不要動他了。他是什麼樣就由他去了,朝左就朝左,朝右就朝右,不要管他。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快死的人送到醫院最不好。醫院在人快斷氣的時候,給他打強心針,做人工呼吸,動得他痛苦死了。就是要生西方,也會被拉回來的。再就是給他穿衣服也要等到斷氣至少八個小時之後。八個小時還是有點短,最好要等二十四個小時以後才行。因為那時他處在迷悶階段,外氣斷了,內息未絕。我們打坐用功的人就知道,坐得真入定的時候,外氣就斷了,沒有了,內息還是有。這個時候還是不能動他,動他他還是要發火、要生瞋恨心的。所以移動他的身體要斟酌,要看情形。大家要有經驗,不要馬馬虎虎的。我看到很多人臨死的時候,大小便都拉出來了:「哎喲,趕快給他擦乾淨」。這時他一眨眼就要走了,不能動,由他去。你搬他、動他,他一發火就壞了,西方就生不上去了。所以這時候千萬動不得!
第九條:平時大家修什麼法,以哪一個佛、哪一個菩薩為主,就把他作為依止之尊(依是依靠,止是我們靠上之後就不動了、入定了),即為本尊。「本尊」就是指自己平時所信奉修習的某一尊佛或某一尊菩薩。比如我們修六字大明咒,本尊就是觀世音菩薩(四臂觀音)。我們修淨土,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尊。我們修心中心法,本尊就是大隨求菩薩。大隨求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所顯現的。西藏的習俗不論紅教、黃教、白教、黑教都是念六字大明咒。和我們漢地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一樣,大家都會念。現在就是連小孩也會念。因為有部電視連續劇《濟公傳》,裡面有首歌就是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現在連小孩也會唱了。能給他們種種善根,這也很好啊!
假如亡者在生前沒有修過什麼法,沒有什麼本尊,那怎麼辦呢?那就以大悲怙主和阿彌陀佛為本尊。大悲怙主(怙是擁護、愛戴、保護我們的叫怙主)就是指觀世音菩薩。他發大悲心,要救度一切眾生。為什麼以觀世音菩薩為本尊呢?因為我們此地人都曉得觀世音菩薩,家家供觀世音菩薩。所以容易印到死者心裡去。就是不信佛的人,做為裝飾品家裡面也供觀世音菩薩。我看到很多人家裡面的鋼琴上放一尊觀世音菩薩,作為藝術品。這也很好啊!讚嘆讚嘆觀世音菩薩的尊容嗎!另外在漢地,一般人甚至連小孩也知道阿彌陀佛,所以行法時,在大悲怙主後面再添加一尊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為本尊怙主,也很好。這樣可使死者容易明白領悟:「噢!我要到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那裡去了。」所以我們可以靈活應用,只要不違背本經的旨趣就行。
第十條:如果亡者七七之後,就是五十三天已過,我們用拈鬮的方法看他是不是得度:哎喲!壞了,還未得度,也未輪轉他道。就是六道當中哪一道都沒有去,還在到處飄泊。這時的中有意生之身變易心念,就有可能幻化為餓鬼,或者幻現為空間的鬼魅(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孤魂野鬼,不一定到餓鬼道才是鬼),無人超度,非常痛苦。
在我們的周圍,上下空間都住有羅剎、惡鬼、邪道等鬼魅。魑魅魍魎就是四大惡鬼。哪裡能沒有鬼呢?處處都有鬼,不要害怕。只要我們心裡正直光明,不理睬它們,鬼看見我們老遠就避開了。如果這個人心裡昏暗老做壞事,鬼便有機可乘。所以做人都要正直為好。四維上下所住的羅剎邪魅之身,都有神通,能現種種神變。現在有很多練氣功的人說:「我有特異功能了」,其實不是!都是這些邪魅羅剎之身附在他身上,他就能現種種神變。剛從地獄裡出來的鬼魂,在生前(未墮地獄之前)就想要種種神通。在地獄罪受完出來後,他就專門附在人身上變現神通。很多人著相,想要神通,正好與這些鬼魂相迎合。你心一動,他就附到你身上。你就有神通了,就可以在人前炫耀了。其實這些都是鬼魅之身所為。比如「觀亡」就是一種鬼魅附身。並不是某某人的家屬真的被觀亡婆請來了,而是孤魂野鬼在作崇。觀亡婆都是心裡不正常、不正當、陰氣重重的人。這樣鬼魅才好附到她身上,互相利用來騙人:我幫你現點小神通賺些錢,你供養供養我。因為孤魂野鬼無人超拔,所以他就要供養,想被超度。那麼觀亡婆怎麼能知道別人的家事呢?因為附在她身上的鬼有點小神通,可以問當地的土地神。比如,明天張三要來觀亡婆這兒。這個鬼就去問土地:張三家裡有多少人?明早要來的是什麼人?什麼樣的情形等等,他就知道了。第二天,張三來觀亡了。觀亡婆被鬼附身後,她就講了:你家裡有多少人,什麼樣的情形等等,講的一點也不錯。這個觀亡婆還真靈呀!大家就相信了。其實就是這些鬼魅在作崇。從前,我認識一個觀亡婆。附到她身上的鬼自己直接說:「我是無處棲身的孤魂野鬼,我這樣幫她,她也幫我,互相利用利用嘛!」所以大家不要去相信觀亡婆,都是假的。我們用功的人,首先不要追求神通,要完全心空無住。因為本性是無相的,是萬里無雲的晴空,一點東西都沒有。要時時空淨我們的心,方能成道。我們一著相,一有所求,魑魅魍魎這些東西就都來了。所以大家要注意這一點。
在我們這部經的下卷講輪迴中有時,就有「防護追命鬼卒法門」。追命鬼卒就是因為人們在世的時候,壞事做的太多,死後而感得的一種惡境界。這些惡境界把我們往最壞的地方趕,往地獄裡趕。所以叫追命鬼卒。那時候:冰雹、狂風、猛虎、毒蛇、追命鬼卒等等,很多惡境界處處顯現。這都是亡者生前做壞事所感召的,叫作「業鏡台」。我們看《十殿閻羅品》裡就有「業鏡台」。在「業鏡台」裡,我們所做的壞事就都現前了。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第七識所生的意生身(第七識是意根,執著有我。假如不執著有我,就沒有這個陰身了,就是大光明身、法身,那就成佛了。所以還是第七識在作怪、在作崇,才有意生的中有身),就是中陰身,還沒有投到哪一道裡,還是漂泊無依,因為惡境界現前之故,他就十分憂慮、害怕,做不了主。他一會兒想:我到這裡去吧?一會兒想:我到那裡去吧?這樣忐忑不安的心念就叫變易心念。這時變易的心念,就有可能幻現為滿嘴噴火的餓鬼了,或者變現為羅剎、邪魅、惡鬼等孤魂野鬼。所以這些都是自己在惡境界的追逐下,心念變化所造成的。因為一切唯心造嗎!這些惡境界真的有嗎?並不是真有,是我們所做的壞事、業障所感得的,是自己的妄心所現。只要我們心裡明白:一切都不可得!馬上清醒就好了。所以,這時候行法的人就要依照本經,呼喚亡者的名字,告訴他,教導他,讓他不要害怕:「這都是你自性所顯現的,都是假相。」叫他趕快醒悟,從惡境中解脫出來就行了。這就是「防護追命鬼卒法門」。就是預防、保護我們不受追命鬼卒的驅使,能從惡境界中脫離出來,不至於墮入惡道之中。
因為亡者可能在五十三天之內未能得度,變成孤魂野鬼非常痛苦。所以在西藏有個風俗,就是在亡者百天之內還要供養,或者逢亡者的生死紀念日(即亡者出生日和死亡日),或者逢年節(像漢地的清明節、七月半、十月初、大年夜等),都要供養供養亡者,給他念念經文,超度超度。就是害怕亡者沒有得度,落在孤魂野鬼之行列。所以要這樣做做紀念。在我們漢地也同樣如此。對已經死亡的父母或六親眷屬,或其他無依無靠的孤魂野鬼,或見他人殺雞、殺鴨、殺豬時,我們如何超度他們呢?在本經附編當中有一些方法,可參酌彩用。什麼情形用什麼經,什麼情形用什麼咒,可以自己去斟酌使用。比如我們要追憶父母或親屬,可以念「大光明咒」、「聽聞解脫咒」,「本覺大密咒」、「六道金剛咒」,「地藏咒」、「百字明」等等。用這些咒追憶父母和親屬最好!由此可見本經的內容非常全面。
第十一條:這一條是孫景風居士為我們解釋附編中的各種真言密咒。密咒就是佛菩薩的心在禪定中所化的符號,漢語稱為真言。就是攝一切法,集一切勇。念咒就等於打電報和佛菩薩相通。咒就等於是電報的密碼,威力很大,念法也很簡單。他舉了幾個例子:如「聽聞解脫咒」,只有五個字:「阿比甲當嘎」。這個咒我們要出聲念,亡者一聽到就會得到解脫。很簡單!因為我們念這五個字就和念誦全部經的功德與威力一樣。這就是佛菩薩力量的加被!還有另外一些咒,如「本覺大密咒」,是普賢王如來的心咒。我們前面講過,普賢王就是阿達爾瑪佛,在密宗裡,他是最初的一個佛,即法身佛。這個咒只有七個字,就是「嘛嘛果林薩曼達」。「六道金剛咒」是「啊啊下薩嘛哈」,還有「寂、怒百尊海會聖眾咒」,寂就是寂靜部,是慈詳莊嚴的正法輪身;怒就是憤怒部,是憤怒可怖的教令輪身,即明王身,百尊海會就是說有很多佛菩薩,不只是一百個,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的蓮池海會一樣不可勝數!這個咒就是本經寂靜部和憤怒部曼陀羅的總持(曼陀羅就是道場),念誦一遍就等於讀誦全部經文,非常好。所以讀咒的力量很大。我們說念《地藏經》還不如念地藏咒。地藏咒一念就等於念《地藏經》的全文。既簡單扼要,又威力無窮。「能斷金剛咒」就是能斷金剛經的陀羅尼。陀羅尼就是總持(總一切義,持一切法。就是真言、密咒)。「能斷金剛咒陀羅尼」念一遍就等於念九千萬卷《金剛經》。念一卷《金剛經》威力就很大了,念九千萬卷就更不得了了。《金剛經》的威力的確很大,我給大家講一個事實,是一位同事講的:有對夫婦很要好,丈夫已經死了,就托夢給他妻子。他說:「我死後很痛苦,你給我念念經超度超度吧!」他活在世上不需要,死了之後倒讓他妻子幫他念經超度超度。他的妻子想:我怎麼能給他念經呢?我是共產黨員啊!再說我也不懂得怎樣念經。於是她的妹妹幫她想了一個辦法:到廟裡去設個牌位。我們現在廟裡都設有牌位。延生牌位是用紅紙做的,要一千塊錢。度亡牌位是用黃紙做的,要五百塊錢。她就為丈夫設了個度亡牌位。三天後,她又夢到她的丈夫。這兩次現身都只是看見上半身,下半身看不見。他說:「你給我設了牌位不錯,但是我很不得力。因為那裡的牌位很多,念經的人又不是專心致志的念誦。」這是真的。那些念經的師父們都是馬馬虎虎、敷敷衍衍的。「還是你自己給我念吧,念三卷《金剛經》。」她回答說:「我不會念《金剛經》呀。」他又說:「你去請一本《金剛經》,你又認識字,就照著字念好了」。於是她和她的妹妹商量,去請了一本《金剛經》。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給她的丈夫念經。她不能讓人看見!因為她是共產黨員,怎麼能念經呢?!所以只好在天不亮的時候,起來為丈夫念。三天之後,於夢中看見她的丈夫就不是半身像了,而且很高興的告訴他的妻子說:「好了,你幫我念了《金剛經》,我已經得到超度了。」由此可見《金剛經》威力很大,而「能斷金剛陀羅尼」的威力就更不可思議了。
在密法寂靜部曼陀羅方位圖中有五方五佛。比如東方是不動佛,他的咒就是「東方不動佛往生咒」;西方是阿彌陀佛,他的咒就是「阿彌陀佛往生咒」。阿彌陀佛大家都很熟悉,因為修淨土的人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要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就是毗盧遮那佛,報身就是盧舍那佛,化身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咒就是「滅一切惡趣王咒」,可以幫助亡者消滅他們的罪孽,使他們能夠超生而不墮入三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牲這三道,每一道都有主管)。這些咒均為度亡時不可缺少之咒。有人說,東方不是琉璃光王佛嗎?是的,但要知道東方的佛很多,僅琉璃佛就有七尊,琉璃光王佛是其中的一尊,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消災延壽藥師佛。所以佛有很多很多,不是一方只有一尊。就看哪一尊佛與我們娑婆世界最有緣,我們就選哪一尊佛。所以東方我們就選不動佛,就是金剛薩埵。在密宗裡,他是最重要的佛,又叫大日如來。這些我們以後再介紹。現在,大家只要知道,佛有恆河砂數之多,不止是一尊。實際上一切眾生本來都是佛,就是自己迷了,把佛性遮蔽了。看到什麼東西好看就想要,聽到什麼聲音好聽就想聽。迷於聲色而忘記迷失了本性。所以說大家都是佛,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只要我們能夠一切放下,知道這些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塵勞,都是夢幻泡影,都是假相,都不可得,迴光返照自己的佛性,不跟著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跑,回歸本來,就成佛了!所以說四維上下有很多很多的佛。四維就是指東南西北四方,上下是兩方,東南角、東北角、西南角、西北角是四方,加起來總共十方。我們修行的時候,有的人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他就害怕了:「我要下去了,要到地獄裡去了!」不要怕,下方也是佛土啊!並不是到地獄裡去了。有個公案說的很清楚:一個女子在釋迦佛身邊入定了。大家心裡都有點驚慌、不坦然。因為在當時女出家人被稱為二僧,男出家人是大僧。女子應該是後退後退又後退,不能在前面。所以大家都認為這個女子不應該這樣做。這時,文殊菩薩(是表智慧的,他是七佛之師)就想叫這個女子出定。他想盡辦法:把她舉到三十三天,她不出定:把她打下十八層地獄,她也不出定。釋迦牟尼佛說:「你不能叫他出定,下方有個罔明菩薩能叫她出定」。話音剛落,罔明菩薩就從下方來了。這就說明下方也有佛菩薩。《阿彌陀經》裡不是也說有六方嗎!所以不要說到下面去就是到地獄裡去了,不是這樣的。其實方所本來沒有,沒有什麼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就是由於我們有分別心:上去了,下來了,這才分出方位。佛性本來就是一個大圓,什麼都沒有,各方都是一樣。所以超度亡者的時候,念一方佛的咒就行了。修淨土宗的人念阿彌陀佛的咒就行了。假如所有的咒我們都知道,並把這些咒都誦給亡靈,超度他,使他能得一切諸佛力量的加被,那就更不得了了。度亡誦咒時最要緊的就是要有堅定的信念。要堅信不疑!假如你有一點疑惑,甚至來試法:「我念這個咒有用處嗎?恐怕沒有用處吧?!」那就壞了。你的力量就減少了。所以不能存有絲毫的疑惑。像淨土宗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要具備信、願、行三個條件。這三條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最為重要。第一,要有信心。當我們為亡靈施法加被他們的時候,要相信我自己就是佛,這個咒的威力一定很大,一定能夠超拔他,讓他升到淨土去。要絕對的相信,一點也不要疑惑。我們在為亡者施「頗哇法」的時候也是這樣。觀想自己就是佛,以我的法力將他的氣從他的腳底往上推移,推到頂門上從梵穴出去。一點也不要疑惑,不要說:「我的力量不夠吧?恐怕不行吧?」那就不好了。我們信佛信心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修法的次第中,第一個就是十信位。但在沒有真正證到本性之前,都有細微的疑惑,不是很相信。只有真正證到本性之後才能真正相信。所以我們施法的時候要相信,不能存有絲毫的疑惑之心。就是我們現在修法也是要相信我決定能成佛。要有這個信心你就能成就。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佛,只因為顛倒妄想,誤認外界的色相為真有實有而抓住不放,才迷失了本性。現在我們修法就是把妄念妄心息滅,知道外界所有的色相都是假的,都是虛幻不實的,就一定能成就。第二,有了信心之後還要發大願。大願就是菩提心,就是發願一定要成佛救度眾生,這個力量也很大。我們說有幾種力量非常大:一個是法力無邊;一個是業力無邊,就是我們所造業的力量很大,六道輪迴就是由於業力的牽引使我們不能解脫;再一個就是願力無邊,真正發了大願力量是非常之大。修密宗、禪宗、淨土宗都要發大願。禪宗就因為願力加持之故,這一生縱然沒有開悟,下一輪再來就能開悟,願力加持他就能不失人身,就能在出生之後一聞千悟,上上升進。禪宗人在真正明心見性之後,縱然習氣未了,思惑未斷,頂多七升天上,七返人間生死也就了了。所以淨土宗人不要再說禪宗不好了。我們只要有願力就能和佛菩薩的力量打成一片,感應相通。你感諸佛,諸佛應你。同樣的道理,你感亡者的識神,亡者的識神也要應你。換句話說,就是亡者的識神被你的力量攝住了,就要聽從你的教導,就能證成報身佛。第三,發大願之後就要具體去做了,這就是行持。就是要真正做到斷惑證真,才能圓證佛果。如果只發願不好好的修行,那等於發空願。即使是超度亡者也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的行法才行。所以信、願、行這三個修行必備的條件對我們超度亡者也同樣重要。
所以,我們念上述這些咒,只要能信心不渝,就能夠與亡者感應相通。亡者得到咒力的加持就能夠解脫。一切業障都拘不住他。他可以不受業障的牽纏而證得報身佛。因此我們在度亡靈加被他們的時候,要念附編裡的每個咒。這些咒,字都不長,但威力很大,它們所具有的功德在本經附編裡講了很多,這裡就不再一一講述了。
第十二條:曾有人問:「密法是秘密灌頂傳授,不能公開宣講。現在我們公開講這個法是不是違背了密宗的規矩呢?」的確,密法必須經秘密灌頂才能傳授,這是因為:第一,密法非器莫傳。就是說傳密法要看被傳人的根器是不是相當。如果這個人的根器不相當,既使傳了他密法也沒有用處,因為他修不上去。第二,密法匪人莫傳。就是要看被傳人是否真正正直,真正善良。因為密法有很多種:有啟用的法,有證體的法等等。尤其是啟用的法,假如傳了匪人,就是心地不正的人,他會濫用這些法去做壞事,去害人。對於真正正直善良的人才可以傳給他密法。不然傳了匪人之後,他用密法去害人就是你傳法人(師父)的罪過。鑒於此,密法不能瞎傳,要求秘密傳授。就像我們的心中心法,紅教裡的大圓滿法等都是秘密傳授的,雖然如此,但我們度生的心卻是平等無二的。
而這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是救度亡靈用的,是在人死的時候對亡者做最後一次救度,不是什麼啟用的法,也不會對別人產生危害。因此本法不同於其它密法,可以公開流通,廣為宣傳,廣為詳說,不必秘密的只對一個人講。即就是有很多人在房間裡,也可以為亡靈高聲朗誦。讓大家都聽到,在八識田裡種個種子,結個善緣:「噢,密法裡還有這個救度法呢!」這樣大家都能知道這個法,都能脫離生死輪迴,這多好啊!因此,要詳詳細細地對大家說,要把經文的意思都解釋出來。當我們為垂死之人念誦經文時,因為有佛菩薩的加持,不必拘泥行法的人是不是修過密法,是不是有道行,是不是有法力。只要他能夠了解經文中句子的意思,口齒伶俐就行了。如果對經文糊裡糊塗的就不行,糊裡糊塗是要出錯誤的。另外口齒不伶俐的人讀誦也不行,因為說話說得不清楚,亡者不容易明白,萬一聽錯就把亡者害了。所以這兩點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其實,佛法中所說的「密」者,就是指我們佛性這個秘密寶藏。即所謂:「我有一寶,秘在形山」。就是說我們有一個大寶貝,秘密的藏在我們這個有形的、以四大為體的色殼子裡面。我們修法就是要把他打開,把他找出來,但必須用功修行才行。現在的人,根器很淺,業障很重,都不肯好好用功,都是敷敷衍衍的。我聽到很多人說:「我一面念佛持咒,一面思想還亂動。想這個想那個,叫他不要想了,但就是息不下來。」為什麼息不下來呢?就是因為我們在白天的日常動用中太執著。不知道這些都是幻想,都是假的,追逐不捨、不肯放。所以坐下來的時候思想妄念就一刻也不停。假如白天我們真能做到時時處處用心觀照,知道一切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幻影,都不可得,不理睬它,隨緣應用,那麼坐下來妄念就一定很少。所以只要我們真肯放,沒有一個不成功。因為我們本來是佛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一點也不錯。人就是不肯放,都在那兒計算利害得失:我怎麼樣可以發財,怎麼樣可以升官,怎麼樣才能享受得好。這樣白天亂動,坐下來的時候妄念能不來嗎?!睡著的時候能不做夢嗎?!都是亂夢顛倒,這樣不行!所以還是要現在用功,萬一用功不得當,最後還有這麼一個救度方法。中有時期得度是最容易的,因為色殼子已經沒有了。靈識一出來聰明伶俐的很,他一聽到指示,和本性光明合上去就成道了。我說這話並不是鼓勵你們現在不用功。不是說現在不用功不要緊,將來我還有這個法可以最後得度。我們現在越用功越好。因為現在功夫真做好了,在死位中有時期就得度了,不需要等到法性中有時期了。我們一斷氣從色殼子裡出來就超脫了,不需要別人給我們照這個經文來念誦就能得度。這樣多好呢?!所以還是現在用功好。現在不肯放,將來到中有的時候還是要放,到中有的時候,你戀著家庭不放行嗎?還能超脫嗎?所以古來大德都說:「要生西方一定要捨得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否則,猶如抱樁搖櫓。」「抱樁搖櫓」就是把船的纜繩扣在岸邊的木頭樁子上,然後去船上搖櫓。這樣船能走嗎?假如你想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戀著家庭,捨不得離開,就猶如抱樁搖櫓一樣,徒廢心力。所以要放,不放到死時也得放,與其那個時候放還不如現在放。因為根本就得不到呀!本身都沒有還有身外之物嗎?還有妻子兒女、金銀財寶嗎?大家都是念念不忘,不知這些都是妄想,都是在做夢,不肯覺悟。可見這個情見很難覺破。所以菩薩叫「覺有情」,就是要把這個情見覺破、除盡!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做了個榜樣給我們看。他是王子,可以做國王,有妻子兒子,但他照樣出家,離開他們。而我們有很多人像鑽頭蜜蜂一樣,想高高在上做皇帝,做總統,大權在握,要啥有啥。這樣是要造業的。我們的妻子兒女與我們只不過是一場因緣和合。什麼因緣呢?就是債務的因緣。不是你欠他,就是他欠你。子孫對你孝順就是他欠你,子孫對你不孝順就是你欠他。都是一場債務的緣牽纏在一起。人就是迷而不覺,只要大家真能夠醒悟,一切放下,沒有一個人不成道。所以說來說去我們在中陰階段還是要不迷才行。後面的經文也是這樣要求我們的:不要戀著家庭兒女,一切都不可得,更不要戀著身體了。這個身體是個大禍根!大包袱!你背著它就是業障的根源。人之痛苦、人之所患就是因為這個身體。假如沒有這個身體就好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再認取色身。禪宗有一個偈子說得很好:「應以空寂為體,不要認取色身;應以靈知為心,不要認取妄念」。空寂為體就是說:像虛空寂滅不動,沒有東西,這才是你真正的本體。色身是假的,不要認取色身。靈知為心就是說:了了分明而不著相,把妄念息下來。妄念就是分別不停,執著不放。所以本經就教導我們:要一切放下認取光明。這樣就解脫了。
第十三條:上一條說只要口齒伶俐,對本文能解釋清楚的人就可以行法。在這裡又著重強調密宗首重師承,這是進一步的說法。的確密宗最重要的是師父的傳授,即師承。所以超度亡靈的時候,應該很有禮貌殷重親切的去請(不是馬馬虎虎、輕輕浮浮的),「曾得此法的金剛阿闍黎上師來傳授本法,方為合法。」(見原文五十八頁)阿闍黎就是金剛上師。金剛者表示不壞,是正法之智慧。所以請金剛上師來傳授此法最好。「方為合法」這四個字用的有些太固定,不大恰當,應該是:「比較合法」要好些。假如沒有這個因緣,沒有金剛上師怎麼辦呢?就要恭恭敬敬,摯摯誠誠的觀想我就是蓮華生大士,我來為亡者講這部經、超度他。所以密宗注重觀想。修什麼法就觀想自己是哪位本尊。本法是蓮華生大士傳的,就觀想自己就是蓮華生大士就行了,這點不能疑惑。不要說:「我是凡夫,哪能是蓮華生大士呢?」不可以這樣想。現在我為亡者傳法度他,我自己就是蓮華生大士。一點都不要疑惑。就像我們放生一樣:買魚、螺絲、烏龜等等,放生超度它們時,就要觀想自己就是佛。所以不要疑惑,要觀想自己就是蓮華生大士。如果你對蓮華生大士不熟悉,那就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這是對我們漢地人講的。因為漢地最重視觀世音菩薩,你們看家家都供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有緣。佛臨圓寂時囑咐觀世音菩薩:「你和娑婆世界最有緣。我圓寂後,你來照顧娑婆世界的眾生,保護他們。使他們都能離苦得樂,遇難呈祥」。還不只囑咐觀世音菩薩一人,還囑咐地藏王菩薩:「你對這個世界的眾生也有緣,你要對娑婆世界的眾生普施救度。」所以地藏王菩薩要在地獄裡廣度眾生。假如你不能觀想自己是蓮華生大士,就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也就是觀自在菩薩。為什麼又叫觀自在菩薩呢?因為觀世音是這位菩薩的因地法名。這位菩薩在修法的時候是由耳根圓通入手的,就是通過聽世界的音聲而成道的,所以叫觀世音。這種方法就是觀照自己聽到聲音的是誰?問自己:是誰聽到聲音的呢?她那時是在海島上修法。海水有時漲潮有時落潮。漲潮的時候,海水「嘩嘩嘩嘩-」的響,她聽見了。就問自己:「聽見聲音的是誰呢?」潮落了,風平浪靜,沒有聲音了。她又問自己:「聽不到聲音的又是誰?」於是,她悟道了:聲音是聲塵,聲塵是有生有滅的。海水漲潮的時候,「嘩嘩嘩嘩」的響有聲音。海水落潮的時候,風平浪靜,沒有聲音。所以海水的聲音是有生滅的,但我們的聞性沒有生滅!就是能聽到聲音的性能,即功能是沒有生滅的。聽不到聲,不是還聽到了一個「沒有聲音」嗎!不是沒有聽到。我們一般人認為聽不到聲音就是沒有聽到。實際上你雖然聽不到聲音,但你的能聞之性還在。所以觀世音菩薩是因地為名,觀自在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成道後的名字,也是用功的一種法門。就是時時觀照,以法性為自己,而不是以妄念顛倒的色身為自己。所以禪宗就問:念佛是誰?念佛不是我們的色身。這個色身不能念佛,因為一口氣不來了色身還沒有壞,怎麼不能念佛呢?其實能念者是我們的性能、功能,就是佛性,觀照我們的佛性,無在無不在,處處都在。不是說在某一處,不在某一處,這就叫觀自在。觀世音菩薩成道了,就得大自在了。我們離苦得樂得大自在也叫得自在。所以觀自在菩薩是果地法名。她大悲心痛切,看我們一切眾生都像她的子女一樣。而我們這些娑婆世界的眾生卻私心重重,只認自己的子女,人家的子女就不睬了。自己的子女,哎喲不得了,一點也不能碰。人家的子女,打死他也不關我的事。而觀世音菩薩不是這樣,她悲心痛切,時時刻刻的照顧我們。所以升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人,也不能離開觀世音菩薩,也要念觀自在菩薩,念「六字大明咒」,時時得觀世音菩薩的保護。所以要觀想你自己就是觀自在菩薩。如果自己不敢承當自己就是觀自在菩薩(或蓮華生大士),那麼就觀想觀自在菩薩(或蓮華生大士)是你的上師,在你的頭頂上或者面前空中。在度亡的時候,你就是跟著觀世音菩薩在念誦經文,有觀世音菩薩的佛力加持,你的疑慮就解除了,就可以大膽放心的念誦了。實際上,我們不應該有疑慮,要認定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尤其是在中陰階段,要能夠認取光明就是我自己,與之合上去就成報身佛了。如果不敢承當就差一點了,那就認為這個光是佛放的光,是接引我們的,這樣我們就跟著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還不能證成報身佛。所以一個人的成就要看你的膽識,要看你的心量!膽識大、魄力大、心量廣闊就能成大器。如果你膽識小,心量狹窄,那你就不行。所以根器非常有關系。不敢承當你就是觀世音菩薩,那就觀想觀世音菩薩在你頂上或者面前空中,你是跟著她念的,這樣也可以得到加被。孫景風居士也是苦心孤詣,他把我們眾生大大小小的心量都考慮到了。這樣做使存者(就是為亡者說法的人)和亡者(就是死亡的人)還有在一起聽到此法的其他人都能得到利益。當然,在以後遇到因緣,還是應該請個金剛上師補傳一下。因為密宗的規矩是這樣的。
這個法完全出自於蓮華生大士的大悲心,因為他要超度亡者,希望死亡的人能脫離苦海,脫離六道輪迴而達到彼岸,所以我們不能利用本法來賺錢。這一點大家要注意。現在有很多人做這些事是為了賺鈔票。比如有很多人並沒有出家就跟著去做佛事,為亡者念經賺錢。這些人真是不得了啊!不是我嚇唬你們。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而造下地獄的因。不可以這樣做!我們超度亡靈應該像蓮華生大士一樣是出自慈悲心,而不是為了賺錢。
蓮華生大士、觀世音大士都是這個法的主人。因為蓮華生大士就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三位之體合而成就的,所以蓮華生大士就是觀世音菩薩。他和觀世音菩薩一樣也是不離開我們。但是我們漢地人對蓮華生大士很陌生。像蓮華生大士的本尊咒大家都不知道念,就是:「嗡啊吽別渣古魯貝嘛悉地吽」。西藏人念熟了就成了:「嗡貝瑪別渣吽」。我們常常念,蓮華生大士就時時現在我們面前,時時在救度我們。使我們能離苦得樂,往生他的國土。他與其他佛一樣也有國土,即佛土。在我們此地,說到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靈感,大家都很相信。正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說:你有什麼災難,只要念觀世音菩薩就能解脫。觀世音菩薩「無時無剎,恆能尋聲應念而至。」時就是時間,剎就是空間,恆能就是一直能,經常能做到,不是今天能明天不能,剛才能現在不能。所以這句話就是說:無論什麼時間,無論什麼地方,只要我們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能現身,就能尋聲應苦。她就能夠聞眾生之苦,觀世人痛苦的音聲來救度世人。你在那兒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她就聽到了,就能夠應念而至。你想她,她就能夠在你面前顯現。有本書叫《觀音靈感錄》,記載的事都是很靈驗的。有的人去做試驗,那就不好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不是說:「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嗎,有人就來試試看:把蠟燭點起來,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然後把手放到火上燒。「哎喲!痛死了。不是入火不焚嗎?怎麼還燒得痛呢?」哎!不是誠心誠意,而是在考驗觀世音菩薩那就不好了。對於經文我們不能依文解義,要講活,不能講死了。「入火不焚」有很多意思,這個火在這是指煩惱火。我們心裡亂,就是火燒功德林。當你起煩惱烈火時,就念觀世音菩薩,就知道一切都是空的,煩惱也就消失了。這不就是入火不焚嗎?!所以我們講法不能完全照字面意思解釋。「入水不溺」中的水是指什麼呢?是指愛水。你看要好的人分別了,就要流眼淚。把你喜歡吃的東西放在你面前,口水就流出來了。所以這個「水」是指愛水。倘若在這些時候,你念觀世音菩薩,知道一切都是虛無漂渺的假相、幻想,就像空中的花,水中的月亮一樣不可得,這樣愛水就沒有了。這不是入水不溺嗎?!所以經典講活了都能通,照句子講死了就不好。所以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是無所不在,時時刻刻都能現身。我們真正苦難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得到解脫。
第十四條:按照我們國家過去的風俗:人死後前三天都放在床上不入殮。三天後就放在棺材裡擺一擺,這時候棺材蓋子不蓋,釘子也不釘,這就叫小殮。七天後就把棺材的蓋子蓋起來,釘子釘好,這就叫大殮。所以從前的風俗就是三天小殮,七天大殮,但現在做不到了。現在在醫院裡,氣還沒有斷透就說:「不行了,不行了,馬上送到太平間裡去。」所以現在死在家裡還比較好一點。但在家裡也要看時間因緣。假如是夏天,天氣很炎熱,也放不到三天,這時就可以在殯儀館的冷藏庫中放一放。孫景風居士猜測我國的這種風俗大概也是因為在三、四天之內,死者的識神還沒有完全離開屍體,還處在迷悶階段。禪定功夫越好的人走得越慢。功夫越差的人走得越快。但在這前三天半到四天之間絕對不能燒。假如這個時候送到殯儀館一燒,那就糟糕了。因為三、四天之內他的識神還沒有完全離開,還可能假死,有可能又活轉過來。這種情況的確是有!我在黃崖講經的時候,有一個人告訴我說:「從前我一點也不相信六道輪迴。現在我真的深信不疑了」。我問:「那是什麼原因呢?」他說:我生病住院的時候,遇到一件事情。當時我的病並不重。那些病友在打牌,我沒有事就在旁邊看。這時我看見空中有個女子向我一招手,我就跟著走了。那時候我的身體也沒有知覺,就飄啊飄,來到一個地方。有一扇大鐵門,門上釘了很多釘子,上面寫著「冥界」兩個大字。這個女子關照我說:「你在門口等著我,不能進來,我去叫一個人來」。說完她就進去了。我等啊等啊,等了很長時間她還不出來。我就跑進去了,看見裡面陰森森的,一間間的房子。咦,我看見我的一位朋友。這個朋友說:「是我請你來的,因為有樁事情要托付你:我的母親為我離開了她,哭得不得了。一只眼睛哭瞎了,另一只眼睛快要瞎了。所以我請你來幫我傳個消息,告訴她我在這裡很好,叫她不要再悲傷。再一個就是我母親在家沒有人照顧。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想托你照顧我的母親。你肯答應嗎?」「答應!答應!」我說。「好!那我趕快把你送出去,呆在這裡不好」。於是他把我送出來,我又飄啊飄,到了醫院。「撲通」一聲我又落下來了。這時我看見那些醫生正在給我輸氧氣,打強心針。他們說:「唉!好了好了,活過來了」。我問:「怎麼回事?」他們說:「哎呀!你剛才都死掉了」。有一個打牌的人說:「剛才,撲通一聲,你的身體就撲到我的身上。我看到你的氣脈都沒有了」。他的識神走出去了,色身就撲到打牌人的身上。大家看到他沒有氣了,就趕快去喊醫生來搶救。他說:「我還不知道會有這種事情,沒想到是真的!因為我當時已經死過去了,他們就打電報把我母親喊來了。我告訴我母親發生的事情,並問:「我們隔壁某某人的兒子是不是死了?她是不是為此哭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也快瞎了。」我母親說:「就是」。以後我就照他的要求供養他的媽媽。碰到這件事情我才相信真有六道輪迴。這個人所講述的就是假死。他的魂被這個女子一招就跟著飄出去了,並沒有真死。因此三、四天之內色身可能是假死,還有可能活轉過來。
佛的制度是出家人死後不放入棺材,而是坐缸火化。大家都見過吧:一個火化缸,外面貼好火化者的名字。因為要燒火,所以缸底下有一個洞。要死的人盤在裡面坐好,下面堆上木材,澆上油,放上供香,然後再點火燒起來火化。因為有供香,所以燒起來有香味。但這要經過二十一天之後才舉行,不是當下就燒。如果三、四天沒過就燒,他的識神還沒有走。你要燒他,他會痛苦死了,所以不能這麼快就燒。因為依照本經的開示,人死了之後外氣雖斷(就是指鼻子的呼吸斷了),內息未絕(就是指胎息還有)。我們做功夫也是這樣,功夫做得好入定了,呼吸就沒有了。但胎息還是有,還在下丹田裡轉動,第八識還沒有走。第八識又叫「暖受室」,如果摸摸身上還有熱氣,那就是還沒有死。入滅盡定的人,他的第八識就沒有走。他身上都冷了,但心口還沒冷。第八識還在心包絡裡面,內息(胎息)還在。做功夫的人證到胎息並沒有見性。因為這個身體還沒有化空。要完全化空了,連虛空也不存在了,唯有絕對真心現前,那才是見性!所以做到胎息只是禪定功夫很好,但並不是見性。胎息也稱識悶絕位。就是識神悶到裡面,沒有脫開這個色身,就像被別人打昏了,或者生病休克了一樣。休克也是不呼吸了,世俗上稱為昏厥。通常人死後這段時間有三天半至四天,修行有定力的人可以維持四至七天。七天之後識神才能完全離開,不再悶在身體裡面了。所以人死後不能馬上就燒。送到殯儀館後,最好給他用防腐劑或放在冷藏庫中保存幾天。馬上燒很不好。
現在全國各地都舉行火葬,這個方法很好,很清爽。從前我們都是要買棺材,買墳地土葬,很浪費!有些人還很講究,要什麼藍板棺材、硬木棺材,還要很多的陪葬,真是不得了!現在挖古墓挖出很多的寶貝供人展覽,對死者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還是火葬好,付之一炬燒光算數。人死了,家裡本來就有很多事情,還要出殯,這樣很麻煩。以前都是大出喪,我記得上海那個時候出喪,不知道要多少人,就像出兵一樣,真是不得了!現在火葬這個辦法很好,優點很多。可以節省財力、物力和時間,省下的土地還可以種莊稼。從前墳墓造得很考究,像一個大花園,真是浪費。佛的辦法就是要節省,都燒掉。但佛制不是馬上燒,而是坐在佛龕裡或者坐在火化缸裡,後來是在一個木頭龕裡坐幾天。如果是有功夫的人,可能過很長時間身體都不腐化。像九華山百歲宮無瑕禪師的應化身,就是一直不壞。我記得從前常州天寧寺的眼開和尚,在清朝是翰林出家,他的功夫也很好。他臨圓寂時就預先關照他的徒弟:「三天之後你們開缸看看,假使我的色身不壞,那就可以裝金。如果色身腐化就火化好了。還有這串佛珠是×××的,你們幫我還給他」。他安排好後就自己走到火化缸裡,盤腳坐好。念佛僧眾圍繞他的火化缸給他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他是禪宗不是淨土宗。三天之後打開缸一看,身上有黑斑了,表明身體已經開始腐爛。於是,大家就把眼開和尚的肉體燒掉了。不是有人說,現在毛主席的身體擺在水晶棺材裡,身上已經有黑點了,這就表示已經腐化了。
孫景風居士再三苦心關照:「惟為死者安全起見,決不可朝死而夕即焚」(見原文五十九頁)。人死之後識神還沒有走,把他燒了,他痛苦的不得了。這一痛苦就把他害了,瞋心一起就投到毒蛇猛虎異類道裡去了,不能再升西方。非但他的肉身痛苦,害得他的法身也不能成就。所以為了安全起見,絕對不能早上死晚上就去焚燒火化。應該送到殯儀館冷氣間裡放幾天,不要馬上去燒。至少三天之後,我們再在殯儀館裡開追悼會火化。如果殯儀館裡沒有冷氣設備,暫且買個薄皮棺材,不要考究。因為薄皮棺材比較省錢,將來要燒的嗎,買厚棺材有什麼用處呢?所以買個薄皮棺材暫且收殮起來,經過七天之後再燒。或者依照回教的辦法。回教的辦法很好,把死者刷洗清爽之後,用白布從頭到腳統統纏起來,以盒盛之。回教徒的棺材就是個盒子,用很薄的板釘成,下面一抽,底就掉了,所以叫脫底棺材,很小很輕。臨葬時將盒底抽出去入土,就像你們搓麻將的盒子一樣,一抽就脫開了。不像我們民間的棺材做得很厚很笨拙。回教徒的棺材都是到清真寺去租。租用一下,用過之後再還給清真寺,也不埋掉。不過我知道,若不是回教徒,你到清真寺,人家不租給你。收殮起來擺過七天以後,識神已經走掉了,這時再燒。這樣死者既得安寧,活人也可以節省財力物力。事情少了,麻煩少了,家屬也可以輕快些,不妨礙工作了。這一段話是孫景風居士附加上去的,就是希望大家注意不要朝死而夕焚。要擺過一個禮拜,最少要擺過三、四天再燒。
以上就是「卷頭語」,下面開始講正文。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藏名巴多脫卓)
西藏密教初祖蓮華生大士心傳寶典
取庫藏者持明羯磨大師自黃金河畔堪波達山請出流通
諾門金剛乘弟子壽固金剛孫景風敬譯
本經由密宗紅教初祖蓮華生大士所著。由於時間因緣不成熟,他將本經寫好後,藏在山洞裡面,並沒有馬上流傳。後來他又化身成持明羯磨洲大師,到藏經的地方(即黃金河畔堪波達山),把經文取出來流通。現在由金剛乘弟子孫景風居士翻譯完成。
正編上卷 死位中有與法性中有
◎皈敬偈
法身 「阿彌多婆無量光」
報身 「蓮華」 「寂靜」 「忿怒」 尊
化身 「蓮華生師」 眾生怙
三身上師尊前我敬禮
死位中有就是人剛剛斷氣後的三天半到四天之內,這段時間中有身處於迷悶階段,還沒有脫離肉身。到第五天中陰身從身體裡出來,就清醒了,這時就到了法性中有時期,為期十四天。
「皈敬」就是皈敬求加之意。皈者,皈依也(皈即歸家,依即依靠);敬者,敬禮也。求加就是請求加被。皈敬偈就是依靠我們的法祖蓮華生大士,向他敬禮,請求他的加被。阿彌多婆無量光就是說阿彌陀佛具有無量光、無量壽。他具足一切,法力無邊,光明不可限量。這就表示我們的法身(即佛性),它是諸法的根本。「蓮華」就是指蓮華身。「寂靜」尊就是正法輪身,妙相莊嚴,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忿怒」尊就是教令輪身,即明王身,是專門怖魔的。所以在這裡「蓮華」「寂靜」「忿怒」尊都是指我們尊貴無比的佛菩薩,代表我們的報身。「化身『蓮華生師』眾生怙」就是說蓮華生大師是由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合起來化生的,所以叫化身「蓮華生師」。眾生怙就是指佛菩薩是廣大眾生的依靠和保護者。所以這段「皈敬偈」就是說我們要在具足法、報、化三身的上師面前,恭恭敬敬的再三頂禮,誠心誠意的祈求佛菩薩的加持。
諸中根瑜伽士,中有解脫方便,即此「聽聞解脫密法」。凡義有三:即前導、正述、結歸三分。
文中為什麼說諸中根瑜伽士,而不說上根瑜伽士呢?因為上根人修法修得好,他們在未死之前已經證到自己的佛性,不必等到中陰境界現前即可解脫。所以本密法是諸中根人最方便的解脫法門。瑜伽士就是指修法修的相應的人。中根瑜伽士生前未證法身,活的時候不能了生死,但死後中有時期聽到本法的教導就可以得到解脫。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共分三個部分,即前導、正述和結歸。前導就是在為亡者說法之前的導引。正述就是本經的正宗分,就是告訴我們一步一步的如何解脫。結歸就是最後的歸納與總結。就像我們講經一樣也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前導就相當於序分,正述就相當於正宗分,結歸就相當於流通分。
〔初〕前導
此中敷陳「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在密乘中,修法行者,分為上、中、下三根,諸上根人,依「引導次第」(引導次第者,謂行者初由顯教入手,俟有相當修持,通達空性以後,次入密教壇城灌頂,授以大法,由「生起」「圓滿」二次第循序進修,迨命終時,即仗引導次第而得解脫)。最初入手修持,即仗「引導」,定得解脫,若或未能解脫,則於「死位中有」(命盡時謂之死位中有)時,不必修頗哇法(遷識往生法名頗哇法)徑修成佛。
敷就是鋪出來,陳是陳述。前導講述了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中,上根人、中根人以及下根人如何解脫。上根人能夠解脫的法,中根人就不能解脫,下根人則更不能解脫。所以上、中、下三根人的解脫方法都不一樣。
譯者在括號裡將密法的修行次第作了解釋。就是說修密宗的人開始修行的時候都要由顯教入手,假如不懂得顯教的教理,就不能修密法!因為教理是通理,密法是事行。就像讀書,先要明理,明理之後才能具體去做。淨土宗同樣也是先要懂得教理,然後再念佛—這就是修持。如果一點道理都不不懂,怎麼去做呢?所以修行先要由顯教入手。研究教理達到一定的程度,最好能夠通達空性以後再入密教。通達空性就是指明白了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不再把空當成是頑空、斷滅空或析法真空、或體法真空等等,而是理解了妙有真空,真空妙有的道理(此段可參見本書「翻譯緣起」31頁)。但如果對顯教沒有相當修持的人是不容易通達空性的。所以應該通達空性以後,再來實修密法。密法是通過持咒、結印等方法來修持,比顯教多了一個方便加持—即佛菩薩的加持力。關於咒,我們前面講過了,是佛菩薩的心在禪定中所化的符號。我們念密咒就等於和佛菩薩通電報,咒就是密電碼,印就像天線一樣。我們通過結印、持咒就能把自己本身的能量和宇宙間的能量接通,也就是和佛菩薩的能量接通。這樣佛菩薩就會加持我們。顯教就完全靠自力,比如參禪就沒有佛菩薩的加持力。所以密宗有這樣的方便法,比較省力,也比較容易成就。進入密教須經「壇城灌頂,授以大法」。壇城就是道場,就是設個道場來為受法者灌頂。灌頂是個儀式。因為佛教是在印度創立的。當時印度王子繼位(就是要做國王了),就要請個大臣來為他舉行儀式,這個儀式就是灌頂。所以為了尊重之故,傳授密法時也依照這個習慣舉行灌頂儀式。每個法的灌頂都不同,因為用的咒語不同。灌頂授法之後,再由「生起」「圓滿」二次第循序漸修。「生起」者就是從無到有,修有相的觀想法。最初步的觀想法是觀想本尊、壇場等等。比如修「嗡、阿、吽」就是觀想紅光、白光、藍光分別從本尊頂上、喉結、心裡放出來,收到我們的心中。再把我們所有的習氣、污穢都消光、除盡。這就是從無生有,是生起次第中的一個方法。圓滿次第就是把從無觀想出來的有再化空,光也不可得,就像我們整日在空氣當中不覺得有空氣一樣,要歸無所得。所以《心經》中講:「一無所得故,依般若波羅密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得是真得,有所得就不對了。所以圓滿次第到最後就是歸無所得。
修習密法應按次第循序漸進,不可跨越。現在有些人初步的還沒有修好,就要修下一步的。比如修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分徹卻、脫嘎兩部分。有些人連徹卻還沒有修好,就修脫嗄了。這怎麼能成就呢?!徹卻沒修好,心還在動,心動就像我們照鏡子時鏡子在搖動,這樣照的像就不清楚了。所以先要把初步的修好。修好後你的心就像靜止不動的鏡子一樣,照的影象就逼真現前了。有的人還沒有修過徹卻,也不知道修成徹卻是什麼境界,就修脫嘎了。這不是胡來嗎?!所以不得師承胡來是不行的。
我們修法,不管是淨土宗、禪宗還是密宗修到一定程度都是一樣的,都能證到自己的光明,都能明心見性(修到這種程度的人就是上根人)。我們平時修法用功,快打開本來見性時,呼吸是要斷的。一般人到這時都很心慌:「哎呀,我怎麼要斷氣了,要死了!」一害怕就退回來了,很可惜!所以到這時千萬不要害怕,要證見本性,要脫開這個色殼子,氣是要斷的,這就叫「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上根人已經證到這個地步,到死的時候就不害怕了,因為他已經「死」過,已經熟悉了,就能安安穩穩的解脫了。所以上根人就不需要中陰救度法,也不需要頗哇法了,即使他到死的時候有點迷悶,只要依照「引導次第」也可以解脫。引導就是告訴他:你現在已經放光,與光明合上去就能解脫。他一聽到就會馬上醒悟:「哦!我的光明顯現了」。他就成就了。所以在世的時候用功最為重要!
諸中根瑜伽士,臨命終時,由此密法,決定解脫,又若未能解脫,則於法性中有(命盡後,經過三日半或四日期間,即為法性中有。)起現時解脫,故此聽聞解脫密法,必須殷重修持為要。
中根人即使活的時候沒有證到本性,也不要緊。依靠這本「中陰救度法」也決定能得到解脫。因為這個法很殊勝,它能夠一遍一遍地提醒我們:現在是什麼階段,放什麼光,是什麼佛來接引你,什麼菩薩來護持你……。使我們在中有時期(即死位中有、法性中有、輪迴中有)得到解脫。所以借助本密法,即便是下下根人也不害怕了。中根瑜伽士中的「瑜伽」就是指相應。就是我們修的法要和我們的心相應;凡夫的心要和佛的心完全相應。上和佛的心相應,下和眾生的心相應。所以在我們修法時要專心致志、畢恭畢敬,非常的虔誠,才能把妄念打斷,才能和法相應。比如修淨土宗的人念佛,也要念得相應才行。光是嘴上念念佛號,心裡還在亂動,那就不是相應。念佛要做到「心念耳聞」,持咒也是一樣,要把咒音聽得清清爽爽,心佛道交打成一片,這才是相應。中根人在臨命終時,假如在死位中有這三天半到四天之內沒有得到解脫(死位中有有兩次放光,假如這時候你業障重,經過很多次的提詞,還沒有醒悟,沒有解脫),那也不要緊,還可以在法性中有(就是死後第五天到第十八天之間)光明顯現時得到解脫。因為那時還有佛多次放光來接引,還有菩薩來護持我們,所以到法性中時期仍然可以得到解脫,但要求我們對本法要虔誠,要恭敬,不要輕看。應時時刻刻,拳拳在心,不要忘記。
初、瑜伽人、於諸死相(凡人在未死以前,先現死相。請參卷頭語度亡時期注意事項之(四))。當依觀察死相自解脫法,善為觀察。迨死相特徵全現時,當施頗哇法,如教回憶,自行解脫。
在卷頭語中我們已經講過了,不論是誰在未斷氣之前都先要現死相。就是身體重了,呼吸急促了,舌頭大了等等的現象現前(可參見本書131頁)。在度亡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仔細觀察死者,對於生前曾經修過頗哇法的人,在他死相現前時就要教導他:這個時候你不要心慌,不要痛苦,不要捨不得離開你的家庭。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有生必有死,每個人都會死,這是辯證法。所以要鎮定,不要悲哀,心不能散亂。現在到了關鍵時刻,千鈞一發,你曾修過頗哇法,現在要注意觀想用『嘿—』把明點提起來,升到頭頂上,再觀想把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腳拿開,然後『啪—』明點就出去了,就到了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心中。你就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假如亡者生前沒有修過「頗哇法」那麼在他死相現前時,就要由度亡的人來幫他修。到時還是用觀想法,度亡的人把氣集中到手上,然後把氣從他的腳底往上推,推到心臟,再推到喉嚨,再推到頭頂。一邊推一邊觀想,最後「啪—」觀想他的識神從頭頂出去了。這個方法很有用。人到最後這一關非常重要,所以大家為幫助死者可以用這個辦法。
若已證遷轉(即神識已經因修頗哇遷往淨土),則不需修此聽聞解脫密法。若或未證,則當於亡者屍旁高聲朗誦此法。若無屍在(詳附註一),則坐於亡者床榻或其住處而行此法。
怎麼能知道亡者的識神已經遷到西方去了呢?有個辦法:就是測量亡者的體溫。看他是不是腳底先涼,然後腿上再涼,肚皮再涼,心口再涼,到最後頭上還是溫溫的,那就證明他的識神已經從頭頂出去了,這就叫頂聖,就是升到佛的淨土去了。但是摸的時候要輕輕地試,不能戳得太重。也不能左一次,右一次的戳。因為人到最後要斷氣的時候很痛苦,你若踫他,他心裡很窩火。從前有個國王,也是修佛法的。到最後要走的時候,讓別人給他扇扇子趕蒼蠅。不小心,「啪」一下子扇子打到了他的頭上。這下壞了,國王一發火變成了蟒蛇,西方就升不上去了。所以不要左一次,右一次地去量他的體溫,這一點大家要注意!假如亡者的識神經過修「頗哇法」已升到淨土去了,就不需要再修《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了。下面的經文、咒語也不必再念了。假如亡者的識神沒有從頂上出來,就證明他沒有到西方去。那就要在亡者的旁邊為他高聲朗誦本密法。假如亡者的房間裡有很多人,最好由一個人領誦,其餘的人跟著念,聲音不要太嘈雜。
附注一:亡者如在遠方,亦可函索其生前相片或其貼身衣服一角,或取亡者生前用物,並列於前,呼亡者名,則亡者亦可應呼而至。
「附注一」告訴我們:如果亡者不是死在家裡,而是死在外地,即「無屍在」,這也不要緊。可以取他的照片,或者取他貼身衣服的一角(剪下一只角就可以了),或者取亡者生前用過的東西,擺在他的牌位面前,喊他的名字。他叫張三,就喊:「張三,請你來受供,我給你講法,可以幫你解脫」。就這樣和他講,亡者即可應呼而至。因為死的人識神一出來,就脫離了軀殼,沒有了障礙,所以就有神通(當然不像佛那樣神通具足,沒有漏盡通),哪怕遠隔千里萬里,他也能感受得到。你喊他的名字,他一飄就到,快得很。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就這樣來行法。
此時行法者,先念下文「諦實力偈」三或七遍,鉤召亡魂,來前聽法。
諦實力偈
(此偈應於每一次行法之前,必須念誦)。
以我意樂力 如來加持力 及法界力等
凡所思惟境 皆隨其所應 無礙速現前
行法的人(就是超度亡者的人),在每次行法之前都要先念「諦實力偈」三到七遍。「諦」是真諦,就是真理。「實力」就是說我們本來具足一切妙用、神通,擁有真正的力量。只要我們發心,呼喊亡者的名字,就能夠把亡者呼喚過來,和他講法,並且能夠讓他聽懂。下面講述「諦實力偈」。
「我」是指行法者,「意」是指樂意、誠心誠意,「力」是指力量。「以我意樂力」就是說我誠心誠意,非常樂意超度這個亡靈,作這件好事。我本身就具足這個力量。因為人人都具足萬能的法性。只要我們誠心誠意的去做,再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力,我們就有這個感召力。因為一切時、一切處,不論我們修不修法,都離不開佛菩薩和十法界(指四聖六凡)的加持力。所以淨土宗人不但要念阿彌陀佛,還要念觀世音菩薩,以求觀世音菩薩時時刻刻的加持。佛在《法華經》中也說:此人是行《法華經》的,修法華定的,要如何如何加持他。如果我們做好事,鬼神都會護持;如果我們做壞事,非旦佛菩薩對我們搖頭:這個眾生怎麼在造惡?!就連鬼神也要責罰我們。所以我們平常說:「三尺頂上有神明」,就是這個道理。這是真的!不要以為一個人做壞事沒有人看到。其實鬼神都看得清清爽爽,你瞞不了人!因此,我們現在要救度亡靈,做好事,就會得到佛菩薩和十法界力量的加持,天龍八部都會護持我們。「凡所思惟境」就是指我所想像的、所要求的。「皆隨其所應」就是說都能得到感應。「無礙速現前」就是說沒有任何障礙,能迅速現前。所以「諦實力偈」就是說以我自己的力量,再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力和十法界的加持力,使我所要求的都能得到感應,我就能做好這件事,就能將亡者超度,不會有任何障礙。所以我們只要一點不疑惑,把這段偈文一念,亡者就能隨感而至,很快地在我們面前顯現。
上偈誦已,即已鉤召亡魂,當即觀想其來住面前聽法,開始朗誦經文。斯時亡者親屬及恩愛夫妻等,不得哭泣,以礙行法。行法時,若有屍在,則於亡者外氣將斷時,由剌嘛或大德尊者、或亡者生前信崇之友、或同學侶伴等,引唇附耳(但不可近觸其耳),而為誦此聽聞解脫密法。
我們把「諦實力偈」念誦三至七遍,就可以把亡魂鉤召來。這時我們就觀想亡魂已來到我們面前聽法。我們就可以為亡者朗誦經文了。經文大義就是告訴亡者:心不要亂,一切放下,與光明合上去就可以超脫了。所以這個時候死者的家屬,就是死者的夫(或妻)、子女、父母等不能哭泣。一哭死者的心就亂了,也就聽不進去本法了。我們在這裡哭,捨不得離開他;他也會哭,捨不得離開我們。這樣就妨礙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所以淨土宗人也是這樣講:死的時候,大家不能哭,只能幫他念佛。有佛菩薩的加被,可以接引他升西。假如我們這個時候忍不住,就到外面去哭。因為在房間裡哭,既妨礙死者又妨礙行法者。
在為亡者超度的時候,假如有屍體在,就在死者外氣將斷未斷的時候,由剌嘛(就是西藏的出家人,我們漢地稱作和尚)或大德尊者(就是修道有成就的人)或亡者生前信崇之友(就是死者活的時候很相信、很崇拜的人)來為亡者行法。如果找不到上述這幾種人,就找一個和他意氣相投,合得來的伴侶來為他行法。行法時,為使他能聽清本密法,不要離亡者太遠,要靠近他的耳朵,但不要踫著,要離開一點。
三、誦法實施
茲說解脫聽聞密法者,初,供養三寶。若富饒者,有力設供,當廣為陳獻;若力不充裕,可以一心思惟,觀為意所變現無量上妙供物,遍滿虛空(謂非實有供物、而由心意中觀想所成、變現上妙供品、為數無量、遍滿虛空中)。次舉誦下列各種念誦:
(一)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
(二)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
(三)中有六綱
(四)中有救怖願
以上四種偈文(均見下卷末附編中)。各念三至七遍,當視時間之長短而定。
在我們為亡者誦聽聞解脫密法前,首先要供養三寶。這是為亡者行法所要做的準備工作。供養要看個人的經濟情況。假如家裡很富有,有能力設供,就可以多供養一點。因為修密法要設壇場,要供養,所以密法可以說是富貴人修的。那些年紀大的人可能見過密法的壇場。從前,在上海的靜安寺就設了一個密法壇場,布置的很莊嚴,供養的很豐富,非常講究。所供的物品都是金銀財寶和珍珠瑪瑙,需要花很多錢,在曼荼羅像上,塗的東西都很珍貴,不是普通的顏料:黃的都是黃金(把黃金碾成粉裝上去),綠的都是翡翠,白的都是白銀,紅的都是瑪瑙,所以富貴者就有能力供養。假如我們比較貧窮,沒有能力供養,那就隨力隨份。佛菩薩是不會嫌好道歹的。不會說你供養的好,我就多加被你,你無力供養我就不理睬你。這是我們凡夫的見解。那為什麼還要設供養呢?這是為了表示我們的真心誠意。佛經裡曾講過:有一個乞丐來供養佛。他討啊討,好不容易討了點米。他把整整的、圓圓的好米一粒一粒的撿出來。在釋迦牟尼佛給他說法的時候,他就供養了這一點米,而那些富足人家,供養十擔八擔的大米也不在乎。但是釋迦牟尼佛卻說:這個乞丐功德非常大。雖然他很窮,但心卻非常誠懇。所以我們供養是盡力而為,不一定要很奢侈。有力供養者就多供養一點。假如力量不充裕,就把自己供養的一點禮物觀想成須彌山大,變現成無量無邊的上妙供品,盡虛空遍法界,來供養諸佛。這就是觀想供養。因為我們的法性就是布滿虛空,周遍法界的,所以我們就有這個力量。沒有實在的東西不要緊,只要我們盡心盡意,誠心誠意地觀想就可以了。因此我們說,時常以心香供養,就是頂好的無上供養。壇場供養設好後,我們就開始念誦上述四種偈文。第一個偈文就是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見原文一百七十二頁)。第二個偈文是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見原文一百七十四頁)。第三個偈文是中有六綱(見原文一百七十七頁)。第四個偈文是中有救怖願(見原文一百七十九頁)。下面我們分別講解。
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此文在施法前念誦)
凡亡者在臨命終時,即當先作啟白發願,於三寶前,盡力陳設實有供品,或依自力觀想所成之廣大供雲海,手執妙香,竭誠致敬,如下啟白發願:
我們上面已經講過,行法前要設三寶供養,盡我們的力量,富有者多供一點,貧窮者少供一點。實在沒有也不要緊,就一心觀想供養像海洋一樣廣大,像天空的雲一樣多,並在手裡拿著很好的香啟請諸佛菩薩,竭盡我們的誠心向佛菩薩敬禮。然後按照下面的文字告白發願(上面的這段文字只是說明,不要念,下面的才是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的正文)。
諸佛及菩薩 十方常住世 具足大慈悲 前知及聖眼
這幾句偈文的意思很簡單,大家都能看懂。就是說請十方諸佛菩薩要常常住世。佛菩薩其實並沒有離開我們。釋迦牟尼佛圓寂時就說:我並沒有離開你們,清淨眼的眾生就能看見我。眼混濁的眾生以為我離開了。其實,佛菩薩是不捨眾生時常住世的,但並不是住在一個地方不動,而是無所住處涅槃。
佛菩薩都是有益於眾生的,具足大慈大悲。我們就是要靠眾生才能成佛。假如沒有眾生受苦,我們怎麼會起大悲心呢?!沒有大悲心就不會發大願,沒有大願就沒有大行。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的「行」字(念hang,道行的行)就是從願來的。所以說眾生是我們成佛的資糧,我們要具足大慈大悲,沒有慈悲是絕對不能成佛的!
佛菩薩能夠知道過去曾發生過什麼事,將來會發生什麼事,這就是「前知」。佛菩薩具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之用,一切皆見,這就是「聖眼」。我們眾生被妄想、顛倒、執著所蒙蔽,不能發掘這些功能。只要我們用心修法,把我們的妄想、顛倒、執著打破,就能顯發這些神通。人死後離開了軀殼,也能夠前知,也有天眼,也能看得很遠,但不像佛菩薩那麼圓滿。
為眾生依怙 不捨大悲願 祈降臨納受 實際意獻供
「怙」就是依靠,就是說佛菩薩是我們的依靠,一直在護持我們。佛菩薩的確是不捨棄接引眾生的大悲願,時時刻刻聞聲救苦。所以我們應祈禱請求佛菩薩降臨到我們的壇場,來接受我們真心誠意的供養—實際(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所持的供養,來幫助我們超度這個亡者。
諸具大悲尊 智智與慈悲 所作諸事業 威力不思議
諸具大悲尊,就是指很多的佛菩薩。在下面我們就可以看到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什麼佛菩薩、什麼聖母,非常多。智智是三智之一。三智即一切智,一切智智,一切種智。一切智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是具足一切智慧,能知道一切。它包含了小乘道,就是羅漢、辟支佛的智慧在內,統稱為一切智。一切智智就是撇開小乘的羅漢、辟支佛的智慧不算,只有佛菩薩的智慧叫智智。一切種智就是指差別界的所有種種不同的智智識識。要明白所有諸法的色相最終都歸一,就是歸到我們的佛性。所以一切智、一切智智、一切種智有這樣的區別。佛菩薩是無比的慈悲,智慧圓滿無礙,威力很大,不可思議。比如大勢至菩薩的威力就很大,無所不能。我們修到那個程度就會有這麼大的威力。這個力量不是我們思想所能想像得到的,所以叫「威力不思議」。
今有某姓名 捨現世往彼 離此界至他 已脫血肉軀
我們度亡的時候,不能說:「今有某姓名」,要說「今有張三」或者「今有李四」。亡者叫什麼名字就說什麼名字。這一段就是說亡者已離開現世的血肉之軀要到別的地方去了。
無依復無怙 無救亦無援 最極大痛苦 今所現境相
已日暮窮途 離家去異鄉 如入幽冥地 迷惘赴懸崖
人死後,中陰身一出來就四處飄泊,無依無靠了。因為人執著慣了,認這個身體是我。一旦脫離身體,看見屍首停在床上,聽見家人在哭泣,他就知道自己死了。這時他心裡很悲痛,還想要身體,想往身體裡鑽,但軀殼已經壞了,已鑽不進去了。於是他六神無主,忐忑不安,東飄西飄,像無頭蒼蠅四處亂轉。既沒有依靠,也沒有人護持他,援助他。真是痛苦極了!再加上這個時候,他生前所造的一切業障像電影一樣一幕幕現前:惡犬追逐,黑風暴雨,冰雹交加,夜叉虎狼……,非常恐怖。還有像雷一樣大的聲音「轟、轟、轟—」作響,還有強烈的光照射。真是無路可走,就像太陽要落山了—日暮窮途。家已不再是他的,戀著也沒有用。只好離家去異鄉,到另外一個黑暗無人的地方(幽是無人,冥是黑暗)。迷惘(惘就是不知所措)之中,看見自己貪、瞋、痴所化的三座大懸崖擋住他的去路,真是痛苦驚慌極了。
驚狂奔林莽 業力追逐故 或落無邊荒 或漂流大海
莽是指無邊無際。就是說亡者驚慌失措地往漫無邊際的森林裡奔跑。因為後面有很多的惡相追逐他:虎、狼、鬼、夜叉等等。這些都是他自己生前造業所變現的。有的人身不由己,為躲避這些惡境界,跑來跑去就被趕到地獄裡,或者落到漫無邊際的荒野裡,或者躲到大海裡去了。
身不得自在 業風推蕩故 或入戰陣中 被惡仇執住
業風就是指業力所感的大風。在《法華經》裡就有這麼一句話:「業風吹墮羅叉鬼國」。就是說你們要做壞事,這個業風就會把你吹到羅叉鬼國,就是吹到餓鬼道裡去。從前有一個大夫問一位禪師:「這個『業風吹墮羅叉鬼國』是什麼意思?」這位禪師說:「你不配問這個問題」。這個大夫一聽,就火了:「啊!我不配問這個問題呀?!我雖然不是大善知識,總歸是個大文學家,怎麼不配問這個問題?!」這時這位禪師說:「哎!這就是業風吹墮羅叉鬼國。我說你一句不配問這個問題,你馬上就發火了,不就是業風吹墮羅叉鬼國了嗎?」這位禪師講得很好。我們一發火就是墮到羅叉鬼國去了。所以千萬要當心!有的人說:「發一次火可能不要緊吧?」還不要緊呢!發火就是業風,就會燒毀你的功德林,把你吹墮到羅叉鬼國去。由於業風吹蕩之故,就會使中陰身不得自在,做不了主,或者被吹到了打仗的陣戰裡面,被敵人抓住吊起來,非常痛苦。
無地可容入 或遭閻羅使 鬼卒備殘酷 望之極可怖
你們看,人到了這個地步,已沒有地方可以容身,真是痛苦到了極點!或者是遇到閻羅王派出來的使者,就是白無常、黑無常、夜叉等等,這些鬼卒都殘酷的很,他們把你扔進油鍋、叉下刀山、打入十八層地獄。哎!真是不得了,令人望而生畏。
業果諸苦受 無間死復活 撐扎力已窮 顛連極孤苦
中陰階段所受的種種痛苦,都是我們生前造業的結果。所以我們不能做壞事。造業包括善業和惡業。我們做好事就是善業。比如我們念佛、修法是淨業,這是很好的。造善業就可以升天享福。做壞事就是造惡業,就要下地獄受苦。在無間地獄裡就是讓你永遠的死又永遠死不了。用刀子把你戳死,然後又讓你復活。為什麼?就是讓你不停的受苦啊!活了之後又被扔下油鍋,在油鍋裡被炸死後又活了,活了之後又該受炮烙刑罰,炮烙刑死後又復活,再去受泥濘刑罰去了。無間地獄就是讓你死了復活,活了再死,沒有一分一秒的間歇,叫你永遠受苦。苦得你力已窮盡,再也沒有力量支撐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顛沛流離之苦。所以人在中陰階段真是苦不堪言。
願諸佛菩薩 悲愍垂救護 於此待救者 為彼作依怙
賜彼加持力 護免中有苦 遮止業紅風 遣回閻羅怖
我們發大願祈求佛菩薩慈悲、可憐、救護這個死者。這個死者也正在期待著被救度。請諸佛菩薩恩賜他,加被他,保護他(這就是加持力),讓他有所依靠,免受中有境界的諸種痛苦。把中有境界的紅風(就是業障所刮起來的大火光)止住,把閻羅的使臣(追命鬼卒等)都差遣回去,把業障所現的惡境界都變滅掉。
中有險峽道 安全拯救出 嗟我大悲尊 願不捨悲愍
亡者處在中有險峽道(被兩山夾住很危險的地方叫峽,就像長江三峽一樣被兩山夾在當中),很危險。要把他們安全地拯救出來,使他們能脫離危險。「嗟我」就是嘆息,「大悲尊」就是指佛菩薩。這段就是祈求佛菩薩不要捨離大悲的誓願,可憐加被這些亡者,把他們都拯救出來。
不忘宏誓願 令彼脫諸苦 哀求佛菩薩 願慈光照住
佛菩薩發了宏誓願之後,是不會再忘記的。我們眾生也應該這樣,要常常銘記四宏誓願,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令彼脫諸苦」就是為了讓亡者能脫離痛苦,我們虔虔誠誠地哀求佛菩薩,願佛菩薩慈悲的光照耀死者,加被一切眾生。
以大悲光鉤 不令入三途 三寶最勝尊 願慈悲攝受
恩施大悲力 令脫中有苦
這是形容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光就像鉤子一樣能勾住死者,不會讓他落入三途。三途就是三惡道,即地獄、餓鬼、畜牲。在佛、法、僧三寶中最殊勝的就是佛。我們願佛發大慈悲攝受死者的亡魂,施恩加被,以大悲力令死者脫離中有的痛苦,把他從中有惡境界中拯救出來,進而證得法身或報身,脫離三界和六道輪迴。
以上就是「祈請諸佛菩薩加被偈」。這段偈文裡面有很多內容是重復的,我們念的時候可以重編一下,簡明扼要的幾句就可以了。只要不離開它的重要意義就行。
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此文在施法前念誦)
(一)
十方常住 諸佛菩薩 「普賢」「寂」「怒」 海會聖眾
佛菩薩是十方常住。不是住在某一方,而是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無所不在。偈文中的「普賢」不是我們內地所說的普賢菩薩,藏文是指阿達爾瑪佛,中文翻譯就是普賢如來,也就是密宗所說的大日如來,即法身佛,在密宗裡被奉為第一尊佛。「寂」我們講了是慈悲、莊嚴、圓滿的正法輪身。「怒」就是金剛身、憤怒身,是怖魔的,所以「『普賢』『寂』『怒』」就是指普賢如來的正法輪身和教令輪身。「海會聖眾」就是指佛菩薩周圍的眷屬,多得就像大海一樣。每一個佛都有很多眷屬。比如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海會聖眾:教主是阿彌陀佛,上首是觀世音菩薩,下首是大勢至菩薩,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菩薩。
上師本尊 空行護法 降臨於此 哀請聽許
我們修一個法就有一個本尊。比如我們修「頗哇法」,如果修觀音頗哇法,就以觀世音菩薩為本尊;如果修彌陀頗哇法,就以阿彌陀佛為本尊。再比如修「準提法」,就以準提菩薩為本尊。本尊就是我們最高的上師。本尊下面的菩薩眷屬就是空行,就像我們畫的飛天一樣。我們哀請諸佛菩薩,空行護法能答應我們的要求,都降臨到這個壇場上,來幫助我們救度亡者。
至心皈命 上師空行 以大悲心 愍垂接引
「至心」就是恭敬之至,沒有一點虛妄之心。「皈」是回來,「皈命」就是所有的生命都交給了上師及空行護法等眾,就是說我們的本命元辰要完全依靠上師,所以我們祈求本尊上師以大悲心哀愍我們,接引我們。
(二)
緣於迷妄 流轉生死 聞思修三 如實照耀
一切色相都不可得,都是夢幻泡影,而眾生卻偏偏迷於聲色之中,把它當成真的,生出種種妄情。妄情的根源就在於執著這個色身為自己,所以見到好的就有我要、我愛。愛就是妄情,愛生水往下流。要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能有愛情,有愛情就不能升天,所以愛最壞,是流轉生死的根本。我們要出離六道輪迴,就要聽佛法,聽過之後還應通過大腦來思惟:佛法講的是不是真理?我從前所做所想是不是有錯誤?應不應該改正?想過之後就該實際修行了。如果只是聽一下,大腦沒有思惟,就等於沒有聽到。聽也聽了,想也想了,但不實際修行也等於沒有聽到一樣。所以聞、思、修三樣缺一不可。「如實照耀」就是按照我們所聽到,所理解的實實在在地去做。照耀者就是指觀照。我們用心觀照,光明就會現前。
傳承上師 導引在前 勝母空行 護持於後
傳承上師就是給我們傳法的上師。他會幫助我們。導引我們如何去做。「勝母」者能生萬法。我們前面講過,佛父表示佛性的主體,能生出種種的妙用的就是佛母。母者,能生的意思。小孩都是由母親所生。所以說一切妙用都是由母體所生,而母體又是主體所具有的,這就是雙身法。對此我們千萬不可起淫欲心。這段偈文就是說有傳承上師在前面導引,勝母和空行(一切天龍八部都包括在內)在後面保護我們。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我們祈禱脫離中有的種種痛苦和恐怖的惡境,護送我們到佛菩薩的淨土去。正覺就是成佛。
(三)
瞋恚熾盛 流轉生死 大圓鏡智 光明照耀
瞋是發火,恚是發脾氣。「瞋恚熾盛」就是發怒、暴跳如雷,像猛火一樣燃燒。這就是流轉生死的原因之一。假如我們一點都不發火,那該多好。可就是做不到啊!人往往不由自主的發火,能不發火是很難做到的。我們修法的人就是要損之又損,把這個惡習消掉。當然一天、兩天做不到,一天一天的做下去就能做到了。我們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就能朗照大千,就轉識成佛了。
金剛薩埵 導引在前 「瑪嘛幾」母 護持於後
在密宗裡有東南西北中五方五佛。金剛薩埵是東方的一尊佛。東方有升起之意,金剛表示不壞也。我們讀過《金剛經》就知道,金剛能摧毀一切,而一切不能摧毀它。薩埵者是指覺有情,就是使一切有情都能覺悟。金剛薩埵和我們內地說的普賢菩薩同體異名。因為普賢菩薩為諸佛的長子。他在接受大日如來(密宗的普賢如來)摸頂授記時,大日如來給他手中一個金剛杵。所以叫金剛薩埵,也叫金剛手。金剛薩埵在密宗的地位很高,是密宗的第二尊佛。第一尊就是大日如來。這段偈文就是說金剛薩埵在前面引導我們,護持在後面的就是「瑪嘛幾」母。「瑪嘛幾」有的地方寫成「盲盲幾」,還有的地方寫成「嫫嫫幾」,雖然翻譯的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瑪」者,母義。「嘛幾」者,能生義。「瑪嘛幾」母就是能生諸種妙行的母親。她在後面保護我們。為什麼這樣呢?這是表法的,還是指佛父佛母雙身。佛父在前引導,佛母在後護送。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四)
我慢熾盛 流轉生死 平等性智 光明照耀
貪、瞋、痴、慢、疑就是五鈍使,很難消除。我看大眾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瞋。每個人都是這樣想:只有我最好,我最高,你們都不行。貢高我慢!脾氣很大,執著的很厲害,這就叫我慢熾盛。就是因為有我慢,不謙虛,心中不空淨,光明就顯現不出來了,生死輪迴就無有了期。佛就沒有我慢,他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要是我們看任何眾生都平等,就沒有我慢了。但是我們人看人還不平等呢,更不要說看其他眾生了。都是我高高在上,別人都不及我。其他種類的眾生,像雞呀、貓呀就更不相干了。所以這就是我慢。要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把我執除掉,看一切眾生都平等平等又平等,就能放大光明朗照大千了。
寶生如來 導引在前 「佛眼」佛母 護持於後
寶生如來是南方的佛。因為我們的本性就是摩尼寶珠,能生眾寶。修成就了,什麼寶貝都有,就是寶生如來。寶生佛在前面導引,佛眼佛母護持於後。這個佛母的名字叫佛眼,《金剛經》中就講有佛眼、天眼、法眼、肉眼、慧眼。佛眼佛母就是指無所不見,無所不包。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五)
貪欲熾盛 流轉生死 妙觀察智 光明照耀
我們人就是迷痴,貪得無厭,欲壑難填。有一千想一萬,有一萬想十萬、百萬、千萬、萬萬。沒有滿足的時候。越多越好。可是貪的再多你也帶不走!空空而來,空空而去。為什麼說在天上享受之後還要下地獄?因為鈔票太多,太享受了就是犯罪!我看還是多做善事好,可人們都不肯做。所以說貪欲熾盛,流轉生死。這樣就出不了三界。我們要轉第六識(即我們的意識)為妙觀察智。在我們的八識當中第六意識勢力最強,特別容易著相,因為它無時無刻不跟著前五識跑。假如不是第六意識作怪,前五識都很好。比如我們的眼睛是眼識,它就像照相機照相,從不分別這個相是什麼東西?也不分別這個相是好還是壞?更不會說這個相要不要?它只是將現量交給第六識,就是將信息傳給第六識,讓第六識來做主。第六識就時刻在分別:這是什麼?這是好還是壞?這個要不要?然後它把信息再送到第七識,第七識又把信息傳到第八識藏起來。就這樣因循貯物。第八識種子越藏越多,永遠不會飽滿(就像我們的電腦,小小的一個軟盤上不知道有多少信息藏在裡面)。當一遇到有緣的事情,就反映出來了。所以第六意識勢力很強。我們修行就是要從第六識下手。就是時時刻刻觀照第六識,讓它不要動。境界現前不理睬它,都是假的還執著什麼?!隨緣度日就是了。這樣做就可以「六、七因中轉,八、五果上圓」。第六識、第七識在因地上轉換了,第八識和前五識才能圓滿。因此我們不要追求享受,享受就是造業。我們的心應時時空淨,以慈悲為懷,救度眾生才是最要緊的。要時時刻刻觀照做功夫,這就是觀心法門,就是禪法,就是禪宗。假如我們時時刻刻不忘觀照,不用三年到五年就能成道。但人就是時時刻刻忘記,一遇到境界現前就忘記了,就跟著境界跑了。所以我們用功難就難在不忘記。假如能於行、住、坐、臥四維當中時時不忘觀照,沒有一個不成佛的。另一方面就是用功用死了也不行。我們做功夫還要活潑潑的。所以六祖大師說:「對境心數起」「不斷百思想」,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做功夫應「內不隨妄念遷流,外不為事境所轉,」即:對任何事情,不留在心裡面盤算個不停,對任何境界不住著,都是過而不留。這樣做功夫我們必定能成就。所以用功第一難就難在不忘記觀照,第二難就難在不能死守,死守就是死水不藏龍,要活潑潑的才行。假如我們真正證成妙觀察智,不住相了,就能大放光明而無所不照。
無量光佛 導引在前 白衣佛母 護持於後
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佛,是西方的一尊佛。阿彌陀佛翻譯出來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在前面導引,白衣佛母在後面護持。白衣佛母就是觀世音菩薩。我們都說白衣觀世音,是因為清淨無染叫白衣。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六)
嫉妒熾盛 流轉生死 成所作智 光明照耀
嫉妒是我們最壞的習氣。人的嫉妒心都很重。別人比我好一點點,我就要嫉妒。所以說人最容易得「紅眼病」,就是嫉妒的眼發紅。你比我好一點我就要造謠言中傷你,把你拉下來,這樣做很壞!所以嫉妒就像燃燒的大火一樣厲害。我們流轉生死都是由於貪、瞋、痴、慢、疑造成的。把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轉成成所作智。到時無需分別,要看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就會現前;要聽什麼聲音,什麼聲音就可以聽到。這樣就是光明照耀。
不空如來 導引在前 多羅佛母 護持於後
不空如來就是北方的如來。真空是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不是斷滅空。所以我們說的真空是空空,就是把這個空也要空掉。如果你住在空上就變成斷滅空了。空也要空掉就叫不空如來。不空如來導引有前,多羅佛母護持於後。多羅者是指無所不有,沒有一點點缺陷叫多羅。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七)
愚痴熾盛 流轉生死 法界性智 光明照耀
人都有貪、瞋、痴。人之所以有貪、瞋還是因為痴的緣故。我們假如不愚痴就不會去貪了。知道都是空的假的,還貪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不明白一切相都是空的假的,以為是真有就貪得無厭。所以貪、瞋、痴中痴是根本!假如真是愚痴熾盛的人,將來就會流轉生死而墮入畜牲道。畜牲就是很愚痴。所以痴是流轉生死的根本,法界體性智就是指我們的本性光明,它是本來具有的。去掉貪、瞋、痴本性光明就會顯現。
毗盧遮那 導引在前 法自在母 護持於後
毗盧遮那就是法身佛。就是大日如來,也就是普賢如來。是中央一方的佛,他在前引導。法自在是所有法樣樣都自在,根本連法也沒有。法本無法,都空掉了,所以就無所不自在。法自在母就是指一切法根本沒有。所以釋迦牟尼佛傳法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哪裡有什麼法?!只要有個法在,還是法執!法性空了,法執也沒有了,都不可得,就叫法自在母,她在後面護持。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八)
五毒熾盛 流轉生死 四智和合 光明照耀
五毒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貪、瞋、痴、慢、疑。因為熾盛之故,所以流轉生死。四智光明就是指大圓鏡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四種智慧的光明合到一起(不算法界體性智),當然是光明朗照了。
五部如來 導引在前 五部佛母 護持於後
我們前面講了東、南、西、北、中五部佛,東方是金剛薩埵,南方是寶生如來,西方是阿彌陀佛,北方是不空如來,中央是毗盧遮那。就是五部如來在前面引導,五部佛母,就是「瑪麻幾」母,佛眼佛母,白衣佛母,多羅佛母和法自在母在後面護持。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九)
迷境熾盛 流轉生死 解除恐怖 光明照耀
迷境熾盛,是指生前的迷境和中有的迷境。我們生前著相,迷相就是迷境。死後的中陰身也迷在中有境界上,也是迷境。因為我們迷境,所以就造業受報流轉生死。我們要解除中陰境界的恐怖相就要以光明來照耀,使我們能得到解脫。
諸忿怒尊 導引在前 諸忿怒母 護持於後
「怒」就是忿怒身,也是明王身,非常害怕。就是忿怒尊在前面引導,諸忿怒母(有佛父就有佛母)也現的恐怖相在後面護送。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十)
習氣熾盛 流轉生死 俱生智慧 光明照耀
習氣熾盛就是說,我們每個世俗人執著的習氣都很厲害。總以為這樣就好,不這樣就不行。比如四川人、湖南人、貴州人都喜歡吃辣的。他慢慢就習慣於吃辣的,沒有辣的,飯就吃不下去。習氣就是這樣慢慢養成功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以後就很難改。比如吸煙。很多人改了又吸,吸了又改,三番五次都改不掉。最後還是要吸。所以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就是指我們的習氣很難改。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改這些習氣,常常要拗強,違背它,和它做鬥爭。它要這樣你非不這樣,看它過不過得去。這樣習氣才能改掉,智慧光明才能顯現。所以初初開悟的人,習氣只是稍為搖動了一下,還是很深很重。要把習氣改光必須在境界中經過多次磨煉,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過來。所以圭峰禪師說:「常需覺察」。這是古來大德用功所得的結論。「常需覺察」就是長時期時時刻刻地觀照考察自己,還犯不犯這個習氣。損之又損,才能相應。人的習氣就是太重了。比如人們要吃雞、要吃蝦,天天殺雞不知造了多少業;一碗蝦不曉得有多少生命。還有的人說:「我不吃大葷,不吃豬肉,吃小葷,吃螺絲」。唉!你吃一碗螺絲不知有多少生命呀!所以習氣至深一定要改。
俱生智慧就是指我們本性光明是生來就有的,無始以來就有的。但俱生無明也隨之而來。俱生智慧常常為俱生無明所遮蓋。有人問:「我現在用功修行成就了,將來會不會再有無明呢?」他不知道無明是俱生無明,就是無始以來隨著佛性就有的。就像牛的兩支角一樣。小牛生出來就有兩支角,不是一個一個生出來的。是這個俱生無明遮蓋了我們的智慧,叫我們著相受報。假如我們把無明打破除盡了,就不會再迷誤,就不會再造業受報了。就像出礦之金,金子沒提煉之前是和砂石混在一起,經過提煉變成純金,它就不會再和砂石夾在一塊了。所以打破無明我們就不會再迷了。
勇士持明 導引在前 空行會眾 護持於後
勇士是比佛菩薩低一等的忿怒身。但都是保護佛法的善眾。比如夜叉很怕人,但他護法也很好。現在人做香功:「香、香、香……」香從何來呀?他是天龍八部之中的一眾,乾闥婆,焚香眾。天龍八部都是保護我們的,就很好。他們導引在前,空行會眾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意思同(二)後四句。
(十一)
願諸空大 勿為我敵 願我親見 藍光佛土
願諸水大 勿為我敵 願我親見 白光佛土
願諸地大 勿為我敵 願我親見 黃光佛土
願諸火大 勿為我敵 願我親見 紅光佛土
願諸風大 勿為我敵 願我親見 綠光佛土
佛性有地、水、火、風、空、根、識這七大種性。現在這段偈文講的是五種:地、水、火、風、空。根、識就不講了(根就是我們的五根,識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地、水、火、風、空這五大種性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山河大地、草木叢林都是由地、水、火、風、空形成的。人們只是不知道,不相信山河大地怎麼也是我呢?這個身體才是我,山河大地跟我不相干。他不知道山河大地也是地、水、火、風、空形成的。地、水、火、風、空就是佛性當中的五大種性,所謂種性者就好比種子,能夠長出東西來。比如:稻種種下去,稻子就能長出來,結出很多大米。同樣地、水、火、風、空的種性能生出很多很多東西。地球、日月、星辰都是由它生出來的。你們看地球就很明顯:地殼就是地大;海洋河流地下水就是水大;地下有火會產生火山爆發就是火大;地球自轉公轉,屬風大;地球裡面是空的(不空它怎麼轉呢?!)屬空大。所以任何事物都是一樣,都是我們自己。就是因為無明,取了小部分的地、水、火、風為自己,認這個色身為我。其實這個色身是父精母血結合成的一個膿胞,在子宮裡面長了個人體,人們就認這個身體為我。這都是因為妄想執著的緣故!佛性是布滿虛空,周遍法界,無所不在。我們只要妄念不動,身心世界都化空,就什麼都沒有。那時我們就明白了,這個地球原來就是我自己!所以說:「會萬物歸己者,其為聖人乎?!」聖人他明白這個道理,一切萬物都是他自己。就像龐居士的妻子所說:「易易易,百草頭上西來意」。百草不光是指草,而是形容一切事物。就是一切事事物物哪個不是我?!都是我自己。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才行。
經中說:「願諸空大,勿為我敵」。我們看見空洞不要害怕。有人告訴我:「打坐的時候,忽然出現一個大空洞。我就要跌下去了。嚇死了!」那就是空大現前,不要害怕。現在打坐用功還害怕,到了中陰境界就更害怕了。
「願我親見,藍光佛土」。我們知道天睛的時候,天空就變藍了。萬里無雲,蔚藍色的晴空就是藍光。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的本性本身就具有七彩光明,空大是屬於藍光佛土。
「願諸水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白光佛土」。水大是屬於白光,也是我們本性所具有的,所以我們看見發大水也不要害怕。
「願諸地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黃光佛土」。地大為什麼是黃光呢?因為佛的國土是黃金鋪地,所以稱黃光佛土。這些都是我們本性光明所具有的。因此當我們看到大地荒無人煙,沒有邊際時也不要害怕。
「願諸火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紅光佛土」。大火是紅光,我們看見大火也不要害怕,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
「願諸風大,勿為我敵,願我親見,綠光佛土」。風大就是綠光現前,看見大風起了也不要害怕,這也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
願諸虹光 勿為我敵 願我親見 一切佛土
地、水、火、風、空過了之後就有虹光發現。虹光就是以上各色佛光合為一體而放射的大光明,就如同太陽的七彩光合在一起放射一樣。願此虹光,不要以我為敵,願我親見一切佛土。
惟願諸「輝」 知為自輝 願中有相 自己證知
願中有境 三身親證
在中陰時期還有爆炸聲、雷轟聲,大炮仗的聲音。要知道這些聲音都是自性顯發出來的,不是外來的。所以不要害怕!我們的自性就具有這個本能,就具有這些聲音。我們看見的紅光、藍光、白光、綠光、黃光等一切光明,也都是我們自己放的光,也不是外來的。輝是放射的光彩。閃閃爍爍射出來的光就叫「輝」。中有時期的一切境想都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所顯現的,不是別的東西。願中有的一切境相和法、報、化三身,我們都能親自證到。
中有六綱(此文在施法前念誦)
(一)
嗟!
我今生處中有起現時 生世無暇懈怠當永斷
聞思修三不亂證實義 心境朗然當親證三身
於此一度獲得暇滿身 勿於迷離道中而拋棄
「綱」是指事物最主要的部分。「中有六綱」就是告訴我們在生處中有、夢境中有、靜慮中有、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及輪迴中有這六處中有(在本書98頁已作詳細說明)顯現時,我們主要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應該如何去做。此「中有六綱」要在施法前念誦三到七遍。
「嗟」是文言嘆詞,並無實義。生處中有是指我們住胎的這段時間,一般需要九個半月。「無暇」就是指沒有時間。因為我們活的時候,執著外境,追逐聲、色、貨、利,忙碌一生,借口「沒有時間」修習佛法。由於懈怠之故,前一世未能解脫,現在又重新投胎,落於生處中有,生死輪迴又從頭開始。因此,在生處中有起現時(即在我們住胎的時候),我們應該發心:要永斷「無暇懈怠」,應好好修習佛法,不再追逐外境。「聞思修三不亂」就是說我們首先應該聽一聽佛的教理,然後再經過大腦思惟,以前我們的所做所為是否有錯?想過之後就應該切切實實按照佛的教導去做。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聞」、「思」、「修」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我們果真能如此,就能夠親證佛性,這就是「證實義」。正如《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唯有佛性是真實、永恆的,所以稱之為「實義」。當我們親證佛性之時,大智慧雲涌,心境豁然開朗,這就是「心境朗然」。我們再進一步用功修行,就能夠證得法、報、化三身,這就是「親證三身」。這段偈文的最後兩句「於此一度獲得暇滿身,勿於迷離道中而拋棄」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真正發心修習佛法,在我們這一生(「於此一度」就指投胎出生後這一生)就能夠圓滿自在(「暇」在此是閑暇、自在之意),不再糊裡糊塗的在六道輪迴中被拋來拋去,自己就能作主了。「迷離」是指糊裡糊塗的不清楚。我們人就是這樣渾渾噩噩、糊裡糊塗的在六道中頭出頭沒,所以「迷離道」在這裡就是指六道輪迴。
(二)
嗟!
我今夢境中有起現時 愚痴屍睡放逸當永斷
一心不亂定住實相中 保任夢境修幻化明光
勿如傍生之狀而長眠 愛惜睡眠現量合修持
夢境中有就是指我們睡著了做夢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就糊塗了(即「愚痴」),忘記了用功(即「放逸」),身體像死屍一樣(即「屍睡」)。這樣我們怎麼能了生死呢?!所以我們要永斷「愚痴屍睡放逸」,要「一心不亂定住實相中」。「一心不亂」就是「定」。「住實相中」就是一直了了分明而不糊塗,不為境界所轉。這樣,夢中的幻相就轉化為大光明,這就是「保任夢境修幻化明光」。「保任」是指修行的兩個階段。我們用功修行,打開本來親證佛性後,就要時時觀照保護,不為境界所轉,這就是「保」;等到保護圓熟了,就任運自如,不用保了,這就是「任」。只要我們經過不斷的精進用功,就能做到既使是睡著了,也仍然是了了分明,不為夢境所惑。「勿如旁生之狀而長眠」中的「傍生」就是指畜牲。有很多動物,像熊、蛇等,冬眠時一睡就是幾個月。我們人要有智慧,不能像動物一樣愚痴,昏睡。我們知道:財、色、名、食、睡是五蓋,是遮蔽我們本性光明的壞東西,所以要勤除五蓋。但除「睡蓋」並不是不睡覺,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睡著就糊塗了,在夢中生出種種分別,被夢境所轉,這就是比量境。我們現在修行就是要做到,既使睡著時,仍然是了了分明,不為夢境所轉,即現量境。所以說我們睡覺也是在做功夫。這就是「愛惜睡眠現量合修持」。
(三)
嗟!
我今靜慮中有起現時 散亂昏沉種種當永斷
不亂無執定住離邊中 「生」「圓」二次願能得宣示
所作已斷一心修行時 不為煩惱迷惑所隨轉。
靜慮中有就是在我們打坐入定時,識神所見的一切境界。這還是由於我們六根不清淨,昏沉散亂的緣故。所以我們要永斷「散亂昏沉」。這樣就是「不亂」,就是「定」。定就是指對境不生心,不為境界所轉,而不是坐在那裡很長時間不動。所以說大定無出入。如果我們執著追求入定,反而不能得定了。因此我們要「無執定住」。「邊中」就是說,我們凡夫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無」,總是向兩邊倒。有兩邊就有「中」,所以叫「邊中」。如果我們在日常動用當中能心空無住,赤裸裸、淨灑灑,一絲不掛,這樣就是「離邊中」。「『生』『圓』二次願能得宣示」中的「生」是指生起次第,「圓」是指圓滿次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是密法中修持的二個步驟。在修法前我們都會發願,希望修法能夠有所成就。如果我們果真能「不亂」、「無執定住」、「離邊中」,那麼修法前所發的願就能得到證實(「宣示」就是指實現);就能夠時時刻刻了了分明,不為境界所轉(即「一心修行時」);就能夠做到作而不作(即「所作已斷」),這也就是佛所證得的真空妙有的境界。這樣就不會再有煩惱迷惑,就能瀟灑自在,任運自如了(即「不為煩惱迷惑所轉」)。
(四)
嗟!
我今死位中有起現時 一切貪求戀著當永斷
不亂契入顯明教授義 遊心自證無生太虛景
即將捨離質礙血肉軀 無常死亡臨頭當了知
死位中有就是指我們死後三天半或四天之內。在這段時期,我們仍然貪戀著自己的身體、妻財子祿、名譽地位等。一旦知道自己死了,心裡就會很亂。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應當永斷「貪求戀著」之情。只有這樣,在死位中有時期,才能不慌亂(即「不亂」),才能接受(即「契入」,契是契合之意)別人為我們行此中有解脫密法。本密法教導我們:在死位中有這段時期,有兩次光明顯現,光明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顯明教授義」(「顯明」就是指光明顯現的時候,「教授義」就是教導、指示)。在這個時候,只要我們一醒悟即可證成法身佛,這就是「遊心自證無生太虛景」。「無生」即不生不滅的法性身。「太虛」就是指雖然有但實質是虛(即空),「太虛景」就是指真空妙有的境界,也就是證得法身時的境界。「遊心」就是指散亂的心,即妄心。證成法身佛就是捨妄歸真。這段偈文的最後兩句就是說:在我們的識神即將離開身體(即「質礙血肉軀」)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白(「了知」就是了解、知道)諸法無常,有生必有死,死亡是必然的道理。這樣,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磨煉自己,斷除自己的「貪求戀著」之情,到死位中有時期,一切放下,與光明合上去就能證成法身佛了。
(五)
嗟!
我今法性中有起現時 恐懼怖畏境相當永斷
一切顯現認取為證智 中有境相即此當了知
阻大義利千釣一發時 自識變相「寂」「怒」又何懼
法性中有起現時,就是指死位中有之後,從第五天開始到第十八天這段時間,共計十四天。這時,亡者慢慢清醒過來,識神從身體裡出來,見到強烈的「光」「聲」「輝」和佛菩薩寂、怒部的雙身像,便產生恐懼和怖畏。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一切顯現認取為證智」。就是說,一切現相都來源於我們的自內證智(見本書120頁),都是我們的佛性所顯現的,都是自識的變化。所以,在這時,我們要永斷「恐懼怖畏境相」。如果我們不驚不怖,在法性中有時期光明顯現時,與光明合上去就可證成報身佛。如果我們恐懼怖畏,甚至嚇得逃避佛光,那就阻礙我們證成報身佛。所以這個時候就是「阻大義利千釣一發時」。「千釣一發」就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大義利」就是指成報身佛。
(六)
嗟!
我今輪迴中有起現時 意念純一至心當保持
善妙緣會盡力求延續 永斷胎門回頭須憶念
努力淨相唯一需要時 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
輪迴中有就是指法性中有之後至投胎前的這段時間。這段時期,亡者的心念變化非常快,業力所幻現的境界紛紛現前。所以這時應注意保持「意念純一至心」。「至心」就是一心一意,「意念純一」就是要注意自己的心念不隨幻相變化而變。「善妙緣」就是以前造的善因,比如生前修法、做好事等等,就是造善因。這些善因就會盡力幫助我們保持「意念純一」(「求延續」就是保持)。「回頭須憶念」就是說我們要回憶生前善知識的教導和自己所修的法,要下決心「永斷胎門」(「永斷胎門」就是不再投胎)。在輪迴中有時期要努力做到心裡空淨(「淨相」就是空淨),不要被幻相所迷惑,當我們看見男女交會的境界時,要斷除嫉妒心,把他們觀想成佛父佛母或上師雙尊,這樣就不會起淫欲心而投胎了。這就是「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
死時無有決定極迅速 徒負此生所作無義事
大利喪失意志不堅定 今茲既已空手而返回
所需定解即勝本尊法 當下若不修勝本尊法
或大成就親口所宣說 上師教授亦不安心住
自欺自身實所不應為 凡此六綱了知極為要
人活的時候沒有好好修法,時間轉瞬即逝。死亡很快來臨,這就是「死時無有決定極迅速」。「無有決定」就是沒有選擇。這時才會發現自己活的時候一直在追求短暫、虛妄的假相,白白荒費了寶貴的一生。這就是「徒負此生所作無義事」。「徒負」就是荒費,「無義事」就是沒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我們人就是捨棄永恆而追求短暫,捨棄真實而追求虛妄,捨棄大利而追求小利,這就是「大利喪失」;被身外的色、香、聲、味、觸、法牽著轉來轉去,這就是「意志不堅定」;一生不停的求東求西,最後卻不得不落得空手而歸,這就是「空手而返回」。所以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雖然現在已經如此(即「今茲既已空手而返回」,「今茲」就是現在。),但我們還有可以解脫的唯一辦法,就是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這就是「所需定解即勝本尊法」。「定解」就是一定能夠解脫,「勝本尊法」就是指本法(「勝」是指殊勝之意)。如果現在不修此法(即「當下若不修勝本尊法」,「當下」就是現在),或者對大成就者親口所說的法和上師所傳授的法不能安心的修持(「不安心住」就是不能安心的實修),這樣做就是自欺欺人(即「自欺自身」),實在是不應該(即「實所不應為」)。以上所說的「中有六綱」極為重要,大家一定要記清楚。
中有救怖願偈(此文在施法前念誦)
(一)
我今報盡遷謝時 生前眷屬無能助
獨自徜徉中有道 願「寂」「怒」尊大悲力
消除無明之幽暗
「報」是指業報身,就是指身體。「遷」是指走,「謝」是指凋謝,「遷謝」在這裡就是指死亡。「徜徉」是指閑遊、遊徜。這一段偈文的意思是說:如今我的肉身實體已經壞了(即死了),生前的親朋眷屬都無能為助。我只有獨自在中有險峽道中漂來漂去。願「寂靜」部、「憤怒」部的佛菩薩以大悲力攝受我,把我從幽暗的中有道中解脫出來,消除「無明」,直證明光。
(二)
別離愛伴獨漂流 自識幻相將起現
諸佛悲力垂救拔 不起怖畏中有難
人生八苦之一就是「愛別離苦」。當亡者到了中陰境界,離開了他所愛戀的親朋好友,孤苦伶仃,到處漂泊。這時亡者的識神幻現出各種各樣的恐怖境界,令他非常痛苦。願諸佛菩薩悲憫、救度亡者,使他面對各種中有境界能不驚不怖,能把他從中有的苦難之中超拔出來。「垂」就是降臨的意思。「垂救拔」就是降臨來救度超拔亡者。
(三)
五智光明此時現 不怖不畏認本面
「寂」「怒」尊容已近前 確認中有當勿怖
五智光明就是我們前面講的法界體性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圓鏡智。在法性中有時期,這五種智慧光明將伴隨著佛菩薩的「寂」「怒」相現前。這時,我們要清醒,要明白這是法性中有時期的境界現前,不能害怕。要敢於認取,敢於承當,這些光明正是自己的本性光明,正是自己的本來面目。這樣,當下即可證成報身佛。如果不敢承當,認為這是佛菩薩放的光來接引你,也可以升到佛的淨土得真實受用。
(四)
若為業力所制時 願大悲尊除苦厄
法性本聲雷震時 願轉六字大明聲
如果我們生前不好好修習佛法,沒有定力,中有時期就會被業力幻現的各種境界所困擾,不得解脫。這就是「為業力所制」。在這時,願大慈大悲的佛菩薩能幫助亡者,把他們從痛苦的災難中解脫出來(「厄」就是災難)。在這些境界中會出現雷震聲,與我們在世時所聽到的雷聲不同。此聲非常宏大,猶如千雷齊震。所以很多人到那時就會嚇得到處亂跑。要知道這些聲音都是由我們本性(法身)所發出的,所以本偈稱之為「法性本聲雷震時」。因此,我們現在就應該好好用功修法,增強定力。到中有時期我們就可以把千雷之聲轉化為「六字大明咒」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得到解脫了。這就是「願轉六字大明聲」之意。
(五)
若無救助業逐時 願本尊天除其苦
業力追逐失怙時 願證淨光三摩地
中有時期,只有業力幻現的各種恐怖境界追逐我們,親朋好友無能為助。這正是「無救助業逐時」。再加上我們生前不好好用功修法,沒有定力,到時就會驚慌失措,感到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非常痛苦。這就是「業力追逐失怙時」。「怙」就是依靠,「失怙」就是沒有依靠。所以,這時願「本尊天」(即本尊,)能幫助亡者,把他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進而證得「淨光三摩地」。「淨光」就是本性之光明,「三摩地」就是正定。
(六)
輪迴中有化生時 授記願不為魔轉
任所思力若至時 願不為惡業迷怖
「輪迴中有化生時」就是指輪迴中有起現時。這個時候,業力幻現的各種境界非常多。尤其是自己生前所造的惡業,幻現出各種恐怖境界,把我們往壞的地方趕。所以我們希望佛菩薩能給我們「授記」,使我們不為這些魔境所轉。「授記」本意是預先證言。佛菩薩為我們授記,具有極大的加持力,使我們決定能得到解脫。「任所思力」就是業力導至亡者的心念任意變化,心念變化又導致幻現出更多更恐怖的境界。當這些業力出現的時候,願佛菩薩加持我們,使我們不被幻境迷惑,不被惡境嚇住。
(七)
猛獸怒吼聲發時 願轉六字妙法音
黑風雨雪追逐時 願證智光之天眼
這裡就講到我們看到的各種境界。當我們聽到豺狼虎豹等猛獸怒吼的聲音時,願佛菩薩加持我們,能把這些聲音轉化為「六字大明咒」的聲音。當我們被黑風雨雪追逐時,願佛菩薩加持我們,使我們證得智慧之天眼,照破各種恐怖境界。「天眼」可以不受欲界、色界的業力約束,可以照破黑暗,所以稱為「智光之天眼」。
(八)
若見同類中有時 願勿嫉妒生上趣
極大煩惱饑渴時 願除饑渴寒熱苦
在中有時期,由於業力所感,當生天道的,天道境界即將現前,亡者就會見到天道中的同類(其它道也是如此),這就是見到「同類中有」。所以在中有時期,亡者會見到將要去的地方的景象,並對這些景象產生好感,甚至對這些地方的人的生活方式(如吃、穿、住、行等)產生羨慕或嫉妒的心理。這就是快要投胎的徵兆。所以這時候願佛菩薩加持亡者,勿生嫉妒之心,不入六道輪迴。在中有時期,由於業力之故,亡者有時饑餓口渴,有時寒冷,有時熾熱,於是生出極大的煩惱。這個時候願佛菩薩加持亡者,能除去亡者饑渴寒熱之苦。
(九)
若見當來父母會 即觀大悲雙身尊
生得自在為利他 願得相好光明身
當中陰身看到男女同房的情形時,淫欲心動,加入進去就投胎了。所見的男女就成為將來的父母。這就是「若見當來父母會」。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能動心。要把他們觀想成佛父佛母雙身,並向他們頂禮,這就是「即觀大悲雙身尊」。「大悲」就是指大慈大悲的佛菩薩。我們果真能如此,不為境界所轉,就可以「生得自在」。「為利他」就是為大眾造福,使更多的眾生能離苦得樂,得大自在,這樣我們就可以證得光明報身。因為光明報身是很美好的,所以叫「相好光明身」。如果我們不能救度眾生,為大眾造福,就不能證得光明報身。
(十)
若我已得妙生身 願所見聞速了解
一切惡業不隨逐 勵力增長諸福德
如果我們已經投胎,生到一個能聽到佛法,並能修持佛法的地方,這就是「妙生身」。這時願佛菩薩能加持我們,使我們對所見所聞(即一切色相)的本體能夠迅速證見。這個本體就是我們能知能覺的本性,即佛性、法身。「了解」在這裡就是證見。「一切惡業不隨逐」就是說:如果我們能證見本性,並能做到時時見性,這樣就能從所造的惡業中解脫出來。所以說「一切業障本來空」。「逐」是追逐、跟逐,「不能逐」就是不受它的困擾、束縛。「勵力」就是精進、努力。「勵力增長諸福德」就是說,我們在哪裡投胎就要在哪裡努力為大眾造福,這樣自己的福德才能不斷的增長。
(十一)
願隨所生彼彼處 世世面見本尊天
生已能言知大義 宿命不忘得總持
「彼彼」即「比比」,就是到處、各處之意。這一段就是說;願佛菩薩加持我們,使我們無論出生在哪裡(即「願隨所生彼彼處」),每一世都能見到佛菩薩或本尊(即「世世面見本尊天」),都能知能講(即「能言知」)佛法(即「大義」,因佛法是人生唯一正確的指南,因而是「大義」),都能不忘過去世所發的大願(「宿命」就是過去世),都能得到佛法的精髓。我們只有得到佛法的精髓,才能圓通佛所講的一切法,這就叫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即「總持」。
(十二)
種種上中下功德 聞思一見即能知
隨所生處皆吉祥 一切有情俱安樂
「上中下功德」就是大大小小的功德。對於本經的種種殊勝功德,我們只要聽一聽、想一想就會明白了,這就是「聞思一見即能知」。只要我們真正明白理解了本經的經義,並能按本經的教導去做,將來不論生在何處(即「隨所生處」)都會獲得吉祥與安樂。「一切有情」就是指一切眾生。
(十三)
如佛「寂」「怒」尊形相 眷屬壽量及剎界
如彼最勝美名稱 如是我等決能成
「壽量」即指無量壽佛,「眷屬」即指佛菩薩的眷屬,「剎界」即指佛的國土。所以「如佛『寂』『怒』尊形相,眷屬壽量及剎界」均代表我們尊貴無比的佛菩薩。我們為佛菩薩冠以這些最殊勝、最美好的名稱,以示我們的尊敬。「如是我等決能成」就是說,因為我們有與諸佛一樣的無漏智性,只要我們發心修法,努力用功,就一定能夠圓證佛果。
(十四)
鄔金大師蓮華生 撰此中有救怖願
乃至輪迴未空寂 此深妙法永長存
蓮華生大師出生的陀曩俱舍海,在以前屬於鄔金國土(即當時的北印度),故稱蓮華生為鄔金大師。在中有時期(即從死亡之日起至輪迴中有這段時間),由於我們心裡不空淨(即「未空寂」),因而幻現出各種恐怖境界,纏住我們,使我們在六道輪迴之中頭出頭沒,無有了期。蓮華生大師撰寫的上述「中有救怖願」,可使我們在中有時期,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能把我們從中有時期的恐怖境界中解脫出來。「救怖願」就是願諸佛菩薩把我們從中有時期的恐怖境界中解救出來。所以本密法非常珍貴。這部深妙的《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將永遠在世間廣為流傳。
以上講述的《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中有六綱》、《中有救怖願》這四段偈文,要在設供壇場之後,行法者根據時間長短念誦三至七遍。以後每天行法之前就不需要再念了。而《諦實力偈》則需在每天行法前念誦。
下面,我們開始講述度亡時的具體行法。為了使讀者易於理解,我們將原經文的次序略作調整,但經文內容未有刪改和遺漏。
若逢亡者、曾請傳承密法灌頂上師來前,最為殊勝,次則當求一同受三昧耶戒之同學法侶,或同一法統之真善知識。如皆難遇,次則當求一智慧之人,於此文字句義,了解明白、口齒伶俐聲音清朗者,依照經本,如法讀誦多次。彼垂死之人,一聞此法,定能憶念上師所指授意義,當下無間,即可認取本體光明而得解脫,決無疑義。
當我們遇到快死或已死(死亡在53天內)的人,最好請受過密法灌頂,有傳承的上師來行此法。如果沒有,就請一位一同受過戒的道友或同一法脈的善知識也可以。如果這兩類人都難遇到,也可以請一位意氣相投,明白本法的意義,口齒伶俐,聲音清楚,有智慧的人,依照本經,為亡者多次念誦。這樣快死的人或亡者聽到經文後,就一定能回憶起上師的教導,當下即可認取本體光明而得解脫。
第一章 命終時變化狀態
第一節 死位中有指授
甲、初期中有第一明光指授
「命終時」就是指人從死相現前開始至識神完全離體這一段時間。「命終時變化狀態」就是指人對整個死亡過程的感受。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這個過程,我們首先介紹一下附注二、附注三。
附注二:人之全身,共有九孔道。即兩眼孔、兩鼻孔、兩耳孔、一口、一尿道、一谷道。九孔道之外,頂上正中處,尚有一孔,名為梵穴。修頗哇法者,所謂開頂插草者,即此孔穴也。凡人在垂死時,其神識從此穴出體,方為往生之正道。若從其他處孔道出體者,即落在輪迴道中。如經中說:「頂聖眼生天,人胸餓鬼腹,傍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此謂人當死亡時,外氣已斷,若從上而下,冷至腳心,撫之猶有暖相者,即為生地獄道之相。因其惡業深重,其神識即從谷道卑下處而離體,故知墮落地獄。若從眼孔中出,則生天道。其中因果輪迴上下升沉之理,固如是也。
附注三:人身為四大和合所成。四大者,謂地、水、火、風。人到死時,四大解體,有一定先後次第。最初地融為水,此時感覺如山壓之痛苦。次則水融為火,感覺寒濕如浸水中。次則寒濕消失,變成潮熱,如在湯中。次則火融為風,感覺體被風吹,化為微塵。四大解體之時,猶如生龜剝殼,最難忍受。惟平時有修持之人,預知時至,諸佛授手來迎,威力加持,可以減免。
人身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當人快死的時候,四大解體,非常痛苦(參見本書131頁第一階段行法)。四大解體,有一定的先後次序(見附注三,這段文字容易理解,我們就不做具體解釋了。):首先地大融為水大,其次,水大融為火大,火大融為風大,最後風大消失,融入「空大」。這個時候,人向外呼出長息三次,只有出氣沒有入氣,直至外氣斷絕。此時外氣雖然斷絕,但內息尚存。內息集中於人體的中脈。中脈又名都帝,位於人體中央,從會陰直通到頭頂梵穴。在中脈左右兩側約一寸處又有兩條脈叫左右二脈。左右二脈與中脈並行從人體下丹田處起,經二耳後,繞至頭頂,再從頭頂經眼睛降至左右二鼻孔。在下丹田處,有一月牙,朝上彎曲,二端分別連接左右二脈,中脈從中間穿過。這樣通過月牙將三條脈連接起來。修頗哇法成功的人,就能見到這三條脈管和月牙。人在外氣斷絕的時候,識神尚在人體中脈,偶爾外出,但還不知自己已死,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識悶絕位。如果功夫修得好,識神直接沿人體中脈,從頭頂梵穴沖出去,就可以升到佛土(即「正道」)。如果從其它地方出去,就落於六道輪迴之中。對於中脈不通的人,識神通常通過月牙溢入左右二脈,沿左右二脈升至頭頂,再從頭頂降至眼睛,從眼睛出去的人,可以升天道。如果繼續下降,從胸部出去者可以生人道。如果再繼續下降從腹部出去者就是餓鬼道。如果再繼續下降,從膝蓋出去者就是畜牲道,從腳底出去者就是地獄道。最後識神從身體的什麼部位出去,什麼部位就是溫的,而其他部位都是冰冷的。所以,通過測量體溫就可以知道,亡者將要投胎到什麼地方。
命終時的變化狀態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死相現前而外氣未斷時;第二個階段就是亡者外氣已斷而內息未絕時(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死位中有時期,即識悶絕位,常人有三天半到四天的時間)。為了加深死者對中有時期的印象,心裡早有準備,死位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必須在死相現前時就開始實施。法性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必須在死位中有時期就開始實施。所以「第一節死位中有指授」的內容要在死相現前時就開始實施,即第一階段的行法。
第一階段(即亡者死相現前而外氣未斷之時)行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亡者,在外氣斷的時候有死光發現。在這個時候,我們與光明合上去就可以證成法身佛了。關於「死光明」的含義我們可以通過附注四,附注五來了解:
附注四:初死時四大融入次第,已見前「附注三」中。當風大消融後,次則融入「空大」。在最後之一呼吸終了時,身中之血,皆收攝於中脈都帝。斯時有血三滴,依次悸動,向外呼出長息三次。第一次呼出距離一肘遠,第二次距離二肘遠,第三次距離四肘遠,而外氣始斷盡。乃從頂上有入胎時父所賦予之白分明點,由頂上急遽下降,於是生起能知之各種覺境。此分內外兩覺性:外所覺者,有如月光朗照之景象;內所覺者,則如煙霧迷離之狀。此為初死時光明起現之相。在密法中術語,稱為「明」「增」「得」境,為初死時所必經歷之過程。初歷明境,又從臍下有入胎時母所賦予之紅分明點,急遽上升。外所覺者,有如日光照耀之景象;內所覺者,則如流螢之光。是謂「增境」。未幾之間,又轉入「得境」。此時白紅兩明點會合,心中之識,亦同時會合。外所覺者,有如月蝕日時、日中所現黑月光影;內所覺者,則如油燈外蒙半透明之罩,是謂「得境」。由此又轉入「近得之境」。此時一切皆空無所有。外所覺者,現為如黎明時東方曙光景色;內所覺者,則如萬里無雲之晴空天色。以上明、增、得三境,乃至「近得」,是在五大消融後,由「地大」而至「近得」,為死後初歷之經過。至「近得」時,即為明光出現之境相,又稱「死光明」,為時極暫。若平時有修持者,睹見此死光明,便可認識,如子遇母,母子兩光,融會為一,則不經中有而現法性,否則中有又現矣。從風大融入空大……至近得境相起現時,是為死後第一剎那。所謂上根人不歷中有、法身成佛,即在此時。此後降入第二剎那,故即為報身中有。人在死後呼吸全斷,知覺全失,惟耳根聽覺獨明,生前耳聾,此亦無礙,故施此明光教授法,最易領悟而得救度也。
附注五:母光是自己法性中所出,而非由外而來者。子光是由自己平時修持功夫所得,而非由內所出者。換言之,母光是自己本光,子光乃是佛光。死後三日半中,有兩次明光起現,在心識豁然開朗時,體會行法者所宣讀此中教授意義,母子兩光,互相攝入,如子遇母,投入懷抱而成佛矣。行者在生前修生起次第時,為練習兩光融合起見,乃觀想本尊之佛光請來,與自己之母光融合。如是由觀想力所觀想之光,名為「空光」,而非真正之子光。假使生前修法,練習有素,則死後初期中有起現,真正之子光請來時,可以如子遇母,歡然會合,而無見面不識之虞矣。此為超度素無修持之亡人,故用此教授以導示之。
前面已經講過,四大分散有一定的次序,到最後風大分散。當風大分散時,人只有出氣沒有入氣。向外呼出長息三次,第一次出氣距離約有一肘遠,第二次約二肘遠,最後一次約四肘遠,這時外氣才斷盡而融入「空大」。融入空大時,父所賦予的白分明點急劇下降,而母所賦予的紅分明點急劇上升,二者在中丹田處會合。在二者會合的同時,心中之識(就是識神,即八識)也會聚於人體中脈。這裡的白分明點和紅分明點就是道教中講的陰極和陽極,也是我們前面說的陽電子和陰電子。在二者會合的過程中,死光明就慢慢出現了。但大部分人在此時因昏沉而無法見到。所以我們平時修法最為重要。
按死光明顯現的過程可以分為「明」「增」「得」「近得」四個階段。如果亡者不迷悶的話,會同時看到兩種景象,就像人同時看到室內室外的景象一樣。這兩種景象就構成了亡者的內覺與外覺。那麼在經歷死光明的過程中。亡者的內覺和外覺如何呢?我們可通過下表來表明:
|
外 覺 |
內 覺 |
明 境 |
如月光朗照之景象 |
如煙霧迷離之狀 |
增 境 |
如日光照耀之景象 |
如流螢之光 |
得 境 |
如月蝕日,日中所現黑月光影 |
如油燈外蒙半透明之罩 |
近得境 |
如黎明時東方曙光景色 |
如萬里無雲的晴空天色 |
上表說明了在死光明顯現的過程中,內外兩種覺境可分為明、增、得和近得四個階段。總而言之,就是亡者見到的光經過由弱到強,由暗到明的變化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很短,約一頓飯的時間,這就是「死光明」。如果平時修行用功的人在死位中有時期見到這個光明能夠認取,就如子遇母,母子兩光合而為一,而證成法身佛。所以說上根人不歷中陰,就是在此時成就,就可以不受中有之苦。因此,我們稱此時為死後第一剎那。在第一剎那證得法身後,以後再次放光就知道這是法身的妙用,進而證成報身佛。所以這裡我們將第二次放光稱為第二剎那,又叫報身中有。在藏密中,有觀想子光與母光融合的修法,由觀想所生之光,名為空光,並不是真正的「死光明」。但通過此法我們可以熟悉「死光明」顯現的過程。
平常人在呼吸斷的時候,知覺全失,但耳根卻很靈敏,即使生前是聾子,這時也能聽到別人的說話聲。所以「中陰救渡法」第一階段的行法,就是要教導並提醒亡者:現在死光明就要顯現了,這就是你的本性光明,一定要抓住這千鈞一發的大好時機,與光明合上去就可證成法身佛。這就是第一階段行法的主要目的。下面我們具體來講解。
(一)、第一階段行法(在死相現前時開始實施)
行法之人,於亡者氣息將斷未絕時,先修遷識往生之頗哇法,令證遷轉。若未證者,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此文在外氣將斷未絕前念誦之)
嗟!善男子(某某,如為女性,則改稱:善女人。以後均同此例)。汝今尋求真實大道之時期已至,今汝氣息,斷而未絕,汝於「中有」,所謂最初明光,先當憶念上師所指授義。今後氣息斷絕,於一切法,湛然空寂,無遺餘中,起現明空,無中無邊,通體透明,赤裸無垢。爾時,汝自內證智(此智乃吾人從本以來靈明之智,自內證悟之相。即自心智慧明體。詳見般若華嚴等經)。忽然起現,當知即汝本來面目。我亦同時,佐汝指示。
行法的人在亡者死相現前時,先幫助他修遷識往生法(即頗哇法),如果沒有成功,就為他念誦「[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
「[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內容如下:
「某某人(這是對亡者的稱呼,採用亡者最易接受,最熟悉的稱呼為好,以下類同),你已經進入中有時期,尋求真實大道的時刻已經來到。在你氣息斷而未絕之時,你要回憶上師為你講授的死後第一明光的含義。那時候一切空寂,湛然無邊,只有了了分明的覺知性。這個覺知性就是你的法身,就是佛性!也就是自內證智!於空寂中忽然起現的明空景象,通體透明,這就是你的本性光明,即本來面目。我現在就在你身旁指示你,你要抓住這個大好時機,與光明合上去,即可證成法身佛!」
如上囑告,於外氣將斷未絕之前(即最後一次出息未終之先。),附亡者耳,反復叮嚀,不計遍數,深刻印入亡者之心。次於外氣未斷以前,即宜預移其體,當令右側而臥,如獅子臥式(向右側而臥,屈其左腿,而以左手掌覆在左腿膝蓋上,以右手上托右腮,而以其小指塞閉右鼻孔,只留左鼻一孔出氣,即密法中吉祥臥式。),遂數其脈搏。設若亡者如入沉睡狀,中間脈搏停止,亟強壓之,止令勿眠。爾時風智之光,得留「中脈都帝」,不復逆轉,其神識定由頂上梵穴(詳附注二)一道而出。
我們要在亡者的外氣將斷未絕之前,在其耳邊反復叮嚀,不計遍數的念誦「[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使此文能深深印入亡者的八識田裡。同時,在亡者外氣未斷以前,最好能移動他的身體成獅子臥式(獅子臥式,譯者在括號裡作了解釋:即右側身而臥,左腿彎屈,左手掌放在左膝蓋上,右手上托右腮,並用小指堵住右鼻孔,只留左鼻孔出氣,這就是密法中的吉祥臥式。但應注意,做這些事情要在亡者外氣斷以前做。如果亡者馬上就要斷氣,就不要去踫他,另外,也可不必用小指堵住右鼻孔)。還要馬上數他的脈搏,如果亡者進入沉睡狀態,脈搏出現停止現象,則雙手重疊輕輕擠壓亡者的心臟部位,讓他清醒,這樣做可以使亡者的靈識保持在中脈內,而不沿左右二脈逆轉。亡者一旦領受「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之意,便能立刻證見法身,得大自在,靈識定能沿人體中脈向上,從頭頂梵穴出去而生佛土。風智之光就是指本性光明,在這裡就是指靈識。
行者在垂死時,若有力能自修,自即投合,證入明光,無須他人佐助。若自無力者,則擇一心慧相合之法侶(意謂行者之心,與亡者之心合為一者),留在身旁,為四大(詳附注三)融入指示,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2]四大融入指示文(此文在外氣未斷以前合前[1]文同時念誦之)
今者即為「地大」融入「水大」之微相起現矣!(按此處尚有「水大」融入「火大」、火大融入「風大」兩句,凡為修法喇嘛,俱能自行加入念誦,原經略而未載,但行法者必須次第誦之)。
亡者之死相,一一呈現時,行法之人,務必軟語低聲,叮嚀呼告,附其耳曰:
善自作意!善自作意!請發勝心,諦聽勿亂。
如亡者為師長前輩,則但加囑曰:
師尊(或尊長)!請善自專意作念!
在亡者外氣快斷時念誦「[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如果亡者領悟,有能力自修的話,就可以見到法身,證入明光,而不再需要他人的幫助了。如果亡者力量不夠,不能解脫,就要為亡者繼續念誦「[2]四大融入指示文」。
「[2]四大融入指示文」內容如下:
「某某人,死亡之神將降臨到你身上,四大分散的癥兆已經出現。首先是地大融入水大,然後是水大融入火大,最後是火大融入風大。在這個痛苦的時刻,你要把握住自己,心裡不要慌亂,要發心成佛,要專心致志的聽我為你講法,你就可以得到解脫。」
「善自作意」「善自專意作念」就是要好好觀照之意。
為同門金剛弟兄或平常人,當呼其名念誦以下發心證認死位明光(詳附注四)文而告之曰:
[3]發心證認死位明光文(此文在外氣將斷時,連同前[2]後[4]兩文念誦之)
嗟!善男子(某某),所言死者,今臨汝矣!汝當作意思惟,發起如是勝心,而自念言:嗚呼!我今死時已至,於茲死緣,惟當猛發慈悲菩提之心。為利樂盡虛空界一切有情,願證圓滿佛位。更當從今為始,為利一切有情,願證死位明光法身,即於其中、證得大手印最勝悉地(大手印為西藏大成就法之一。悉地者成就義。),證已,當利一切有情。此縱未證,當於「中有」位中認證,而證「中有雙運大手印身」,隨緣應化,利樂等空一切有情,專意作念,發心投合,堅持勿捨。汝先前所修上師所傳教授,及平時自修常課,亦當憶持勿失。
行法者以唇附耳,聲音務極明朗,無一剎那涉及妄念,令其體驗。當其外氣斷盡,即當緊壓其兩旁脈位,明言相告。如為師長,或較已尊之善知識,則言:
尊長:今有如是本體明光,起現於前,請即開始修持。
如為同輩或他人,則以下文「明光直指教授」而告之曰:
[4]明光直指教授(此文在亡者外氣將斷未絕時,附耳念誦多次。)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汝今已有法性妙明淨光、開始起現於前,亟當體認。嗟!善男子:汝今當下心識,自證智體,明明晃晃,實體、相狀、形色、自性均不可得,空湛朗然,此即法性普賢佛母也。汝以自內證智,於本空中,空寂坦然;自內證智,寂照不滅,晃然燦然。此即證智普賢如來也。(普賢佛母普賢如來句,見後附注。)自內證智,全無實體可得,體相空寂!自內證智,燦然明住,無可分別。此即如來法身也。明空無別,住大光蘊,此即無有生死光明不壞佛也。認識此故,是為最勝。自內證智,體性空明,認識為佛,即於自內證智中自己親見,此即住於佛心印中也。
在亡者外氣將斷未絕之時,還要為亡者念誦「[3]發心證認死位明光文」和「[4]明光直指教授」
「[3]發心證認死位明光文」內容如下:
「某某人,我們平時所說的死亡,如今將降臨到你的身上,你要這樣想,這樣發勝心:我與這個世界的緣份已盡,死亡已經到來。此時此刻,為了利益遍虛空一切眾生,我要猛發慈悲喜捨菩提之心,精進不懈。在此死位中有時期認取明光,證得法身,這就是大手印最殊勝的果地。我成就之後,更應當利樂一切眾生,進而圓證佛果。如果我在此死位中有時期未能成就,那麼在法性中有時期,於佛菩薩雙身顯現之機,我也要證成報身佛(「中有雙運大手印身」即佛菩薩的雙身)。我成就之後,要隨機隨緣利樂如同虛空一樣多的眾生。你要這樣一心一意的思惟,堅持不懈,把握中有時機,發心認取明光。同時,對生前上師為你所傳授的密法和平時自己修習的內容,要回憶修持,不可忘記。」
「[4]明光直指教授」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你仔細聽,不要慌亂!現在光明已經開始顯現,這就是你的本性光明,你應當馬上認取,與之合上去。
某某人,顯現在你面前的本性光明,無實體、無相狀、無形色、無自性。體相空寂,均不可得,這就是如來法身,也就是普賢如來。雖然體相空寂,卻盡虛空遍法界,含藏一切,這就是普賢佛母。本性光明空寂朗然卻又明明晃晃,明空無別。寂而長照,照而長寂,這就是不生不滅,光明不壞的天真佛。能認證此光明就是佛,就是普賢如來,就是普賢佛母,就是如來法身,就能夠住於佛心印中而成佛道。」
這一段文字([4]文)主要講的是佛的真空妙有的境界(可參見本書31頁)。
行法之人要靠近亡者的耳邊,但不要踫著耳朵,為其念誦。念誦時,口齒要伶俐,聲音一定要清晰明白,心裡要空淨,不能胡思亂想,要專心致志,這樣才能幫助亡者,使亡者易於領悟。當亡者外氣斷盡的時候,應當立即用雙手,按壓左右二脈,並告訴他:
「現在,本性光明就在你面前顯現,請立即開始修持!」
上文朗聲念誦,三至七遍,亡者一經領悟,最初憶念上師指授;第二體會自內證智,赤裸無垢,證知即是明光;第三認識自己本來面目,成為無有離合之法身,決定解脫。
對上述[1]至[4]文要高聲朗誦三到七遍,使亡者首先能夠回憶起上師的指導教授,然後再體會自內證智(即本性顯發的大智慧),赤裸裸,淨灑灑,無垢無淨,就可證見明光,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亡者一旦領悟上述教導,與法性光明合為一體,必定能夠得到解脫。
(二)、第二階段的行法(即亡者外氣已斷內息未絕之時)
初、於「死位中有」(明光者、即法性中人人具足之本光,此時起現。詳附注五),如經指示尚難嫻習純熟者,或諸凡夫已受引導次第者,為行此法,令其認識本體光明,於無實義空性中,透澈本源,扶搖直上,立證無生法身。作法如下。
行法之時,要在外氣所已斷,風智之光,融入「中脈都帝」〔風智之光,即張趙兩居士據英文本所譯之「靈熱」。梵文都帝,又稱阿哇都帝,在人身之中脈管內,吾人之命根,即藏於此,外來之風,亦聚於此,而被持命根之風氣所卷裹(即風智之光),永遠不動,一動即病,一開即死矣。〕,神識更現為離戲光明(謂離戲之本體光明)。次則氣息逆轉,由中脈逸入左右兩脈,斯時「中有」境相,豁然起現,行法之時,必當左右二脈氣息尚未消失之間,方適為之。所需之時,為內息尚存,約為一餐飯頃(大約二三十分鐘)。
先雖指示,屆時仍當行法,其時所謂最初中有法性明光,亦即法身心印,不復返回。一切眾生,輪迴相續,同一根源,於中起現。
又外氣已斷、內息未絕之際,即風(此風即指風智之光言)融入阿哇都帝之時,此即常人所謂「悶絕位」也(泛稱昏厥,或稱悶絕。西醫認為假死。斯時神識尚未完全出竅。)其停留時間,久暫無定,視身勝劣,及脈風之次第。大抵修持有素、寂定堅固、脈道較勝之人,則停住時間較久。當趁此重要關頭,以此教授指示,不計遍數,殷勤囑告,令其發心,須在諸根孔竅黃液未出之間(凡人在外氣已斷之後,必有一竅流出黃色液質。其在生前,多行惡行,色力定功劣弱者,此液流出特速,最快者,氣斷後即流出,稍緩者,能經食頃之久。但以遲緩為佳。)反覆施行。亦有罪大惡極及脈道劣弱等人,出液特速,彈指之間亦不住者。亦有能住一飯之頃者。依經教中說:「常人悶絕為三日半」(其他經中亦有傳述四日為期者,若有定力者,可延長至一七。),以故常人可住三日半始證明光。於此指示,亟當殷重為之。
如果經過第一階段的行法,亡者已經證見法身,證入明光,就不需要行以下的法了。否則還要繼續為亡者實施第二階段的行法(經文中的「無實義空性」「本源」「無生法身」都是指我們的佛性)。
第二階段的行法,要在外氣已斷,但內息尚存時進行。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死位中有時期,又稱「識悶絕位」,在西醫又稱為假死。這個時候人的識神並未完全出竅。識神從什麼地方出去,什麼地方就要流黃水,所以第二階段的行法要在黃水流出之前反復實施。從外氣斷到識神完全離體這段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如果是罪大惡極,或者定力很差,身體又很弱(即「色力定功劣弱者」或「脈道劣弱者」)的人,外氣一斷,識神很快就出去了,有的還能停留一、二十分鐘。如果有定力的人,識神可以停留七天才完全離體。所以功夫越好的人,識神走得越慢。普通人一般需要三天半或四天,識神才能完全離體。
在亡者外氣剛斷的時候,諸氣息集中於人體中脈,本性光明(即風智之光)豁然起現,這就是第一次光明顯現。大約一頓飯的時間,約三十分鐘。而未能證入者就見為妄光(即戲光明,就是平時執著在光明相上,追求來的光明,此光明與本性光明無關)。所以這時應極當體認。一旦認取,即可證入明光,而證得法身。此後,亡者氣息由中脈溢入左右二脈,第一次光明消失,中有境界就現前了。
因此要把握第一次光明顯現的機會,行法者一定要在氣息溢入左右二脈之前,反復念誦以下各文三十分鐘:
「[1]指示明光尋求大道文」
「[2]四大融入指示文」
「[3]發心證認死位明光文」
「[4]明光直接教授」
這些經文在前面已經講過,這裡就不再復述。第一次明光消失後,中有境界現前,其間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明光顯現的機會。所以第二階段的行法,又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在亡者外氣剛斷三十分鐘內抓緊時間多次念誦[1]至[4]文,為亡者指示第一明光。這就是原書中講的「初期中有」。第二部分就是在亡者外氣斷了三十分鐘以後,除繼續念誦[1]至[4]文,同時對生起次第行者還要加誦[5]文,為亡者指示第二明光。這就是原書中講的「二期中有」。在第二部分的行法中還要加誦[6]、[7]文為法性中有時期的行法做準備。
乙、二期中有第二明光指授
若亡者於最初明光(即以上所示初期明光)能認取者,當下即可解脫。設若不能認取,驚疑恐怖者,所謂第二明光,即現其前。其光來時,為外氣斷後一餐飯之頃。隨其生前或善或惡之業力,風智之光,由中脈逸入左右兩脈,自諸根孔穴外出,心識豁然開朗,約為一餐飯頃,亦視脈道勝劣及修持有無而定。爾時,其識離體外出,自己已死,尚未認知,或見親屬,一如生前,亦聞哭聲,斯時業力幻惑,凶猛境相,尚未顯現,閻羅怖畏,尚未來臨,行法之人,亟當指示如次。
此中又分「圓滿次第行者」及「生起次第行者」(已授密法之瑜伽士,初步入觀本尊壇城修習者,謂之生起次第行者;次修自己身中氣脈明點者,謂之圓滿次第行者。)。若為圓滿次第行者,當三呼其名,依照前節[4]「明光直指教授」以導示之;若為生起次第行者,則當為其朗誦彼平時熟修嫻習之本尊道場觀,即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如果亡者在第一次死光顯現時,能夠認取,並與光明合上去,當下即可證成法身佛而得到解脫。如果不能認取,或驚疑恐怖者,就錯過了第一次成就的機會。在外氣斷了大約一頓飯的時間以後,又會有第二次明光顯現。這時亡者的氣息(即「風智之光」)由中脈溢入左右二脈,其間識神偶然外出。亡者同生前一樣,也可以看見親屬,也能聽到哭聲,但還不知道自己已死。這時業力所幻現的各種境相還沒有顯現,可怖可畏的閻羅還沒有來臨,所以行法者應抓緊時間為亡者指示。
根據亡者生前所修的密法不同,指示也有所不同。如果亡者生前修習圓滿次第的法(即能夠將觀想成功的一切境相全部化空,歸無所得),在這時就要繼續念誦[1]至[4]文,為其指示明光。如果亡者生前只修過生起次第的法(即修觀想、本尊、壇城、三脈七輪、九節佛風等)還未曾修圓滿次第的法。這時除為亡者念誦[1]至[4]文外,還要加誦經文「[5]本尊道場觀」。
[5]本尊道場觀(此文在亡者氣斷之後約半小時起,為之多次念誦。)
嗟!善男子(某某):汝當入觀於汝自奉本尊(此指亡者生前所修奉之本尊。如修觀音法,則觀世音菩薩即其本尊;如修文殊法或彌陀法,則文殊菩薩、阿彌陀佛,即其本尊也。)心勿散亂,勵力渴仰,專注本尊。當觀一切境相,皆無自性,如水中月,切勿觀為實質。
以上明告,如為常人(即未受過顯密各法之普通人。)則告之曰:
汝當觀修大悲觀自在菩薩(藏密所傳觀自在菩薩,二頭四臂,見本經卷首之圖像。)
告已,指示亡者如何觀想。如是縱於「先期中有」未認取者,此時亦能認取勿疑。又在生前,雖有師授,然未能熟修,於「中有位」不能自證「明光」者,當必由上師或同門道侶,導令解釋。又自己雖能熟修,然以死時重病所纏,不能記憶而認取者,則此「中有教授」,在所必需。又在生前,修道雖熟,然以曾壞律儀,退失三昧耶(誓語),遂入惡趣者,則此囑告,萬不可少!總之,「初期中有」,若得證認,是為最上。若不能證,則於「二期中有」,明白導示,證智開朗,仍得解脫。又在「中有」時,所具一種「幻身」,對於自死與未死,尚未認知。迨其心識豁然開朗,爾時,體會所說教授,則法爾母子兩光(詳附注五)會遇,炳然照耀,無能為染。譬如日光破除冥,光明照耀,摧破業力,即得解脫。次則所謂「二期中有」乃漸起現為「意生身」,亡者能見境相,猶如生前所見。爾時若能證認此教授,自能獲益。因在此時,業力迷境,尚未現前,任何一切,易於轉變也。
「[5]本尊道場觀」內容如下:
「某某人,你現在應當觀想生前所修持供奉的本尊。要專心致志,不要散亂,要竭力渴望瞻仰、專注本尊。同時你要明白現在所顯現的一切境相,皆無自性、無自體,如水中之月,空中之花,都是因緣所生,決不可認為實有,不可執著,要一切放下。」
如果亡者是沒有修過顯密各法的普通人,就告訴他:
「你現在應當專心致志的觀想觀世音菩薩(見本經卷首二頭四臂觀音像),不要散亂。」
並且指示他應該如何觀想。這樣,亡者即使於第一次明光未能證入,於第二次明光也能認取。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以下幾種情況,一定要加強中有時期的行法,不能放鬆。
第一,雖然生前拜過師父,受過密法灌頂,但未能精進用功修持的人。
第二,雖然生前修法很用功、很精進,但由於業力緣故,到死的時候為重病所纏,非常痛苦,對生前所修之法,不能記憶認取的人。
第三,生前修法很用功,很精進,但不守戒律。退失戒心,即乘急戒緩之人,死後很容易墮入惡趣(即三惡道)。
總而言之,經過導示,亡者能在死後第一次明光顯現時,認取光明,證得法身,最為殊勝。如果第一次明光顯現的機會喪失,在第二次明光顯現時,我們再為他反復念誦經文,提醒、教導他,讓他明白,證入自內證智,亡者仍然可以得到解脫。因為此時,業力迷境還未現前,各種境界(即「任何一切」)均容易轉變。好比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因業障本來空。只要我們一切放下,心空無住,與光明合上去,就可以從一切罪障中解脫出來。
第二節 法性中有指授
丙、三期中有指授(三期中有、即法性中有。)
以上導示,雖未體認本體明光(即初期中有明光。),而能認證二期中有明光者,當得解脫。若亡者為業所縛,經過以上多次導示,不能感其心識,未獲解脫,次即所謂「三期中有」,亦即「法性中有」,立即起現。此三期中有,系從死位中有三日半或四日後計算,有業力所現之幻惑迷亂境相、現臨於前,爾時亟當誦此法性中有指授密法,是為至要!此法威力,勝利極大。此時亡者靈識,如從睡夢初醒,較為清朗,凡其親屬哭泣哀號,以及撤除食器、脫換衣服、掃除床具、清潔臥室,自雖能見,而彼諸人,無能見己;他人所言,自雖能聞,而呼諸人,竟無應者。心遂懊喪,並知已死,將求重生,逡巡欲去。爾時,「聲」、「光」、「輝」三種境相,俱現於前,遂疲勞於「怖」、「畏」、「懼」三種情況之下,莫知所適。爾時亟當施此「法性中有指授密法」,高呼其名,念誦下偈,朗聲明告:
如果亡者為業力所纏,雖然經過行法之人的多次指示教導,仍不能認取明光,這樣,亡者就失去了在死位中有時期得到救度的機會,而降入「三期中有」。即我們前面述及的「法性中有」時期。這是在亡者死後三日半或四日之後,即第五天開始。由於業力的緣故,亡者一經降入法性中有時期,識神所幻現的各種迷亂境界,接踵而來,像演電影一樣,一幕一幕的出現在眼前。此時急需為亡者念誦法性中有時期的密法指授,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此密法經文,威力極大,可加持亡者不被業力困擾,從而得到解脫。
在法性中有時期,亡者的識神已漸漸清醒,不再迷悶。這時亡者能聽見親屬悲痛至極的哭泣、哀號,能看見大家為他脫換衣物,撤掉食器,打掃床鋪,清潔房屋等境相。亡者雖然能看見這一切,但周圍為他忙碌的人卻看不見他;亡者雖然能清清楚楚聽見每一個人所說的話,也急於和大家說話,但大家卻聽不見他的聲音,所以亡者感到非常懊喪。當他看到自己的屍體橫在床上,大家為他哭泣,他終於明白自己已經死了,所以非常痛苦。想求重生,於是到處竄逡。這時強烈的「聲」「光」「輝」三種境相,同時在亡者面前出現,亡者感到萬分恐怖和畏懼,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所以這時應當抓緊時間,為亡者實施法性中有時期的救度法。
法性中有時期雖然是在亡者外氣斷後第五天開始,但為了讓亡者心裡早有準備,法性中有時期的行法必須在亡者外氣斷了30分鐘後,在念誦[1]至[5]文的同時加誦「[6]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和「[7]令其認識本來面目教授」。
[6]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此文在亡者四日以前,盡力為之多次念誦。)
嗟!善男子(某某):心勿散亂,勵力諦聽!夫中有者,凡有六種:所謂生處中有(一名處胎中有。)、夢境中有、靜慮中有(一名禪定中有)、死位中有(一名命盡中有)、法性中有(一名實相中有)、輪迴中有(一名生身四大輪迴中有。)。善男子!汝於此時,當歷後三種中有,所謂死位中有、法性中有、輪迴中有、三皆現前。昨日以來,汝於死位中有所現法性明光,未能認取,故復於此,飄泊無依。今者法性中有及輪迴中有二者已起,汝當於此教誡所指授者認取勿亂。
嗟!善男子:所謂死者,今茲已臨。夫脫離此世,非汝一人,一切皆爾。汝當於此生世,勿貪、勿著,縱欲貪著,亦無能久住。汝於流轉生死輪迴中,切勿貪戀,惟當憶念上師三寶。嗟!善男子:汝於法性中有境相,縱有如何恐怖現前,汝當於此文句,記持勿忘,至心正念,依文義行,此有指授要偈云:
嗚呼!
此時法性中有現我前 驚懼怖畏境相皆當斷
所現境相認為自證智 當知即是中有之境界
於此正逢阻礙大利時 自識所現「寂」「怒」勿生怖
如上教授,說令聽聞,俾其心中憶念其義,縱有種種恐怖現象,決定認識,知即我本來面目,牢記勿忘。
「[6]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你不要散亂,要專心致志聽我為你講法。關於中有可分為六種,即生處中有、夢境中有、靜慮中有、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及輪迴中有。現在你正面臨著死位中有,法性中有及輪迴中有時期。在死位中有時期開始時,我們已經為你指示有兩次光明顯現,但你沒能認取,所以現在仍然飄泊無依。很快法性中有時期和輪迴中有時期的境相就要在你面前顯現。請你不要慌亂,應該認真聽我對你的指示,極當體認,不要懷疑。
某某人,我們平常所講的死亡,如今已降臨到你身上。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規律,沒有人能夠例外。有生必有死,一切都如此。現在你應該放下一切,不要再貪戀這個世界,因為你已經死亡,即使貪戀也沒有用!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久住於世。所以在此流轉生死的緊要關頭,你一定要回憶上師對你的教導,依靠佛法僧三寶,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某某人,當法性中有的各種境界現前時,無論它多麼恐怖,你都不要害怕。一定要專心致志,去除雜念,要記住並依照下面的六句要偈去做。這六句要偈就是:
嗚呼!
此時法性中有現我前 驚懼怖畏境相皆當斷
所現境相認為自證智 當知即是中有之境界
於此正逢阻礙大利時 自識所現寂怒勿生怖
(這六句偈文的意思是:如今你正面臨法性中有時期,對於法性中有時期所顯現的各種恐怖境相你都不要害怕。因為中有時期的一切現相都是我們的佛性(即自內證智)所顯現的。對於佛菩薩的寂怒雙身像更不要害怕,因為這正是佛菩薩放光來接引你了。所以你只要不驚不怖就可以從業力中解脫出來,證得報身而獲得大利益。)」
[7]令其認識本來面目教授(此文在亡者死後四日前,多次念誦。)
嗟!善男子(某某):汝於身心分離之時,法性清淨淨相,自性微妙明光,燦然照耀,驚心動魄,猶如春日原野,陽焰閃動,此中景象,人人皆現,勿怖勿畏,勿生驚恐,當知即汝法性本光。又從光內突發洪厲法性本聲,猶如千雷一時齊震,應即認識,此亦汝自己法性本聲也,鎮定勿亂,勿怖勿懼。蓋汝此時,已具有所謂習氣意生之身,非復質礙血肉之軀,「聲」、「光」、「輝」三項,任起於前,亦於汝身無能為害,以汝此時無死因也。汝今若能認識自識所現本來境相,當可認知即是「中有」。
嗟!善男子!若未認識當下本來境相,縱於人間如何觀修,而未遇此指授訣要,則定於「光」生怖、於「聲」生恐、於「輝」生懼。若不了知此教授之要點,則不認識「聲」、「光」、「輝」三項,仍當流轉生死輪迴苦海而已。
「[7]令其認識本來面目教授」內容如下:
「某某人,當你死亡約五天後,識神將從身體裡出來。在此身心分離之際,從我們清淨本性中顯現出微妙的明光,光輝燦爛,猶如春日原野上閃動的陽焰,驚心動魄。如此景象,每個人死後都會經歷。對此你不要驚慌害怕。要知道這些景象都是你本性光明所顯現的。在光明閃爍的同時,又從光內發出千雷齊震之聲,這是你本性光明所具有的宏大法聲。所以你要鎮定,不要慌亂,不要怖畏。因為你已不再是血肉之軀,而是中陰之身。再強烈的聲、光、輝對你的身體也無能為害。你已經死過,不會再死。你要知道所有這些中有境相都是你自識變化所幻現的,正是你本來面目的體現。這就是中有教授密法的要訣!
某某人,在生前無論你如何觀修,若不知道此教授之要訣,則在法性中有時期,必定於光生怖,於聲生恐,於輝生懼,最終不得不在生死苦海中輪迴,無有了期。如果你能夠明白此教授之要訣,就能夠於聲、光、輝中與光明合上去而證得報身佛。」
在法性中有時期到來之前,行法的人要反復念誦以上[1]至[7]文,使經文含義深深印入亡者的八識田中。這樣當法性中有時期種種恐怖境相到來時,亡者就能知道這都是我們的本性光明所顯現的,這樣就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三)、第三階段行法
第二章 法性中有業力幻象
丁、初周證入寂相部尊
第一日誦法(亡者死後第五日、此日有佛兩尊前來接引)
嗟!善男子(某某):汝已悶絕三日有半至四日,從悶絕而復甦,自設問曰:「我今何故起現如是境相」?汝當了知、此即「中有」。此時正際返入輪迴,所有一切境相,悉皆現為明光佛身,虛空遍現蔚藍色光。
爾時中央密嚴剎土(一稱明點勇現剎土,一稱奧明天。)世尊「毗盧遮那如來」(亦稱「大日如來」或稱「光明遍照佛」。),其身白色,坐獅子寶座;手持八輻金輪,與虛空法界自在母面合交抱,來現汝前,此為「色蘊」法爾清淨藍光,此光晃耀,嚴以明點及微光點,燦然明澈,自「毗盧遮那如來」父母雙尊胸中照臨汝前,直射汝心,眩目難睜,不敢逼視。而與此同時,又有「天道」白光不起怖畏者,並臨汝前。此時汝為「愚痴」業力所牽,怖畏藍光,故於「法界體性智」光,生起恐怖而欲逃避;反於「天道」白光不生怖者,起欣樂想,而欲趨入。我今告汝,此時汝當於彼燦然明澈晃耀眩目之藍光,勿怖勿畏,不可逃避,此即所謂如來光明法界體性智也。當於其中,深生信樂,起渴仰心,而自念言:「此是世尊毗盧遮那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恭敬祈請。爾時世尊毗盧遮那、即接引汝出離「中有險峽」。汝對「天道」白光不眩目者,切勿欣樂,勿貪勿著。若生貪著,即淪天趣,復轉六道,以是障礙,阻解脫道。故當於彼,眼避勿睹;而於閃爍眩目之藍光,當起欣樂,發猛利心,渴仰世尊毗盧遮那如來,至心專注,念誦下偈,隨我發如是願:
嗚呼!
愚痴熾盛 流轉生死 法界性智 光明照耀
毗盧遮那 導引在前 大自在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如是虔敬猛利發願,即化虹光,融於毗盧遮那父母雙尊胸中,於中央密嚴剎土,以圓滿受用行相而證佛位。
「第一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經過三日半到四日的昏迷,你已漸漸清醒。但自己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見到這些境相?你應該知道:現在你正處在法性中有時期,快要進入六道輪迴了。在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一天,從中央佛土即密嚴剎土,有世尊毗盧遮那如來前來接引。毗盧遮那如來身體呈白色,坐在獅子寶座上,手持八輻金輪,和虛空法界自在母面合交抱,顯現在你面前。從毗盧遮那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放射出藍色的光芒,使整個虛空呈現出蔚藍色。這光芒正是從我們本性中顯發的,色蘊清淨時所顯現的法界體性智光。此光非常強烈,絢耀奪目。光中有無數明點和微光點,跳耀閃爍。顯現在你面前,直射入你的心中,使你眩目難睜,不敢逼視。在藍色佛光閃耀的同時,天道白光也在你面前顯現。由於你被愚痴業力牽纏,對於佛放射的強烈藍光感到恐懼,甚至逃避。而對天道白光卻感到歡欣喜悅,覺得天道白光不剌眼,很舒服,並準備投入。
我現在鄭重地告訴你:你不應逃避燦爛明澈,晃耀眩目的藍光,不應對此產生怖畏之心。因為這正是毗盧遮那如來為接引你而放射的光明。當耀眼藍光顯現時,你應當深生敬仰、渴求之心,並想:這就是世尊毗盧遮那如來的大悲恩光,這是象徵佛之法界體性智的光明。對此強烈的光明,你要恭敬祈請、立即皈依。這樣,世尊毗盧遮那如來就會接引你脫離中有險峽之道。對於天道不剌眼的白光,你千萬不可生歡喜之心,不要貪著,要回避勿視。否則,你就會淪落天道,再次陷入六道輪迴之中,得不到解脫。
所以,對閃爍耀眼的藍色佛光,你應生歡喜之心,一心專注,渴望瞻仰世尊毗盧遮那如來雙尊。並隨我誠心誠意發願,念誦以下偈文:
嗚呼!
愚痴熾盛 流轉生死 法界性智 光明照耀
毗盧遮那 導引在前 大自在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這段偈文的解釋請參見本書196頁)
你應該非常虔誠恭敬的發願,義無反顧融入毗盧遮那如來父母雙尊胸中。這樣就可以化為虹光,與佛光水乳交融,無二無別,當下證得自受用報身,而成就報身佛。次一等也可以生到中央密嚴剎土得真實受用。」
第二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六日,此日有佛六尊前來接引。)
又雖已如前指示,然緣於「瞋」「恚」業障,對「光」與「輝」、懼而逃避,雖發是願,仍復迷而不悟,則第二日中,有「金剛薩埵不動如來」聖眾、及「地獄」惡業之光,同時並來現前,此時當復指示,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此第二日,有「水大」白色淨光,來現汝前。爾時,東方藍色「現喜剎土」(梵名:阿比羅提。藏名:恩巴爾嘎哇。)世尊「金剛薩埵不動如來」,其身藍色,手執五鈷金剛杵,坐大象寶座,與「瑪嘛幾母」面合交抱,現臨汝前;「地藏」「彌勒」二菩薩、與「拉先女」(舞女)「補[艸/別]女」(花女)雙尊圍繞於虹光曼陀羅海,六尊齊現而來。此為「識蘊」法爾清淨白光,即「大圓境智」。此光晃耀,嚴以明點及微光點,驚眩欲絕,自金剛薩埵不動如來父母雙尊胸中,照臨汝前,直射汝心,眩目難睜,不敢逼視。而與此同時,又有「地獄道」不眩目之煙灰色光,亦與智光並臨汝前。此時汝為「瞋」「恚」業力所制,怖懼白光而欲逃避;反於地獄道不眩目之煙灰色光,起欣樂想而欲趨入。我今告汝!此時汝當於彼晃耀眩目之白光燦然透明者,勿怖勿畏,不可逃避。彼即汝自內證智本體具足力用,應於光中明了任運,坦然而住,更當於彼,信樂渴仰。汝若認知自內證智本體光明,縱欠虔誠發願,亦得一切諸佛光明與汝融合,無二無別,而證佛位。若不認知為汝自內證智本光,則當對之信樂渴仰而自念言:「此是金剛薩埵不動如來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深心祈請,自維此即金剛薩埵不動如來大悲光鉤,不可逃避。要知汝縱欲逃避,亦與汝身不能分離,故勿怖畏,當欣樂祈請。爾時金剛薩埵不動如來,即來接引,拔汝出離「中有險峽」。又當於彼地獄煙光不眩目者,勿生歡喜。此為汝「瞋」「恚」熾盛所積罪障而來誘引之光,汝若貪著彼光,當墮「那落迦」(地獄)處,陷於苦不堪忍泥塗之中,永無出期,此是障礙,阻解脫道。故當於彼,眼避勿視,斷除「瞋」「恚」,勿貪勿著;而於炳然照耀之白光,深生敬仰,至心專注金剛薩埵不動如來尊前,生起猛利欲樂,念誦下偈,隨我發如是願:
嗚呼!
瞋恚熾盛 流轉生死 大圓鏡智 光明照耀
金剛薩埵 導引在前 瑪嘛幾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如是至心虔敬發願念誦上偈,則化虹光,融入世尊金剛薩埵不動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於東方現喜剎土,證得圓滿受用身而成佛矣。
在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一日,我們已經為亡者做了指示,但由於亡者「瞋」、「恚」業障太重,對佛心放射出耀眼的「光」「輝」,感到非常害怕,反而逃避。雖按上述發願,實際仍執迷不悟,不得解脫,所以到法性中有的第二天,有金剛薩埵不動如來聖眾及地獄惡業之光,同時顯現於亡者面前。這時應當呼喚亡者姓名,再次對亡者進行指示。
「第二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現在你正處在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二天,這一天有自性發出的水大白色光明在你面前顯現。這時,有東方現喜剎土世尊金剛薩埵不動如來,身體呈藍色,手持五鈷金剛杵,坐大象寶座,與瑪嘛幾母面合交抱;同時還有地藏、彌勒二尊菩薩相伴,和舞女、花女雙尊環繞。以上六尊佛菩薩顯現為美妙的虹光曼陀羅,前來接引你。從金剛薩埵不動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放射出白色的光芒,此光明正是從我們本性中發出的、識蘊清淨時所顯現的大圓鏡智光。此光非常強烈,絢耀奪目,光中還有無數明點及微光點跳耀閃爍。顯現在你面前,直射入你的心中,使你眩目難睜,不敢逼視。在白色佛光閃耀的同時,地獄道不刺眼的煙霧似的光也來到你面前。因為你被瞋、恚業力所牽纏,對於佛放射的強烈白光感到恐懼,甚至逃避。而對地獄道不剌眼的煙霧似的光感到舒服,並想投入。
我現在鄭重的告訴你:你不應當害怕、逃避強烈耀眼的白色佛光,因為此光正是你的本性光明。你應當對此光明深生敬仰、渴望之心。縱然沒有發願,但只要能認取,與此強烈耀眼的白光合上去,就可與佛光水乳交融,無二無別,當下證成圓滿自受用報身。如果你不能認識此光就是你的本性光明,那麼就想此光明是金剛薩埵不動如來大悲恩光,應深心祈請,立即皈依,不要逃避。這樣金剛薩埵不動如來就會立刻把你從中有險峽道中超拔出來,生到東方現喜剎土得真實受用。至於地獄道不刺眼的煙霧似的光,是由於你的瞋、恚業障深重而顯現的,是專門引誘你進入六道輪迴的光。所以對於此光你千萬不要貪著,不要生歡喜之心,要迴避勿視。否則,你就會墮入地獄道而陷入不堪忍受的痛苦之中,永無解脫之日。
所以你要斷除瞋、恚之心,應當對強烈耀眼的白色佛光,心生歡喜,至心專注,渴望瞻仰金剛薩埵不動如來雙尊,並隨我誠心誠意發願,念誦以下偈文:
嗚呼!
瞋恚熾盛 流轉生死 大圓鏡智 光明照耀
金剛薩埵 導引在前 瑪嘛幾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此段偈文的解釋請參見本書191頁)
你這樣至心虔誠發願,就可以化為虹光融入金剛薩埵不動如來父母雙尊胸中,證成報身佛。或者生到東方現喜剎土得真實受用。」
第三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七日,此日有佛六尊前來接引。)
又雖已如上指授,然有補特伽羅(即眾生之異名)我慢貢高,罪業深重,於大悲光鉤,怖而逃避。迨至第三日,則有世尊「寶生如來」與聖眾俱,前來接引;同時又有「人道」之光,並來現前。其指示法,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今第三日,有地大黃色淨光,來現汝前。爾時,南方黃色「光榮佛土」(藏文貝登,此云吉祥,或譯具德)世尊「寶生如來」,其身黃色,手持摩尼妙寶,坐寶馬寶座,與「佛眼母」面合交抱,現臨汝前:「虛空藏」「普賢」二菩薩、與摩梨女鬘都毗女(香女)雙尊圍繞於虹光曼陀羅海,六尊齊現而來。此為「受蘊」法爾清淨黃光,即「平等性智」。此光晃耀,嚴以明點及微光點,自寶生如來父母雙尊胸中照臨汝前,直射汝心,眩目難睜,不敢逼視;而與此同時,又有「人道」之淡黃光不眩目者,亦與智光並臨汝前,直射汝心。此時汝為「我慢」業力所制,於彼眩目之黃光,生起驚怖而欲逃避;反於人道不眩目之淡黃光起樂著想、而欲趣入。我今告汝,此時汝於彼晃耀眩目之黃光燦然透明者,勿怖勿畏,不可逃避。彼即汝自內證智本體具足力用,應於光中明了任運、坦然而住,更當於彼信樂渴仰。汝若認知自內證智本體光明,縱欠虔誠發願,亦得一切諸佛光明與汝融合,無二無別,而證佛位。若不認知為汝自內證智本光,則當對之信樂渴仰而自念言:「此經是寶生如來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深心祈請。自維此即寶生如來大悲光鉤,不可逃避。要知汝縱欲逃避,亦與汝身不能分離,故勿怖畏,當欣樂祈請。爾時寶生如來即來接引,拔汝出離中有險峽。又當於彼人道淡黃光勿生歡喜,彼乃為汝「我慢」熾盛所積習氣而來誘引之光,汝若貪著,當墮人道,復受生老病死之苦,淪沒於生死泥塗之中,無解脫期,以是障礙,阻解脫道。故當於彼,眼避勿視,斷捨我慢,並斷習氣,及對彼光,勿貪勿著;而於彼燦然眩目之黃光,深生信樂,至心專注,渴仰世尊寶生如來,念誦下偈,隨我發如是願:
嗚呼!
我慢熾盛 流轉生死 平等性智 光明照耀
寶生如來 導引在前 佛眼佛母 護持於後
祈請度脫 中有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如是至心誠敬發願,則化虹光,融入寶生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於南方「光榮剎土」,證得圓滿受用佛身矣。
雖然我們在法性中有時期,為亡者進行了兩天的指示,但有些貢高我慢的眾生,由於罪業深重,當佛放光來接引時,反而嚇得逃避,因而不得解脫。所以等到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三天,有世尊寶生如來及其聖眾前來接引,同時人道之光也來到亡者面前。這時要呼喚亡者的姓名,對亡者進行指示。
「第三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今天已是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三天,這一天有自性發出的地大黃色光明在你面前顯現。這時南方光榮佛土世尊寶生如來,身體呈黃色,手持摩尼寶珠,坐寶馬寶座,和佛眼佛母面合交抱;同時還有虛空藏、普賢兩尊菩薩相伴,和摩梨女、香女雙尊環繞。以上六尊佛菩薩顯現為美妙的虹光曼陀羅,前來接引你。從寶生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放射出的黃色光芒,正是從我們本性中發出的,受蘊清淨時所顯現的平等性智光。此光非常強烈,絢耀奪目。光中還有無數明點及微光點跳耀閃爍,顯現在你面前,直射入你的心中,使你眩目難睜,不敢逼視。在黃色佛光閃耀的同時,人道不剌眼的淡黃色光也來到你面前。因為你被我慢業力牽纏,對佛放射的強烈黃光感到恐懼,甚至逃避。而對人道不剌眼的淡黃色光感到舒服,並想投入。
我現在鄭重地告訴你:你不應該害怕、逃避強烈耀眼的黃色佛光,因為此光正是你的本性光明。你應當對此光明深生敬仰、渴望之心,縱然沒有發願,但只要能認取,與此強烈耀眼的黃光合上去,就可與佛光水乳交融,無二無別,當下證成圓滿自受用報身。如果你不能認識此光就是你的本性光明,那麼就想此光是寶生如來大悲恩光,應深心祈請,立即皈依,不要逃避。這樣寶生如來就會立刻把你從中有險峽道中超拔出來,生到南方光榮佛土得真實受用。至於人道不刺眼的淡黃色光,是由於我慢業障深重所顯現的,是專門引誘你進入六道輪迴的光。所以對此光你千萬不要貪著,不要生歡喜之心,要迴避勿視。否則,你就會墮入人道,再受生、老、病、死之苦,沉輪於六道輪迴之中。
所以我們要斷除我慢習氣,應當對強烈耀眼的黃色佛光,心生歡喜,至心專注,渴望瞻仰寶生如來父母雙尊,並隨我誠心誠意發願,念誦以下偈文:
嗚呼!
我慢熾盛 流轉生死 平等性智 光明照耀
寶生如來 導引在前 佛眼佛母 護持於後
祈請度脫 中有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此段偈文的解釋請參見本書192頁)
這樣至心虔誠發願,就可以化為虹光融入寶生如來父母雙尊胸中,證成報身佛。或者生到南方光榮佛土得真實受用。」
第四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八日,此日有佛六尊前來接引)
如上指示,縱其根器如何下劣,亦必解脫無疑。然有曾造大罪之人、及失壞三昧耶戒等、或斷善根之類,迄尚不能認取者,遂為「貪欲」及罪障所制,對於「聲」「光」,怖而逃避,則第四日有世尊「無量光如來」(即阿彌陀佛)聖眾,及由「貪」「慳」所釀成「餓鬼道」之暗紅光,同時並來現前。其指示法,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今第四日,有「火大」紅色淨光,起現汝前,爾時西方紅色「極樂剎土」「世尊無量光如來」,其身紅色,手執蓮華,坐孔雀寶座,與「白衣母」面合交抱,現臨汝前,「觀自在」「妙吉祥」二菩薩與「吉地女」(歌女)「阿洛哥女」(燈女)雙尊圍繞於虹光曼陀羅海,六尊齊現而來。此為「想蘊」法爾清淨紅光,即「妙觀察智」。此光晃耀,嚴以明點及微光點,眩目難睜,自無量如來父母雙尊胸中,照臨汝前,直射汝心,不敢逼視,汝當對之,勿生怖畏;而與此同時,又有「餓鬼道」暗淡紅光不眩目者,亦與智光並來照臨,當於其光,勿生歡喜,亦勿貪著。爾時,汝為「貪欲」熾盛業力所制,於彼眩目之紅光,生起怖畏而欲逃避;反於「餓鬼道」暗淡紅之光不眩目者,起樂著想、而欲趨入。我今告汝,此時汝當於彼晃耀眩目之紅光燦然透明者,勿怖勿畏,不可逃避。彼即汝自內證智本體具足力用,應於光中,明了任運,坦然而住,更當於彼信樂渴仰。汝若認知自內證智本體光明,縱欠虔誠發願,亦得一切諸佛光明與汝融合,無二無別,而證佛位。若不認知為汝自內證智本光,則當對之信樂渴仰而自念言:「此是無量光如來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深心祈請,自維此即無量光如來大悲光鉤,不可逃避。要知汝縱欲逃避,亦與汝身不能分離,故勿怖畏,當欣樂祈請。爾時無量光如來即來接引,拔汝出離中有險峽。又當於彼餓鬼道暗淡紅光不眩目者,勿得貪著。彼乃為汝「貪欲」熾盛所積習氣而來誘引之光,汝若貪著,即墮餓鬼道,而受極難堪忍饑渴之苦,以是障礙,阻解脫道。故當於彼,勿生貪著,斷除習氣,勿起愛戀;而於燦然眩目之紅光,對之生起欣樂,專注渴仰世尊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念誦下偈,隨我發如是願:
嗚呼!
貪欲熾盛 流轉生死 妙觀察智 光明照耀
無量光佛 導引在前 白衣佛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如是誠敬殷重發願,則化虹光,融入世尊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於西方「極樂剎土」證得圓滿受用佛身矣。
經過上述指示,既使是下下根器也應該得到解脫。但仍有一些罪大惡極之人,或者破壞戒律,或者缺少善根,因貪欲熾盛,雖經指示,仍然不能認取明光,得不到解脫。到第四日有世尊無量光如來(即阿彌陀佛)及其聖眾,和由於貪、慳所變現的餓鬼道暗紅色光,同時在亡者面前顯現。這時應當呼亡者姓名,對亡者進行指示。
「第四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今天是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四天,這一天有從自性發出的火大紅色光明在你面前顯現。這時,西方極樂剎土世尊無量光如來,身體呈紅色,手執蓮花,坐孔雀寶座,和白衣佛母面合交抱;同時還有觀自在、妙吉祥兩尊菩薩相伴,和歌女、燈女雙尊環繞。以上六尊佛菩薩顯現為美妙的虹光曼陀羅前來接引你。從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放射出紅色的光芒。此光明正是從我們本性中發出的,想蘊清淨時所顯現的妙觀察智光明。此光非常強烈,絢耀奪目。光中還有無數明點及微光點跳耀閃爍,顯現在你面前,直射入你的心中,使你眩目難睜,不敢逼視。在紅色佛光顯現的同時,餓鬼道不剌眼的暗淡紅光也來到你面前。因為你貪欲熾盛,受此業力牽纏,對於佛放射的強烈紅光感到恐懼,甚至逃避。而對餓鬼道不刺眼的暗淡紅光感到舒服,並想投入。
我現在鄭重的告訴你:你不應該害怕、逃避強烈耀眼的紅色佛光,因為此光正是你的本性光明。你應當對此光明深生敬仰、渴望之心,縱然沒有發願,但只要能認取,與此強烈耀眼的紅光合上去,就可與佛光水乳交融,無二無別,當下證成圓滿自受用報身。如果你不能認識此光明就是你的本性光明,那麼就想此光明是無量光如來大悲恩光,應深心祈請,立即皈依,不要逃避。這樣無量光如來就會立刻把你從中有險峽道中超拔出來,生到西方極樂剎土得真實受用。至於餓鬼道不剌眼的暗淡紅光,是由於你貪欲熾盛所化,是專門引誘你墮入餓鬼道的光。對於此光你千萬不要貪著,不要生歡喜之心,要迴避勿視。否則,你就會墮入餓鬼道,飽嚐難以忍受的饑渴之苦而不得解脫。
所以我們要斷除貪、慳之心,應當對強烈耀眼的紅色佛光,心生歡喜,至心專注,渴望瞻仰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並隨我誠心誠意發願,念誦以下偈文:
嗚呼!
貪欲熾盛 流轉生死 妙觀察智 光明照耀
無量光佛 導引在前 白衣佛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此段偈文的解釋請參見本書193頁)
這樣至心虔誠發願,就可以化為虹光,融入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胸中,證成報身佛。或者生到西方極樂剎土,得真實受用。」
第五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九日,此日有佛六尊前來接引。)
如上指示、縱其根器如何下劣,未有不解脫者。又雖已指示,而有一類有情,久狃結習,終為強盛之習氣所制,不能克服,而為「嫉妒」惡業支配,於「聲」及「光」生起恐懼,大悲光鉤,未能認取。迄至第五日間,仍復飄泊無依。爾時有世尊「不空成就如來」聖眾大悲恩光前來接引;同時又有「嫉妒」煩惱所感「阿修羅道」之光,亦來誘引。此時指授之法,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今第五日,有「風大」綠色淨光,來現汝前。爾時,北方綠色「勝圓剎土」世尊「不空成就如來」,其身綠色,手執交叉金剛杵,坐大鵬寶座,與「三昧耶多羅母」(即綠度母)面合交抱,現臨汝前;「金剛手」「除蓋障」二菩薩與「健第女」(涂女)「尼得女」(食女)雙尊圍繞於虹光曼陀羅海,六尊齊現而來。此為「行蘊」法爾清淨綠光,即「成所作智」。此光晃耀,嚴以明點及微光點,眩目難睜,自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胸中,照臨汝前,直射汝心,不敢逼視;而與此同時,又有「阿修羅道」暗綠光、乃「嫉妒」為因所成不眩目之光,亦與智光並臨汝前。汝當對之勿生愛憎而修等捨(安住於非苦非樂之境,謂之等捨。);並當對之不可歡喜。爾時,汝為嫉妒熾盛業力所制,於彼眩目之綠光,懼而逃避;反於阿修羅道不眩目之暗綠光起樂著想,而欲趨入。我今告汝、此時汝當於彼晃耀眩目之綠光燦然透明者,勿怖勿畏,不可逃避。彼即汝自內證智本體具足力用,應於光中,明了任運,坦然而住,更當於彼信樂渴仰。汝若認知自內證智本體光明,縱欠虔誠發願,亦得一切諸佛光明,與汝融合,無二無別,而證佛位。若不認知為汝自內證智本光,則當對之信樂渴仰,而自念言:「此是不空成就如來大悲恩光」,亟起皈依,深心祈請,自維此即不空成就如來大悲光鉤,不可逃避。要知汝縱欲逃避,亦與汝身不能分離,故勿怖畏,當欣樂祈請。爾時,不空成就如來即來接引拔汝出離「中有險峽」。又當於彼阿修羅道不眩目之暗綠光,勿生貪著。彼乃汝嫉妒熾盛所積業力而來誘引之光,汝若貪著,則墮阿修羅道,感極難忍受鬥爭之苦,以是障礙,阻解脫道。故當於彼,斷除習氣,勿貪勿著;而於晃耀眩目之綠光、生起信樂,專注渴仰世尊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念誦下偈,隨發如是願:
嗚呼!
嫉妒熾盛 流轉生死 成所作智 光明照耀
不空如來 導引在前 三昧耶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如是虔誠殷重發願,則化虹光,融入世尊「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胸中,即於北方「勝園剎土」,現證圓滿受用身而成佛矣。
經過上述指示,即使是下下根人,也應當得到解脫。但有一些人,因爭強好盛,惡習難改,受嫉妒惡業支配,對聲、光、輝感到恐懼,對佛菩薩的救度不能認取。到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五天,仍然飄泊無依。於是,這一天有世尊不空成就如來及其聖眾放光前來接引,同時由嫉妒煩惱所感的阿修羅道暗綠色光也前來引誘。這時應呼喚亡者姓名,對亡者進行指示。
「第五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不要散亂,請仔細聽我為你指示!現在你正處在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五天,這一天有自性發出的風大綠色光明在你面前顯現。這時北方勝圓剎土世尊不空成就如來,身體呈綠色,雙手各持一金剛杵交叉胸前,坐大鵬寶座,和三昧耶多羅母(即綠度母),面合交抱;同時還有金剛手、除蓋障兩尊菩薩相伴,和涂女、食女雙尊環繞。以上六尊佛菩薩顯現為美妙的虹光曼陀羅前來接引你。從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放射出的綠色光芒,正是從我們本性中發出的,行蘊清淨時所顯現的成所作智光明。此光非常強烈,絢耀奪目。光中有無數明點及微光點跳躍閃爍,顯現在你面前,直射入你的心中,使你眩目難睜,不敢逼視。在綠色佛光閃耀的同時,阿修羅道不剌眼的暗綠色光也來到你的面前。你由於嫉妒心重,受此業力牽纏,對於佛放射的強烈綠光感到恐懼,甚至逃避。而對於阿修羅道不剌眼的暗淡綠光感到舒服,並想投入。
我現在鄭重的告訴你:你不應當害怕、逃避強烈耀眼的綠色佛光,因為此光正是你的本性光明。你應當對此光明深生敬仰、渴望之心,縱然沒有發願,但只要能認取,與此強烈耀眼的綠光合上去,就可與佛光水乳交融,無二無別,當下證成圓滿自受用報身。如果你不能認識此光就是你的本性光明,那麼就想此光明是不空成就如來大悲恩光,應深心祈請,立即皈依,不要逃避。這樣不空成就如來就會立刻把你從中有險峽道中超拔出來,生到北方勝園剎土得真實受用。至於不剌眼的暗淡綠光,是由於你嫉妒熾盛所化,是專門引誘你墮入阿修羅道的光。對於此光你千萬不要貪著,不要生歡喜之心,要迴避勿視。否則你就會墮入阿修羅道而受無休無止的爭鬥之苦,不得解脫。
所以我們要斷除嫉妒之心,應當於強烈耀眼的綠色佛光,心生歡喜,至心專注,渴望瞻仰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並隨我誠心誠意發願,念誦以下偈文:
嗚呼!
嫉妒熾盛 流轉生死 成所作智 光明照耀
不空如來 導引在前 三昧耶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此段偈文的解釋請參見本書195頁)
這樣至心虔誠發願,就可以化為虹光融入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胸中,證成報身佛。或者生到北方勝園剎土得真實受用。」
第六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日,此日共有佛四十二尊俱來接引)
上來五日,經已多次指示,縱福緣如何薄劣,初次未能認取,再次亦當認取,只須認取其一,而未有不解脫者。然亦有如是指授多次,以習氣深重,長夜伴隨,淨相智慧,向未熟稔,為業支配,雖得指認,仍為邪惡習氣引導於外,大悲光鉤,不能攝引,於「光」及「輝」,生起怖畏,復淪生死。則於第六日,復有五部如來父母雙尊與眷屬俱,一時齊現於前,其時六道之光,亦齊現前。其指示法,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迄至昨日,五部如來,各現其相,雖已指示,而汝為惡習所牽,於彼起怖,故迄今日,仍留於此。汝先若能於五部如來智慧本光,識為本體境相,則於五部各佛身中,早已化為虹光,汝已成為圓滿受用佛身。以汝無知,故今仍復漂泊於此,故當諦實觀察,勿得散亂。今有五部如來具足境相,名為「四智和合之光」,前來迎汝,當認取之。
嗟!善男子:四大清淨四色之光,今來現前。此時,中央「密嚴剎土」「毗盧遮那」父母雙尊及與眷屬,俱來現前;東方「現喜剎土」「金剛薩埵」父母雙尊及與眷屬,俱來現前;南方「光榮剎土」「寶生」父母雙尊及與眷屬,俱來現前;西方「極樂剎土」「無量光」父母雙尊及與眷屬,俱來現前;北方「勝圓剎土」「不空成就」父母雙尊及與眷屬,俱從虹光曼陀羅海,來現汝前。
嗟!善男子:此五部雙尊之外,又有四門守護明王:即「降三世明王」「大威德」「馬頭」「甘露軍茶利」等四大明王;及四門守護明妃:所謂持「鉤」女、持「索」女、持「鎖」女、持「鈴」女;及天道之佛「帝釋」、阿修羅道佛「諍心」(梵名毗摩羅質多。藏名塔桑日。或譯淨心。)、人道佛「釋迦獅子」、傍生道佛「獅子善住」、餓鬼道佛「焰口」、地獄道佛「法王」等諸佛世尊,六道六佛,俱來現前;又有「普賢如來」「普賢佛母」,即諸佛之祖普賢父母雙尊(詳附注六),亦來現前。以上共有報身佛四十二尊,自汝心內外出,來現汝前。此皆為汝本來清淨境中之所顯現,當認取之。
〔附注六:普賢如來,梵音阿達爾嘛,義為無生法爾。藏文轉音滾都桑波,為原始法身如來。(釋迦佛為原始如來之應化身)謂法身本自如如,智德圓滿,周遍法界,超思量,離言詮,無始無終,非修非證,現雙身一絲不掛相,故有普賢佛母。西藏寧瑪派九乘教義,奉為最高無上之尊。在本經中,居寂靜部四十二尊之上首,即為普賢父母雙尊,故稱為諸佛之祖。又在本經前面「明光直指」教授中,有「法性普賢父母」及「證智普賢如來」句,即可略明此雙尊「法性」及「證智」之功用,與吾人本為一體,不可分離。此中義理,非深明西藏無上密義者,不能了解。惟因此尊之名號,為我漢地人所不習見,又因「普賢」二字與八大菩薩中之普賢菩薩同一名號,恐為人疑誤,故附注於此。〕
嗟!善男子:此諸剎土,亦非他有,乃汝自心四方與中央本來具足者,今自汝心,出現於外,現臨汝前。彼諸佛身,亦非他來,乃汝自內證智本具力用,法爾所成,故當如是而認取之。
嗟!善男子:彼諸佛身,亦復不大不小,形量相等,嚴具形色,坐勢寶座,各具標幟。彼諸佛身,共成五聚,皆為雙身;每聚周圍,各具五色光輞;其中男尊,即為雙持部之菩薩;女尊,即為雙持部之明妃。如是形成整個曼陀羅,一時俱集,圓現汝前;此即與汝相依為怙之本尊也,汝當認取。
嗟!善男子:從此五部如來父母雙尊身中,流出四智和合之光,極為微妙;猶如日光眩耀,照臨汝心,來現汝前。
此中初自「毗盧遮那」胸中,放射「法界體性智」光,顯為藍色,晃耀眩目,有一光台,照觸汝心,合而為一;其光台上藍色明點,與光同俱;如覆翠蓋,燦然眩目。其上亦以自性明點,各五為飾,無有邊中,嚴以明點及微光點,來現汝前。
自「金剛薩埵」胸中,放射「大圓鏡智」光,顯為白色;光台之上,白色明點,如覆明鏡,嚴以明點及微光點,來現汝前。
自「寶生」胸中,放射「平等性智」光,顯為黃色;光台之上,黃色明點如覆金盞,嚴以明點及微光點,來現汝前。
自「無量光」胸中,放身「妙觀察智」光,顯為紅色;光台之上,紅色明點,如覆珊瑚寶蓋,嚴以明點及微光點,來現汝前。以上四佛智光之底,光彩具足,極為顯明,眩目難睜;亦由自性明點,各五為飾,無有邊中;遍嚴明點及微光點,悉與法界體性智光相同,此所顯現,與汝自心,密切聯系,和合相應,自然而來起現也。
嗟!善男子:彼等諸光,皆汝自內證智,本體具足力用所現,非從外來;故當於彼,無礙印合,亦勿驚怖,攝心入定,於無分別中,坦然而住,即此狀中,諸佛之身光與汝身融合為一而成佛矣。
嗟!善男子:此中獨無成所作智之佛光照臨於汝者,以汝自內證智力用未圓,故不顯現。
嗟!善男子:此即所謂「四智和合之光」,亦名「金剛薩埵四密孔道」。此時汝當憶念往昔上師指授語訣,若能憶及所指授義,即於當前境界,生起信樂;猶如母子會遇,亦如親舊故知,先已熟諗,今又相逢,立即認取,無可疑慮;於自己本體境相,認為本來面目,信為清淨法性無可轉變之正道,生起「恆流三摩地」,融為證智大任運身,依受用報身而證佛位,永不退轉。
嗟!善男子:與智光同時,又有不淨迷幻境相六道六光,亦來現前;所謂「天道」白光不眩目者,「阿修羅道」暗綠光不眩目者,「人道」淡黃光不眩目者,「傍生道」呆藍光不眩目者,「餓鬼道」呆紅光不眩目者,「地獄道」煙灰色光不眩目者,此六道之光,亦與智光並來現前。爾時,汝於其光,皆無取著,於無所緣中,坦然安住。汝若於彼清淨智光,生起怖畏,而於不淨輪迴六道之光,起貪著者,當受六道眾生之身,疲療生死大苦海中,無解脫期。
嗟!善男子:汝若未得上師教誡所指示者,於前所說佛身及清淨光,恐懼怖畏,而於不淨輪迴之光,反而生起愛戀。今勿如是!應於清淨智光,晃耀眩目者,恭敬信樂,而自念言:「世尊五部如來大悲智光,乃為哀愍攝受於我而現在前,亟當皈依」。對於迷幻境相六道之光,勿貪勿著,至心專注渴仰世尊五部如來父母雙尊,念誦下偈,隨我發如是願:
嗚呼!
五毒熾盛 流轉生死 四智和合 光明照耀
五部如來 導引在前 五部明母 護持於後
脫離六道 不淨幻光 度我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五清淨土
如是發願念誦,認識本體境相,即可無二交融而成佛矣。中根之人,虔敬殷重,自認取已,即得解脫;下根之人,則於清淨誓願之力,斷絕六趣生門,悟解四智和合實境,於「金剛薩埵」密孔道中,而成佛道。
亡者經過法性中有前五天的多次指示,縱然福薄根劣,只要在這些指示中能認取一次,就可以獲得解脫。然而有些人習氣深重,如漫漫長夜,智慧之燈難以點燃;如烏雲遮日,雖經多次指示,仍然為邪惡習氣所支配。對佛光產生怖畏而得不到解脫。這樣到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六天,又有五部如來父母雙尊及其聖眾,共四十二尊佛菩薩一齊在亡者面前顯現。同時六道劣光也一齊出現在亡者面前。這時應當呼喚亡者姓名,對亡者進行指示。
「第六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直到昨天,分別有五部如來雙尊以不同形像顯現在你面前,我已為你指示。如果於其中任何一尊你能皈依認取,即可化為虹光證得圓滿自受用報身。但由於你為惡業所牽,對這些佛菩薩雙尊形像產生恐懼而逃避,所以直到今天仍然未能得到解脫。現在你應當注意:今天有五部如來雙尊及其聖眾放射出四智合和之光,前來接引,不要再錯過時機,一定要與光明合上去。
某某人,今有四大清淨四色之光現前。此時中央密嚴剎土毗盧遮那父母雙尊及其眷屬,東方現喜剎土金剛薩埵父母雙尊及其眷屬,南方光榮剎土寶生父母雙尊及其眷屬,西方極樂剎土無量光父母雙尊及其眷屬,北方勝圓剎土不空成就父母雙尊及其眷屬,前來接引。除此之外,還有四門守護明王:即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馬頭明王、甘露軍茶利明王;和四門守護明妃:即持鉤女、持索女、持鎖女、持鈴女;和主持六道的六佛:即天道之佛帝釋、阿修羅道之佛諍心、人道之佛釋迦獅子、傍生道之佛獅子善住、餓鬼道之佛焰口、地獄道之佛法王;和諸佛之祖:普賢如來、普賢佛母雙尊,一齊前來。以上共有報身佛四十二尊,匯聚成虹光曼陀羅顯現在你的面前。
某某人,以上所說的這些形像都是佛性(自性、法身)的妙用。東、南、西、北、中五方佛土,並非離開你的自性而另有方所。因為你的自性本來具足一切方位;這些報身佛也不是外來的,都是你自性的顯現。從佛心中放射出的光芒,正是你心清淨時才能見到的本性光明。你不要懷疑,一定要認取,與本性光明合上去,即可證成報身佛。
某某人,以上四十二尊佛菩薩中的五方五佛。都是佛父佛母雙尊齊現。其中男尊為雙持部菩薩,女尊為雙持部明妃。每尊佛身大小完全相等,但各有不同顏色,都坐在寶座上,手拿不同法器,各具不同標幟。在每一方佛父佛母雙尊周圍都有五色光輞,光光相映。如此形成一個美妙的虹光曼陀羅顯現在你面前。這就是你可以依靠的,應當皈依的本尊。
某某人,從上述五部如來父母雙尊胸中,放射出極為微妙的四智和合之光,猶如日光眩耀,顯現在你面前,直射入你的心中:
從毗盧遮那如來胸中,放射出藍色的法界體性智光,明亮耀眼。其放光處恰似一個光台,光台之上有許多藍色明點和微光點,如覆翠蓋,燦爛眩目。這些明點五個五個連在一起,無邊無際,在你面前顯現。
從金剛薩埵如來胸中,放射出白色的大圓鏡智光,明亮耀眼。光台之上有許多白色明點和微光點,如覆明鏡。
從寶生如來胸中,放射出黃色的平等性智光,明亮耀眼。光台之上有許多黃色明點和微光點,如覆金盞。
從無量光如來胸中,放射出紅色的妙觀察智光,明亮耀眼。光台之上有許多紅色明點和微光點,如覆珊瑚寶蓋。
以上所說四智和合之光,又叫「金剛薩埵四密孔道」這四智之光,光彩具足,非常明亮,令人眩目難睜。光中明點,五個五個連接在一起,無邊無際。這些光明都是從你的自性中發出的,是你的心與佛的心和合相應之時,自然而然起現的,這些光明並非離開你的自心從外而來。所以,對此光明,你要勿驚勿怖,攝心入定,坦然而住。你應與諸佛之光合而為一,這樣即可與佛水乳交融而成就報身佛。
某某人,今日佛光之中唯獨沒有成所作智之光,這是因為你的覺行不圓,所以沒有顯現。
某某人,在此關鍵時刻,你應當回憶往昔上師對你的教誨。如果這時你能記憶上師指授之義,就會對當前的境相歡欣喜悅,生起信心。因為你早已熟悉,今又相逢,猶如遇見親舊故知;又如母子相遇,會毫無疑慮,立即認取:這就是我自己的本來面目,這就是清淨法身!於是,你就會生起正定,義無反顧與光明融為一體,證得自受用報身而成佛。
在四智之光照射的同時,不剌眼的六道六光也顯現在你面前。你應注意,這些不剌眼的六道之光,是你心不清淨時顯現的迷亂幻境,是專門引誘你墮入六道輪迴的光。這六道之光就是:天道不剌眼的白光,阿修羅道不剌眼的暗綠光,人道不剌眼的淡黃色光,傍生道不剌眼的呆藍光,餓鬼道不剌眼的呆紅色光,地獄道不剌眼的煙霧似的光。這時,如果你對此六道之光生歡喜貪著之心,而對耀眼的四智之光產生恐懼,那麼你就會受生六道,在生死苦海中輪迴,永無解脫。所以對此六道六光你應勿貪勿著,對四智之光應發永遠皈依之心。
某某人,如果你沒有得到過上師的教導,現在又不聽我的指示,你就會對佛的雙身相和清淨智光產生恐懼,對不剌眼的六道輪迴之光反生貪戀之心,這樣你就會墮入六道輪迴而飽受諸種苦難,得不到解脫。所以,對不剌眼的六道之光你應該迴避勿視,對耀眼燦爛的四智之光應恭敬信樂。並想:「這就是世尊五部如來為了哀愍我,為了接引我而顯現的大悲恩光,我應立即皈依」。現在,你應當專心致志,渴望瞻仰五部如來父母雙尊,並隨我誠心誠意發願,念誦以下偈文:
嗚呼!
五毒熾盛 流轉生死 四智和合 光明照耀
五部如來 導引在前 五部明母 護持於後
脫離六道 不淨幻光 度我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五清淨土
(此段偈文的解釋請參見本書197頁,雖然文字略有增加,但意思基本一致)。
這樣至心虔誠發願,中根之人即可當下認取本體境相而得解脫。下根之人借此清淨誓願之力,也可斷絕六道生門,認取四智合和之光,於「金剛薩埵四密孔道」中成佛。
第七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一日,此日有持明十佛前來接引。)
復次,如是詳明指示,由此認識而得解脫者,為數極多。然有下下根器,其在人間,對於正法,素未薰習,有大罪障,及失壞三昧耶等人,為業力迷惑,雖有指示,亦不認取,終仍漂轉。茲第七日,有「清淨空行剎土」「持明部」聖眾,前來接引。爾時,為煩惱愚痴所釀成之「傍生道」光,亦來誘引。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茲第七日,有法爾清淨雜色光明,起現於前;此時「清淨空行剎土」「持明」諸尊聖眾,前來接引,融為虹光曼陀羅海。
曼陀羅中央「異熟無上持明」名「蓮華舞自在」,其身具五光絢彩;明妃「紅色智慧空行」,擁抱尊身;右持彎刀,左持注滿血液之顱器,而作舞式;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來現汝前。
曼陀羅東,「地居持明」,其身白色,微含笑容,明妃「白色空行」,擁抱尊身;右持彎刀,左持注滿血液之顱器,而作舞式;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來現汝前。
曼陀羅南,「壽自在持明」,其身黃色,妙好莊嚴,明妃「黃色空行」,擁抱尊身;右持彎刀,左持注滿血液之顱器,而作舞式;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來現汝前。
曼陀羅西,「大手印持明」,其身紅色,微含笑容;明妃「紅色空行」,擁抱尊身;右持彎刀,左持注滿血液之顱器,而作舞式;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來現汝前。
曼陀羅北,「任運持明」,其身綠色,半怒半笑容,明妃「綠色空行」,擁抱尊身;右持彎刀,左持注滿血液之顱器,而作舞式;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來現汝前。
此諸持明之外圍,有無量空行天母會集;所謂八大屍林空行,四種姓空行,三居處空行,十居處空行,二十四境空行母等,以及勇男、勇女、矜羯羅、護法使者眾俱;彼諸一切,悉著六骨骼之衣,腿骨號筒,顱骨小鼓,羅剎皮幢,人皮幡蓋,人皮旗幟,人脂香膏,種種樂器,為數無量;一切世界,充填血滿,震天撼地,俱來現前,一切樂聲,亦復震腦欲裂,喧鬧而來,作種種舞蹈。亡人三昧耶具足者,則來迎接;三昧耶失壞者,則來懲誡。
嗟!善男子:習氣法爾清淨俱生智光,具足五色,如五彩線,蕩漾天際,閃爍動搖,燦爛透明,驚眩奪目;從五部持明部主胸間,直射汝心,不敢逼視,現在汝前;而與此同時,又有「傍生道」藍色不眩目之光,亦與智光,俱來現前。爾時,汝為習氣所感,迷幻境相所牽,於彼所具五色之光,懼欲逃避;反於「傍生道」不眩目之光,生起愛著,而欲趨入。然汝於彼所具五色眩目之光,勿得驚怖!當認為智光;於其光中,所發一切諸法自性本聲,猶如千雷一時俱鳴,轟聲震撼,嘯吟洪厲,雜以忿怒咒聲,俱來現前。汝於此境,當勿生怖!勿避勿懼!當即認取,為汝本來境相證智力用。而於「傍生道」不眩目之藍光,勿貪勿著;苦生貪著,汝當墮落愚痴「畜道」,而受愚暗無知驅役之苦,永無出期;故於其光,勿得貪著!當於五色具足之光,燦明眩目者,生起欣樂,一心專注諦求,渴仰世尊持明阿闍黎眾!當自念云:
「持明聖眾,勇士空行,諸聖尊前,今為接引,入彼清淨空行居處,來住我前;祈諸聖尊,愍垂聽許,如我有情,未積資糧,過去已有,三世如來,五部聖眾,以大悲光,來攝受我,惜我無知,未能認取,蹉跎至今,誠堪嗟嘆!茲當持明諸聖尊前,懇求今後,萬勿捨我!願以悲鉤,攝受於我!引我往生淨空行剎」
如是專注諦求,念誦下偈,隨我發如是願:
嗚呼!
持明聖眾 幸垂聽許 請運悲心 導入正路
習氣熾盛 流轉生死 俱生智慧 光明照耀
勇士持明 導引在前 空行佛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如上虔誠殷重發願,則化虹光,融於「持明」部眾胸中,當生「清淨空行剎土」,無可置疑;諸有一切善知識種姓,唯依上文之指示,而認取之,即可解脫,縱有惡業習氣,亦定解脫。
以上為「死位中有」明光直指教授,及「法性寂相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全文已竟。
經過法性中有前六天的詳細指示,可以認識自性光明而得到解脫的人為數極多。但還有一些下下根人,在世時從未修習過正法,並且破壞戒律,罪障很大。這些人被業力迷惑,雖然經過前六天指示仍然不能認取,還在到處漂泊。如今到了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七天,有清淨空行剎土持明部聖眾前來接引。同時,由於煩惱愚痴所造成的傍生道光也來引誘。所以此時當對亡者繼續進行指示。
「第七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今天是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七天,這一天有清淨空行剎土持明部諸尊及其聖眾,放射出本性清淨雜色光明,匯聚成虹光曼陀羅前來接引你。在此曼陀羅中央,有異熟無上持明,名為蓮花舞自在,其身放出五彩絢爛之光。明妃紅色智慧空行擁抱尊身,右手持彎刀,左手持注滿血液之顱器,作舞蹈狀,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在你面前顯現。
在曼陀羅東方,有地居持明,其身體呈白色,微含笑容。明妃白色空行,擁抱尊身,右手持彎刀,左手持注滿血液之顱器,作舞蹈狀,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在你面前顯現。
在曼陀羅南方,有壽自在持明,其身體呈黃色,相好莊嚴。明妃黃色空行,擁抱尊身,右手拿彎刀,左手拿注滿血液之顱器,作舞蹈狀,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在你面前顯現。
在曼陀羅西方,有大手印持明,其身體呈紅色,微帶笑容。明妃紅色空行,擁抱尊身,右手拿彎刀,左手拿注滿血液之顱器,作舞蹈狀,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在你面前顯現。
在曼陀羅北方,有任運持明,其身體呈綠色,半怒半笑容。明妃綠色空行,擁抱尊身,右手拿彎刀,左手拿注滿血液之顱器,作舞蹈狀,以瞪視印相,注目虛空,在你面前顯現。
在上述東、南、西、北、中持明的外圍,還有無數空行天母會集:即八大屍林空行母,四種姓空行母,三居處空行母,十居處空行母,二十四境空行母等。還有勇男、勇女、矜羯羅和護法使者,他們都穿的是用六骨骼做的衣服;拿著腿骨做的號筒,顱骨做的小鼓等各種樂器;舉著羅剎皮幛,人皮幡蓋,人皮旗幟,人脂香膏等,作種種舞蹈,為數無量。整個世界充滿血腥,一切樂聲震天撼地,震腦欲裂,喧鬧而來。如果亡者具足戒行,持明部聖眾則來迎接,反之,則進行處罰。
某某人,我們的本性光明,具足五色,從五部持明部主胸中發出,猶如五彩線,在天際蕩漾,光輝燦爛,驚眩奪目,直射入你的心中。這時,有傍生道藍色不剌眼之光,也一齊在你面前顯現。由於習氣所感,你被迷亂幻境所牽,對於五彩眩目之光,害怕逃避。而對傍生道不剌眼之光,反生貪愛之心,準備投入。某某人,你不應當逃避五彩眩目之光,要知道這正是你的本性光明。在此光中發出的法性本聲,猶如千雷一時齊鳴,轟聲震撼。其間夾雜忿怒咒音,嘯吟洪厲。要知道,這些聲音就是從我們本性中發出的法音,這些境相就是我們本性的顯現,並非外來。所以當我們聽見這些聲音時,千萬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要能認取。對於傍生道不剌眼的藍光,應勿貪勿著。一旦貪著,就會墮落到愚痴畜牲道,飽受愚暗無知的驅役之苦,永無出頭之日。因此,對五彩絢爛之光,應心生欣樂,專心致志渴仰持明諸聖尊。並念誦下文:
持明聖眾,勇士空行,諸聖尊前,今為接引,入彼清淨空行居處,來住我前;祈諸聖尊,愍垂聽許,如我有情,未積資糧,過去已有,三世如來,五部聖眾,以大悲光,來攝受我,惜我無知,未能認取,蹉跎至今,誠堪磋嘆!茲當持明諸聖尊前,懇求今後,萬勿捨我!願以悲鉤,攝受於我!引我往生淨空行剎。
這樣專心致志的懇求,再隨我發願,念誦如下偈文:
嗚呼!
持明聖眾 幸垂聽許 請運悲心 導入正路
習氣熾盛 流轉生死 俱生智慧 光明照耀
勇士持明 導引在前 空行佛母 護持於後
祈脫中有 怖畏險峽 送我往登 正覺佛土
(本段偈文的解釋見本書198頁)
這樣至心虔誠發願,就可以化為虹光,融入持明部聖眾胸中,證成報身佛。或者生到清淨空行剎土得真實受用,無可置疑。一切善知識只要依照上文指示,能夠認取,即可得到解脫。縱然惡業深重亦定能獲得解脫。」
戊 次周證入怒相部尊
概說
茲當宣說「法性中有」怒相起現之相。此亦如前述寂相,依次有七次險峽,於所歷之境,經已逐次指示;縱昧其一,當證另一而得解脫者,為數無量。如是雖有眾多得解脫者,然亦有多人,惡業深重,罪障山積,狃於結習,無明幻惑,無盡無減;於如是人,縱予指示,仍不解脫,轉復漂淪,其類實繁。
復次,以前寂相聖眾,持明空行,來接引者,已經逝沒。次有飲血忿怒五十八熾然尊,即前「寂相部眾」轉依所依(怒部居方位與寂相部同,特變現之形貌相狀有不同耳。)來現在前,與先不同;此種怒相,為「恐」「怖」「畏」三種增上力所轉,指證極難;自內證智,不得自在,而入悶絕,迷而復醒,醒而復迷,循環往復,不能自主。若有於其清醒之際,能認取者,解脫亦易。何以故?以「恐」「怖」「畏」三種境界現前,自內證智,無復馳亂,專一奮勉而住故。在此情景,若不遇此教授,縱復多聞如海,亦徒無益。亦有持律大德,顯乘大師,若於此際迷不認取,仍當漂轉生死輪迴;諸凡庸人,為數更多;於「恐」「怖」「畏」三種境界,生起驚惶,墮惡趣澗,永受大苦,然密乘真言瑜伽士則不同,縱為下下根器,一見忿怒飲血聖眾,如遇親知故舊,深信為自本尊,即可無二交融而證佛位。
又有在人間時,於此忿怒飲血聖眾諸像,曾修現觀(即生起次第),供養贊嘆,乃至曾見繪畫尊形,或雕塑等像,亦於此時,尊形現前;即認知已,即得解脫。
又有在人間時,持律大德,顯乘大師,任於正法行為如何精進,及於說法如何善巧,其於死時,不現靈骨、舍利、虹光等相。以於生時,對於秘密真言,未嘗用心,及於真言,毀謗侮慢,真言聖眾,未結因緣;由是中有境界,雖已現前,亦不認知,先所未見,倏爾睹見,如逢怨敵,立起瞋心;以此為緣,遂趨惡道。如是戒律及性相教理,雖極精嫻,內心若無真言修持,則不現有靈骨、舍利、虹光等相,其理固如是也。若是真言行者,縱為下下根器,舉止威儀粗鄙無狀,亦不善巧說法,亦不如理實行;雖然如是,但於真言乘法深生信仰,則於彼境不生邪見、不生疑慮、能修持者,彼於此際,仍得解脫。其在人間,行為縱有不檢,然於死時,至少呈現一種瑞相,或為靈骨、舍利、虹光佛像等隨一現前,以真言加持威力最大故。
真言瑜伽行者,中根以上,曾修「生起」「圓滿」兩次第,持誦心咒等諸修持,則不需淪入「法性中有」,而於氣息將斷未絕之時,定為持明勇士空行等眾,迎歸清淨空行剎土。其所表相,天無片雲,虹光耀目,花雨繽紛,薰香馥鬱,天樂齊嗚,音聲嘹亮,靈骨舍利及佛像等,皆復呈現,斯其所表之異微也。是故諸持律者、顯乘大師、或有失壞三昧耶真言行者及諸凡夫,除此「聽聞解脫密法」,更無其他方便。其有修習「大圓滿」(為西藏寧瑪派最高成就之法)「大手印」(為西藏噶迦派最高成就之法)等大修行人,則於「死位中有」時,已能認取明光,證得法身,不需誦此聽聞解脫密法,以於死位中有認取之時,即已證得法身,已如前述。迨至「法性中有」「寂」「怒」境界顯現時,既認取已,即證「圓滿報身」;再若認取「輪迴中有」,即證「應化之身」,生往善趣;得逢此法,於後生中,可能有修行緣會故。
此聽聞解脫密法,為無修成佛之法;亦即僅賴聽聞即得解脫之法;亦為罪障大者、導出險峽之法;又為一剎那間差別立判之法;又為一剎那間即證等覺之法;誠為深懊!有情遇此而墮惡趣者,未之有也。此法與「答卓」咒本(藏名「答卓」,義為假名解脫如意寶,又名無為剎那妙智經,為佩帶於身而得解脫之咒本)二者合用,則如金曼達上嚴以玉飾,更為美妙矣!
如是依上師所授口訣,認知為本體境相,唯是自內證智,譬如獅子之皮,若曾見者,知其為皮,立即釋然;其有未明此系獅皮,即生恐怖;如為此人解說其義,指示明白,驚怖立除。此法亦爾。飲血聖眾,身形龐大,肢體粗壯,量等虛空,當其現前,定生驚怖。若聞此教授,明白指示,無間即證為本體境相,或認為自之本尊,則生前所修之明光(子光),及後起自然之明光(母光),子母兩光會遇,於朗然釋然中,如遇故知,恍然大悟。若不得此教授,雖諸賢者,亦復難免退墮,流轉生死大海而已。
在法性中有時期的前七天,亡者看到的都是佛菩薩的寂靜相。在這七天中亡者只要有一次能夠認取,即可獲得解脫。所以法性中有前七天成就者為數很多。但有很多人,惡業深重,罪障如山,由於無明愚痴,縱然為他們指示,仍然未能認取,錯過法性中有前七天的解脫時機。
到了法性中有時期的後七天,佛菩薩不再顯現莊嚴肅穆的寂靜相,而是顯現為忿怒飲血的明王相。這些忿怒飲血的明王相共有五十八尊,與法性中有前七天的方位相同,每一方位均為同一佛菩薩的化身,只是顯現的相貌不同。但對於這些忿怒形像,亡者一見,容易產生「恐」、「怖」、「畏」,再加上亡者一會兒迷悶,一會兒清醒,不能自主。所以在法性中有時期後七天,要指示亡者認取,非常困難。但如果在亡者清醒之際,為亡者指示,亡者一經認取,即可得到解脫。因為盡管亡者見到佛菩薩的忿怒尊,產生「恐」、「怖」、「畏」,但其本性智慧,並不因此而迷亂。本性智慧是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所以,對法性中有後七天的行法,應殷勤修持為要。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一些顯乘大師,持律大德,無論他們生前修法多麼精進,持戒多麼精嚴,說法如何善巧,但由於他們對密法真言未曾用心,與佛菩薩寂怒聖眾,未結因緣,尤其是沒有遇到此「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所以,當他們見到佛菩薩諸忿怒尊時,便產生迷惑,如遇怨敵,立起瞋心。甚至誹謗輕慢,因此之故他們將墮入惡道,而不得解脫。為數更多的諸凡夫,見到佛菩薩的忿怒尊更是驚慌失措,逃入惡道,永受生死輪迴之苦。與此相反,對於修過密法真言之人,縱然是下下根器,舉止粗俗,也不善巧說法,但對密法真言深生信仰,不生邪見,不生疑慮,並能虔心實修。尤其對佛菩薩忿怒諸尊,曾修觀想,或者見過繪畫尊形,雕塑等,在法性中有時期的後七天,一見到佛菩薩忿怒形像,便瞻養贊嘆,如遇親知故友,深信為本尊。即可水乳交融而證佛位。這就好比獅子之皮,若見過之人,知道它是獅子皮,就不會害怕。如果不明白,見了就會害怕。由於佛之忿怒諸尊,身形高大,肢體粗壯,恐怖可畏。如果不遇此中有教授密法,亡者一見,就會怖而逃之,錯過成佛的機會。所以在法性中有時期的後七天,應立即實施以下誦法。
第八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二日,此日有佛六尊前來接引。)
如上已就「聽聞解脫」示其重要,茲當指示「法性中有」怒相起現之時。於此又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以前「法性中有」寂相起現、汝未認取,故今仍復漂泊無依。茲第八日,有飲血忿怒聖眾,來現當汝前,當勿迷亂。而認取之。
嗟!善男子(某某):此大吉祥主尊為飲血佛部世尊,名「佛陀兮嚕迦」。身深棕色,三面、六臂,四足展立。其面右白、左紅、正面深棕色;周身光蘊,如火熾然。九目圓睜,怒視可怖;眉聳如電;獠牙外露,吼聲大笑,作「阿拉拉」及「哈哈」聲;又發「嘎嗚」及宏大尖銳之聲;頭發紅黃,熾然上豎;冠飾骷髏,象徵日月;黑蛇及鮮顯人頭為身嚴。六手之中:右上持「輪」,右中持「鉞」,右下持「劍」;左上持「鈴」,左中持「顱」,左下持「犁」。明母名「佛陀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螺」(紅色螺貝之碗),內貯陽精,獻於尊口,吮咂作響,並發轟聲,猶如雷震。於金剛熾焰毛孔中,發出智火,熊熊有光;兩足右卷左展,立於大鵬座上。此乃從汝腦內「中央」所出,以如是狀,現臨汝前。汝當於彼,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即認取為汝自證智身,即汝本尊;勿驚勿懼!實則仍為世尊「毗盧遮那」父母雙身之體,故勿生畏怖;若能認取,立即解脫。
如上明告,認取為本尊已,即可交融無二,而證圓滿受用佛身。
在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八天怒相起現時,行法之人應呼喚亡者姓名,對亡者進行指示。
「第八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在前七天佛菩薩顯現寂靜相的時候,你未能認取,至今仍漂泊無依。現在已進入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八天,佛菩薩將在你面前顯現忿怒飲血的形像。你千萬不要迷亂,要敢於認取。
某某人,此時有大吉祥飲血世尊,名「佛陀兮嚕迦」,身為深棕色,三面、六臂、四足展開站立。其面右白、左紅、正面為深綜色;周身放光,如燃燒的火焰。佛陀兮嚕迦世尊,九目圓睜,怒視可怖,眉聳如電,獠牙外露,吼聲大笑,發出「啊拉拉」「哈哈」「嘎嗚」等宏大尖銳之聲。頭發紅黃,熾燃上豎,頭戴骷髏,象徵日月,身飾黑蛇及血淋淋的人頭。六手之中:右上持「輪」,右中持「鉞」,右下持「劍」,左上持「鈴」,左中持「顱」,左下持「犁」。明母名「佛陀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色的螺貝,內貯陽精,獻於尊口,吮咂作響,並發出轟聲,猶如雷震。佛母於金剛熾焰毛孔中,發出智火,熊熊有光,兩足右卷左展,與佛父面合交抱,一同立於大鵬座上。在你面前顯現的如此境相是從中央佛土所出,也是你自心所顯現的,你當於此勿驚勿怖!勿生恐懼!應當下認取這就是世尊毗盧遮那佛父佛母雙身忿怒之相,就是你的本性光明所現,這就是你的本尊。你應當發心皈依,與世尊水乳交融,無二無別,而證圓滿自受用報身。」
第九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三日,此日有佛二尊前來接引。)
又復於彼,怖而逃避,而不認者,則於第九日,有飲血金剛部世尊,前來接引。其指示法,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啼聽勿亂!今第九日,有飲血金剛部世尊,名「金剛兮嚕迦」。身深藍色,三面、六臂,四足展立。其面右白、左紅、正面藍色。六手之中:右上持「杵」,右中持「顱」,右下持「鉞」;左上持「鈴」,左中持「顱」,左下持「犁」。明母名「金剛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手捧紅螺,內貯陽精,獻於尊口,雙身交抱。此乃從汝腦內東隅而出,來現汝前。汝當於彼,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認為汝自證智身,即汝本尊,故當認取,切勿生怖!實則仍為世尊「金剛薩埵」父母雙身之體,當起欣樂;若能認取,立即解脫。
如是明告,若認取為本尊,即可交融無二,而證圓滿受用佛身。
如果有人在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八日,見到飲血忿怒尊,感到非常可怖,甚至逃避,就不能解脫。這樣到了法性中有時期的第九天,有飲血金剛部世尊前來接引。在這一天,行法之人應當呼喚亡者姓名,為亡者進行指示。
「第九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你於昨日毗盧遮那佛父佛母忿怒雙尊,怖而逃避,不能認取。今天是法性中有第九日,有飲血金剛部世尊前來接引。飲血金剛部世尊名「金剛兮嚕迦」身為深藍色,三面六臂,四足展開站立。其面右白,左紅,正面藍色。六手之中,右上持「杵「,右中持「顱」,右下持「鉞」,左上持「鈴」,左中持「顱」,左下持「犁」。明母名「金剛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色螺貝,內貯陽精,獻於尊口,雙身交抱。在你面前顯現的如此境相,是從東方佛土所出,也是你自心所顯現的。對此你應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下認取,此即是金剛薩埵佛父佛母雙身忿怒尊,也就是你的本尊,是你本性光明所化。你應當生歡喜心,發心皈依,與世尊水乳交融,無二無別,而證圓滿自受用報身。」
第十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四日,此日有佛二尊前來接引。)
如上所示,亦有諸人,業障深重,遂於其境,生起怖畏,避而未證。今第十日,有飲血寶部世尊前來接引。其指示法,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嗟!善男子(某某):善自諦聽!今第十日,有飲血寶部世尊、名「珍寶兮嚕迦」。身深黃色,三面六臂,四足展立,其面右白、左紅、正面深黃。六手之中:右上持「寶」,右中持「天杖」,右下持「棒」;左上持「鈴」,左中持「顱」,左下持「鋼叉」。明母名「珍寶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螺,內貯陽精,獻於尊口,雙身交抱。此乃從汝腦內南隅所出,來現汝前。汝當於彼,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認為汝自證智身,即汝本尊,當即認取,切勿生怖!實則仍為世尊「寶生如來」父母雙身之體,故當虔敬信樂;若能認取,立即解脫。
如上明言實告,若認取為本尊,則可無二交融而證圓滿受用佛身。
有些人,由於業障深重,對忿怒境相感到怖畏,經前面指示未能認取,到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天,有飲血寶部世尊前來接引,行法之人應呼喚亡者姓名,為亡者進行指示。
「第十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你於昨日金剛薩埵佛父佛母忿怒雙尊,心生怖畏,避而未證。今天是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日,有飲血寶部世尊,前來接引。飲血寶部世尊名「珍寶兮嚕迦」,身深黃色,三面六臂,四足展開站立,其面右白,左紅,正面深黃。六手之中,右上持「寶」,右中持「天杖」,右下持「棒」,左上持「鈴」,左中持「顱」,左下持「鋼叉」。明母名「珍寶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螺,內貯陽精,獻於尊口,雙身交抱。在你面前顯現的此種境相是從南方佛土所出,也是你自心所顯現的。你當於此,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下認取,此是寶生如來佛父佛母忿怒雙尊,也就是你的本尊,是你本性光明所化。你應當生歡喜心,發心皈依,與雙尊水乳交融,無二無別,而證圓滿自受用報身。」
第十一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五日,此日有佛二尊前來接引。)
又雖如上指示,然為習氣所薰,生起怖畏,仍復逃避,不識為本尊而見為閻羅法王,故未證取;則第十一日,有飲血「蓮花部」世尊前來接引。其指示法,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今第十一日,有飲血「蓮花部」世尊,名「蓮花兮嚕迦」。身深紅色,三面、六臂、四足展立。其面右白、左青,正面深紅。六手之中:右上持「蓮」,右中持「天杖」,右下持「棒」;左下持「鈴」,左中持「滿血顱器」,左下持「兆鼓」。明母名「蓮花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螺,內貯陽精,獻於尊口,雙身交抱。此乃從汝腦內西隅所出,來現汝前,汝當於彼,勿驚、勿怖、勿生恐懼!實則仍為世尊「無量光如來」父母雙身,故當欣敬;若能認取,立即解脫。
如是明告,當可認取為自本尊,則可交融無二,而證圓滿受用佛身。雖經上述指示,但有些眾生習氣深重,對忿怒相不認為是本尊,而認為是閻羅王,仍然逃避,而未能認取。這樣到了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一天,有飲血蓮華部世尊前來接引。行法之人當呼喚亡者姓名,為亡者進行指示。
「第十一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你於昨日寶生如來佛父佛母忿怒雙尊,生起怖畏,避而未證。今天是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一日,有飲血蓮花部世尊前來接引。飲血蓮花部世尊名「蓮花兮嚕迦」,身深紅色,三面六臂,四足展開站立。其面右白,左青,正面深紅。六手之中,右手持「蓮」,右中持「天杖」,右下持「棒」,左上持「鈴」,左中持「滿血顱器」,左下持「兆鞀」。明母名「蓮花訖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螺,內貯陽精,獻於尊口,雙身交抱。在你面前顯現的此種境相,從西方佛土所出,也是你自心所顯現的,你當於此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下認取,此即是無量光如來佛父佛母忿怒雙尊,也就是你的本尊,是你本性光明所化。你應當心生歡喜,發心皈依,與世尊水乳交融,無二無別,而證圓滿自受用報身。從此你就可以永脫輪迴諸苦!」
第十二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六日,此日有佛二尊前來接引。)
又雖如前指示,然為惡業習氣,牽引於外,生起怖畏,仍復逃避,以不識為本尊,故不認取;則第十二日,有飲血「羯摩部」聖眾,及在此日以後,又有八大「寒林」女神「吉塢哩瑪」,八境獸首女神「頗羅悶瑪」,獸面忿怒女神四門守護,及異類面首女神二十八自在女「汪鳩瑪」等,前來接引;若不認取,即生怖畏;故當指示。此時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今第十二日,有飲血羯摩部(梵文羯摩此云事業)世尊,名「羯摩兮嚕迦」。身深綠色,三面、六臂,四足展立。其面右白、左紅、正面深綠,現威猛可怖相。六手之中:右上持「劍」,右中持「天杖」,右下持「棒」;左上持「鈴」;左中持「顱」,左下捧「犁」。明母名「羯摩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螺,內貯陽精,獻於尊口,面合交抱。此乃從汝腦內北隅所出,來現汝前,汝當於彼,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即認知為自證智身,即汝本尊,故當勿怖。實則仍為世尊「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身之體,故當虔敬,深生渴仰;若能認取,立即解脫。
如上明告,即可認知為自本尊,無二交融而證圓滿受用佛身。
雖經前面指示,但有些眾生被惡習所牽,仍然逃避本尊,不能認取。這樣在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二天,有飲血羯摩部聖眾前來接引。行法之人當呼亡者姓名,為亡者進行指示。
「第十二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你於昨日無量光如來佛父佛母忿怒雙尊,怖而逃避,不能認取。今天是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二日,有飲血羯摩部世尊,名「羯摩兮嚕迦」,身深綠色,三面六臂,四足展開站立,其面右白,左紅,正面深綠,現威猛可怖相。六手之中,右上持「劍」右中持「天杖」,右下持「棒」,左上持「鈴」左中持「顱」,左下持「犁」。明母名「羯摩訖洛底濕縛哩瑪」,擁抱尊身,右摟尊頸,左捧紅螺,內貯陽精,獻於尊口,雙身交抱。在你面前顯現此種境相,是從北方佛土所出,也是你自心所顯現的。你當於此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下認取,此即是不空成就如來佛父佛母忿怒雙尊,也就是你的本尊,是你本性光明所化。你應當發心皈依,與世尊水乳交融,無二無別,而證圓滿自受用報身。」
第十三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七日,此日有佛十六尊前來接引。)
爾後有八大「寒林」「吉塢哩瑪」,及種種面形獸首女神「頗羅悶瑪」,皆從亡者腦中出現,來臨其前;其指示法,當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今汝腦中八方位,復出八尊「吉塢哩瑪」,來現汝前,汝當於彼,勿生怖畏!詳述如下:
汝腦東隅:出白色「吉塢哩瑪」,右手高舉人屍骨杖,左手持顱,滿貯鮮血,來現汝前;汝離南隅,出黃色「資塢哩瑪瑪」,手張弓矢。
汝腦西隅:出紅色「波羅謨訶」,手持「摩羯幢」;
汝腦北隅:出黑色「培多梨瑪」,右手持杵,左手持顱蓋,滿貯鮮血;
汝腦東南隅:出紅黃色「布斯迦私瑪」,右手持「人腸」,左手取食;
汝腦西南隅:出深綠色「伽斯摩哩瑪」,右手持顱蓋,滿貯鮮血,左手持杵攪動,現威嚇狀,取而飲之;
汝腦西北隅;出淡黃色「贊馱哩瑪」,裂人身首,右手摘取其心,左手食其軀體;
汝腦東北隅:出深黃色「斯迷奢梨瑪」,撕裂腐屍身首,取而食之。
以上八方位所住之「吉塢哩瑪」,亦圍繞五方飲血部尊,從汝腦中現出,而臨汝前;汝當於彼,勿怖勿畏!
嗟!善男子(某某):其在外圍(即上說之八方位之外)復有八境獸首女神「頗羅悶瑪」出現汝前:
東:有深紫色「獅首僧賀女」,雙手交叉,口銜死屍,搖震鬃發;
南:有紅色虎首「毗耶訖哩目佉女」,雙手下叉,目睛凝視,露齒蹙眉;
西:有黑色狐首「悉哩羅目佉女」,右舉利刃,左持人腸,咀食吮血;
北:有深藍色狼首「濕縛南目佉女」,雙手撕屍,目睛凝視;
東南:有淡黃色鷲首「訖哩陀目佉女」,肩負巨屍,手舉骸骨;
東北:有藍色梟首「呼魯目佉女」,右手持杵,左手舉刀,割食人肉;
西南:有深紅色鴟□首「岡迦目佉女」,亦負巨屍;
西北:在黑色鴉首「佉佉目佉女」,左舉顱蓋,右持昨劍,割取心肝。
以上八境獸首女神「頗羅悶瑪」、亦復圍繞五飲血尊,從汝腦中現出而臨汝前;汝當於彼,勿怖勿畏!當知任何一切所顯現者,皆當認取為本來境相,證智力用。
到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三日,前五天所顯現的五方五佛忿怒雙尊,今天一齊顯現。在其外圍又有八大寒林「吉塢哩瑪」,及種種面形的八獸首女神「頗羅悶瑪」環繞,如此形成一虹光曼陀羅前來接引。行法之人,當呼喚亡者姓名,為亡者進行指示。
「第十三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指示!你於昨日不空成就如來佛父佛母忿怒雙尊,生起怖畏,避而未證。今天是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三日,前五日所顯現的五方五佛忿怒雙尊,今天一齊出現。在其外圍又有八大寒林女神「吉烏哩瑪」圍繞五方忿怒飲血雙尊,分別從佛土八方而出,顯現在你面前,前來接引。這八大寒林,「吉烏哩瑪」分別是:
從佛土東方所出:白色「吉塢哩瑪」。右手高舉人屍骨杖,左手持顱,滿貯鮮血。
從佛土南方所出:黃色「資塢哩瑪」,手張弓箭。
從佛土西方所出:紅色「波羅漠訶瑪」手持羯摩幢。
從佛土北方所出:黑色「培多梨瑪」,右手持杵,左手持顱蓋,貯滿鮮血。
從佛土東南方所出:紅黃色「布斯迦私瑪」,右手持人腸,左手取食。
從佛土西南方所出:深綠色「伽斯摩哩瑪」,右手持顱蓋,貯滿鮮血,左手持杵攪動,現威嚇狀,取而飲之。
從佛土西北方所出:淡黃色「贊馱哩瑪」,撕裂人身,右手摘取人心,左手掏取其軀體。
從佛土東北方所出:深黃色「斯述奢梨瑪」,撕裂腐屍身首,取而食之。
在以上八方位所出的「吉烏哩瑪」外圍又有八境獸首女神「頗羅悶瑪」環繞。這八境獸首女神分別是:
東:有深紫色「獅首僧賀女」,雙手交叉,口銜死屍,搖震鬃發;
南:有紅色虎首,「毗耶訖哩目佉女」,雙手下叉,目睛凝視,露齒蹙眉;
西:有黑色狐首「悉哩羅目佉女」,右舉利刃,左持人腸,咀食吮血;
北:有深藍色狼首,「濕縛南目佉女」雙手撕屍,目睛凝視;
東南:有淡黃色鷲首,「訖哩陀目佉女」,肩負巨屍,手舉骸骨;
東北:有藍色梟首「呼嚕目佉女」右手持杵,左手舉刀,割食人肉;
西南:有深紅色鴟□首「岡迦目佉女」也負巨屍;
西北:有黑色鴉首「佉佉目佉女」左舉顱蓋,右持利劍,割取心肝。
以上境相均從佛土而出,顯現於前。你當於此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下認取諸佛飲血忿怒尊及其眷屬,都是你本性光明所化,你應當發心皈依,與諸佛水乳交融,無二無別,而證圓滿自受用報身。「
第十四日誦法(在亡者死後第十八日,此日有佛三十六尊前來接引。)
嗟!善男子(某某):此第十四日者(按、此句英譯本有,藏本無。)有獸面忿怒女神四門守護,自汝腦中,出現於外,現臨汝前,亟當認取;詳如下述:
汝腦東隅:出白色「虎面女」,右手持鉤,左舉「紅顱」,滿貯鮮血;
汝腦南隅:出黃色「豬面女」,手持「絹索」,
汝腦西隅:出紅色「獅面女」,手中持「鎖」,
汝腦北隅:出綠色「蛇面女」,手中持「鈴」,
以上四女,左手均持滿血顱器。此四門守護忿怒女,皆自汝腦中出現,當知即汝本尊,故當認取。
嗟!善男子(某某):三十忿怒相「兮魯迦」之外圍,復有異類面首二十八瑜伽自在女「汪鳩瑪」,形相面首各異,手持種種兵器,自汝腦中來現汝前;汝當於彼,勿生怖畏,一切所現,皆當認取為汝本來境證智力用;臨此時機,正逢阻礙大利時,當細加審量,故當憶念上師教授!
嗟!善男子:汝腦之東,出:深紫色「牛首羅剎女」,手中持「杵」及「顱器蓋」;紅黃色「蛇首梵天女」,手執「蓮花」。墨綠色「豹首大天女」手執「鋼叉」,青色「猿首欲天女」,手中執「輪」,紅色「熊首童貞女」,手執「短矛」,白色「熊首帝釋女」,手執「串腸」。如是東方六瑜伽自在女,皆自汝腦東隅而出,現在汝前;汝當於彼,勿生怖畏!
嗟!善男子:汝腦之南,出:黃色「蝙蝠首金剛女」,手舉「利刃」,紅色「摩竭魚首寂靜女」,手執「寶瓶」,紅色「蠍首甘露女」,手執「蓮花」,白色「鷂首月明女」,手中執「杵」,綠色「狐首持棍女」,手中執「棍」,深黃色「虎首羅剎女」,手執「血顱」。如是南方六瑜伽自在女,皆自汝腦南隅而出,現在汝前;汝當於彼,勿生怖畏!
嗟!善男子:汝腦之西,出:「墨綠色鷲首肉食女」,手中持「棍」;紅色「馬首歡喜女」,手執「體腔」;白色「鵬首大力女」,手中執「杖」;黃色「犬首羅剎女」,一手持「杵」,一以「刀」割;紅色「戴勝鳥首愛染女」,手張弓矢,綠色「麋首護財女」,手執「寶瓶」。如是西方六瑜伽自在女,皆自汝腦西隅而出,現在汝前;汝當於彼,勿生怖畏!
嗟!善男子:汝腦之北,出藍色「狼首風神女」,手展旌旗;紅色「羊首妙鬘女」,手持「人簽」(剌人的一種尖桿刑具。);黑色「豬首亥女」,手持「齒索」(以齒穿貫之繩索。)紅色「鴉首金剛女」,手持「孩屍」;墨綠色「像首大鼻女」,手持「巨屍」,飲其顱蓋之血;青色「蛇首水天女」,手持「蛇索」。如是北方六瑜伽自在女,皆自汝腦北隅而出,現在汝前;汝當於彼,勿生怖畏!
嗟!善男子:此外復有四門守護四瑜伽女,從汝腦中來現汝前。汝腦東隅,出白色「杜鵑首金剛女」,手中持「鉤」;汝腦南隅,出黃色「山羊金剛女」,手中持「索」;汝腦西隅,出紅色「獅首金剛女」,手中持「鎖」;汝腦北隅,出綠色「蛇首金剛女」,手中持「鈴」。此四門四瑜伽女,皆自汝腦中出,而來現前。以上二十八自在女,亦為「兮嚕迦」忿怒尊自生之身力用所現,故當認取。
嗟!善男子!自「法身」空寂之分,而現「寂」相之尊,當知即汝本來面目;自「法身」顯明之分,而現「怒」相之尊,故當認知。當汝腦中出五十八尊飲血聖眾,現臨汝前之時,若了知一切所現,皆是自內證智之本光,無間即與飲血之尊無二交融而證佛位。
嗟!善男子:若不當下認取,汝則對之必然驚惶欲遁,復受大苦而難解脫;若不如是認取,則見一切飲血聖眾為閻羅法王,而於飲血本尊,生起怖畏,震栗悶絕,本體境相,認為魔相,遂淪生死之海;若能不怖不畏,則證佛位矣。
嗟!善男子!此諸「寂」「怒」兩部聖眾:身形大者,量等虛空;身量中者,量等「須彌」;下者,亦等自身累積十八倍之高。汝當於彼,勿生恐懼。對於「情」「器」世間,現為光體,一切境相,現為光身,皆當認為自內證智本來光明,自光與身,無二交融而證佛位。佛子!汝所見者,隨起任何可驚懼相,皆當證認為自識所現,勿生怖畏;皆當認取明光為自內證智本光。若如是認取,當下即身成佛無疑;所謂「剎那即證等覺」,即此時也;故當至心信受。
嗟!善男子:汝於此時,若不認取而驚怖者,則一切「寂部」之尊,現為依怙「嘛哈嘎拉」(藏密大護法神,即「大黑天」。)之身;一切「怒部」之尊,現為「閻羅法王」之身;本來境相,轉成魔相,遂淪生死苦海。
嗟!善男子:汝若不能認識本相,縱復精嫻一切經論,歷劫修法,終不成佛;若認識本相,可籍一精要之點及一字句,而證佛位;若不認識本相,死後無間於「法性中有」時,即現有「閻羅王」之身;閻羅法王、身形大者,量等虛空;中者亦等「須彌山王」;下者亦當汝身累積十八倍之高;為數無量,充塞世間,而現汝前。其相咬唇切齒,目如玻璃,頭發上綰,巨腹細腰,束發結頂,手持刑板,口發殺……聲,飲啖腦髓,撕裂身首,剜食心髒,以如是相,充塞世間,而來汝前。
嗟!善男子:如是境相現前之時,汝當勿怖,勿生恐懼。要知汝今自身,已成為「習氣意生之身」,雖逢砍殺,亦不致死,實則乃汝空性本色,故當勿懼。即所現之閻羅王等,亦從汝自內證智之本光中之所起現,故無實體可得;空性於空,無隙可乘也。除汝證智力用所現外,所有「寂靜」「忿怒」「飲血」諸部,及異類面首形相、虹光、閻羅諸可怖之象,決無實體可得。若能如是認取,則一切怖畏,當下釋然,即可無二交融而成佛矣。若或不能認取,則當自念云:「此乃我之本尊,前來接引,拔我出離中有險峽,故當皈依」。又必深心信樂,憶念三寶,隨念汝所自奉之本尊(如亡者生前不修密法,無自己一定之本尊,則以觀世音菩薩為其本尊可也。),並呼聖號,唱云:
本尊聖者,祈垂聽許!我今漂泊,「中有」難中,
惟祈聖者,速來拯救;大悲攝受,護持於我!
又當憶今汝之上師名號,作啟請云:
我今漂泊「中有」,惟祈速來拯救,不捨大悲,垂賜恩怙。又當對於飲血部聖眾,祈請發願;隨我念誦下偈:
嗚呼!
習氣熾盛漂泊中有時 恐懼怖畏境相當捨棄
唯願「寂」「怒」聖眾前引導 法界自在忿怒母後護
祈請度脫中有怖畏峽 送我往登正等覺佛位
我今獨行別離諸親友 現前惟有自心映空相
懇祈諸佛大悲力救拔 願除中有諸怖畏恐懼
當茲所現五智光明時 勿怖勿懼認識為本相
「寂」「怒」兩部身相起現時 堅信勿怖認取為中有
倘緣業力備受諸苦時 願本尊天消除我苦厄
法性本尊如千雷震時 願即轉成六字大明聲
業力追逐失所救護時 願大悲尊為我作依怙
任為業習所受苦痛時 願證淨光安樂三摩地
五大種界不與我為故 願我得見五部佛剎土
如是虔敬殷重發願,則一切恐怖,定即消失,決定證報身佛位,故極重要;至心念誦三至七次,縱亡者罪業如何重大,福緣如何劣弱,其不解脫者,未之有也。若竟有其人,雖經多次為之作法,然仍未認取而得救度者,以後即入「後期中有」,即「輪迴中有」。其指示法,詳下卷。
「第十四日誦法」內容如下:
「某某人!昨天,有八大寒林「吉塢哩瑪」和八大獸首女神「頗羅悶瑪」圍繞五方飲血忿怒雙尊,前來接引你,而你未能認取。今天是法性中有時期的第十四天,昨日,佛菩薩所顯現的曼陀羅形像今又現前,在其外圍又增加四獸面忿怒女神,四門守護。她們分別是:
從東方而出:白色虎面女,右手持鉤,左舉「紅顱」,貯滿鮮血;
從南方而出:黃色「豬面女」,右手持「絹索」,左舉「紅顱」,貯滿鮮血;
從西方而出:紅色「獅面女」,右手持「鎖」,左舉「紅顱」,貯滿鮮血;
從北方而出:綠色「蛇面女」,右手持「鈴」,左舉「紅顱」,貯滿鮮血。
在以上曼陀羅外圍又有二十八瑜伽自在女「汪鳩瑪」環繞,她們形像面首各異,手持種種兵器,均從佛土而出,具體形像如下:
從東方而出:深紫色「牛首羅剎女」,手中持「杵」及「顱器蓋」;紅黃色「蛇首梵天女」,手執「蓮花」;墨綠色「豹首大天女」,手執「鋼叉」;青色「猿首欲天女,手中持輪」;紅色「熊首童貞女」,手執「短矛」;白色「首帝釋女」,手執「串腸」。以上是東方六瑜伽自在女。
從南方而出:黃色「蝙蝠首金剛女」手舉利刃;紅色「摩竭魚首寂靜女」,手執「寶瓶」;紅色「蠍首甘露女」,手執「蓮花」;白色「鷂首月明女」,手中執「杵」;綠色「狐首持棍女」,手中執「棍」;深黃色虎首羅剎女,手執「血顱」。以上是南方六瑜伽自在女。
從西方而出:墨綠色「鷲首肉食女」,手中持「棍」;紅色「馬首歡喜女」手執「體腔」;白色「鵬首大力女」,手中執「杖」;黃色「犬首羅剎女」,一手持「杵」,一手以「刀」割;紅色「戴勝鳥首愛染女」,手張弓矢;綠色「麋首護財女」,手執「寶瓶」。以上是西方六瑜伽自在女。
從北方而出:藍色「狼首風神女」,手展「旌旗」;紅色「羊首妙□女」,手持「人簽」(剌人的一種尖桿刑具);黑色「豬首亥女」,手持「齒索」(就是穿貫牙齒的繩索);紅色「鴉首金剛女」,手持「孩屍」;墨綠色「像首大鼻女」,手持「巨屍」,飲其顱蓋之血;青色「蛇首水天女」,手持「蛇索」。以上是北方六瑜伽自在女。
在以上二十四瑜伽自在女外圍,又有四瑜伽女四門守護。她們是:
從東方所出:白色「杜鵑首金剛女」,手中持「鉤」;
從南方所出:黃色「山羊金剛女」,手中持「索」;
從西方所出:紅色「獅首金剛女」手中持「鎖」;
從北方所出:綠色「蛇首金剛女」手中持「鈴」。
至此,以上所述共五十八尊飲血聖眾,於法性中有第十四天,一齊在你面前顯現。你當於此勿驚勿怖,勿生恐懼!當下認取,此即是諸佛飲血忿怒尊,是你本性光明所化,你應當發心皈依,與諸佛水乳交融,無二無別,而證圓滿自受用報身。
某某人,從你死亡至今已有十八天了,今天是法性中有時期的最後一天。從死相現前開始,你便飽受死亡的痛苦,在外氣斷絕時,由於痛苦至極,處於悶絕昏迷狀態,此時,你疲憊不堪,無力再生妄念,一片空寂。於空寂之中,本性光明大放,這時你若能醒悟,當下即可證成法身佛。可惜這段時間你昏迷不醒,錯失良機。你於外氣斷三日半至四日後,漸漸清醒,心也隨之妄動,於空寂中本性光明伴隨影象而現前,由於欲界眾生以淫欲心為根本,所以所見現相均為雙身之尊,同時由於貪、瞋、痴、慢、疑等業力支配,感得六道之光也一同現前。由此可見,一切現相都是由於我們的心不空寂,妄心亂動而產生的,但從根本上講還是從我們的法身中生出來的。
法身所生寂、怒諸尊,身形高大。大者,猶如虛空;中者,猶如須彌山;小者,也比你自身高大十八倍以上。他們身上有無數光點閃耀,發出強烈的光明,你要認識此光明正是你的本性光明,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你當於此勿驚勿怖,發心皈依,與寂、怒諸尊合上去,猶如水乳交融,無二無別,當下證成報身佛。
如果你不能認識本來面目,無論你對一切經論如何精熟,雖歷劫修法,也不能成佛。由於你對寂、怒諸尊產生恐懼怖畏,則一切寂部諸尊就變現為嘛哈嘎啦護法神(漢地叫大黑天),一切怒部諸尊則變現為閻羅法王之身體,本來境相轉成魔相。閻羅法王身形高大,大者,猶如虛空,中者猶如須彌山,小者,也比你的身體高大十八倍以上。你若於佛寂、怒諸尊,心生恐懼,就會有無數個閻羅法王充塞世間。他們各個咬唇切齒,目如玻璃,頭髮上綰,巨腹細腰,束髮結頂,手持刑板,口發殺……聲,同時還飲啖腦髓,撕裂身骨,剜食心髒。種種可怖境相在你的面前顯現。對如此境相,你一定要鎮定,不要恐懼。你應該知道,現在你已是習氣意生之身,即使被砍殺,亦不致死。因本性是不生不滅的,凡所有相都是從你的法身(佛性)中生出來的。所以,所有寂靜、忿怒、飲血諸尊,及異類面首、虹光、閻羅法王等諸可怖形像,均無實體可得。你若能這樣思惟,則所有的恐怖形像當下就消失了。如果你不能認取,就觀想:所有這些形像都是本尊為救我出離苦海而顯現的。所以應當虔心皈依,並同我一起念誦以下偈文:
本尊聖者,祈垂聽許!我今漂泊,「中有」難中,
惟祈聖者,速來拯救;大悲攝受,護持於我!
(這段偈文的意思是:本尊聖者,祈請你降臨聽我訴說,如今我在中有苦難中漂泊,祈請本尊聖者以大悲力攝受、護持我,把我從中有苦難中拯救出來。)
同時,還應當回憶上師名號,祈請上師前來救護,並急誦下文:
我今漂泊中有,惟祈速來拯救,不捨大悲,垂賜恩佑。
(這段偈文意思是說:如今我在中有苦難中漂泊,祈請上師本尊迅速降臨,來拯救我,以大悲力攝受我。)
還應當在飲血忿怒諸尊現前之際,同我一起祈請發願,念誦以下偈文:
嗚呼!
習氣熾盛漂泊中有時 恐懼怖畏境相當捨棄
唯願「寂」「怒」聖眾前引導 法界自在忿怒母後護
祈請度脫中有怖畏峽 送我往登正等覺佛位
我今獨行別離諸親友 現前惟有自心映空相
懇祈諸佛大悲力救拔 願除中有諸怖畏恐懼
當茲所現五智光明時 勿怖勿懼認識為本相
「寂」「怒」兩部身相起現時 堅信勿怖認取為中有
倘緣業力備受諸苦時 願本尊天消除我苦厄
法性本尊如千雷震時 願即轉成六字大明聲
業力追逐失所救護時 願大悲尊為我作依怙
任為業習所受苦痛時 願證淨光安樂三摩地
五大種界不與我為故 願我得見五部佛剎土
(這段偈文大意是:由於我習氣熾盛,所以漂泊於中有苦難之中。此時此刻,我應當捨棄種種恐懼怖畏之情,願寂怒聖眾在前面作引導,法界自在忿怒母在後面護持,使我擺脫中有諸苦,送我往登正覺佛土。如今我已離開親朋好友,獨自漂泊。所見的各種境界都是我的心所生,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這就是「自心映空相」。懇請諸佛以大悲力救護我,除去我在中有時期的怖畏恐懼之情。當五智光明及佛菩薩寂、怒兩部形像顯現時,使我能夠不恐懼,不慌亂,而能認取本性光明。當我受業力牽纏而受苦時,願諸佛本尊能消除我的苦厄。當出現千雷齊震的宏大法音時,願佛菩薩加持我,使它轉變成「六字大明咒」的聲音。當業力追逐使我失去救護時,願諸佛菩薩作我的依靠,當我被業力習氣折磨受苦時,願諸佛加持我,使我證入安樂詳和的光明中。願地、水、火、風、空五大種性,不與我為敵,使我能見到東、南、西、北、中五方佛土。)
就這樣和我一起竭誠發願,則一切恐懼境相就會消失,進而可以證成報身佛。」
以上各日誦法,每天誠心誠意念誦三至七遍,無論亡者有多大的罪業,福德如何低劣,也可以得到解脫。如果有人雖經多次指示,仍然不能得度,就會降入輪迴中有時期。在輪迴中有時期,我們仍然有救度的方法,這就是下面要講述的第四階段的行法。
己 綜述本法之勝妙功德
本密法乃一切法中續部心要,中有教授要訣;僅由耳聞即得解脫。若獲目見,亦得解脫。凡在臨命終時,多為每一種習氣之所惑亂;除此「聽聞解脫密法」,更無其他方便。惟諸勝上修行人,平日熟修薰習,於證智上,曾有指證及覺受者,到身心分離時,法性顯現,則於「死位中有」明光初現之時,在認識上極為有力,故此法當於在生之時,奉為課誦,明記勿忘,是為至要!並於此文字句義,涵泳玩味,通達了解,如理作意,三時念誦,習以為常;如能明白句義,牢記於心,縱有百鬼驅逐,於此句義亦不忘失。若復有人,經過一次聽聞,雖其人曾積無間大罪,亦得解脫。故對此微妙密法,當於大眾中,廣為朗誦,令其一度聽聞;雖復不解其義,但在「中有」時,自內證智,豁然開朗,記憶力強,較在生前,超過九倍,其在爾時,一字亦不忘失而能記憶。故當於世間之人,廣為詳說;諸病人前,當為朗誦;亡者耳旁,亦當朗誦。對此妙法,廣為流通,有緣之人逢遇此法,極為慶幸!其有未積善根資糧,或未淨垢障者,甚難遭遇,縱使得遇,亦難容心信受,坐失大利而已。凡有閱此法者,僅需對之不起顛倒妄見,即可解脫,是故對之極宜珍重!
法性中有指示終。
(此段解釋參見本書117頁)
五、行法實施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 藏名巴多脫卓
西藏密教初祖蓮華生大士心傳寶典
取庫藏者持明羯磨洲大師自黃金河畔堪波達山請出流通
諾門金剛乘弟子壽固金剛孫景風敬譯
(四)第四階段行法
正編下卷 輪迴中有教授
◎皈敬偈
皈命依怙尊 上師及三寶 願慈悲攝受 中有得解脫
上卷中有教授,已至法性中有,茲當開演輪迴中有解脫法。
正編下卷講的是第四階段的行法,即輪迴中有時期的救度方法。這一階段的行法,要在亡者斷氣十八天之後開始實施。「皈敬偈」的意思就是表示我們願皈依佛菩薩並請求加被之意。這段「皈敬偈」的意思就是:我願皈依上師及佛、法、僧三寶。祈請諸佛菩薩慈悲攝受我,做我的依靠,把我從中有苦難中解脫出來。
第一章 死後之境界
前卷關於法性中有,經已詳細導示。除已能了悟真實法相及具淨行善業之人、如說實行而得解脫者外,然仍有未能了悟及具惡業之人,緣於業力熾盛,不解實相;或為業力所牽,恐懼怖畏;雖經導示,自失得度之機,延至二七終了、而仍未能證入者,當誦下文,印入其心。
甲 中有身之生起及其特能
作法者,先於三寶前,盡力設供,如法舉誦啟請諸佛菩薩加被等偈,悉照前卷「誦法實施」中所規定,應呼亡者之名,如下導示,三至七遍。
經過前三個階段的行法,亡者應該了悟實相,認取光明。但仍有惡業深重之人,為業力所牽,雖然經過多次指示,仍然對各種境相感到恐懼怖畏,失去得度的機會,而落入輪迴中有。行法者應該繼續為這些人實施輪迴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在行法時,同以前一樣,每日念誦「諦實力偈」(見本書178頁)三或七遍,召喚亡魂前來聽法。然後再念誦以下導示三至七遍。導示一至導示四介紹了中陰身的形成及其特能。
導示一
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人於死後,淪入地獄,或生天道,乃至轉成「中有之身」,如是名為「超常之身」。汝於死後,初則經過三日半或四日之昏迷,迨汝蘇醒,經歷「法性中有」「寂相」「怒相」諸部聖眾,智光炳照,種種示現,方便接引,惜汝愚而無知,懼不證入,蹉跎自誤迄至今時,猶自以為如夢初醒,同時轉成發光之體,類似生前所具之色身,此如密典教示偈云:
當得相似幻色身 類乎前身當生身
六根覺能齊賦有 行動無礙任遊行
具有業通神變力 同類天淨眼見形
此偈教示,即今汝之現在境相也。發光之體,經文解為「類乎前身當生身」,意指亡者將賦之身,恰如前世宿業所感,亦得相當福報莊嚴相似之身,名曰:「意生之身」。惟幻不實,隨業而轉。故如汝因己前業力當感生天趣,天趣境相,立即現前。或生修羅道、人道、傍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各道境相,無不隨感而現,此皆由業感果,如影隨形。所謂「類乎前身」者,「前身」二字,隱指汝死後三日半或四日前之血肉色身;「當生」二字,則指所感將來投生之處情景。是以經句「類乎前身當生身」,應即解為類乎已棄之色身,與夫將來重復受生應賦之色身。惟汝如遇有如是生身境相,無論如何,勿起貪求生身之念,亦勿怯弱;設因怯弱而生貪求,則汝又將淪入生死輪迴之中,受苦無休矣。
迄至昨日,汝仍不悟「法性中有」,以致漂泊至今,尚無歸宿之所。今者汝當依奉上師所傳教授,心不散亂,善自安止,任運無為,則自內證智,元明光照之境,自得現前。果能如是,自得解脫,不再蹈入受生胎門。設若不能,則當信樂虔敬,觀想汝之上師本尊、或「大悲怙主」,在汝頂上,蔭庇於汝,而以猛利欲樂之心,誠懇禱求,專一信仰,執持勿失為要。如上導示,彼亡者但能了悟,依說堅持,自得解脫,不再淪入生死苦海中。設因業力所牽,仍未了悟而證入者,當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一」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慌亂,仔細聽我為你講法!人死後,有的直墮地獄,有的直生天道。除這兩種人沒有中陰身,其餘的人都會有中陰身。因中陰身不同於我們的肉體,所以又叫『超常之身』。你死後經過三至四日的昏迷,清醒後又經歷了十四天的法性中有時期。由於你對寂部、怒部佛菩薩的種種示現,愚而無知,懼不證入,延誤至今,實在可惜。當你漸漸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就會發現,自己已不再擁有原來的身體,而是變成以風大為主,發出淡色光的中陰身。這個中陰身正如密教精典中偈文所描述的那樣:
『當得相似幻色身,類乎前身當生身
六根覺能齊賦有,行動無礙任遊行
具有業通神變力,同類天淨眼見形』
這段偈文告訴我們,中陰身是由於我們六根不清淨,第七識執著有我而幻現出來的身體。因第七識為意根,所以又稱中陰身為意生之身。這個意生身虛幻不實,它的形狀開始就類似於我們死亡前的身體(即『前身』)。以後,中陰身會隨著業力的變化而變得與將要投生的身體(即『當生身』)相似。在人死後,由於業力所感,當投生哪一道,哪一道的境界就會現前。亡者的自識就會隨著境界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於是引起意生身的變化。比如貪心重的人將投生餓鬼道,餓鬼道的恐怖境界就會現前,這時隨著亡者心念的變化,其中陰身慢慢就會變成餓鬼的形像。所以無論我們身體發生什麼變化,無論我們看見什麼境相,我們都不要貪求或者懼怕,否則就會再次投入生死輪迴之中,無有了期。
由於你在法性中有時期未能認取光明,以致漂泊至今,無有歸宿。現在你應按照上師對你的教導,心要空淨,不要散亂。本性光明就會再次現前。你如能當下認取,即可解脫,不會再蹈入受生之門。如果你做不到,則要以愉快的心情,一心一意,虔誠恭敬觀想你的上師本尊,或觀世音菩薩,在你的頂上或面前保護你。」
按照上文導示亡者,如果亡者能按照導示的要求去做,就能夠得到解脫,而不再淪入生死苦海。如果亡者被業力所牽,不能自主而未證入,則要繼續為亡者念誦以下導示。
導示二
善男子(某某):諦聽勿亂!上偈所云:「六根覺能齊賦有」者,謂汝生前,或為目盲,或耳重聽,或不良於行,乃至諸根殘缺,今在「中有」境中,汝目能視,耳亦能聞,六根無損,聰明伶俐,一切具足,所以證明汝已離世,漂泊中有,了悟此理,記持勿失。
復次,所謂:「行動無礙任遊行」者,謂汝現今已受得中有意生之身,業已脫離質礙血肉之軀,故具種種特能,意念所至。通過磐石、山陵、丘壟、地土、房屋乃至須彌四洲,任汝遊行,無有阻礙,惟除「菩提迦雅」(指印度金剛座,為賢劫諸佛如來共成佛道示現之處。)及母體子宮不淨之門,不能穿過外,縱如須彌山王,往來穿過,亦無窒礙。即此可證汝已淪泊「中有」。惟汝今者,當善自了知,懇切憶念上師本尊,竭誠祈禱於「大悲怙主」,是為切要!
「導示二」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不要散亂,仔細聽我為你講法!在導示一的偈文中,提到中陰身『六根覺能齊賦有,行動無礙任遊行』。這句話就是說:盡管你生前六根殘缺不全,是盲人,或者是聾子,或者行動不便,但中陰階段的你卻聰明伶俐,六根完好無損,能看,能聽,而且行動無礙,可以任意遊行。只要意念一動,就可以穿越磐石、山陵、土地、房屋乃至須彌四洲。除佛的金剛座和母體子宮外,沒有什麼東西能阻礙你。千里萬里往來穿逡,一飄就到。所以種種跡象表明,你已脫離血肉質礙之軀而擁有中陰之身。現在,你只有懇切憶念上師本尊,竭誠祈請觀世音菩薩,才能脫離中有之苦。這一點你一定要牢記勿忘!」
導示三
嗟!善男子(某某):所謂「具有業通神變力」者,此非謂汝修持功德或禪定所證之通所致,蓋由業力所感之神通,屬於業等流(由因流出果,由本流出末,因果本末相類似,謂之等流。)一剎那間,能繞「四洲須彌」,於所意欲任遊境地,一剎那頃,皆能應念而至,猶如壯士手臂伸屈之頃,即能到達。一切憶求,或憶或不憶,無有不能示現者。今汝已能無礙示現,當認取之,祈請上師印證。
「導示三」內容如下:
「某某人,你現在的中陰身『具有業通神變力』。一剎那間,能繞須彌四洲。無論什麼地方,遠隔千里萬里,你一動念即可飄到,就像身體強壯的人伸出手臂一樣容易。你以前記不住、想不起來的事情,現在只要一動念,即可回憶起來。這種突如奇來的神通完全是由業力所致,而不是你修行功德或禪定功夫所證的神通,所以稱為業通。這只是小小的神通,不可與佛的六通相提並論。你現在雖能無礙示現,但仍處在生死輪迴苦海之中。你應誠心祈請上師,佛菩薩的加被,使你脫離中有諸苦(業等流就是由業力所致的果)。」
導示四
嗟!善男子(某某):所謂「同類天淨眼見形」者,此謂在「中有」時業力相等之同類,諸相畢見,又感生天道之同類,彼此互相能見,他趣亦然。惟汝對之不可貪戀,當觀修「大悲怙主」。又所謂「以天淨眼見形」者,謂由天等福德之力所成。又凡如實修習禪定之天淨眼,固亦能見,然非一切能見,於所見前,專注則見,不專注則不見,若心神外馳,亦不能見。
「導示四」內容如下:
「某某人,你要注意,中陰身可以『同類天淨眼見形』。這就是說,你可以看到業力相等的同類。比如,由於業力的緣故,你將投生天道,就可以見到天道的同類和天道的境相。應投生其他道的也可以見到其它道的同類和境相。所以你對所見境界不要貪戀,應時時觀修觀世音菩薩。『同類天淨眼見形』既不同於『天淨眼見形』,也不同於修習禪定功夫所得的『天淨眼』。『天淨眼見形』是由福德業力所得,而修習禪定所得的『天淨眼』,也不是一切都能見,要專注才能見到,不專注,心神外馳就見不到。」
乙 中有身特殊狀態
導示五
嗟!善男子(某某):汝將藉是中有之身,目觀塵世熟諳之境,親屬故友,猶如夢見,汝雖目睹,就之而語,悉皆無聞,置之不答。但見汝家,已在舉哀,親屬人等,悲號哭泣;遂自計曰:「吾今豈已死乎?為之奈何!」此念甫生,遂感極劇烈之痛苦,猶如熱釜中被煎之魚,汝今正已親歷矣!然汝今者,已經隔世,雖徒自苦,亦復何益,當勿貪戀!汝在生前,若有上師,則當祈請上師,同時觀修本尊或「大悲怙主」而作祈請,則痛苦自止,怖畏自除。
導示五至導示九,介紹了中有身在輪迴中有時期的境界。
「導示五」內容如下:
「某某人,現在憑借你的中陰身,就能看見生前你所熟悉的地方和環境,能看見你的親朋好友,雖然你能看見他們,並和他們講話,但他們卻聽不見你的聲音,對你不予理睬。當你看到家裡人們已在為你舉哀,親屬等人,為你悲號哭泣。這時你才會想:難道我已經死了嗎?!怎麼辦呢?!此念一動,遂感極劇烈的痛苦,就像在鍋中被煎炸的魚一樣。你應該明白,你已與世隔絕,只有自己痛苦,但痛苦又有什麼意義呢?!現在你應立即斷除貪戀之情,如果生前歸依過上師,你應當祈請上師,同時觀修本尊或觀世音菩薩,這樣痛苦就會解除,就不會再感到恐懼害怕了。」
導示六
嗟!善男子(某某):汝被業風吹送,鼓動追逐,甚難自主,失其自由,自內證智,無所憑依,正如風卷毛羽,任其起落;又如疾乘野馬之上,顛苦奔馳,喘息不定,漂泊無依。忽又聞呼汝之名而哭泣者,汝雖止之勿哭,惟彼哭者,置若罔聞,終不理會;又自計曰:「我已死乎?」於是又感極大苦痛。惟汝今者,切勿悲痛。又汝所見之光,不分晝夜,皆如灰白淡色之曙光,如是逗留「中有」,或一七、或二七、或三七、或四七、或五七、或六七、乃至七七四十九日,惟普通「輪迴中有」之苦,為二十二日,但隨業力,久暫無定。
「導示六」內容如下:
「某某人,你現在被業風鼓動、吹送、追逐,難以自主,本性智慧已被業力遮蓋。就像被風吹卷的羽毛,任其起落,漂泊無依;又像疾乘在野馬之上,顛苦奔馳,喘息不定。忽然你又聽到有人一邊叫你,一邊在為你哭泣,你雖然勸他們不要哭,但他們卻置若罔聞,終不理會。你終於明白,自問:我已死了嗎?!於是感到極大的痛苦。你應知道,你現在正處在輪迴中有時期,所見到的光,不分晝夜,如同淺淡灰白的曙光。一般說來,輪迴中有時期為三十五天。但隨業力,或長或短,並不一定。在這個階段,你千萬不要悲哀痛苦,這是最重要的!」
導示七
嗟!善男子(某某):在此時期,業海紅風,極可怖畏,不堪忍受,自汝身後,猛烈推蕩,吹送而來。汝當對之勿生怖畏,要知此實為汝自識迷幻境相所現也。又有極可怖畏之黑暗處,最難忍受者,今臨汝前,此時發生「擊」「殺」之聲,種種怨敵怖畏,亦臨汝前,汝當對之勿生恐怖。復次,又有罪大惡極者,出現肉食鬼啖人羅剎,各持種種兵器,口喊「擊」「殺」喧聲,呼嘯洶涌,直撲而來,狀極凶猛;又有種種可怖猛獸,作追逐相,亦復臨前;狂風暴雨,大雪深霧,群眾追逐,狂撲而至;又復發出巨響,有如山崩海嘯,或如烈火噴轟,又如狂風怒吼,種種巨聲,驚怖欲絕。於是汝四竄逃奔,不擇去路,終遇三大絕壁,一白、一黑、一紅,懸崖千丈,深不見底,生路俱窮,勢將下墜三大絕壁之中,岌岌可危!嗟!善男子:三絕壁者,即「貪」「瞋」「痴」,非為實質,此時當知已為「輪迴中有」,當念大悲怙主名號,稱自己名,唱言
依怙大悲 聖觀自在 上師三寶 慈悲加被
惟乞拯救 脫離險峽 令勿隨轉 三惡趣處
如是懇切祈禱,不可忘失!
「導示七」內容如下:
某某人,在此輪迴中有時期,業海紅風,自你身後吹送而來,猛烈推蕩,極為可怖。在難以忍受的黑暗之中,會突然發出非常恐怖的打、殺之聲,許多充滿怨怒的敵人,也追殺而來,使你不堪忍受。對此你千萬不要恐懼害怕,要知道這些境相都是你自識變化所幻現的。還有一些罪大惡極之人,會見到許多食肉鬼怪和吃人的羅剎,形狀極為凶猛。他們手拿各種各樣的兵器,口喊:打!殺!洶涌呼嘯,直撲而來;種種可怕的猛獸也在後面追逐;與此同時,還有狂風暴雨,大雪深霧,人群追逐,狂撲而至;再加上種種巨聲,猶如山崩海嘯,烈火噴轟,狂風怒吼,使你驚怖欲絕。於是,你不擇去路,四處躲避逃竄。最終遇到三大懸崖絕壁:一白、一黑、一紅,深不見底。你就要掉入三大絕壁之中,岌岌可危!哎!可憐你已到了窮途末日,沒有生路了。
某某人,你應該明白,現在你正處在輪迴中有時期,這三大絕壁正是由你的貪、瞋、痴三毒所化,並非實有。此時你應當以自己的名義懇切祈請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並念誦下文:
依怙大悲 聖觀自在 上師三寶 慈悲加被
惟乞拯救 脫離險峽 令勿隨轉 三惡趣處
(這段偈文的意思是說:祈請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上師及三寶,慈力加被,作我的依靠。拯救我脫離中有險峽,使我不入三惡道。)
導示八
復次,若有集積資糧,奉行佛教純潔之士,則有以福德為後護,及以安樂為前導者,來迎於前。至若生前善惡相等者,則不受任何苦樂,唯是顯現昏蒙愚昧平淡之相而已。
善男子(某某):如是對於任何境相,凡是五欲色、聲、香、味、觸,隨一安樂現前,汝當於彼,勿貪勿著,屏除一切貪求之想,惟自念言:
以此一切善樂 供奉上師三寶
此謂汝若得樂受,一心思惟上供上師三寶,切勿貪求自受。若現不苦不樂平等之相,則自內證智以不修、不整、不散亂、安止於「大手印」境中,是為至要!
「導示八」內容如下:
「某某人,如果你生前奉行佛教,為世人造福,而積累了福德資糧,那麼,在你死後就會有安樂景像前來迎接。這些安樂景象以色、聲、香、味、觸等多種形式在你面前呈現。對此,你應屏除一切貪求之想,切不可生歡喜之心,應一心思惟供養上師三寶,並發心:以此一切善樂,供養上師三寶。
某某人,如果你生前所做善惡相等,那麼死後就不受任何苦樂,只有昏蒙愚昧平淡之相顯現而已。對此不苦不樂平等之相,你要以了了覺知性,照破昏蒙愚昧,以不修不整,不散亂而安止於了了分明的境界中,這一點非常重要。」
導示九
善男子(某某):爾時如遇橋梁,八大靈塔寺廟等處,僅能暫一停憩,不能逗留過久,以汝之神識、已與軀體分離、不能自主之故,因此,汝輒懊喪,煩惱悲痛,能知之識,恍惚不定,失所憑依,爾時遂自念云:「吁!我已死矣,為之奈何!」此念一生,心灰意冷,不勝悲嘆,猛利痛苦,蝟集於前。今者汝既不能逗留一地,必須他往,故勿作種種希求,惟當安住於自內證智本元無動之境。至於食品,若為汝特設者,始得享受;其他供物,無權嚐食。此時親朋,無一可以引為己助,凡此皆為「輪迴中有」意生之身漂泊之相也。此時苦樂,隨業起現,汝且自見家宅境地、親屬等人、乃至汝之屍身,又自痛念云:「我今已死,奈何奈何!」不勝絕望,遂生憂悶,自維:「若得我一身,何不能為?」如是作念,住復流蕩,覓取色身,如是境相,汝今已有。惟汝之屍身,縱復趣入九次以上,然因所歷「法性中有」已久,其屍在冬已凍,在夏已腐,否則已為親屬火化,或已土葬,或投水中,或施與鵬鳥野獸吞食,汝復欲住入,不可得也。汝因無處可棲,心極不樂,頓覺自身被推擲於山崖石縫之中,如是汝今備嚐諸苦,即為「輪迴中有」,汝尋自身,所得惟是苦耳。當勿起戀身之心,於任運無為上,坦然處之。
如上導示,死者之靈識能依教奉行者,則於「中有」境中,自得解脫。
「導示九」內容如下:
「某某人,如果這時你遇到橋梁,八大靈塔,寺廟等建築物,只能暫時停下來休息一會,不可逗留太久,這是因為你的神識已與身體分離,不能自主之故。因此你感到非常懊喪和煩惱。因為神識失去依靠,恍惚不定,便自言自語:哎!我已死了,怎麼辦呢?此念一生,心灰意冷,不勝悲嘆,猛利痛苦,蝟集於前。既然你不能在一處逗留太久,必須他往,於是生出種種希求。所以這時你不要胡思亂想,應安住於自性本元如如不動的境界,不要再到處漂泊。至於食品,如果是為你特設,你可以享受。其他供物,你無權嚐食。現在親朋好友沒有一個人能幫助你,苦樂隨業而現。你能看見你的家人及親屬,還會看到你的屍體,於是你痛苦絕望,心生憂悶而想:我要是能再有一個身體就好了,怎樣才能再找到一個身體呢?此念一生,便到處遊蕩,尋找色身。這時你縱然往你的屍體裡鑽很多次,也不可能再復活了,因為你的色身已壞。已經過了法性中有時期,時間太久。在冬已凍,在夏已腐,或已為親屬火化、土葬,或已投入水中,或已餵鵬鳥野獸吞食。你已無處可棲,覺得自己好像被擲於山崖石縫之中,備嚐諸苦。你想尋找身體,所得卻只有痛苦!所以你絕對不要生戀身之心,對輪迴中有時期的各種境界應以無為之心坦然處之。」
經過行法之人以上導示,亡者靈識能依教奉行,則可從輪迴中有苦難中解脫出來。
丙 冥界裁判情景
如上導示,然有緣於惡業之力,雖已指示而不能證入者,則又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十
嗟!善男子(某某):善自諦聽!汝今備受如是諸苦,乃汝自作之業,非他人所能代之也。惟有竭誠祈請三寶,始能救護。如是既不祈請,又不知觀修「大手印」,亦不觀修本尊,則有與生俱來司善之神,以白色石子,計量生前所作之善;又有與生俱來司惡之神,以黑色石子,計量生前所作之惡(按司善司惡之神,在藏密中,簡稱為俱生五神,即與生俱來不離自身司人,善惡身中五處之神,類似中國道經中之三屍神,在藏密中有修法專軌),前來引導。斯時汝對之極度驚惶失措,悚然戰栗,試為謊言,我未作惡,於是閻羅王發言:「吾有業鏡,可以鑒照」,遂與鏡照,凡在生時所作一切善惡兩業,悉於鏡中朗然畢現,絲毫不爽,汝雖謊言,毫無利益。於是閻羅王以繩系汝頸,自後拖曳下堂,斷汝之首,剖汝之心,抽汝之腸,吮汝腦汁,飲汝之血,食汝之肉,嚙汝之骨,汝雖痛苦,但不致死,汝身雖碎,復又完整,重受斫切,復感大苦。汝在斯時,當其以石子計量善惡拖曳而行時,當勿驚怖,亦勿謊言,對於閻王獄卒,亦勿怖畏,要知汝今已為「意生之身」,縱經斫殺碎割,無死因也。其實汝身本為空性本色,何須驚怖。所見境相,乃自識迷幻境相,空中之色耳。汝自習氣為「意生身」,當體本空,本來無相。由無相故,觸不可得。以上所述,皆由自識迷幻境相所變,故在外界則有閻羅獄卒神鬼飲血羅剎牛頭等,其實毫無實事可得。當知此時即是「中有」,當修「大手印三摩地」。若不知修習,當於汝身能生怖畏之自性為何,隨力觀照而勘破之,即證自性全不可得之空,此即「法身」也。此空非是空無所有之空,乃「如實不空」之空。念覺朗然起現,即為「報身」密義也。「明」「空」無二,本不分離;當體即空,「空」「明」無別,赤裸通脫。汝於當下安住難忍狀中,即「自性身」也。復於其中本來力用,不滅遍現,即大悲「化身」也。
嗟!善男子:靜以觀待,不可散亂。設若證認上述四身,決定解脫,成佛無疑。此為佛與眾生差別之分界。當此之時,心不散亂,最為重要!否則永久陷於泥塗之中,求出無期。所謂「於一剎那分差別,於一剎那成正覺」,今正其時。汝昨日以前,由於散亂,已失得度之機。故「中有」甫一現出,不能認識,旋即發生怖畏。今者若再因散亂而失此機,則大悲聖者慈眼注照之視線,即將中途阻斷,汝則不能解脫,惟有逐業而行矣。
以上導示,縱不證認,亦得解脫。若為俗人,不知觀修者,當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雖經過以上導示,但由於惡業牽纏,亡者不能自主,難以證入明光。這樣,就要呼喚亡者的姓名,為其念誦以下導示。導示十、導示十一介紹了亡者在冥界受裁判時的情景。
「導示十」內容如下:
「某某人,請仔細聽我為你講法!你現在所受的這麼多苦難,都是你自己所造業力的結果,並非他人的錯誤,也不是他人所能代替的。現在你只有竭誠祈請皈依上師三寶,才能得到救護。如果你既不祈請上師三寶,又不知觀修本尊或『大手印』,就會出現與生俱來的司惡之神和司善之神,來記錄你的善惡之事。司善之神會以白色石子計量你生前所做善事,司惡之神會以黑色石子計量你生前所作的壞事。對此你會驚惶失措,悚然戰栗,並竭力掩飾撒謊說:我沒有做過壞事。這時閻羅王就會說:『我有業鏡台,可以照見。』然後拿出業鏡台來鑒照。這樣你生前所做的一切好事、壞事都清清楚楚的顯現在業鏡台中,不會有絲毫的差錯。僅管你仍繼續說謊狡辯,但已毫無意義。閻羅王會用繩索系住你的脖子,然後被獄卒拖下公堂。先砍下你的頭,再剖開你的心,抽出你的腸子,吸你的腦漿,喝你的血,吃你的肉,啃你的骨頭……。僅管如此,你卻不死,一直備受痛苦的折磨。你的身體被粉碎之後,很快又恢復完整,再重新飽嚐粉身碎骨的痛苦。所以當司善、司惡之神出現時,你不要驚慌,也不要說謊。當獄卒拖你下公堂的時候,更不要害怕。你應該明白,如今你已是意生之身,縱然被斬殺割碎也不會受損,因為你的血肉之身已經死了,不會再死!實際上,你的身體是四大假合,本來就是空,你還怕什麼呢?!你所見的境相,如閻王獄卒、飲血羅剎、牛頭鬼神等形相,都是由於你自識迷亂而幻現出的境相。如空中之花、水中之月,無有實體。你的這些痛苦正是由於你習氣深厚所致,自以為有身體可得。即使肉身已壞,仍然執著有我,才生出意生之身。實際上,一切現相本來沒有,本體是空。所以在此輪迴中有時期,應按上師對你的教導修習,將一切境相化空。如果你不能將此境相化空,就應注意觀照,現在你能生起怖畏之心的本體是什麼?隨力參究,若能照破一切境象,證得本體空性,即是法身佛,也就是自性身。但此空並非空無所有之空,而是空而不空,有而不有。於空寂中忽覺明光朗然,此光明即是報身佛。明、空無別,本不分離,當下即空,赤裸裸、淨灑灑、一絲不掛。能於中有苦難之中安然自在,則一切境界即是化身佛。
某某人,你若能心不散亂,認證法、報、化三身,當下即可解脫成佛。所以說於一剎那成正覺,於一剎那成眾生,成佛就在當下。你若能當下成佛,就能於一切中有境界中安然自在而不散亂,這就是佛與眾生的差別。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你的心不要散亂。否則,智慧光明就會被這些境界遮蔽,這樣你就會產生恐懼怖畏之心,隨業流轉於生死泥塗之中,而不得解脫。」
以上導示,若能認證即可解脫。否則還要呼喚亡者姓名,為其念誦以下導示。
導示十一
嗟!善男子(某某):以上導示,若汝不知如何觀修,則當念佛!念法!念僧及「大悲怙主」而作祈請!所有一切怖畏境相現前之時,只有觀修「大悲怙主」及汝之本尊。若在生前曾已請求某種灌頂上師所賜之名號,並念汝之根本上師名號,對閻羅法王陳說,則汝雖已墮入懸岩絕壁險峽之中,亦無能為害,必可遠離痛苦。
「導示十一」內容如下:
「某某人,經過以上導示,你若仍不明白,那麼當惡境界及閻羅法王現前時,你就念佛、法、僧,或者念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或者念你根本上師的名號,這樣既使你已墮入懸岩絕壁,也不會受到傷害,可以遠離痛苦,而得解脫。」
丁 轉移一切心念力
如上導示,自能認識,無不解脫者。如仍未能解脫,茲為殷重叮嚀故,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十二
嗟!善男子(某某):當下境相,剎那歡喜,剎那愁苦,苦樂之感,最為猛烈,猶如弩炮急射而來。凡此一張一弛,汝當任憑機運,淨除愛憎之念,境相自息。設汝有生天之因,天界境相,立即起現。如汝生前眷屬,不明因果,殺害多數生命,而作布施,為汝祈福,汝則生起不淨之境相,猛起瞋心,因此結生相續(謂投生),感生地獄(為死者而殺生,則此殺生之業,重累死者受報。死者在中有身時,一見是事,立即呼止,然其眷屬,置若罔聞,殺生如故,於是猛起瞋念。故今導示亡者,瞋念萬不可生,否則即感生地獄。),因之瞋心決不可起!
又汝對於生前遺產,生起貪戀,或於汝之財物,知為他人侵佔享用,於是對之生起瞋心;要知汝縱起貪瞋,亦無法過問,於汝無益。故當對於生前遺產,勿貪勿著,惟有斷然決然,棄而擲之,任為何人享用侵佔,當勿吝惜,而抱施捨之心。誠敬思惟,供獻上師三寶,住於無貪無著之境。
復次,若有為汝修作度亡儀軌,念誦「岡嘎尼陀羅尼」及「滅一切惡趣王咒」(此為度亡用兩大要咒。岡嘎尼即東方不動佛往生咒,俱見附編。)等等修法,但不清淨合法。作法者或昏沉,或懈怠、或缺犯三昧耶、或律儀不淨、或行為放逸輕慢正法、或用黑教追薦之法褻瀆正教。汝有微細業通,故能目睹,對於修法僧侶,退失正信,萌生邪見,恐懼不安,既了知已,於是汝自念云:「噫!我竟為彼等所欺罔矣!」心遂失望,沮喪不樂,於是對於清淨境相,不生信解,萌生邪見,退失正信,因此,結生相續,定生惡趣,與汝無益。蓋汝嗣續所延諸善知識,為汝修作佛事,雖如何不淨,當自念言:「此是我自識境相不淨,佛經聖語,寧有不淨之處,譬如自形垢污,以鏡鑒照,乃我本相不淨。況彼諸善知識,身為僧伽,語為正法,意為佛之體性,故當皈依,作勝解想,至心愛樂淨相,隨汝嗣續修作佛事,定獲利益。」如是生起淨相之念,切勿忘失。
復次,汝若有生惡道之因,惡道境相,即時起現。賴汝嗣續及諸眷屬,為汝罪業,修作不雜邪巫之純淨佛事,所延上師阿闍黎,身語意三,善妙儀軌,汝睹見已,心生歡喜,感大愉樂。此心甫生,則結生相續,雖為墮入惡趣之因,然由此功德,定能轉升上界,故汝勿生不淨之心,而於信樂淨相,亦勿偏向而加分別,須極端留心為要。
嗟!善男子(某某):總而言之,現在汝之自內證智,失所憑依,於其輕微搖動,則隨善與非善之境相起現,即能起大力用。若為非善,意勿思惟,但憶生前任何修持之一種。設無修持,心應歡喜,至誠皈命,祈請「大悲怙主」,懇切欣求發如下願:
嗟!
我今獨行別離諸親友 眼前惟有自心映空相
懇祈諸佛大悲力救拔 願除中有諸怖畏恐怖
倘緣業力備受諸苦時 願本尊天消除我苦厄
法性本聲如千雷震時 願即轉成六字大明聲
業力追逐失所救護時 願大悲尊為我作依怙
任為業習所受苦痛時 願證淨光安樂三摩地
依上願文,堅切持誦,定能如願獲蒙引導,決無欺罔。如是誦說,一經認證,即得解脫。
導示十二介紹了指示亡者轉移心念的各種方法。
「導示十二」內容如下:
「某某人,你正處在輪迴中有時期,喜怒哀樂,變化極快。剎那歡喜,剎那愁苦,就像急射的弓箭,忽張忽馳。比如:你有生天的福報,天界境相就會出現在你面前。如果這時你又看見親朋好友,因不明因果,為祭奠你,為給你祈福,而宰殺許多生命。對此不淨之境相,你瞋心一起,天界境相就會馬上消失,而感生地獄境相。所以,於此中有時期決不可起瞋心。對於你生前財物,決不可起貪戀之心。尤其當你看到自己財物被他人侵佔享用,也勿生瞋恨之心。你應當明白,你現在正處於中有時期,即使怒火萬丈,也無濟於事,對你更是毫無意義。所以,對於你生前的財物,應勿貪勿著,斷然拋棄,任何人享用侵佔也不吝惜。要有施捨之心,誠心誠意恭敬觀想,將你所有之一切奉獻於上師三寶。而住於無貪無著之境。
如果有人為你舉行度亡儀式,或修度亡等法,比如念誦『岡嘎尼陀羅尼』或『滅一切惡趣王咒』等,但不清淨合法,或行法者昏沉,懈怠,犯戒,律儀不淨;或者行法者行為放逸、輕慢正法;或用邪教之法褻瀆正法。因你具有業通,可目睹一切,於是對行法之人,退失信心,萌生邪見,恐懼不安,而自言自語:哎!我竟被這些人欺騙!此念一動,心遂失望,沮喪不樂,並對清淨境相,產生邪見,退失正信。這樣,你就會墮入惡道,輪迴生死,對你無益。所以對親朋好友為你作佛事而請的善知識,盡管有什麼不妥之處,你也應該正確對待和理解。應這樣想:佛經聖語,是不會有不淨之處的。就像照鏡子,鏡中的污垢,是由於我本身不淨的緣故。行法者是善知識,身為僧侶,語為正法,意為佛之智慧,我應當皈依。無論他們如何為你作佛事,你都要這樣想,誠心誠意,心境朗然,這樣你就可以獲得大利益,這一點很重要,請不要忘記。
如果你生前作壞事,造了惡因。中有時期惡道的境相就會現前。這時,如果你的親朋好友為了減輕你的罪業,而請善知識為你做佛事,行法者身、語、意均如同上師阿闍黎一樣,福慧具足。行法不加雜邪巫等不純淨之事,律儀規整,清淨合法。你雖造有墮入惡趣之因,由此功德,這時也一定能轉升上界。如果目睹這一切你心生歡喜,此心一動,則重新卷入生死輪迴。所以,對於這些善妙境相,你千萬不要有所偏好,不要心生分別,這一點極為重要。
總而言之,你現在失所憑依,善與非善境相隨業起現,你的心也隨境相,時喜時悲,搖擺不定。這時你應消除愛憎之心,輪迴中有境界自然就會消失。因為這些境界都是你本性所顯現的。本來沒有自體。就像水中之月,空中之花,如果你能空淨其心,本性光明就會再次顯現。
所以,當你見到好的境相,不要起貪戀之心,見到壞的境相,也不要感到恐懼害怕。尤其面對恐怖境界,心不要亂動,要回憶你生前所修之法,來轉移你的注意力。如果你生前沒有修過什麼法,那就要誠心誠意的皈依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而念誦以下偈文:
嗟!
我今獨行別離諸親友 眼前惟有自心映空相
懇祈諸佛大悲力救拔 願除中有諸怖畏恐懼
倘緣業力備受諸苦時 願本尊天消除我苦厄
法性本聲如千雷震時 願即轉成六字大明聲
業力追逐失所救護時 願大悲尊為我作依怙
任為業習所受苦痛時 願證淨光安樂三摩地
(這段偈文的意思是:如今我離別親朋好友,獨自在中有險峽道中徘徊。各種中有境界雖然本體是空,但卻歷歷在目。懇請諸佛菩薩以大悲力救護我,把我從中有時期諸種苦難中超拔出來。當我被業力束縛而受苦時,願諸佛菩薩能救度我,消除我的痛苦。當千雷齊震的宏大法聲出現時,願佛菩薩加持我,把這種聲音轉化成『六字大明咒』的聲音。當我被業力幻現的惡境追逐時,願佛菩薩救護我,做我的依靠。當我被自己的習氣支配,造業受苦時,願佛菩薩加持我,使我證得安詳,自在的境界。)」
亡者按上述偈文深切發願持誦,一經認證,定能如願獲得解脫。
戊 六凡道劣光現前
復次,如上多次修誦,應得解脫。若被業力所制,仍難領悟者,可再為之反復申述,多次念誦,自得大益。此時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十三
嗟!善男子(某某):若於如上諸般導示,憶而不持,則於此時,前有之身形,逐漸消散,隱沒不見,而後有之身,將益明顯,不勝愁悶。遂自念云:「傷哉!我已備受諸苦,任投何身,當往覓之。」此念一生,往來奔馳,飄飄蕩蕩,不知所之,六道輪迴,即於此時起現。業感何道,何道之光起現愈強。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何謂六道之光?此謂天道之光,其色灰白,修羅道光,其色黯綠;人道之光,其色淺黃;傍生道光,暗藍為色;餓鬼道光,色為淡紅;惟有地獄,光如煙霧。當諸光起現時,汝之身色,感生何道,亦即現何道之光色。
嗟!善男子(某某):在此時際,教授之法,最為重要,任何光現,皆當觀為「大悲怙主」放光,存想其光冉冉而來者,即是大悲至尊(聖觀自在菩薩),此為最極深要之導示,而能遮閉投生之處。又或汝已曾修習隨一之本尊,觀如幻境,毫無自性,持久觀修,則知此所謂「淨幻身」也。次觀本尊身形,自外而內,漸漸隱沒,至不可得,則於「明」「空」無執之狀,安住頃刻於法界中。再次觀本尊,次觀明光,如是輪流觀想;再觀自內證智,亦自外而內,漸皆隱沒,空遍一切,明遍一切,法身遍一切,平等安住於法身離戲境相中。在此境上,自能遮止投生之處而成佛矣。
經過如上多次導示,亡者一經領悟應得解脫,如果業力深重之人,仍難領悟,可再次呼喚其名,念誦如下導示。
「導示十三」內容如下:
「某某人,由於你對以上種種導示不明白,未能修持,故淪落至今,以前的中陰身形逐漸消失,新的中陰身形日益明顯。這就是中陰身的生死。所以你日感愁悶,自言自語:哎!我已備受中有之苦,現在隨便投個什麼胎都行。此念一動,往來奔馳,四處飄蕩,不知所措。此時,六道輪迴即將開始。你業感何道,何道之光將顯現於前。某某人,請你注意,這六道之光,顏色各不相同:天道的光是灰白色,修羅道光是暗綠色,人道的光是淺黃色,傍生道的光是暗藍色,餓鬼道的光是淺紅色,地獄道的光猶如煙霧狀。
某某人,在此緊要關頭,你要聽我為你指示!要記住:無論什麼顏色的光現前,你都應當觀想,此為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所放的光,或者選擇一個你曾修法觀想成功的本尊,觀想:此光是由本尊之身冉冉而來,然後再觀想大悲觀世音菩薩或本尊身形,自外而內,漸漸隱沒,至不可得。由此『明』『空』之中,『有』『無』之間而悟一切皆幻,毫無自性的道理。所觀想出的觀世音菩薩和本尊身形也是幻相,但這些是清淨之相,所以又稱『淨幻身』。你就這樣從無觀想到有,再從有觀想到無,反復輪流觀想。一時空遍一切,一時明遍一切。頓覺『明』『空』無二,均是法身的顯現。由此你就可以安住於法身離戲境相之中,關閉投生之處而證佛位。」
第二章 轉生方式
己 避免生死閉塞胎門
又有雖已修習,亦能猛切希求,惟因平時未能熟修嫻習,仍不認識,則昏迷無知,徘徊胎門者亦多有之。於此有閉塞胎門之教授,最為重要。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十四
嗟!善男子(某某):如上導示,仍不認識,則於斯時,緣於業力,或往上行,或平面而行,或向下注視,如是境相,即將起現。此時汝當觀修憶念「大悲至尊」。
復次,如前所說,狂風暴雨,大雪深霧,冰雹黑暗,群眾追逐,種種境相起現,雖欲逃避,其福德薄弱者,反逃往苦難之地;福德具足者,則能到達安樂之處。善男子!當此之時,投生何洲,或生何道,一切境相,即時起現於前,臨此時機,則有極多甚深教授要義,當勿散亂,一心諦聽!因汝以前對於導示種種要義,既不認識,對於修習,又極劣弱,故當擇處而往,一心諦聽。此有閉塞胎門之法,極為重要。此中閉塞胎門法有二:(一)能入補特伽羅閉塞法。(二)所入補特伽羅閉塞法。
(一)制止亡者勿入胎門之教授
嗟!善男子(某某):汝曾修過隨一之本尊,即觀所現如幻化,毫無自性,如水中月,朗然映現。若無一定本尊,則以「至尊大悲聖觀自在菩薩」為我本尊,觀想明了,晃然燦然。次觀本尊由外而內,隱沒無形,隨其所至之處,觀為歸於不可得之明空,此乃甚深要義,而為不入胎門之妙法,故當如是作觀。設於爾時,仍不能閉,則有入胎之準備,再聽下文導示:
(二)閉塞所入胎門之教授
復次,閉塞所入胎門甚深教授,此中分為五步,汝當諦聽!
又有一些人,雖然也急切希望從中有苦難中解脫出來,但因平時未能熟修嫻習本密法,對於指示,昏迷無知,不能認識,仍徘徊在胎門之外。因此本章將講述閉塞胎門之教授,此時應再次呼喚亡者姓名,念誦如下導示。
「導示十四」內容如下:
「某某人,經過以上導示,如果你仍未醒悟,這時可能會往上升,或者向下降,或者平行移動,這都是由於你的業力所致。同時還有可能出現狂風暴雨,大雪深霧,冰雹黑暗,人群追逐等境相。你雖想逃避,但由於你福薄德弱,反而逃往苦難之地。當然如果你是福德具足之人,則能到達安樂之處。此時緣於業力,你將投生到什麼洲或哪一道,其相應的境界就會現前。這些境界將引誘或者逼迫你前往。如果你對以上種種導示要義不明白,對於修行,又比較懶散,不能證入佛之真空妙有的境界,你就要仔細聽我為你講解閉胎的法門,小心選擇去處。這一點,對你極為重要。閉胎之法可分兩種:一是制止亡者勿入胎門,二是閉塞所入之胎門。
1 制止亡者勿入胎門的方法
當中有境界現前時,你應一心觀想你曾修過的本尊。如果你生前沒有修過任何本尊法,則觀想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為自己的本尊。首先,觀想本尊光彩奪目,晃然燦然;然後再觀想本尊,由外而內,漸漸消失無形,隨之所有一切境相均如幻化,漸漸消失,歸無所得。這樣觀想就可以將中有境界轉化為明空境相,從而關閉所有入胎之門,這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如果你做不到,就有入胎的可能。請繼續聽我為你指示—關閉所入之胎門的方法。
2 關閉所入胎門的方法
關閉所入胎門的方法,又分為五種,下面我將為你逐一指示,請仔細聽。」
[1]閉塞胎門第一步 導示十五
此有偈云:
嗟!
我今輪迴中有起現時 意念純一至心當保持
善妙緣會盡力求延續 永斷胎門回頭須憶念
努力淨相唯一需要時 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
以上偈語,以清朗之聲,為之念誦,策發其意,如文觀想,依次修習,至要!至要!
此中義理,所謂「我今輪迴中有起現時」者,謂汝今已淪為「輪迴中有」之相,於其境相,自可證知;汝今試向水中或鏡中觀之,均不見汝之形色,亦無身影可見者,蓋由汝已捨離生前質礙血肉之軀,而為意生之身,漂泊無依,即為汝已淪入輪迴中有顯著之相,故當意念純一至心保持,唯以「一心虔誠」為主。臂如以韁御馬,一心專注,向前馳行,誠恐為惡業所牽而致轉變意念。其在人間,若已對於正法及上師灌頂教授、或聖教經典、與此《中有聽聞解脫密法》隨擇一種,發心憶念,而「善妙緣會盡力求延續」,不可散亂。要知上升與下降之界限,即在此時。於此一剎那間,因懈怠而喪失者,即為示現痛苦來臨之時;於此一剎那間,意念專一而能保持者,即為示現安樂來臨之時。故當「意會純一至心當保持」與「善妙緣會盡力求延續」。今者閉塞胎門,時期已至,即「永斷胎門回頭須憶念」「努力淨相唯一需要時」也。
如上所說,其在此時,初當清淨胎門,次說閉塞之法,共有五步。已說第一步,次說二三四五步,當善自憶持。
關閉胎門的第一種方法,即「導示十五」。
「導示十五」內容如下:
「某某人,為了關閉所入之胎門,你要按照我為你念誦的偈文去做,這段偈文就是:
嗟!
我今輪迴中有起現時 意念純一至心當保持
善妙緣會盡力求延續 永斷胎門回頭須憶念
努力淨相唯一需要時 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
這段偈文的意思是說:你現在已經進入『輪迴中有』時期,你可以站在鏡子前面,或俯身看水中,均看不到你的身影,這就證明你已經離開質礙血肉之軀,而成為中有意生之身。中有意生之身失所憑依,尤其在輪迴中有時期,各種境界紛紛現前,你的心念也隨之變化極快。所以此時你應當竭盡全力保持意念純一。就像駕御脫韁之馬,一心專注,不要被惡業所幻化的各種境界迷惑,不要讓意念隨境而轉。現在你應當一心回憶生前所修之法,或上師對你的教導,或者自己所熟悉的佛教經典,或者本《中有聽聞解脫密法》,不要散亂。要知道,因散亂,於一剎那遂墮入生死輪迴而受苦;因保持意念純一,於一剎那可脫離生死苦海而得安樂自在。解脫的關鍵在此一舉!在此緊要關頭,你要按我的指示去做,在佛菩薩的加持下,即可永斷胎門,這就是關閉胎門的第一種方法。」
[2]閉塞胎門第二步 導示十六
嗟!善男子(某某):此時男女交會行相,又現汝前,當睹見時,應抱定堅持不入其間之念。當觀男女父母雙身,即為上師父母雙尊,向之敬禮,意存供獻,竭誠恭敬,請求正法,至心專注,定能閉塞胎門。若仍不閉,將有必當入胎之勢,則觀男女父母雙身為我本尊,或觀本尊即「大悲怙主」父母雙身之體,對之供養,意變供物(謂以自己意所變現之供品為供養)而伸供獻,請求賜我悉地。如是竭誠為之,即能閉塞胎門矣!
關閉胎門的第二種方法,即「導示十六」。
「導示十六」內容如下:
「某某人,當你看見男女交會的情景時,你要抱定不入其間的心念。並把他們看成是上師父母雙身,或者是雙身本尊,或者是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的雙身之體。並竭誠恭敬向他們敬禮,同時用意念觀想出許多上妙供品,來供養他們。並請求他們賜給你智慧,使你不為境界所轉。就這樣竭誠恭敬的觀想,即能閉塞胎門,否則就有入胎之勢。」
[3]閉塞胎門第三步 導示十七
復次,如上所示,胎門仍未閉塞,將有投入之勢。今第三步,宣示遣除愛憎之教授。其中生門,共有四種,即卵生、胎生、化生、濕生。四生之義,卵生胎生,二者相同。如前所說,男女交會,已現於前,當在爾時,乃由貪愛或由憎嫌而入其胎。一入其胎,受生為馬,或為雞犬,或為人等,隨其一處,俱有可能。若受生為男,則自現男相,對於其父,深生憎嫌,對於其母,則生貪愛之念;若受生為女,自現女相,對於其母,深生嫉妒,對於其父,則生貪戀之心;由此因緣,遂入胎門,適為男女紅白兩明點交會時期,感受「俱生喜」已(俱生喜是密法中四喜之一。),則安樂與意想,遂起昏沉顛倒之相,則凝結為「羯羅蘭」(胎兒在母腹中一周,謂之羯羅蘭。)「遏部曇」(胎兒在母腹中二周謂之遏部曇。)之胎身。迨至從胎而出,張目而視,反為一犬,在犬窩中受苦。如是或在豬圈,或在蟻巢,或生為牛犢、羔羊,欲返不得,愚蠢無知,絕望之際,備受種種苦惱,如是展轉無期,或入地獄,或生餓鬼,六道之中,輪迴不已,為無量諸苦之所逼惱,又或為摩目侯羅伽(大腹行),如是之人,執著不悟,毫不畏懼,可悲可嘆,言之心悸。若無上師勝妙教授者,幾何不墮入如上所述懸崖險窟之中乎。一經墮入,則沉淪生死,求出無期,是故當聽我說,對此教授,牢記在心;今者所示遏止愛憎閉塞胎門教授,善自諦聽而保持之。上述「永斷胎門回頭須憶念,努力淨相唯一需要時,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即謂此也。上不云乎!若受生為男,愛母憎父,受生為女,愛父憎母,故為嫉妒所生之相。其在此時,有甚深教授要訣。嗟!善男子,愛憎妄念生起之時,應即觀修如左:
哀哉!如我有情,惡業深重,淪沒生死,愛憎為依,設不自拔,耽著愛憎,自陷生死。長劫沉溺大苦海中,無量無邊,永不得出。我自今後,當棄愛憎,永不需作。噫!今後愛憎,決不再作。
如是思惟,自呵自責,至心專一,猛利保持,此如教典云:
惟有此誓願 可閉塞胎門
嗟!善男子(某某):心勿散亂,意念純一,至心保持,是為最要!
關閉胎門的第三種方法,即「導示十七」。
「導示十七」內容如下:
「如果經過以上導示,胎門仍然未閉,還有投入之勢。在此我將為你講授關閉胎門的第三種方法—即斷除愛憎之情。
生門共有四種:即卵生、胎生、化生和濕生。其中卵生、胎生兩者相同,都是看見男女交會的情景。如果這時,你由於貪愛或憎嫌而加入其間,就投胎了。一入其胎,就有可能受生為馬、為雞、為犬,或為人等。如果受生為男,則現男相,貪愛其母,而憎嫌其父;如果受生為女,則現女相,貪愛其父而憎嫌其母。所以,投胎受生還是由於你不能斷除愛憎之情的緣故。
如果你執迷不悟,不按上師的教導去做,不斷除愛憎之情,則在男女交會(即紅、白兩明點交會)時期,你會感到『俱生喜』。這短暫的安逸快感,使你昏沉顛倒,這樣你就住胎了。當你生出來的時候,睜開眼睛,才發現自己已變為一犬,在犬窩中受苦;或者是在豬圈、蟻巢;或者變為牛犢、羔羊等,欲返不得。絕望之際,倍受種種苦惱。由於愚蠢無知之故,死後,會再次被投入地獄,或生為餓鬼,或生為摩目侯羅伽(意譯為地龍、大蟒蛇、大腹蛇等),墮入苦難的深淵,受無量諸苦。實在是可悲!
因此,你要認真牢記我對你的導示,永斷愛憎之情,即可關閉胎門,這就是關閉胎門的要訣。上述偈文中,『永斷胎門回頭須憶念,努力淨相唯一需要時,嫉妒永斷修上師雙身,』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當你愛憎忘念生起時,你要自呵自責按下文發願:
由於我惡業深重,對各種境相心生愛憎,故長劫沉淪於無量無邊的生死苦海之中,永無出頭之日。由於愛憎之故,使我飽受諸苦,自陷泥潭,實在是可悲、可嘆!從今往後,我一定要永遠拋棄愛憎之情,斷除情欲之心。
你要這樣思惟,至心專一,不要散亂!只有這樣勇猛精進的發願,方可閉塞胎門。至為重要!」
[4]閉塞胎門第四步 導示十八
又雖已如上導示,然胎門未閉,將有投入之勢,則又有「如幻不實」之教授,令其閉塞胎門,觀修如左:
嗟!嗟!男女父母雙身也,暴雨狂風也,霹靂巨聲也,怖畏境相也,一切情器世間,所有實體相狀,自性如幻,雖其如何顯現,終非實有,一切虛幻不實,如夢如幻,無常無定,何用愛著?何用恐怖?此是無中見有,一切諸法本從心生,心性如幻,本來即無,欲到彼岸,豈有是處。嗟!汝從本以來,在迷不悟,故執無為有,執假為實,執幻為真,由來已久,沉淪生死,以迄於今。如再不知如幻不實,則永久沉淪苦海,陷入眾苦泥塗之中,豈有窮期。是故當觀此一切。如夢如幻,如空谷回聲,如海市蜃樓,如鏡中形影,如眼中空花,如水中之月,雖剎那間,欲求真實,亦不可得。故當意念純一,至心保持,屏除執實之念,專注相續,汝必廢然知返,及早回頭矣。如是一心決定,了知非實,胎門自閉。
雖然經過以上指示,但胎門仍然未閉,亡者還有投胎之勢,這時要繼續為亡者指授關閉胎門的第四種方法。此段導示又稱「如幻不實」之教授,就是告訴亡者不要執著,一切境相都是虛幻不實的。其具體指示如下。
「導示十八」內容如下:
「某某人,你今天所看見的男女雙身,狂風暴雨,霹靂巨聲,怖畏閻羅等境相,及情器世間所有的實體相狀,無論它如何顯現,但其自性如幻,終非實有。所以,一切相都是虛幻不實的,如夢如幻,無常不定。你為什麼還要貪戀?!為什麼還要憎嫌?!為什麼還要恐懼?!你應明白,所有境相都是無中生有,一切諸法本從心生,心性本身就是幻,本來即無,所以也用不著到彼岸,也沒有生死可了,也用不著解脫。可是,由於無始以來,你執迷不悟,執無為有,執假為實,執幻為真,沉淪生死,以至於今。如果你現在還不明白一切境相虛幻不實的道理,就會永遠沉淪於生死苦海,陷入痛苦的泥潭之中,無有了期。所以你應視一切境相,如夢如幻,如空谷回聲,如海市蜃樓,如鏡中形影,如眼中空花,如水中之月,雖剎那間欲求真實,亦不可得。因此之故,你應當至心保持意念純一,屏除執實之念,必然能了悟實相,可及早回頭。了悟實相就是了知實相非相,一切相並非實有,如此去做則胎門自閉。」
[5]閉塞胎門第五步 導示十九
又雖如前導示「如幻觀」要妙,仍執為實,胎門未閉,將有入胎昏迷之相,則又有如左「明光」之教授。
善男子(某某):雖如是作,唯胎門未閉,今第五步,則有觀修「明光」閉塞胎門。觀想之法如左:
嗟乎!
觀彼一切法 即是我自心 此心即是空 無生無斷滅
如是觀想,將心安住於「無所作」之本然界中,譬如注水於水,自然和合,安心於本元上,隨其自然,遊戲其間,坦然處之,於本來不整治中,如如不動,則四生胎門,決定能閉。
雖然經過「如幻不實」的導示,但亡者仍然執境相為實有,胎門仍然未閉。亡者將有入胎昏迷之相,這時急需為亡者做「明光」觀修之導示,即導示十九。這是關閉胎門的第五種方法。
「導示十九」內容如下:
「某某人,雖然經過以上導示,但胎門仍然未閉。現在為你指授觀修『明光』閉塞胎門之法。具體做法如下:你先觀想一切境相,都是由你的心所顯現的,然後再觀想你的心不生不滅,本體是空!就這樣觀想,無所造作,譬如注水於水中,自然和合。以平常心安住於一切境界中,隨其自然,遊戲其間,坦然處之。於本來之中,如如不動,無需整治,則四生胎門一定能夠關閉。」
上來已將閉塞胎門甚深教授,導示多種,凡諸上中下三根補特伽羅,未有不能解脫者。何以故?一因中有之識,各具「有漏神通」,對我所說,一經聽聞,即來現前;二因生前雖為盲聾,斯時六根齊具,任何言說,俱能了悟;三因常為恐懼怖畏之所追逐,善自為計,心不散亂,記憶力強,對我所說,一經思惟,即來現前;四因神識已失恁依,欣求欲樂,一經囑告,立時即至,易於調御。又於此時記憶之力,明晰靈敏,九倍生前。生前魯鈍,此是緣於業力,自內證智,光明顯照,對於一切教誨,均有串解之功能,而能達到其要害故。爾時,若為亡者修作佛事,必能奏效,助益亦同,是故亡者在七七之中,以此《聽聞解脫密法》為其殷重讀誦,是為至要。若於一次不能導示,次一導示,即得解脫,次一不能解脫,多次為之,亦得解脫。
我們對亡者已經進行了多次導示,無論亡者是上根人,還是中根人或者是下根人,均應得到解脫。因為:
第一,中有身具有「有漏神通」,一聽到你與他說法,就會應呼而至,立刻現前;
第二,即使亡者生前是盲聾之人,中有時期也會六根具足,你為他說法,他會聽得清清楚楚;
第三,中有身常被恐怖境界追逐,嚇得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你為他講法,幫助他,他一定會集中精力,一心聆聽,並欣然從命;
第四,中有時期,亡者識神脫離肉體,無依無靠,他願意聽從你的教導,容易接受你的忠告。
總之,生前即使是愚鈍之人,中有時期記憶力也很強,六根具足,聰明伶俐九倍於生前。再者亡者已脫離血肉之軀,卸下了一個大包袱,「五蓋」雖在,但較生前有所減弱,本性智慧易於顯發。對於行法者的教誨能夠融會貫通,能夠悟到要害之處。所以,中有時期為亡者做佛事,對亡者幫助很大。尤其在人死後五十三天內,為亡者實施「中陰救度法」,更為重要。如果亡者不能在第一次導示中得到解脫,也決定能夠於第二次、第三次,或者多次導示中得到解脫。
庚 選擇胎門
復次,眾生業力不可思議,其有從本以來,善業薰習太少,惡業薰習力強,緣於罪障太重,縱復指示,至心緣想,仍難解脫者,所在多有。前既不能閉塞胎門,今有選擇胎門甚深教授,導示如左:
於此先誦「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次誦「四皈依」(均見附編),次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諦聽!汝於以前所遇之導示,雖已一度授與,唯汝不了解,今則胎門未閉,已臨受生時期,故汝當自行選擇胎門,竭誠信樂,善自諦聽,信受勿失。
常言道:願力無邊,法力無邊,業力無邊。可見眾生業力不可思議。無始以來,由於薰習善業太少,惡業太多,罪障太重,縱經多次指示,自己也苦思冥想,但不得法要,仍不能解脫,這樣的人也實在是很多。對於經過以上指授,胎門仍然未閉之人,我們還有以下選擇胎門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亡者選擇一個好的地方去投胎,對亡者非常有益。
在念誦這些導示之前,應先念誦「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見本書83頁)和「四皈依」(見本書附編355頁)。然後再呼喚亡者姓名,念誦以下經文:
「某某人,請仔細聽我為你講法!以前我曾多次對你指示,但你未能了悟法要。以至胎門仍然未閉。這樣你將面臨受生時期。現在你應仔細聽我為你指示,審慎選擇胎門,這樣就可以投生到一個好的地方。請聽我如下導示。」
[1]各種生處之概觀 導示二十
嗟!善男子(某某):今者受生何處之微相,起現於前,當即認識、善自觀察,何洲為勝,以便選擇。
汝若受生「東勝身洲」者,將見嚴飾之湖,中有鴻雁,雌雄追逐,水面遊戲,彼處不可前往,當即轉念回頭。若至彼處,縱有安樂可逢,但為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故當勿入。
若生「南瞻部洲」者,則見宮室輝煌,設若求生,差可投入。
若生「西牛賀洲」者,則見牝牡馬群嚴飾之湖,彼處亦不可往,當即回頭。此洲雖為富饒,但為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故當勿入。
若生「北俱盧洲」者,則見牛為嚴飾之湖,或見有樹木為嚴飾之湖。若生彼處,為五取見(五取見,為身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參見佛學實用辭典三六七頁五見條。),當即認識,彼處亦不可投入。彼洲雖有壽量福德,亦為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故當勿入。上來四洲,受生概況,一一導示,汝須了別,慎勿輕投。
又若生天道者,則見眾寶所成天妙宮殿,心意悅樂,福感此土,可往受生。
若生修羅道者,則見悅目林樹,或見火圈,相向旋轉,亦不可入,當即轉念回頭。
若生傍生道者,則見山穴石窟,可怖深洞,煙霧彌漫,決不可入。
若生餓鬼道者,則見漠漠原野,荒無人煙,上無草木,地裂淺洞,黑暗深邃,或睹稠森洲島,若往彼處,則生餓鬼道中,領受種種饑渴之苦,無論如何,決不可入,當即轉念回頭,勇決勿往。
若生地獄道者,則由惡業所感,聞得歌聲,或身不自由,無法抗拒,必須投入。或見幽暗洲鳥,或見黑屋,或見紅屋,或見黑暗地穴,如是種種境相起現,若一投入,即將領受地獄中不能忍受寒熱之苦,求出無期。當抱定勇決之心,萬勿前往。
以上導示,爾時輪流念誦為要。
「導示二十」內容如下:
「某某人,你馬上就要受生了,各種境界即將在你面前顯現。你應認真了解受生各處的特徵,要仔細觀察,才能選擇一個最好的受生之處。
如果你要受生『東勝神洲』,則會看到莊嚴妙飾的湖泊。湖泊之中,有鴻雁雌雄追逐,水面遊戲。你若投生這個地方,可以享受安樂。但此洲為佛法不能流布之處,所以你應立即轉念回頭,不能在此處受生。
如果你要受生『南瞻部洲』,則會看到輝煌的宮殿,你如果為了求生,勉強可以在此處受生。
如果你要受生『西牛賀洲』,則會看到莊嚴妙飾的湖泊,湖中或湖邊有雌雄馬群在遊戲,此地雖富饒,但亦為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所以應當立即轉念回頭,不能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北俱盧洲』,則會看到莊嚴妙飾的湖泊,湖邊有牛群,或者是樹林。你若在這個地方投胎,壽命比較長,也比較有福,但會被五取見(即:身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所迷惑。所以你要認識清楚,此地仍為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應當立即轉念回頭,不能在此處受生。
以上我們講了須彌四洲的受生概況,你應該一一了解,審慎選擇,切勿輕率投生。
你若受生天道,則會見到由眾寶裝飾成的美妙宮殿,心情愉悅,這是由於你的福德所感而現此土,可以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修羅道,則會看見悅目樹林,或看到相向旋轉的火圈,這時應立即轉念回頭,不能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傍生道,則會看見山穴石窟,可怖深洞,煙霧迷漫,應立即轉念回頭,千萬不能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餓鬼道,則會看見漠漠原野,荒無人煙,草木不生,地裂淺洞,黑暗深邃,或者看見稠林洲島。你若在此處投胎,則將投入餓鬼道中,而飽受種種饑渴之苦。所以,你應斷然轉念回頭,無論如何,也不能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地獄道,則會聞得歌聲,或見幽暗洲島,或見黑屋,或見紅屋,或見黑暗地穴等等境相。這些境相都是由你的惡業感招的。使你身不由已,無法抗拒,必須投入。如果你在此處受生,即將領受地獄中難以忍受的寒熱之苦,求出無期。所以當這些境相現前時,你應鼓足勇氣,斷然轉念回頭,千萬不要前往。」
以上導示應時時念誦,不可馬虎。
[2]防護追命鬼卒法門 導示二十一
嗟!善男子(某某):汝縱欲求不往,但不自主,已被業感之獄卒自後追逐,喪失自由,難以抗拒,又有獄卒與勾命鬼卒,自前拖曳,復有黑霧,大紅業風,呼嘯巨聲,暴風狂雨,大雪深霧,雹石冰刀,相逼而來,無處逃遁,境現汝前,汝欲遁逃,尋求救護之處,則又睹見如前所說之華屋,或見崖穴,或見地洞,或黑暗僻道,或蓮花等(天界中亦有蓮花中化生而出者),為欲逃避,不加細擇,一入其中,遂被封閉,潛藏其中,惟恐外出,然自此以後,欲出無能矣!汝之所以不欲出離,以為一經出離,即遭苦難,而於彼所棲處,心生念著,若外出者,則又懷疑「中有」怖畏之相,於是疑怖橫生,故潛伏不動,然一經入內而受任何之一身,則領受種種苦痛,凡此於汝,皆鬼魅留難之相也。此時亦有一甚深要妙教授,汝當諦聽,記持勿失!
當此之時,若被獄卒追逐,不能自主,起現種種怖畏相時,於剎那間,務必深具信念,觀想「大勝兮嚕迦」(即飲血之尊)「馬頭明王」(密宗忿怒之尊)「金剛手菩薩」等,或汝生前所修奉之本尊,觀其偉大身形,粗壯肢體,能令一切障難碎為微塵之忿怒明王可怖畏者,起立於前。由其大悲威力加持,汝可與獄卒脫離,而有從容選擇胎門之自主,此為甚深真實教授,保持勿失。
善男子(某某):復有靜慮諸天,乃緣三摩地之力受生也。至若餓鬼邪魅羅剎之類,乃是在「中有」時,變易心念,故為餓鬼邪魅羅剎之身,能現種種神變,而成意生之身。上下空間所住餓鬼及在空中幻現之餓鬼等像,有八萬四千之多,皆屬「中有意生之身」變易心念,遂具此體。爾時若能憶念「空性大手印」之義,斯為最上。如不能修,則修「如幻瑜伽」,此並不能,當對任何一切心無貪著,觀修本尊「大悲怙主」,自能證得報身佛矣。(如幻瑜伽、亦藏密迦居派中最高成就之密法。)
「導示二十一」內容如下:
「某某人!當地獄道的境界現前時,由於惡業所感,你會看見獄卒從身後追逐,還有獄卒和追命鬼卒,自前拖拽,使你喪失自由。你縱然不想前往,卻難以抗拒,不得不被迫受生於地獄之中。或者,你會見到黑霧彌漫,大紅業風,呼嘯巨聲,狂風暴雨,大雪深霧,雹石冰刀等惡境相,相逼而來。使你無處逃遁。欲尋求避護之所,會忽然看見前面所說的黑屋、紅屋,或者看見崖穴地洞,或者看見黑暗僻道,或者看見蓮花等。你為逃避可怖境相不加選擇,投入其中。一入其中,遂被封閉。而你潛藏在裡面還唯恐外出,因為你遭受此難後,疑怖橫生。於此棲身之所,心生貪著。另外,還擔心出去後,又會被惡境追逐,所以潛伏不動。但是,你一定要明白,一經入內,無論受生何身,都將領受種種痛苦。這些痛苦即使是空中的鬼魅也難以忍受。所以對我為你講的解脫方法,你應記持勿失。當你被獄卒、追命鬼卒等種種境界追逐逼迫,不能自主時,你要深生信念,觀想『大勝兮嚕迦』(即飲血尊)或『馬頭明王』或『金剛手菩薩』,或你生前所信奉的本尊,站立在你的面前。他那偉大的身軀,粗壯的肢體,能令一切障礙及苦難碎為粉塵。對此你要深具信心,那怕是一剎那的觀想,在這些忿怒明王的威力加持下,你也可以擺脫追命鬼卒等恐怖境相的追逐,從而可以從容的選擇生門。此法至深至妙,你一定要記持勿失!
某某人,如果你修習禪定,就會受生於靜慮諸天(即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相反,如果你不修習禪定,中有時期被境界所轉,心念變異,就會變現為居住在上下空間的餓鬼、邪魅、羅剎之類。因為它們是意生之身,能現種種神變,故形像各異,有八萬四千多種。所以當中有境界現前時,若能領悟一切境相本體是空,這樣就可以於一切境相中如如不動,而不被境界所轉。這就是『空性大手印』之法,是最好、最徹底的解脫方法。如果你不能領悟,則觀想一切境相,從有到無,慢慢消失,由此覺知一切皆幻。這就是觀修『如幻瑜伽』之法。這樣你也可以不被境界所轉,從而得到解脫。如果這樣還不行,那就至心觀想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這樣也可以得到解脫。」
辛 遷識往生及轉生人道選擇法
嗟!善男子(某某):如上所說,設若緣於業力,必須入胎,今有選擇胎門之教授,為汝宣示,諦聽勿失。汝於任何可生之胎門,不可投入。設有獄卒現有不能自主時,則觀「馬頭明王」;又汝自己,今已賦有微細神通,一切處所,次第了知,當加選擇。
復次,有兩種選擇法,一為清淨佛土遷轉法;一為不淨輪迴之胎門選擇法。兩法門中,任擇其一,導示如左:
「某某人,在輪迴中有時期,還有遷識往生清淨佛土及投胎人道兩種選擇。這兩種方法你可以任選其一。如果此時有獄卒追逐等恐怖境界現前,使你不能自主,則可觀想『馬頭明王』等忿怒尊。在諸忿怒尊的威力加持下,可使你擺脫困境,這樣你就可以從容的進行選擇了。」
[1]遷識往生佛國淨土法 導示二十二
今初導示遷轉清淨空行處法,如下發願,而自念云:
嗚呼!我何痛哉!無量劫來,迄於今日,此身淪沒生死泥塗之中,今當厭棄。往昔生中,久值諸佛,而我未能解脫,誠可嗟嘆。今於輪迴,已生嫌惡,可怖可厭,亟應逃避,時機已至,故我願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世尊足下,蓮華化生。
如是思惟,猛切祈求,至心專注,渴誠渴仰。或復隨其自所信樂之佛土,願生東方「現喜國土」(不動如來佛土),或中央密嚴國土(毗盧遮那佛土),或北方「有財城」(金剛手菩薩及毗沙門天王居處),或西方「蓮華光明宮」鄔金蓮華生大士尊前,或擇一隨我所信樂之佛土,欣求專注,至心虔敬,心勿散亂,發願往生,無間即生彼土。又若樂往「兜率內院」,親近「彌勒慈尊」,惟自念曰:「我今在中有時,時機已熟,當往兜率內院親近彌勒慈尊」,如是猛切欣求,至心專注,即於慈尊前,蓮胎化生。
「導示二十二」內容如下:
「某某人,如果你要往生清淨佛土,就要按下文發願:
自無量劫以來,我沉淪於生死輪迴的泥潭之中,實在是可怖可畏,痛苦至極!雖歷劫多生遇到諸佛,但因未好好修行,至今仍然未能解脫。如今我對六道輪迴已生厭棄之心,極欲出離生死苦海。逢此中有良機,我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世尊足下,精修成佛。
就這樣至心專注,竭誠渴仰祈求發願(最好能加誦『往生廣咒』或『阿彌陀佛心咒』)。
你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往生的其它諸方佛土。如東方不動如來的現喜國土;中央毗盧遮那如來的密嚴國土;北方金剛手菩薩和毗沙門天王的有財城;西方鄔金蓮華生大士的蓮花光明宮等,你要一心專注,至心虔誠發願往生諸方佛土(最好能加誦上述諸佛心咒)。一彈指頃即可生到諸佛淨土,得真實受用。
你還可以選擇往生『兜率內院』,親近彌勒慈尊,與彌勒菩薩結勝緣。你要這樣發願:逢此中有良機,我願往生兜率內院,親近彌勒慈尊。只要你至心專注,竭誠祈求發願(最好能加誦『慈氏咒』),瞬間即可生到兜率內院彌勒慈尊前。」
[2]轉生人胎復入塵世 導示二十三
復次,若不能往生佛土而樂入胎,或有必須入胎之勢,今有選擇不淨輪迴胎門教授,汝善諦聽!此如前說,何洲之中,善自選擇,由汝通力,周遍觀察,佛教正法昌盛之地,當可投入。若於某一胎門中受生者,則有一種不淨血塊,對之生香味想而貪愛之,遂即受生。是故對於上說種種一切起現之時,勿起貪著,亦勿起愛憎之相,唯當選擇善胎,至心專注而欣求之,是為至要!此時當發願云:
嗟!我為饒益有情,願生為轉輪王,或生為婆羅門種族如大娑羅樹王,或為大成就者之子,或生淨無垢染正法傳承之族性,或生父母具足正信之族性,為利樂一切有情而受取一種福德具足之身。
如上發願,然後堅定心願以入其胎,同時放光加持其胎,觀成上妙宮殿,復觀十方諸佛本尊及「大悲怙主」慈悲加持以入其胎為要。
復次,選胎之時,緣於業力,每以善胎誤認惡胎,惡胎反誤認為善胎,故在爾時,選擇要義,極為重要!導示如左:
當善胎相起現時,不可生貪愛心;惡胎相起現時,不可生憎嫌心;當於善惡,勿取勿捨,愛憎兩離,安住於等捨狀中,此為入胎甚深要義。
「導示二十三」內容如下:
「某某人,如果你不能往生佛的淨土或緣於業力,必須投胎的話,我現在再告訴你不淨輪迴胎門的選擇方法(因人道為生死輪迴之胎門,故稱為不淨輪迴胎門),請你仔細諦聽:
某某人,對於受生上述何洲,你要仔細了解,考查清楚,審慎選擇,一定要選擇佛教正法昌盛之地投胎。一旦選定,則會看見一種不淨血塊,聞之清香,於是心生貪戀,這樣就投胎了。但應注意,在你選胎之時,由於業力牽制,你常常把善胎誤認為惡胎,而把惡胎誤認為善胎。所以選胎之時,你一定要按如下指示去做,即當善胎相起現時,你勿生貪戀之心;當惡胎相起現時,不可生憎嫌之心。於善惡兩種境相應勿取勿捨,愛憎兩離;於一切境界之中如如不動。同時,要至心專注,竭誠祈求而發願:我為救渡眾生,願生為轉輪聖王,或生為大成就者之子,或生於不染邪法有正法傳承的家族,或生於具足正信的家庭,或生於富貴之家,我願為利益一切有情,而得福慧具足之身。
你要堅定信念,按如上發願。同時觀想十方諸佛本尊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放光前來加持,並觀想其胎門為美妙宮殿,你入住其間。這就是投入不淨胎門的法要,你一定要記清楚。」
以上導示,除有一類能領受者,其餘為惡劣結習之病難以清除、亦或不能捨離愛憎、下根罪重之人及蠢如畜牲者,則當令其皈依三寶以遮止之。再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導示二十四
嗟!善男子(某某):汝既不能選擇胎門,亦不能捨離愛憎,如上所示,任起如何境相,惟有念誦「三寶名號」,虔敬皈依,祈請大悲尊者,昂首專注前行,認識中有本來面目,對汝生前親屬子女,至親密友,當即遣除貪戀之心,以彼種種皆於汝無益也。天道之光白色,人道之光黃色,皆可入住。妙寶宮殿,快樂園林,皆可投入。
如上導示,反復多次宣說,乃至七遍,即舉誦(一)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二)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三)中有六綱,(四)中有救怖願偈各三遍。次誦:(五)解業習頌、(六)答卓咒本(以上四種見附編,五、六兩種見續編。如因時間及促、略去念誦亦可)
以上種種導示,亡者只要能領受其中的任何一種即可,但仍有惡習難改、不捨愛憎之情、或下根罪重、或太愚痴的人,對以上導示仍然不能領受。對於這些人,我們可以呼喚其姓名,為他念誦以下導示,令其皈依三寶。
「導示二十四」內容如下:
「某某人,如果你既不能選擇胎門,也不能捨離愛憎,那麼,在中有境界起現時,只有念誦三寶名號,虔敬皈依,祈求諸佛菩薩威力加持。要認識中有境界本體是空,要捨棄你對親屬、子女的貪戀之心。因為他們現在對你已毫無益處。當你見到天道之白光,或人道之黃光皆可投入,或者看見美妙的宮殿和快樂的園林,也可以投入。」
如上所有導示,均要反復多次為亡者宣講,乃至七遍之多。最後,還要念誦以下偈文各三遍。(一)、「啟請諸佛菩薩加被偈」,(二)、「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三)、「中有六綱」,(四)、「中有救怖願偈」。至此,《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實施完畢。
本法如理修作,諸有已證高深瑜伽士,臨命終時,已能遷識往生(頗哇),即不須趨入「中有」,自能洞達本源,頓證法身。次為一類已有修持補特伽羅在「死位中有」之後,認識「法性明光」亦可扶搖直上。又次者在「法性中有」時,七天之中,「寂」「怒」境相逐步起現時,由於緣會與根器之不同,得一亦能解脫。因在「中有」期內,險峽甚多,在何處認悟,即可於何處解脫。至若其他根器滯鈍,惡業障重者,降入「輪迴中有」,獨自漂泊,疑懼橫生,其中指示種類,不止一次,如登梯然,得其一層,縱不認識,當於另一層而能認識,即得解脫。又若業重根劣者,因不認識,而為恐懼怖畏所制,猶有選擇胎門之教授,逐步導示,各各不同,雖於一次不能認識,而能認識另一次者,如說實行,緣觀得力,亦能有生上界無量功德。又若再下卑如畜生之類,亦有皈依三寶之勝利,一入惡趣,仍可回頭,返入人胎,而得暇滿具足之身(暇謂八有暇,滿謂十圓滿),於後生中,得遇喇嘛上師善知識等,而得律儀不缺,如願解脫。
在「輪迴中有」時,施行此教授密法,正為善業有情,令其延續善因,猶如已經阻斷之水溝,疏導通利,令其入槽。諸凡罪大惡極者,一經聽聞此法,未不有能解脫者。何以故?由於彼時「寂」「怒」勝尊,俱來接引,魔障伴隨,爾時甫經聽聞此法,即得轉變境相,而得解脫。次因亡者已捨血肉之軀,失所恁依,故易轉變。在「中有」時,雖在任何遠地漂泊,以有微細神通,而可睹見,一聞呼召,立即現前,一經回憶,立即頓悟,剎那之間,即可轉移心意,故此法有極大勝利。猶如弩炮,發必中鵠;又如巨木,百人莫舉,設浮水面,須臾之間,任意遊行,到達各地;又如烈馬難馴,以韁御之,自能調伏。是故此法對於一切新亡之人,近其屍旁,如有屍在,直至其屍鼻孔流出血液或黃色液體時為止,為之反復朗誦。但在此時,不可移動其屍,並於其間,對其所信奉本尊三昧耶,為亡者修法迴向,不可宰殺一切生命。親屬人等,不得在屍旁哀哭泣。當為亡者盡力廣作佛事。又此《中有教授聽聞密法》以外各法,亦可於文末加入念誦,更為善妙。
復次,此法當在生前常時念誦,對於文句,熟記於心,一旦報盡命終,證知定時死相起現時,若自有氣力,自己念誦,思惟句義;若自力不繼時,則由侶伴照此經本宣讀,高聲朗誦,務必字句分明,定得解脫,決無疑義,又此法為不需修習禪觀、見法即得解脫之甚深教授,又為罪障深重者、從狹道中救度之甚深教授,有緣見者,對此深妙之法,縱有七犬吠逐,於此文句,當勿忘失!臨命終時,諸佛言教,三世佛力,亦無有勝於此者。
中有教授能度同體一切有情名曰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終
一切吉祥,善哉!
實施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對於修行較好的人,在臨命終時就能洞達本源,頓證法身,或者遷識往生佛土而不落入中有階段。次一等的眾生,修行有一定的功夫,經本法指示,在死位中有時期也能認識法性明光,扶搖直上,證成法身佛。再次一等的眾生,經過本法指示,可以在法性中有時期,諸佛「寂」「怒」尊顯現時,根據各人的因緣和根器,於法性中有十四天中的任何一天,認取光明而證成報身佛。但由於一些人根器滯鈍,業障深重,於法性光明顯現之機不能認取,因此陷入輪迴中有時期。在輪迴中有時期,業力幻現的各種境界紛紛現前,於是亡者疑懼橫生,獨自漂泊,驚慌不定。但在輪迴中有時期,本經仍有多種指示。如果亡者能認取其中任何一種指示,也可獲得解脫。可惜有一些人業重根劣,被恐懼怖畏所制,不得自在,準備投生。所以在此輪迴中有時期,還有選擇胎門的教授,可以逐步引導亡者。如果亡者錯過一次指示,但於另一次指示能認取者,即使蠢如畜牲,也可令其皈依三寶。即使已入惡趣,也可返入人胎,獲得相好有福之身。於受生之後,得遇上師善知識,上上升進而得解脫。
在中有時期,為亡者施實本中有解脫密法,功德無量,因為它可以幫助眾生解脫成佛,至少可以延其善根。既使是罪大惡極之人,一經聽聞此法,也未有不能解脫者。這是因為:第一、中有時期有佛菩薩「寂」「怒」諸尊放光接引,盡管亡者惡業深重,還有魔王搗亂,但經過此經文指示,亡者即可轉變境相而得解脫。第二、亡者這時已脫離血肉之軀,失所憑依,願意聽從行法者的指示。加上亡者有微細神通,雖漂泊遠地,一聞呼喚,也能立即現前。第三、亡者這時記憶力極強,一經提醒,剎那之間就可轉移心意,立即頓悟。所以此法猶如弩炮,百發百中;又如巨木,百人莫舉,設若漂浮水面,須臾之間即可任意遊行到達各地;又如烈馬難馴,以韁御之,自能調伏。因此,對於此法,我們生前應時常念誦,熟記於心,一旦報盡命終,死相現前,若有氣力就自己念誦,思惟句義。若自力不繼,則由侶伴照此經本高聲朗誦,但必須字句分明,你一經聽聞就能夠得到解脫。由此可見,此法為一切法中續部心要,三世諸佛所說,也未有勝於此者!
至此,《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講解完畢。
最後,十分虔誠恭敬頂禮觀世音大菩薩!祈求大菩薩廣施法雨,使我娑婆同仁得普聞此秘法,於最後生死關鍵時刻得度而脫離生死苦輪。此又不勝馨香祝告者也。
淨 明 佛曆2543年二月(1999年4月)
(一)四皈依
南謨古魯貝(皈依上師)
南謨布達雅(皈依佛)
南謨達而嘛雅(皈依法)
南謨僧嘎雅(皈依僧)
(二)蓮華生大士根本咒及心咒
(1) 根本咒:嗡、阿、吽、別渣古魯、貝嘛、悉地、吽。
(2) 心咒:嗡、貝嘛、別渣、吽。
(三)五方佛心咒
(1) 中央毗盧遮那佛心咒:嗡、啊、枝那枝嘎、嗡、吽。
(2) 東方不動佛心咒:嗡、啊、別渣、職嘎、吽、吽。
(3) 南方寶生佛心咒:嗡、啊、列那、職嘎、梭、吽。
(4) 西方阿彌陀佛心咒:嗡、啊、阿落列嘎、阿、吽。
(5) 北方不空成就佛心咒:嗡、啊、煎渣、爹嘎、哈、吽。
(四)寂怒百尊海會聖眾咒
嗡、阿、吽、波的智達、嘛哈蘇卡加納、達杜阿、嗡、路嚕路嚕吽、覺、吽。
(五)六道金剛咒
啊、阿、下、薩、嘛、哈。
(六)聽聞解脫咒
阿、比、甲、當、嘎。
(七)本覺大密咒
嘛、嘛、郭、林、薩、敏、達。
(八)藥師如來咒
爹雅他、嗡、貝卡者、貝卡者、嘛哈貝卡者、惹雜、薩蒙噶迭、梭哈。
(九)東方不動佛往生神咒
南謨惹達納、答惹鴉雅、嗡、岡嗄呢、岡嗄呢、諾渣呢、諾渣呢、卓扎呢、卓扎呢、卓扎呢、卓薩呢、卓薩呢、巴惹底哈納、巴惹底哈納、薩爾瓦、嘎爾嘛、巴染巴納、呢美、薩爾瓦、薩哆喃、雜梭哈。
(十)無量壽佛(長壽佛)心咒
嗡、阿嘛惹尼、節溫爹野、梭哈。
(十一)阿彌陀佛往生咒
南謨拔噶瓦德、阿彌答巴雅、答他噶他雅、阿爾哈德、三木雅、三布達雅、爹雅他、嗡、阿彌德、阿彌多巴未、阿彌答、三拔未、阿彌答、別煎德、阿彌德、噶彌呢、噶噶納、格列德、嘎累、薩爾瓦、嘎列、下插央、嘎累、梭哈。
(十二)阿彌陀佛心咒
嗡、貝嘛打咧吽。
(十三)阿彌陀佛一字心咒
嗡、阿米爹瓦、啥。
(十四)釋迦牟尼佛滅一切惡趣王咒
南謨拔噶瓦德、薩爾瓦、都爾嘎德、巴咧勺達呢、口羅渣雅、答他噶打雅、阿爾哈德、三木鴉三布達雅、爹雅他、嗡、勺達呢、勺達呢、薩爾瓦、巴邦、比勺達呢、許爹、比許爹、薩爾瓦、嘎爾嘛、阿瓦惹納、比勺達呢、梭哈。
(十五)能斷金剛經陀羅尼
南謨拔噶瓦德、般若雜巴惹密答雅、嗡、納當底答、依哩唏、依哩唏、米哩希、米哩希、比納煙、比納煙、南謨拔噶瓦德、不惹達鄧鴉不惹地、依日地、依日地、米日地、米日地、許日地、許日地、烏許日、烏許日、布又也、布又也、梭哈。
(十六)地藏王菩薩心咒
(1) 嗡、清、嘻惹渣吽。
(2) 嗡、不惹嘛呢、達惹、梭哈。
(十七)金剛薩埵心咒
嗡、別渣薩吽、阿。
(十八)百字明
嗡、別渣薩埵薩嘛雅、嘛奴巴拉雅、別渣薩埵、爹洛巴的插、借佐美巴瓦、蘇多卡欲美巴瓦、蘇布卡欲美巴瓦、阿奴日多美巴瓦、薩爾瓦、悉地美不惹雅擦、薩爾瓦、嘎爾嘛、蘇渣美、即登使以央、姑魯吽、哈哈哈哈、和、拔噶汪、薩爾瓦、答他噶打、別渣嘛美門渣、別渣拔瓦、嘛哈薩嘛雅、薩埵阿吽、呸。
(十九)補闕真言
嗡、都嚕都嚕、渣鴉穆克、梭哈。
《後記》
尊敬的上師,上元下音老人,應門人之請,慈悲敷演《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一經。老人廣徵博引,精細之極,實乃自性般若無私之流露。同儕等恭聆之後,嘆為希有,不忍私密,乃思公諸於世。願我娑婆同仁,得見是經,得聞是講解,躬味斯法,即可於人生最後時刻,就路歸家,圓證菩提,共成佛道而免虛度一生,幸何如之!
以法實乃密法門中不可多得之密寶。今有幸聞此,若非宿世廣植善根,曷克得之!門人車睿等,幸賴上師之慈悲與智慧,得以完成此輯之整理工作,但文長義豐,難免卦一漏萬,復由於整理者水平有限,疏誤之處,又豈能免!渴望海內外仁者,不吝指而告之,幸甚幸甚!
門人 車睿
吳昊
金慨夫
佛歷二五四三年(1999年)觀世音菩薩聖誕日
〔資料來源﹕菩提樹〕